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農民,現在每次接她到城市來她都不願意怎麼辦?

圈內扒皮


現在這樣的父母居多。

我姐姐就是這樣的母親。我外甥由於常年在城裡打工,孩子上學的原因,在城裡買了房。前幾年,我姐姐身體還行,自己能照顧自己。我外甥也曾多次想接我姐去城裡生活,可我姐就是不去。說上下樓不得勁,自己在一邊生活自在。最近幾年,我姐隨著年齡增長,身體也越來越不好。我外甥幾乎天天叫我姐姐去城裡生活,好好照顧他母親。可我姐就是不去,說住在一起不習慣,自己住方便。

現在,像我姐這樣的農村老人有許多。可她們為什麼不喜歡去城裡和兒女一起生活呢?一、這些父母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有他們喜愛的熱土,熟悉的鄉鄰。二、她們已習慣了獨居生活,不想過早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也怕給子女增加負擔。所以,一直不想去城裡生活。

那怎麼辦呢?如果,父母都在,且身體硬朗,能互相照顧,那你就不用擔心了。讓他們在農村生活吧!如果,父親或母親一人生活,且自己能照顧自己。如果你工作不那麼忙,就經常回家看看你的父親或母親。如果你的工作太忙,抽不出多少時間回家,那你就要隔三差五與父親或母親通電話,一來與父親或母親聊聊天,排遣他們的孤獨。二來也隨時掌握父親或母親的生活狀況,身體狀況。以便隨時採取應對措施。如果父母身體不好,也不跟你去城裡生活。你有條件的話,請個保姆來照顧他們。如沒條件的話,你就想方法設法說服他們跟你去城裡。你的理由要讓他們信服。

總之,你有孝心,父母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用戶5656673097051趙


我總記得我姥姥——哦,我們這邊叫姥姥,普遍的叫法應該是外婆——的故事。我的舅舅,大舅在老家農村紮根,繼承了老一輩的土地,做了農民,而二舅卻出門打工,在大城市工作多年。

二十多年之後,他們兩個都有著自己的生活,大舅在農村,二舅在城市。而我的外婆,根據大家普遍認為的,老人應該跟著老大的想法,她一直是跟著自己的大兒子生活在農村的。

而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的我二舅卻也想要盡一份兒子的責任,所以,一直想要接我外婆去他們那兒住。外婆盛情難卻,做了幾個小時的火車,從我大舅家趕到了我二舅家。不過只住了不到一個星期,我外婆就跑了回來,說什麼都不願意再去了。

問她原因,她只是擺手說,不習慣,不習慣喲,我們老頭子老媽媽了,就應該待在我們該待的地方養老,那地方啊,不是我們的家喲。

是啊,有些老人就是如此,他們想要的不是大城市的繁華,而是農村的寧靜。他們想要的,只是一片能夠落葉歸根的故土。

他們不需要安逸,他們勞作了幾十年,勞動幾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你現在突然奪去他們手中的鋤頭鐮刀和他們說,你們累了,該休息休息了,他們感到的可能不是你的孝心,不是你的體貼,而是覺得,你彷彿剝奪了他們的生存意義一樣。

所以,千萬不要在沒有問過你父母的情況下,擅自決定是不是要將他們接到城市。有些事情,需要他們自己做出選擇。



靚眼人生


我的母親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大半輩子生活在農村,我每次去接都不願意來城市居住。

每每一提到這事,我媽說,城市東西太貴了,自己家裡田地裡隨便種一點,不僅自己吃不完,還能給我送點,而且健康,城市裡車太多了,紅綠燈也多,我腿腳不方便,跟不上這節奏,已經老了,不中用了,反正是各個藉口,總歸不願意來城市生活。

母親操勞一輩子,含辛茹苦把我兄弟幾個養大,不捨得吃 ,不捨得穿,平時買件稍微貴點的衣服,就說浪費了,我都老了成這副模樣,哪裡配穿這麼好的衣服,趕緊退了吧。哎,沒辦法,都是騙說打折便宜,才肯穿。

節儉勤勞是上一代人的品質,父母年紀大了,自己子女生活也都好了,接到城裡一起生活,倫理上也是應該的,父母不同意,也應該尊重母親的決定,畢竟母親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及農村特有的風俗人情,也有他們自己的考慮,作為兒女常去看看,平時打打電話聊聊天,多聊些開心的事,讓父母晚年的生活更加幸福。





80後農家小哥


2012年的春節回家過年,和媽媽還有弟弟一起聊家常,媽媽說年前7月份的時候闌尾炎犯了,大姨家的一個表姐還有大舅家的一個表姐輪流陪她住了三天,當時疼得很厲害,那幾天每天晚上和我還有弟弟通電話的時候都沒告訴我們。當時我就看到了弟弟眼圈紅紅的,強忍了五分鐘才藉故去上衛生間讓眼淚流了下來。

我爸爸在2005年去世了,那時弟弟剛上初中,我在讀大一,家裡的負擔一下子落在了母親的肩上,母親那段日子真的很辛苦,每天很早就去打零工,一年四季,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都在為了我和弟弟奔波。也就是那段時間,吃不好飯,落下了病。弟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過還算爭氣,順利的考上了一個理想的大學。

弟弟和我在一個城市,等他上了大學之後,家裡就剩媽媽一個人了。自從父親去世,我和媽媽弟弟三個人就相依為命,尤其是弟弟,他和媽媽在老家度過了那最艱辛的幾年,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他更能體會媽媽的辛苦。

聽了媽媽說一個人在家闌尾炎發作的事兒以後,弟弟就情緒有點兒失控了,從衛生間出來以後,再也忍不住強忍的眼淚,眼淚一直流。我看著都心疼。弟弟邊流眼淚邊說,就剩一個媽媽了,已經無法再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了,不能再失去媽媽……

弟弟在春節放假的那一個多月,幾乎隔三差五的就會找機會和媽媽商量讓她來和我們一生生活。起初的時候媽媽說她現在每天都喜歡和家屬院裡的阿姨一起去晨練,捨不得她們。後來又對我說你弟弟還在上大學,你現在正在打拼事業,正是最關鍵的時候,我不能去了給你們增加負擔。

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和弟弟會輪流打電話和她商量來北京和我們一起生活的事情,媽媽每次都會說再過幾年吧,現在你們好好打拼,等以後你們出人頭地了,我就過去。

我和弟弟真是想盡了辦法,可是每次都被媽媽輕易地回絕了。

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我從小就有甲溝炎,有時候出差忙的多了,走的久了,夾溝就會流血,看著挺嚴重的,這個媽媽也知道,而且媽媽一直催我去做一下手術,把腳指甲蓋抽了讓它重新長。有一天晚上,我給媽媽打電話說我最近夾溝疼得厲害,想去做個小手術,可是做完手術幾天都下不了地,我也沒有女朋友,沒人照顧我,能不能來給我做幾天飯,媽媽說那你趕緊預約醫生吧,我明天就去買票。

媽媽來了以後,我就再也沒讓她回去。不過我想說的是,我的甲溝炎是媽媽來了兩個月之後才去做的手術。媽媽剛來的時候就天天問醫生預約好了沒,我每次都會說我怕疼,得預約一個專家來給我做,專家不太好預約,再等等吧。

這下可把弟弟高興壞了,一直說哥還是你“套路深”。

過了好幾年之後,有一天弟弟問媽媽,是和我們在一起生活好還是一個人在老家好,媽媽說,當然是和兩個兒子在一起好啊,你以為我不想啊,我不是怕影響你們的事業嗎。

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父母為我們考慮的太多,既怕影響我們的事業,又擔心拖累我們,因為在她們心中大城市壓力是很大的。

如果你想父母來和你一起生活的話,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如何打消父母的這些顧慮,那麼就先讓父母來你生活的城市看看吧,看看你的發展情況,如果父母真的覺得她來了不會給你增加壓力,而是一起生活的更好,我想父母是十分的願意和你天天生活在一起的。


授人以漁3044


我家是農村,

我老家隔壁有一個老奶奶,他兒子跟孫子都在城市裡,本來有老伴的,老伴幾年前去世了,然後老奶奶就一直在家,孫子跟兒子一直讓她去城裡,老奶奶都說不想,各種理由拒絕,有一次老奶奶生病,就跟著兒子去城裡呆了兩天,病沒好就不想住了,就想回老家農村,不適應那裡的生活,捨不得家裡的羊跟雞,捨不得他的老宅子。

感覺孩子啊,還是多回家陪陪父母,你接老人家去城裡也行,但是得遵守老人的意願,有些老人啊,確實適應不了城市,還是喜歡在老家裡,想吃點什麼自己做點什麼,不受別人管制,家裡空氣好,菜自己種,無拘無束,去城市那不叫享福,對他們而言那叫受罪。

尊重他們的意願,讓他們活得舒服,比什麼都好,常回家看看總比把它們拴在你身邊,按照你的步驟生活要強。



沐釗沐釗


我媽也是。老家現在已經不種地了,都租給別人了,就每個季度收點租金,平時爸媽在老家也沒什麼事,每次說讓她來我這邊,就是各種理由。
一會說住不慣樓房,覺得憋得慌,喘不過氣,爬樓太累了,電梯不安全。一會又說在這裡沒有認識的人,寂寞,不會說普通話。還有就是吃不慣,買不到想吃的菜和材料等等。其實想想也是,老家是她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那裡一草一木都熟悉,周圍鄰居關係也都不錯,平時一起嘮嘮嗑,打打麻將,也不錯。這麼大年紀讓她來到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確實也不舒服,而且我老公還在,也不方便。


現在都在建設新農村,環境也不錯,有專門健身的地方,晚上還可以跳廣場舞。所以現在我不強求媽媽過來,我會徵求她的意見,想她了,就回去看看。


荼靡於荒蕪


我的爸爸媽媽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十幾年來未出過大山,未進過城市,每次讓他們和我一起進城住,他們也總是推脫說不願意。我想既然他們不願意肯定有他們的道理,比如爸爸喜歡吸菸,進城後害怕沒地方吸菸,媽媽不識字,在公路穿插的大城市裡怕迷路,給子女帶來種種麻煩。另外一個人對於一個地方是有情感的,爸爸媽媽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哪兒承載了他們太多的記憶,酸甜苦辣,你現在叫他們搬走,他們怎會輕易同意呢。除此之外,進城後爸媽就失去了他們的朋友,平時都是在屋裡待著,與人的交流變少,這樣對他們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折磨。

既然爸爸媽媽不願意進城生活,那我們就不如順著他們的意願,在農村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比如把房子翻修一下,讓他們少乾點農活,多給他們買點東西。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陪伴,每週回去見一面,和他們說說話,分享一些日常,這樣他們也會感覺很幸福。其實老人要的沒那麼複雜,只要我們給他們多一些關愛,多一些陪伴就夠了,在哪兒住都是一樣的。


小趙不搞笑


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就能理解父母了。媽媽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有熟悉的街坊鄰居,雖然現在種地的很少了,但他們能種著自己想吃的菜,有自己的姐妹鄰居聊聊家常,還能趕集買點東西,在熟悉的家鄉這樣他們生活的很自在。

去了城市,人生地不熟,連對門住的人都不認識。縫週末子女在家還好,一旦子女去上班,孤單的自己一個人在家,沒有說話的人,出門車多人多還怕迷路。而且子女成家了,在生活習慣上的不同,還得顧及著。

我覺得不一定非得把父母接到一塊住,可以週末,節假日多回家看看,這樣父母也高興。






熱愛生活的鑫鑫


老人老了,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左鄰右舍都很熟悉。媽媽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把兒女拉扯大,現在沒事種種菜,鄰居間相互串串門。對她們來說,這就是辛福,相比從前,不缺吃不缺喝,兒女大了,有出息。想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老公的奶奶就是,每次他叔叔接出來,最多玩一個月,就回去了,跟孫子說,不敢出去玩,出去就不知道回來了,兒女都挺忙的,她一個人寂寞的很。有時候叔叔們回去接,她都不來。

老年人的接受新事物慢,咱們現在都是高樓大廈,到處都是紅綠燈,老人不認識字。南來北往的人,各種口音混雜,說話也聽不懂。

有一年,趙本山的小品陪聊講得就是,農村老人到了城裡,沒人說話,專門請人來配聊天。現在的年輕人挺忙的,想把父母接到身邊,享享福,也能時常見面,不用抽空回去,耽誤工作。

沒辦法,我們只能多抽空回去看看。閒暇時間視頻通話,需要啥我們給買回去。


李芯子


我媽也是這樣

過兩天剛好也不是很忙,需要回家一趟,想著趁著有時間過來玩幾天,陪他們去轉轉,溜達溜達,我媽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拒絕😭,怎麼勸都不來。

我覺得想讓他們出來玩,光靠自己說不行,發揮一下親朋好友的力量吧,讓他們勸勸,自己再主動的多多勸勸說不準就來了。

回家接著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