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90年代農村有些家庭都捨得家裡買個縫紉機,按現在的概念得花費一家全年的收入呢?

御鋒32204466


新農民川子為你答疑解惑!我家裡就有一套縫紉機,如今還能夠工作,老媽每年春節回家裡的時候總會擺弄著一番,按她的話來說,和縫紉機有感情了,不擺弄心裡很難受。而在90年代的時候,農村的縫紉機已經十分普遍了,每個家庭都會出現。至於題主所說的農村家裡捨得買縫紉機。其實從如今農村人捨得買車買房是一個道理,為了結婚啊!

在90年代的時候,如果不購買縫紉機,可能很難會找到老婆。其實在任何年代裡,彩禮錢都不是那麼輕鬆就可以準備好的。如今的彩禮讓很多家庭煩惱,其實在80年代的時候,想要結婚,那就需要準備著收音機、自行車、鐘錶,而在90年代的時候,需要準備著電視、自行車、縫紉機、機械手錶,每個東西都不便宜。

之所以要購買縫紉機,其實還是為了實際的生活需要,畢竟那個時候的工廠化還沒有普及開來,衣服的價格比較貴,大家的日子比較窮,所以只能購買縫紉機,自己在家裡定做衣服。只是沒想到工業化的速度這麼快,很多縫紉機買回家裡幾年就被淘汰了。

其實從60年代的時候縫紉機就已經出來了,那個時候能買得起的都是有錢人。而在70年代的時候,小康的家庭裡都會準備上一臺。不過那個年代裡買上縫紉機還需要有縫紉機票才行,如果沒有票劵,就算是再有錢也不能購買,畢竟那個時候是計劃經濟。到了80年代的時候,購買縫紉機的人就已經多了起來。

80年代的縫紉機是120-150元之間,而豬價是0.8元一斤,如今豬價是16元一斤,翻漲20倍,換算到今天需要3000元才能買到。可以算價格還是很高的,要知道如今的空調也不過3000元,但並不影響家庭的開支。而在那個時候一年才賺幾百元,一臺縫紉機嚴重影響了家庭的生活,所以說從物價上來看,並沒有辦法準確的比較出來。


新農民川子


我是鄉村黑嫂,我來回答。

縫紉機如今在農村幾近絕跡。但是在以前,縫紉機可是農民家裡的一個大件,結婚時一定要買一臺,以當時的價錢換算下來,也是個天文數字。

很多人就不理解了,為什麼當時一定要縫紉機呢?買來幹什麼?咱們就分別來說一下。

一、那時候為什麼流行縫紉機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以前的農村孩子可不是天天穿著新衣服,也不是天天去買衣服,常常是哥哥的弟弟穿,姐姐的妹妹穿,這些衣服不一定合身,就需要改一下,這些離不開縫紉機。

另外,很多人過年過節也不是買衣服,而是買布來自己做。

以前的農村女人手很巧的,她們可能不識字,但是量過別人身材後,就能照著做出來合身的衣服,這是一種本事。

現在誰還做衣服?所以,縫紉機也就一直被擱置了下來。

二、既然這麼貴,當時為什麼要買

這個也挺容易理解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兩千年左右的買摩托車,再想象一下現在的買車。

結婚時,總要買一兩樣像樣的東西。以前就覺得縫紉機很好,儘管貴,但結婚時一定要買。

後來覺得摩托車不錯,結婚時就一定要買,貴也要買。

現在就覺得結婚得買車,要不然走親戚怎麼走?去什麼地方玩怎麼辦?別人都開著車,自己卻沒有,這不是丟人嗎?

所以,車貴也要買。

題主說按以前的收入,一臺縫紉機有可能是一年的收入。那現在的一輛車,有的家庭一年收入也買不了,但還是要買。

道理都是一樣的。

總結:不管是以前的縫紉機還是現在的買車,其實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對日子過好的一種憧憬。如今縫紉機已經差不多消失了。可是在未來,還會有不少的東西出現,而且我們看這些東西,當我們急切想買時,就一定會覺得不便宜。可貴歸貴,該買的還是要買。

我是鄉村黑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者。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因為那個時候條件不好,家裡孩子多,一件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布料經過磨損,加上孩子身材不同,縫縫補補也就成了常事。

我母親以前說他們小時候都是布票,有了布還得請裁縫,於是不富裕的家庭,很多人都是自己做衣服,條件好點的,買臺縫紉機,條件不好的,酒一針一線的慢慢做。

我小時候的棉襖就是我外婆一針一線自己縫的,還有外公的布鞋等等。

現在做針線活,更多的是打發時間的愛好和興趣而已,我家裡也有一臺縫紉機,不過幾乎就是一個大玩具了,要說做真做了多少靠譜的東西還真沒有。

現在咱們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便捷,所以對於以前的不瞭解也很正常。


_白_151871114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年輕人結婚時家中要置辦四大件,俗稱“三轉一響”,如自行車、收音機、手錶和座鐘,到了九十年代就升級成了:電視機、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所以說有新結婚的農村家庭縫紉機是不可缺少的。

那時候農村人買成品服裝的幾乎沒有,多數家庭還是沿續著幾千年的紡棉線織粗布,也有去集市上買布料回來自己做衣服的。當時自家織的棉布衣服沒有現在的化纖料子結實耐用,農活又繁重,衣裳破損的快,家中有臺縫紉機縫縫補補特別方便。

當時誰家孩子結婚成家,想買臺名牌縫紉機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像“蝴蝶牌”、“蜜蜂牌”、“上海牌”的縫紉機,都要提前送禮物、託關係走後門才能買到。以上幾種縫紉機在當時的價錢是兩百多塊錢,一般的農村家庭全年收入也就是幾百塊錢,其中還包括養豬養雞賣的錢。

記得我家添置縫紉機時也是一家人準備了兩年才買的,當時也確實需要。我家有七口人,母親年紀大了,眼睛不好,做不了針線活,媳婦白天下地幹活,晚上還要在煤油燈下縫補衣服和做鞋子,挺辛苦的,有臺縫紉機可以減輕媳婦的勞動強度。另外縫紉機做衣服特別快,做的衣服比手工縫的好看結實,穿出去體面時尚。

時代在快速發展,那時的時尚大件現在放在家中基本上不用了,每當看到都令人感慨萬千!



耕耘大地一一春華秋實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很快。在八九十年代,那時候結婚的陪嫁,四大件:自行車,縫紉機,電視機,洗衣機。代表著當時最好的東西。

那時候最流行的就是扯佈讓裁縫給自己做一件款式流行的衣服。喇叭褲等。成品的衣服那時很少,基本都是裁縫做的。所以買一開縫紉機,學個裁縫,也是一門手藝。

隨著社會的發展,商品衣服款式好又流行。越來越少人自己做衣服了,裁縫這個行業也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在農村,有些家裡還保留著縫紉機。現在的縫紉機不是用來做衣服,而是用來縫補衣服,衣服褲子哪裡撕個口子,手工縫和縫紉機縫的效果肯定不一樣。換個拉鍊等。有縫紉機還是挺方便。


秦巴鄉情


因為那時候窮啊!買了縫紉機就不用天天買衣服,衣服爛了也可以自己在補上。


鎖1920


就跟現在農村人買車一樣,或者跟城裡買房一樣,買的時候有需求,過幾十年後什麼都會變,房子也一樣,二十年後買房絕對沒有現在這麼累


佛系父親


好像是因為那時候縫紉機是用來當嫁妝的吧!


城子視界


九幾年那個時候一臺縫紉機要一年的工資才可以 我們家現在還有呢。


理你我


時代的產物,也是因為本身的需求吧!那個時候比較流行的就是三轉一響。就跟今天的買車一樣的。再一個縫紉機對於那個時代的家庭來說用處也是非常大的,那時候條件不是很好經常需要縫縫補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