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得媽媽說過的最嘮叨的一句話,是什麼?

海藻微視野


媽媽說過的嘮叨話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人生經歷的改變,媽媽嘮叨的話兒也在變。

我記憶中未出嫁前,媽媽沒什麼嘮叨。或許是家裡兒女多,媽媽忙完農活又忙家務,整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沒時間跟我們嘮叨。或許是媽媽覺得言教不如身教。

長大後我嫁人了。才記得媽媽在電話裡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你要什麼?某某開車進城,我順便給你帶來……

說實話,直到女兒讀初中,我才不要媽媽的接濟。媽媽總說,城裡什麼都要錢買,而她的大米,辣椒,蔬菜,雞蛋,菜油……都是自家產的不值錢。

後來,不知道她從哪知道二胎政策放款,來電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又變成了;再生個孩子吧。

我哥哥和妹妹都是兒女雙全,我跟弟弟都只生了個女兒。於是,媽媽不管是電話裡或是見面,老說;再生個孩子吧。一個女兒將來你們老了怎麼辦?

14年,我老公去世,我跟女兒去了廣州。

媽媽差不多兩天給我一個電話。說的最多的就是;你還好嗎?吃飯了嗎……

媽媽的嘮叨陪我度過了最痛苦難熬的那段時間。

15年我跟女兒來深圳。不知道具體哪天,媽媽在電話裡的嘮叨變成了;丫丫(我女兒的小名)有男朋友了嗎?

去年五一,我女兒結婚。至今,媽媽的嘮叨就是;丫丫懷孩子了嗎?

86歲,腿腳不便,眼花耳聾卻還擔心著晚輩的事。

以前,我的手機沒有錄音功能,老公的聲音隨著他身體的消失也漸漸的消失在了我的記憶裡。

如今,我將媽媽的嘮叨,通過手機通話錄音保存。期望媽媽的嘮叨,在她百年後仍能陪伴於我,

生而有媽是我最大的幸事。

我愛你!媽媽!



一葉草73


“快點把你的衣服洗了去”,這是我從小就覺得最嘮叨的一句話。

時過境遷今天的我依稀記著從小的這句噩夢,“快點把你的衣服洗了去”。想想那時別的小朋友都是穿的衣服髒了回去直接脫下,換新的衣服穿上就行。而我就不一樣,自己脫得衣服就得自己洗,那會兒小都是洗一些小件衣物,短袖、長袖、襪子這些,讀初中以後就自己的各種用品都得自己動手清洗。

剛開始洗還覺得好玩,慢慢這種行為成為生活習慣後我就有點不願意了。一看別的小朋友放學回去都是各種玩,而我要先把自己的衣服洗好才能去玩,所以有一段時間我都是拒絕換衣服穿的,因為不想洗。慢慢的我也發現我再怎麼執拗,這個洗自己衣服的事怎麼都逃不掉,所以我就被迫接受這個生活習慣。仔細想想那會兒媽媽也沒給我說什麼大道理,就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忽悠了那麼多年。到初中以後就開始住校,每週去都是穿一身衣服然後週末回家換。剛開始一週換一次還行能接受,慢慢的就發現太髒了,就在學校自己洗衣服。唉,你還別說這時我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別的小朋友衣服都髒了,由於自己不會洗就只能那麼穿著,而我就不一樣,只要願意就能穿新衣服,這也是我第一次覺得這個技能能給我帶來榮譽。



直到現在我還有這種生活習慣,每次穿髒衣服脫下有時間馬上就洗,從沒有把今天的衣服脫了放在明天洗,這算是現在我的一個好習慣吧。現在想想那會兒的經歷我還有點想笑,媽媽的嚴厲管教造就了我現在負責任態度,對此我很感謝媽媽的用心良苦,感謝她的悉心教導。


賀賀賀程峰


我記憶深刻的是每次去外地上學出門時候,媽媽站在門口說好多遍最愛嘮叨的一句是:“東西都帶上了嘛?再看看有沒有落下的,有沒有沒拿上的。”



我家在西北一個小縣上的農村裡,我高中是在市裡的高中上,住在學校宿舍,週末才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後媽媽就給我做了好吃的,給我洗衣服,還捨不得讓我做家務,偶爾幫媽媽做農活。每次週末回學校前,媽媽總會囑咐我東西都帶上了嗎,帶全了沒?這樣的話每次我回校前她會嘮嘮叨叨說很多遍,可我不覺得那是嘮叨,那是她深深地愛。

我上了大學後,一個月或者半個月才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前媽媽總是在家做好飯炒好菜等著我回來,我回來後總能吃到她給我做的好吃的。我以為上大學了自己長大了,再不用媽媽囑咐我每次回校前拿好東西了。但是每次她還是會像高中時候一樣囑咐我拿好東西,把東西拿全。可能在母親眼裡,無論我多大,都是孩子。

現在想起這些真的是心靈被觸動,你媽媽最愛嘮叨的是那句?歡迎評論交流,我是馬兒啦,一個啥都懂點會點的媒體人,喜歡請點贊關注。


馬兒啦


別拖了,該結婚了,這幾年一直唸叨的,每每一回家都是跟父母嘮嗑到凌晨1-2點,這基本都成回家當晚的日常,雖然說的話沒隔幾分鐘又重複,但還是很願意聽,只要說要回家了先一個電話過來,幾點回來?過了個把小時,又一個電話過來,回到哪了?快回到時,又一個電話,我讓你爸給你先做點好吃的,那感覺雖然有點煩,卻是很開心,有兩老時時掛念你,記得有一次,我爸剛開始用微信,先是給我發了語音,幾點回來?我說:下午下完班5-6點吧,接著他電話就過來了,什麼時候回來?我說回你了下午,他說太著急沒聽,其實我知道,他還不會聽,現在用了那麼久也不太會,所以我都是一回家就教教,平時還是視頻不接,還是先電話,畢竟父母有時候聽不到或者什麼,總之接不到,這個時候就當沒發生,如常聊天就好,畢竟父母也是需要面子的,都是從年輕過來的,每個人跟父母相處方式不同,但父母愛我們的心卻都是一樣的,不管怎麼嘮叨,我們還是要用心聽他們講話,他們也是有自尊心的,祝願天下父母健康長壽…



清塵的破曉


轉眼母親逝世快兩週年了。每每想到自己已經成為了沒有孃的孩子,就不禁淚流滿面,嚎啕不止。很想寫些紀念她的文字,可總動不了筆。因為一想起她就會忍不住的傷心。

我的母親出生於1933年,那個時代的人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設時期、土改、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這些近代的大事件。嚐盡了人生艱苦,品味了人生百態。她用自己的堅韌、吃苦耐勞,拉扯我們四個孩子長大成人,實屬不易。這些都是靠她的勤勞和節儉。

雖然我在家裡是老小,可並沒有被嬌慣過。暑假裡,整天被督促著去地裡割草喂牛。夏天,悶熱,鑽到玉米地裡去割草,滿滿的一籃子。有時候有人作伴還好,沒人作伴的時候,鑽在孤寂的玉米地裡,那種孤寂那種委屈時時縈繞腦際,默默埋怨自己命不好。特別是看到別的孩子在自有自在遊玩的時候,心裡更是不平衡。

割草回家之後,還要喂牛。喂牛需要換淘草水。所謂的淘草水,就是把喂牛的草在水缸裡沖洗一下,更衛生一些。現在這種飼養方式幾乎已經絕跡了。那時候家裡的壓水井也很不給力,把手是一個足有五六斤的鐵軸,死沉死沉的。握手處還有斷溝,稍不留神就會夾手。水井離牛屋還有段距離,我個子小力氣小,雙手拎著水桶,勉強提起來歪歪斜斜很是吃力,水常常灑溼衣褲,苦不堪言。

剛乾完,母親又會吩咐我幹其他的,真真心煩。

在我上高中之後,星期天回家之後,母親也是安排幹活。心裡頗有怨氣,就說:你不能把我當成沒在家嗎?!

母親說:那你是個人,我又不是看不見你,不回來倒是好了。

我說:咱家怎麼天天那麼多活兒!

母親說:天下都是人找活兒,不會活兒找人。

“都是人找活兒,不會活兒找你”就是母親經常說的話。時時想來,如在耳邊。

現在,那個經常給我安排活兒的人不在了。

好想再聽那句嘮叨。

當年的辛苦已經變成美好的追憶。

有時候,真的希望人是有鬼魂的。那樣就可以與母親相見了,還可以聽她嘮叨,聽她安排幹這幹那。

娘,兒子想你了。


思考人生的兔子


你怎麼老是吃藥,是藥三分毒。我以前做生意,一個人帶著孩子真是不容易呀,那時,可以說是用命換錢維持生活,弄得自己很疲憊不堪,甚至整天吃藥堅持,母親病重時候,我們姐三輪流值班,有一天是我的班帶著藥上母親家,臨睡覺時,母親又叮囑我,少吃藥等等,沒幾天就去世了。從那時起,我很少吃藥,後來到北京業餘時間乾脆學中醫養生,現在,身體健康,媽媽,您的付出、您的祈盼,只為我們的成長。謝謝您,媽媽...。謝邀


夢臻


妮子,你啥時候把你那未來的女婿給我領回來呀?你老大不小的了,趕緊找上一個合適的結婚吧!這就是我母親在我做閨女時常常嘮叨的一句話。典型的催婚媽媽。

在我們那個年輕的時代,做女孩子的不是多注重物質上的東西,就是找一個條件都門當戶對的就行了。女孩子嘛談戀愛都是很挑剔的,同事介紹的也有,長輩說媒的也有。見了幾個就是找不著感覺,用現在的話說是不來電。

所以為了我的婚事,父母也很著急,於是我母親就時不時的在我的耳朵根兒上嘮叨我:妮子,你再磨蹭就找不著好的啦!就嫁不出去啦!等等。弄的我是又好氣.又好笑的。





123春之花


媽媽最愛嘮叨的一句話是:一定要吃好哇!

我從小身體孱弱,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上高中時住過一段時間院,雖相比之前好多了,但身體一直偏瘦,母親嘮叨那句話的意思有兩層,一是希望我身體好,一是希望我真的吃好。

媽媽讓我回家前給她一定打電話,這樣我到家時,她早就準備好了我愛吃的幹麵條,燙麵餅,還蒸好玉米軟坨,包子,這樣我回去吃過,來時還帶上幾天的。每次我準備走吋,媽媽總在嘮叨:一定要吃好哇!

我一般想不起來給媽媽打電話,有時想起了一忙又到腦後了,有時剛想起,媽媽電話就來了:“一定要吃好哇,別嫌麻煩,頓頓要做飯,別將就,一定要吃好哇!”

一定要吃好哇!媽媽最愛嘮叨我的話,雖然很土氣,很樸實,但包含著媽媽對我的祝福,包含著她最樸素的愛!


絮兒聊生活


記憶裡最深的是每次從媽媽家走,她囑咐我說“回家慢點開車!沒事別老那麼愛生氣!對身體不好……!”😭😭😭

她已經走了一年多了,她的聲音,她的笑容,她送我出門站在門口微笑的樣子一直在我眼前……!她病的太突然、太嚴重,走的太快!根本沒有給我們機會,眼睜睜的看著她熬過生命中最後的四十多天卻無能為力!這對我來說是永遠的痛!每次想到這些心就無法形容的痛!對她的思念沒有因為時間變淡,反而是越來越強烈!經常想她想的睡不著,沒人的時候自己哭一會!世界上突然消失了一個牽掛你的和你牽掛的人是多麼可怕、多麼無奈的事啊!😭😭😭


用戶136898138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有一種愛,叫“媽媽的嘮叨”!

也許,對於孩子們來講,媽媽是世界上最嘮叨的人了,但是終究有一天,孩子們會豁然醒悟:有一種愛,叫“媽媽的嘮叨”,媽媽是世界上最嘮叨的人,但也是世界上最疼愛自己的人。

“要不要再穿一件衣服?吃飽沒有?”這是媽媽嘮叨得最多的一句。


小時的我“嫌棄”嘮叨

人前人後,媽媽總會嘮嘮叨叨,噓寒問暖。作為孩子,小時候的我們是最不怕冷的。即便是像我們老家那裡每年冬天都會下很厚的霜雪,我們還總是光著雙手,整天地在雪地裡“摸爬滾打”。

媽媽一會兒又叫我回去烤火,一會兒又叫我回去休息,我真是異常反感,她哪裡知道我們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板的樂趣?然而,年幼的我,又哪裡知道媽媽對我的擔心和疼愛?



上學的我“無視”嘮叨

小時候我們不怕冷,但是怕捱餓。只要肚子咕咕直叫,就非要吃東西不可。所以在吃飯的時候,媽媽常常嘮叨我“吃飽了嗎?”“我再給你添一碗?”這句話就像“可惡的影子”一樣,伴隨著我的成長。上學以後,我知道這是媽媽對我的關心,但是,我還是習慣性地“無視”媽媽的嘮叨,吃完之後就自己做自己的事,是“回也不回”“聲也不吭”!



現在的我“渴望”嘮叨

什麼東西都是,當你擁有的時候你不珍惜,當你沒有的時候你才想起。

大學畢業以後我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也很少看到父母的身影。每次過年時,我才回家,我看到媽媽忙前忙後的身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靈便,頭頂上那白髮就像山頂上的白雪一樣,在光線的照射下顯得清晰發亮!

成家以後,爸媽在鄉下,我在城裡。為了工作,我常年不在父母的身邊!爸媽未能再陪伴我成長,但是我又何曾陪伴在爸媽的身邊?!

我突然感受到自己將為人父、已為人父的責任與重擔,我儘管付出更多努力與堅強,但是,我總覺得生活中少了點什麼!

這種欠缺,絕不是油鹽醬醋和蝦蟹海鮮!

當我回家過年時,我再次聽到媽媽的嘮叨“這麼冷,要不要再穿一件衣服?”“我再給你添一碗飯?”

那一刻,我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兒子!突然間,我明白了,在城裡的生活總是欠缺的什麼,原來,就是缺少了“媽媽的嘮叨”!

媽媽的嘮叨聲讓我感到親切無比,讓我放下一切生活中沉重的擔子,我釋然,心中瞬間輕鬆起來,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美妙的童年。



“兒寒乎?欲食乎?”:在教學《項脊軒志》時,我哭了

“兒寒乎?欲食乎?”你還記得這一句嗎?

這是來自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一篇名作:《項脊軒志》。歸有光從小就失去了母親,他是在奶媽的撫養下長大的。奶媽給歸有光講述他母親的故事,“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沒有太多的故事,也沒有太多的情節,就只有一個動作和一句問候!

每次我自己朗讀到這裡,或者帶領學生朗讀時,我都會潸然淚下!我想到我自己的媽媽對我的嘮叨和關懷,想起多年以前和多年以後的媽媽,我更忍不住傷心落淚!

學生不明白老師為什麼突然哭了?一個個都用驚訝的眼神看著我。

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我的情緒,對學生們說:

“多年以後,等你們長大成人,等你們成家立業,我相信,當你們再次閱讀《項脊軒志》時,你們就會明白了!”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