康美藥業資金迷蹤:90億應收款現身,資產又消失30億

收盤價6.96元,收盤跌幅9.96%,全天成交不足4000萬元——截至5月8日收盤,康美藥業牢牢封死跌停,沒有打開跌停的跡象。

自從4月29日披露了2017年年報會計差錯之後,康美藥業的股價,已經連續四個一字跌停,超過180億化作烏有,公司300億巨資失蹤的迷霧,也仍然沒有消散。

根據康美藥業披露,公司2017年財務報表中,年末貨幣資金多計入299.44億元,而同期存貨、在建工程、應收款、其他應收款,則少記約208億元,仍有超過91億元的貨幣資金不知所蹤。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上述貨幣資金缺口,可能隱藏在金額巨大、但此前卻未記入的會計科目—其他應收款之中,加上這一金額達92.8億元的科目後,雖然與“抹掉”貨幣資金並不完全吻合,但金額數已經大體接近。

根據康美藥業披露,2017年期末,該公司少記的其他應收款約為59億元。加上之後,其2017年末少記的資產,總額也只有265億元左右,與貨幣資金仍有34億元的缺口。而康美藥業調減的2017年末總資產、2018年新增的其他應收款,卻又與貨幣資金缺額大體相近。

而新的疑問,也由此產生:突然出現的其他應收款,究竟真實發生於何時?金額不小的資產,為何突然被抹掉,以及消失的相應貨幣資金,究竟去哪裡了?

還原“消失”的貨幣資金

近300億元鉅額貨幣資金突然“消失”之後,康美藥業在5月5日晚間,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此前的4月30日,上交所已經向康美藥業發出工作函。

在問詢函中,上交所共向康美藥業提出了12個問題,要求核實並補充披露多計貨幣資金的存放方式、主要賬戶、限制性情況、是否違規資金使用及資金主要去向,以及貨幣資金核算出現重大差錯的具體原因、涉及的主要交易事項等,並於5月14日前進行回覆。

對比調整後2017年、2018年財報中不同的兩份資產負債表數據,讓康美藥業的重述報表仍疑竇叢生。

根據康美藥業4月29日公告,2017年年報的“會計差錯”,主要包括存貨少記195.46億元、應收賬款、在建工程分別少計6.41億、6.31億元,以上合計金額約為208.2億元。

但少記的項目,與多記的高達299.44億元貨幣資金相比,仍然存在至少91億元以上的巨大差額。大額貨幣資金究竟流向何處,康美藥業卻未進行專門說明。

而從調整後年的年報數據來看,超過90億元的資金,並非突然消失,而是隱藏在其他應收款科目中。最近幾年來,康美藥業其他應收款規模快速攀升。2017年以來的短短兩年間,金額便猛增了91億元以上。

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底,該公司合併其他應收款僅為7825萬元、1.4億元。2017年經調整2017年末及2018年底,則已經增加到58.94億元、92.8億元。

根據財報附註,截至2018年期末,康美藥業其他應收款中,單項金額重大並未計提壞賬準備的其他應收款,金額合計88.79億元,應收對象為普寧康都藥業有限公司(下稱“普寧康都”)、普寧市康淳藥業有限公司(下稱“普寧康淳”),應收金額56.29億元、32.5億元。

但在2017年年報中,康美藥業並未將上述其他應收款對應的資金,計入財報的資產。在2018年年報、差錯公告中,康美藥業也對此做出專項提示。

據此大致測算,加上其他應收款之後,康美藥業因“會計差錯”少記的資產科目,合計金額約為291億元, 與貨幣資金出現的“窟窿”大致接近。

康美藥業在2018年年報中稱,普寧康都、普寧康淳均為其關聯方。而關聯方資金佔用專項報告則顯示,這兩家公司的欠款,為現大股東及其附屬企業非經營性佔用,與康美藥業的關係為其他關聯方。

不過,對於此前“隱匿”的決其他應收款,康美藥業並未披露具體往來方、筆數、金額、時間、涉及事項等信息,其中詳情外界仍然無法得知。在5月5日的問詢函中,上交所也要求該公司逐步詳細披露。

長江商學院教授薛雲奎此前撰文分析稱,康美藥業存貨、應收款、在建工程之外的90餘億元貨幣資金缺口,可能就包含在上述其他應收款之中,“雖然數字並不完全吻合,但大數已經非常接近。”

股東佔款到底發生於何時

鑑於2017年年報中出現的重大“差錯”,康美藥業的貨幣資金、其他應收款的真實去向、發生時間、用途的團團迷霧,目前仍然沒有揭開。

根據康美藥業公告,貨幣資金多記、其他應收款、存貨少記等“會計差錯”發生在2017年,並對當年財報涉及的項目進行了調整。然而,該公司突增的其他應收款,並非都發生在2017年,有一部分實際發生在2018年。

調整前的2017年合併財報顯示,截至當期期末, 康美藥業的其他應收款,賬面餘額只有約1.8億元,少記的金額達到57.14億元,應收對象全部為普寧康都。此次調整計入後,賬面餘額增加至58.94億元。

根據前述數據測算,加上同期少記的存貨、在建工程、應收賬款,該公司2017年年報少記科目的金額,合計約為265.4億元,仍與近300億元的貨幣資金存在約 34億元的缺口。

項目中剩餘的部分,則發生在2018年。根據關聯方資金佔用專項說明,在上年基礎上,康美藥業與普寧康都2018年的往來款累計發生2.95億元,償還3.8億元,期末餘額56.29億元;普寧康淳同期累計發生額33億元,償還5000萬元,期末餘額32.5億元,累計發生額合計增加35.95 億元,餘額新增約31.7億元。

此外, 除了普寧康都等兩家公司,2018年,康美藥業與其他企業,也發生了約3.9億元資金往來。計入這部分之後,其2018年其他應收款新增額亦為34億元左右,與2017年調整後的貨幣資金缺口大體接近。

不無巧合的是,貨幣資金差額無法補足的同時,康美藥業2017年末的總資產數據,也出現了變化。而調減的金額,亦與貨幣資金缺口相近。

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期末,康美藥業調整前的總資產為548.2億元、687.2億元,而調整後分別為532.5億元、652.9億元,調減金額分別為16.3億元、34.3億元。

而總資產調減對應的具體項目、金額、依據等,康美藥業同樣未予說明。新的疑問也由此產生:突然出現的其他應收款,究竟真實發生於何時?金額不小的資產,為何突然被抹掉,以及消失的相應貨幣資金,究竟去哪裡了?

而年報數據顯示,此次調整前,該公司2017年淨利潤為41億元,調整後約為21.5億元,多記19.5億元,此外還少記銷售費用近5億元、財務費用少計2.3億元,合計金額接近27億元。但這些差錯,是否能與貨幣資金缺口、總資產變化掛鉤,在康美藥業詳細披露之前,外界無由得知。

在4月30日的工作函中,上交所也要求康美藥業,核實、披露上述其他應收款對應的非經營性資金往來時點、涉及事項、金額、佔用期限等情況,以及是否構成大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並全面自查以前年度是否存在佔用,及償還情況。

神秘的前五大供應商

不僅是其他應收款,涉及金額更大的存貨、在建工程、應收款等“差錯”,其真實性同樣有待查實。

在5月5日的問詢函中,對於貨幣資金核算出現的重大差錯,上交所要求康美藥業核實並補充披露:出現重大差錯的具體原因、涉及的主要交易事項、交易安排、交易對手方及是否為關聯方等具體情況。

然而,恰恰是導致貨幣資金多記的最大 “差錯”存貨,康美藥業卻語焉不詳,除了金額之外,發生時間、交易對手方、交易金額、品種等具體信息,均未提及。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017年底,康美藥業的存貨餘額為126億元、157億元,同比增加約28億元、31億元。計入“差錯”的195億元之後,其2017年底的存貨增加額達到226億元以上。

如果加上已經完成的銷售,採購金額將會更大。但從披露數據來看,即便經過調整,康美藥業同期為購買商品、接受勞務等支付的現金,以及向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都與當年新增存貨均存在巨大差額。

數據顯示,此次年報重述之後,2017年該項支出金額變更為170.23億元,比原披露金額調減近31億元,即便不計已經轉化為收入部分,兩者間也存在56億元以上的差額。而在同期,其預付款也未見明顯增長。

與鉅額存貨相比,康美藥業向前五名供應商進行的採購,也顯得不成比例,兩者之間存在極大差距。

根據披露,2016年,康美藥業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15.8億元, 佔全年採購額的 8.92%。而在2017年,這一數據也只有16.3億元,同比僅增長約5000萬元;佔比僅為7.47%,同比還下降了1.45個百分點。2018年,其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額15.5億元,還出現了小幅下降。

不僅如此,前五名供應商的具體信息,康美藥業也諱莫如深。第一財經查閱2016年至2018年發現,除了總金額、比例之外,前五名供應商的名稱、每家採購金額、商品等,康美藥業均未列示,涉及的交易真實性、對象,外界無從得知。

而最近兩年,在建工程、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也在短期內突然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康美藥業的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分別為8.1億元、59.2億元、10.8億元左右,總額合計也只有77億元略多。

而到了2018年底,已經猛增至41.7億元、89.5億元、29.9億元,比2016年底增加約33.6億元、30.3億元、19.1億元,合計增長金額約83億元,比2016年這三項資產總額還多出6億元左右。

康美藥業在差錯更正中稱,2017年少記6.31億元在建工程,並在當年年報中進行相應調整。但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卻表示,康美藥業下屬子公司部分在建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財務管理不規範,財務資料不齊全等情況,截至2018年12月31日,通過自查已補計入工程款金額為36.05億元,但並未說明具體補記時間,以及是否包含了上述差錯更正中的金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