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演員“水滴籌”,再度成“熱點”,引民政部發聲!再引關注

德雲社演員“水滴籌”,再度成“熱點”,引民政部發聲!再引關注

我們要知道,"水滴愛心籌"是水滴互助推出的全新公益項目,與水滴互助計劃完全獨立,適用於已患病、無法加入互助且經濟困難人群,作為該人群患重疾後的籌款工具。申請籌款後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進行實地審查,通過後即可發起籌款。捐款遵循自願原則,是否成功具有不確定性,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全程託管併發放籌款。

隨著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患病眾籌事件引發熱議。吳鶴臣的病情雖然可稱嚴重,但相比於眾籌平臺上那些因疾病而走投無路的家庭,吳家遠遠稱不上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以遠高於實際需要的金額向社會籌款,不但實際上擠佔了其他人能得到的善款,而且對社會的公平性有害無益。雖然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做到誠實,但是我們的眾籌平臺理應通過制度約束籌款者,為誠信提供保障,國家法律更應該跟進,對那些詐捐的卑劣行徑訴諸法律約束,如此才能讓人捐得放心。

近日,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事件引發公眾關於網絡眾籌平臺規範的質疑和討論,昨天,民政部回應來了!

德雲社演員“水滴籌”,再度成“熱點”,引民政部發聲!再引關注

德雲社演員“水滴籌”,再度成“熱點”,引民政部發聲!再引關注

民政部回應德雲社演員眾籌:將引導平臺修訂自律公約

近日,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事件引發公眾關於網絡眾籌平臺規範的質疑和討論,記者從民政部獲得回應稱,個人求助不屬於慈善募捐,不在民政部法定監管職責範圍內,但由於影響到慈善領域秩序規範,下一步,民政部將引導平臺修訂自律公約,針對群眾關切持續完善自律機制,也將動員其他平臺加入自律。

此前,德雲社吳鶴臣眾籌引爭議

據瞭解,吳帥是現德雲社的演員,藝名吳鶴臣,北京人,1985年生, 2009年拜師。

德雲社演員“水滴籌”,再度成“熱點”,引民政部發聲!再引關注

4月8日,吳帥突發腦出血,目前已經住院一月。其家人在眾籌平臺發起眾籌,最高金額100萬元。

在熱心網友幫忙捐款、轉發的同時,也有網友提出質疑,稱吳鶴臣家裡在北京有兩套房、一輛車,大病也有醫保,怎麼會需要眾籌100萬?

對此,吳鶴臣的妻子@張泓藝 發微博回應稱,100萬是眾籌的上限額度,截至5月3日晚已經籌到148184元,籌集費用暫時夠用,水滴籌已經關閉。

網友質疑的兩套房子都是公租房,一套在父母名下,一套在爺爺名下,爺爺已經過世,兩套房子均無法出售。為婚前購置,家中有癱瘓病人,日常出行很是麻煩,何況家中還有兩個老人,從昌平南口到天壇醫院六十公里,車不能賣。自己並不存在騙捐、逼捐的行為。

當地居委會也證實,眾籌人發佈的情況屬實,社區也動員募捐了1萬多元。

德雲社演員“水滴籌”,再度成“熱點”,引民政部發聲!再引關注

5月4日晚,德雲社發佈聲明稱 ,吳帥妻子發起的“水滴籌”眾籌是私人行為,家屬稱對於之前受捐的款項,會按照規則由平臺直接劃入醫院賬戶,用於後續治療,並將公開相關花費明細。

德雲社和郭德綱本人將繼續向其提供一定程度的經濟援助。

德雲社演員“水滴籌”,再度成“熱點”,引民政部發聲!再引關注

眾籌平臺“真相”曝光,沒資格審核發起人車產房產

雖說網友的很多質疑最終通過發起人、居委會和德雲社等一一澄清,但是這次事件卻暴露出另一個問題,作為籌款的重要一方,很多網友也質疑平臺是否可以提前核實房產、治療費等信息。

5月4日,“水滴籌”相關負責人向@時間視頻 回應了對於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籌款審核的質疑,表示審核信息沒有界定“有車有房就完全不能發起籌款”,但前提是“要按照平臺的規定,去提交這些相應的證明材料”。該負責人還稱,平臺“沒有資格去審核發起人的車產和房產”,只能要求發起人公開說明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去做公示”。

也有媒體調查發現,在輕鬆籌、水滴籌、愛心籌等平臺,提交併通過審核十分容易,甚至一張像素較差、存在PS痕跡的診斷證明,最快2分鐘就能過審。

德雲社演員“水滴籌”,再度成“熱點”,引民政部發聲!再引關注

媒體調查發現,對於眾籌申請人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三家平臺的《個人求助信息發佈條款》《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等相關條款均聲明:發起人、求助人應對其提交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負責,不得虛構隱瞞真相。通過平臺發佈的任何信息,平臺並不能保證其完全真實或完全準確,捐款人應理性分析、判斷後決定是否捐贈、資助。

早在2016年8月,民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了《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其中第十條規定:個人為解決自己或家庭困難,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發佈求助信息時,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應當在顯著位置向公眾進行風險防範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真實性由信息發佈個人負責。

民政部在今天的回應中表示,2018年10月,愛心籌、輕鬆籌、水滴籌3家平臺聯合簽署發佈“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倡議書及自律公約”,健全事前審查、提款公示、在線舉報等功能,建立求助人“黑名單”,強化信用約束,提升公開透明,歡迎社會監督。民政部稱,近幾個月來,有關平臺遵照自律公約條款進行相關改造和調整,成效正在顯現。

下一步,民政部還將引導平臺修訂自律公約,針對群眾關切持續完善自律機制;也將動員其他平臺加入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