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捕殺一頭成年藍鯨可以獲得多少利潤?

無名指75468751



自1986年以來,國際上已經批准了捕鯨禁令,但日本和挪威這兩個所謂的最文明國家拒絕簽署該禁令,並繼續捕殺鯨魚。在日本,鯨魚肉以可恥的“科學”計劃為幌子被送到日本餐館。

日本政府宣稱:捕獲數量有限的過度繁殖的鯨魚純粹是為了科研目的,以確保哪些物種面臨滅絕,哪些鯨魚過度繁殖,以及它們在全球各個海洋中吃掉了多少魚,等等。他們的研究每年都向國際捕鯨委員會報告,這大大有助於保護鯨魚和其他海洋資源。日本政府沒有進行任何商業捕鯨。根據與國際捕鯨委員會的協議,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末已經終止了商業捕鯨。

事實是他們每年捕獲幾百頭鯨魚,雖然比挪威捕鯨的數量還少,但在研究完成後出售鯨肉,所有的錢都被用於下一次航行,包括燃料、維修船隻和研究設備。他們賣肉冠冕堂皇的原因是,為了地球上生物的尊嚴而扔掉肉被認為是一種罪過。日本人認為,捕獲的動物的所有部分都必須被吃掉而不留下任何東西。日本人相信阿拉斯加印第安人和加拿大愛斯基摩人與他們有著相同的原則,他們被國際捕鯨委員會允許為自己的生存捕獲有限數量的鯨魚。



日本人認為那些無知的反捕鯨狂熱分子聲稱他們為商業目的宰殺和出售鯨魚肉,但他們是為保護鯨魚和其他海洋資源盡最大努力的人。大多數日本人從未吃過鯨魚肉,他們大多數人都不想吃它們。

鯨魚經濟價值在於輸送脂肪(用於照明或製作蠟燭、肥皂、人造黃油)、肉(日本人和韓國人特別喜歡)、皮(用於手提包、自行車鞍座)、鬚根(曾經用於製作緊身胸衣和雨傘)、肝臟(富含維生素A和D)、肌腱(用於球拍線或手術線)、骨頭、血液(用於肥料)、牙齒(對於齒鯨來說,用於製作雕刻、骰子、紐扣)。



1835年至1872年間,全世界大約有30萬隻鯨魚被獵殺。1868年魚叉炮的發明引發了大屠殺。新型魚叉攜帶一枚手榴彈,在擊中鯨魚時爆炸。像藍鯨及其親屬長鬚鯨這樣能快速遊動的鯨魚也可以被獵殺,而不僅僅是速度較慢的露脊鯨、灰鯨和抹香鯨。

1930年至1931年間,共有28325頭藍鯨被捕殺,1964年至1965年間只有20頭,1965年至1966年間只有4頭!總的來說,1950年,全世界有55795頭鯨魚被捕殺,1975年為37000頭,1981年只有15000頭。


鯨魚數量正在恢復,但是緩慢的過程受到日本捕鯨船隊活動的阻礙。在30年代,每年大約有20000頭藍鯨被捕殺,現在世界藍鯨數量約為5000頭。大西洋北部露脊鯨的數量只有2000頭。目前大約有82700頭鬚鯨。

藍鯨的身軀巨大,體長可達33米,重量181噸。一條舌頭就有2噸重,頭骨有3噸,肝臟1噸,心臟0.5噸,血液循環量達8噸,藍鯨的陰莖長達3米,睪丸也有45千克。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髒壁厚達60多釐米。這些數據說明了藍鯨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藍鯨現在屬於禁止捕鯨公約保護物種,日本人也不能捕捉,具體商業價值不好猜測。但考慮到它們在生態上的重要位置和旅遊價值,活的藍鯨比死的藍鯨值錢。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捕鯨者如果捕得一頭150噸重的藍鯨,並且將魚肉、魚皮、魚油、魚骨頭分開賣,大約可獲得超過10萬美元的收益。當然,這只是第一次售賣的大致價格,不包括後續的鯨魚製品的利潤。日本人認為,上好的鯨魚肉,比上好的牛肉味道鮮美,因此他們熱衷於吃鯨魚肉。

日本每年吃掉的海鮮高達6億噸,不包括4000-5000噸的鯨魚肉。此外,鯨魚的一部分內臟作原料,可加工成優質的人造纖維。鯨魚脂肪煉成的鯨油,在極高的溫度下,粘度可以不變,因此被用來當作精密儀器的潤滑油,還可做成蠟燭、化妝品。

鯨皮因為質地柔軟,彈性極佳,是做成皮包、皮衣、皮革製品的上佳材料。鯨的卵巢,可提煉孕激素,製成特效藥。鯨骨裡的骨膠、鯨肝所含維生素甲、維生素丁,以及豐富的蛋白質,等於數百個雞蛋的營養。還有鯨鬚、鯨齒和鯨魚的骨頭,總之,鯨魚的全身都是寶。

單一一副鯨魚骨架,就可賣出數千美元的價格。日本的市場上,不僅有新鮮鯨魚肉,還有便於儲藏於運輸的鯨魚肉罐頭。其實,不光日本人吃鯨魚肉,挪威和冰島,也捕鯨魚、吃鯨魚肉。只不過相對於日本,挪威和冰島的捕鯨業正在快速萎縮。

雖然全世界都在呼籲禁止捕撈鯨魚,但多年裡,日本不為所動,照常捕食各種鯨魚,包括藍鯨和鬚鯨,出售鯨魚製品。根據美國海洋生物協會的報告,全世界成年鬚鯨的數量大約有100萬隻,日本以“科學研究”的名義,每年捕獲鬚鯨的數量約3600只。

日本政府依然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堅持捕鯨,主要有兩個原因。政治上,日本將捕鯨,視作是否“政治獨立”、司法權力是否不容干涉的標誌。堅持捕鯨不會受到來自國內的政治壓力,相反,如果禁止捕鯨,會有政府高官引咎辭職。

此外,日本人並不認為藍鯨的數量減少、藍鯨物種滅絕,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需要特別的保護措施。他們說,反正每天都有動物或植物的物種在減少,從古至今也有大量的物種滅絕,總會有新的物種誕生。日本人強調,滿足現實的消費需求,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在其他許多事情上,都與西方社會保持一致步調的日本,在捕鯨問題上,卻截然不同。他們認為,藍鯨就是魚類的一種,只不過比其他魚大很多而已。其他魚可以捕食,為什麼藍鯨不可以?他們同樣不認為,藍鯨有不同於其他動物的特別的“生存權”。

所以,日本人認為,西方人在藍鯨問題上的道德觀,是虛偽可笑的。他們發出的質問是,澳大利亞人可以殺袋鼠,美國人可以殺幼畜,那麼日本人為什麼不可以殺鯨魚?日本政府對國際社會希望其減少捕鯨數量的要求,同樣不予理睬。

不光是藍鯨,另一些魚類,如藍鰭金槍魚,也因為過度捕撈,數量急劇減少。國際社會呼籲各個國家減少藍鰭金槍魚的捕撈數量,日本同樣沒有簽署類似的條約。因為藍鰭金槍,是製作壽司的好食材,也是日本人的首選和最愛。


世界真的很大


最少的時候,日本平均每年出鯨魚肉3000噸,鯨魚皮1100噸,鯨魚尾肉大約60美元每千克,普通肉20美元每千克,上等鯨魚皮30美元每千克,日本每年捕鯨業零售額就超過3000萬美元。



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全面禁止了商業捕鯨,然而並沒有禁止科學捕鯨。日本等國就利用這個漏洞,瘋狂捕殺鯨魚。即便藍鯨、長鬚鯨等瀕臨滅絕,日本人仍舊在瘋狂殺戮。


日本擁有超過4000多的冷凍鯨魚肉的庫存,還從冰島進口了大量的鯨魚肉,而日本每年全國的鯨魚消費量大約5000噸,平均每個人40克。過去30年,日本捕殺了各種鯨魚超過40萬頭,佔據全球鯨魚捕殺量的80%以上。

二戰以後,因為戰爭的摧殘,日本人匱乏食用肉類,加上美國的放開與鼓勵,日本的捕鯨業重新復活,盛極一時的時候鯨魚肉佔據了日本人食用肉類的60%以上。然而如今甚少有日本人吃鯨魚肉,經常吃鯨魚肉的日本人只佔總人口的4%不到。

然而日本人堅持捕鯨,主要還是背後的利益,對於日本政客來說,捕鯨業相關的十多萬人口的選票遠遠比鯨魚的性命更值錢。


澹奕


捕殺一頭成年藍鯨,那可真是工程浩大

畢竟一條鯨魚可以多吃,從鯨魚皮到鯨魚肉,幾乎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商業價值,換成利潤那簡直海了去了(畢竟鯨魚個兒大啊!)

日本人喜歡吃鯨魚是有目共睹的,而他們熱衷捕殺,除了因為好吃,還因為其巨大的商業價值,畢竟捕魚也算是一本萬利的行業,尤其是捕鯨這種類型的

讓我想起來捕撈帝王蟹的漁民,一個周能賺五十萬美刀,讓人很是羨慕


鯨魚的價值之大,僅僅是因為其體型巨大導致的基數比較大嗎?

說句實在話,鯨魚的個頭實在是太巨大了,作為陸地上最大的生物,一條藍鯨光是按斤賣肉,也是價值不菲的。所以,這算是一個原因

其次,鯨魚不僅僅是像三文魚一樣,主要是用來吃的;可以這麼說,鯨魚渾身都是寶,除了鯨肉之外,鯨油鯨脂可以製造蠟燭和油畫顏料,而且在鍊鋼和製革工業上也有用途

鯨皮則因為質地柔軟且皮革帶花紋,適合用來做衣服或皮包;鯨鰭可以做傘面、乳罩、領結和煙盒。鯨糞和骨粉是富含氨與磷的肥料。鯨骨裡還可以提取骨膠,作為加工攝影膠捲的原料

鯨肝所含的維生素甲和丁非常豐富。一頭抹香鯨的肝往往重達400公斤,其甲種維生素的含量與100噸優質奶油或500萬個雞蛋的含量相當。鯨鬚和鯨齒可以加工成醫療器材或手工藝品。

甚至說,鯨的卵巢還是一種叫做“普羅吉斯廷”的特效藥——孕激素的原料

如此看來,日本人捕鯨,還真是有理由的。畢竟一條鯨魚帶來的價值,還真不是滿足口舌之慾而已

日本的捕鯨傳統,是從何時開始?真的是看重了其價值嗎?

日本人愛吃鯨肉,是有歷史緣由的。說來倒也無奈,作為一個偏遠島國,在很久以前,不能大量養豬養牛的日本,肉食嚴重匱乏,只能向海洋尋找食物。而比較幸運的是,南槌鯨每年6月會到和田町的房總半島附近海域覓食,當地漁民順杆就爬,將捕鯨作為主要職業,這樣一來,就滿足了廣大人民日常的肉食需求

所以,近代以前日本捕殺的鯨大部分都被製成食品流入市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國家破敗不堪,食物嚴重不足,特別是作為生物蛋白質的肉類極其缺乏。為了解決食品短缺的問題,美國佔領軍開始鼓勵日本進行遠洋捕鯨,大量鯨類被捕殺並且被端上日本人的餐桌。到1947年時,日本人食物中動物蛋白質的47%來自鯨肉。在1987年以前,日本有三種類型的捕鯨,即大型遠洋捕鯨、大型沿海捕鯨及小型沿岸捕鯨

舉個例子,1962年南極洋鯨漁獲量達30.95萬噸,佔鯨漁獲總量的78%。1967年北太平洋3艘遠洋捕鯨船鯨漁獲總量達到9.14萬噸,佔鯨總產量的34%

雖然現在日本不像以前一樣,沒有鯨魚就沒得肉吃,卻依然將捕鯨進行到底。說白了就是看中了鯨魚的商業價值,是純粹的商業行為

除了譴責,我們彷彿沒有辦法去制止這種行為

不得不說,日本人捕鯨是很瘋狂的,讓人覺得殘忍不已;同理還有他們的捕殺海豚的行為,是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譴責的,可是日本依然我行我素,打著科學研究的旗號,大肆捕殺鯨魚

而日本民眾,也樂於去享受鯨魚的美味,鯨魚的價格雖然昂貴,大部分普通民眾是沒法將其當做日常肉類採購食用的,但並不是說所有的鯨魚製品都是昂貴的,比如魚皮擦就很便宜,其主要成分就是鯨魚皮的下腳料,而這部分的主要作用就是做湯,用魚皮擦做出來的湯十分鮮美,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在全球抗議捕鯨的情況下,日本人依舊樂此不疲。在2017年-2018年南極夏季“考察”過程中,日本一共獵捕333頭小鬚鯨,其中122頭為懷孕母鯨,實在是讓人不齒,出於公義,日本的這種“無恥”行為也應該受到譴責!

還記得一句廣告語,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我想這一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也不外乎於此,畢竟商業發展和商業價值是人們最關注的。利益,永遠是一切行為的原動力

日本打著科學研究捕鯨的行為,已經定期地出現在國際聲討之中;然而規則上的漏洞導致日本除了收到譴責以外,捕鯨行業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每年依然有大量的鯨魚製品流入市場

因為捕鯨,日本每年能獲利260億日元,而其四大捕鯨基地就可以佔到200億日元,整個日本有將近十萬人從事捕鯨事業,可以說在日本捕鯨已經頗具規模了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能怎麼辦呢?答案是辦不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無數鯨魚被捕殺

但至少有一點我們能做的到,這也是我們該為祖國驕傲的地方——我們國家不會捕鯨,不是不能,而是不去!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近年來,已經在地球生存億萬年的鯨魚,正在面臨瀕臨滅絕的厄運。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人類的捕殺,捕捉鯨魚最厲害的國家則是日本。是什麼驅使日本人熱衷於捕殺鯨魚呢,捕殺一頭成年鯨魚的利潤到底有多高?

日本人對鯨魚的喜愛有著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最速到室町時代。最初的時候,漁民只要價值最大的鯨魚脂肪,魚肉直接丟進大海。直到日本在二戰戰敗後,食物嚴重不足,為了解決食品短缺的問題,日本重新進行遠洋捕鯨,大量鯨魚肉被端上日本人的餐桌。

時至今日,日本人食物中的肉類已經非常豐富,鯨魚肉佔比已經非常低了,但依舊有不少人保持食用鯨魚肉的習慣,這也是捕鯨產業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鯨魚的經濟價值不僅僅在於食用。按一頭體重在100噸左右的成年藍鯨來算,其價值高達2.7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600萬元。

它那巨大的軀體能為人們提供大量的鯨魚副產品;鯨皮因為質地柔軟且皮革帶花紋,適合用來做衣服或皮包;鯨鰭可以做傘面、乳罩、領結和煙盒,鯨糞和骨粉是富含氨與磷的肥料;鯨骨裡還可以提取骨膠,作為加工攝影膠捲的原料。

鯨肝所含的維生素非常豐富,而一頭成年抹香鯨的肝往往重達400公斤,其維生素的含量與100噸優質奶油,或500萬個雞蛋的含量相當;鯨鬚和鯨齒可以加工成醫療器材或手工藝品;甚至連鯨魚的卵巢,都能作為一種特效孕藥的激素原料。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小編建議小夥伴們儘量不使用鯨魚相關製品。


找靚機科普君



日本人捕殺一頭成年藍鯨可以獲利0元,或者說是2.7億日元(摺合1600多萬人民幣),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從日本近年來的捕鯨活動說起。

圖注:捕殺小鬚鯨的日本捕鯨船,圖片來自網絡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幾個不顧國際社會強烈譴責大量捕殺鯨魚的國家,其在2017至2018年的所謂南極夏季考察中,在南太平洋海域捕殺了333頭小鬚鯨。

《國際禁止捕鯨公約》在1986年生效之後,世界上絕不部分國家都停止了商業捕鯨活動,儘管日本依然以科學考察的名義繼續捕鯨,但是也大大縮小了捕鯨品種和數量,目前僅捕殺小鬚鯨(各種海豚除外)。所以今天的日本已經不再捕殺藍鯨了,沒有捕殺當然就沒有獲利啦。

圖注:日本人這能在切割鯨皮,鯨皮是可以食用的,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在餐館吃鯨肉的日本人,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日本不捕殺藍鯨,但是依然打著科學考察的名義捕殺小鬚鯨,日本捕獲的小鬚鯨主要用於出售,鯨肉大量流入市場,每年進入日本市場的鯨肉大約有3000噸,銷售額可達3000萬美元。目前日本市場上鯨類產品的價格:鯨肉20美元每公斤,鯨皮30美元每公斤,由鯨脂提煉的鯨油價格不詳。

我們可以根據日本市場上鯨產品的價格來推算一下藍鯨的價格。成年藍鯨身上不同部分的重量是多少?以曾經在南極海域捕獲的一條成年藍鯨來計算:鯨肉61.43噸,脂肪36.38噸,舌頭3.09噸,肝臟1噸,肺0.5噸,腸子1.49噸。粗略計算:鯨肉價格122萬美元+舌頭18萬美元+鯨皮和脂肪大約100萬美元,這裡還不算藍鯨其他器官及骨頭出售的價格,一頭藍鯨可以賣到240萬美元,摺合日元2.7億日元,人民幣約1600萬。

圖注:藍鯨與人類相比非常巨大,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至少今天藍鯨是安全的,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今天日本已經不再捕殺藍鯨,但是在歷史上日本曾經大量捕殺藍鯨,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日本和蘇聯為首的新捕鯨國家每年都會捕殺大量的藍鯨,以至於藍鯨數量最少的時候只剩下2000至3000頭藍鯨。經過這麼多年的保護,今天地球上藍鯨的數量恢復到1至2.5萬頭,但是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藍鯨的保護級別依然處於瀕危(EN),需要我們的關注和保護。


古生物探索


早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已經禁止全球商業捕鯨,然而,日本仍然大肆捕殺,每年日本都以科研的名義捕殺三百多頭鬚鯨,其中有一次裡頭有一半左右是懷孕的母鯨魚,這是以科研的名義偷獵,實在可恥!

在以前,小日本肉食不能滿足需求,主要是向海洋尋找食物。而南槌鯨每年6月會到和田町的房總半島附近海域覓食,當地漁民就將捕鯨作為主要職業,滿足人們日常肉食需求。在二戰無條件投降之後,日本的經濟已漸進崩潰,國內物資嚴重缺乏,為了解決食物不足的狀況,他們便又把目光瞄向了大海,重啟了遠洋捕撈的征程,之後日本人的餐桌上就出現了大量的鯨魚肉,雖然今天,當地的經濟早已復甦,並且國家發展良好,居民生活幸福指數高,食物種類更是不勝枚舉,但還是有人熱衷鯨魚肉,這也是日本捕鯨業經久不衰的原因。

並且隨著科技的發展,鯨魚可製成的副產品越來越多,不僅表皮可以用來製作包包,它的鰭也是領結和雨傘的上等原料,骨膠能夠加工成相機膠捲,須和牙齒還是醫療器械的首選材料,所以一頭成年的藍鯨可謂渾身是寶,價值可以高達2.7億日元,相當於1600萬元人民幣。(最少的時候,日本平均每年出鯨魚肉3000噸,鯨魚皮1100噸,鯨魚尾肉大約60美元每千克,普通肉20美元每千克,上等鯨魚皮30美元每千克,日本每年捕鯨業零售額就超過3000萬美元。)


fate999


其實捕鯨產業在日本很常見,而且已經形成了一條經濟產業鏈,每年都有無數的人,因為捕殺鯨魚賺的盆滿缽滿,那麼理論上來說,一條鯨魚至少能產生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人民幣的利潤,所以即使一些國際組織禁止日本捕殺鯨魚,但日本依然我行我素,沒有停止相關的捕鯨活動。

事實上日本捕鯨產業,也不是一天兩天才發展起來的,早在幾個世紀之前,日本人就有遠洋捕鯨的歷史,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日本人捕鯨是有歷史淵源的,但實際上就一些調查來看,日本人每年消耗的鯨魚肉並不多,大概人均只有30克,按照這個量來計算,1.2億日本人全年消耗的鯨魚肉,大概在350萬公斤左右。

假設每公斤的鯨魚肉單價,在人民幣200元左右,那麼350萬公斤的鯨魚肉,就要產生7億人民幣的價值,但一隻鯨魚不僅僅只有鯨魚肉,還有鯨魚油,鯨魚皮等鯨魚其他部位,這些地方都會產生很高的經濟利潤,然後養活一大批人。

另外還有一點,日本政府之所以可以在國際組織的反覆譴責之下,依然允許老百姓捕殺鯨魚,政治因素也是其中一個因素,因為從事遠洋漁業的民眾很多,這些民眾可以通過選票的方式,將影響力施加給政府,所以一些受到支持的執政黨,就不敢阻撓老百姓進行捕鯨活動。

最後日本是一個島國,島國就意味著資源匱乏,所以日本人就必然要將觸手,伸及到海洋資源當中,作為海洋資源當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鯨魚自然也就難逃被捕殺的命運,所以文化,資源,經濟,政治等方面,都是日本沒有禁止捕鯨的根本因素。


科學薛定諤的貓


日本捕鯨業已經形成了一條複雜的經濟利益鏈條。


今年8月22日,日本水產廳宣佈,從5月17日起實施的2018年度西北太平洋近海科研捕鯨已經結束。按照上限134頭塞鯨和43頭小鬚鯨,共計捕獲177頭。所獲數據將與沿岸調查一同上報國際捕鯨委員會(IWC)


國際捕鯨委員會於上世紀80年代全面停止商業捕鯨以來,作為相關公約簽約國的日本每年以“科研”名義在南極海域捕殺多種鯨類,數量之大令國際社會質疑。


海牙國際法庭裁定日本在南極的捕鯨活動並非出於科研目的,但日本今年不顧禁令,強行恢復捕鯨。是什麼讓日本枉顧禁令,倒行逆施。


日本商業捕鯨有400年的歷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捕鯨、食鯨國。鯨在日本可謂“物盡其用”,尤其是江戶時代,鯨肉食用,鯨油作為燈燃料,鯨骨和鬍鬚可作工藝品,血是藥材,骨頭碾碎可作肥料。二戰日本戰敗後,日本作為島國,資源匱乏,鯨肉是日本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因此促進了日本捕鯨業的發展。1958年,日本捕鯨量躍居世界第一。現在日本太平洋海域有捕鯨船1000餘艘,捕鯨漁民及相關產業工人達到10萬人,擁有6個捕鯨基地:北海道函館市、和歌山縣太地町、山口縣下關市等。


日本鯨類研究所的統計數據:2000年日本生產鯨肉2849噸、鯨皮類1051噸。鯨魚尾部的瘦肉6000日元(約合53美元)/千克,普通瘦肉2610日元(約合20美元)/千克,上等皮3300日元(約合29美元)/千克。日本捕鯨產業年總額至少3000萬美元以上。

那捕殺一頭成年藍鯨能給日本帶去多少收益呢?藍鯨最大身長33米,重達180噸。以至於一條舌頭就2000千克,頭骨3000千克,肝臟1000千克,心臟500千克。

雄獸睪丸45千克,陰莖長達3米。鯨全身都是寶,表皮可以製作皮包,鰭是領結和雨傘上等材料,須和牙齒是醫療器械上等材料,骨膠可以加工成相機膠捲,

魚尾肉質鮮嫩,綜合來看,捕獲一頭成年藍鯨能獲利2.7億日元,摺合1600萬人民幣。


隨著鯨類越捕越少,國際反捕鯨聲音不絕於耳,但日本卻置若罔顧,是單單捕鯨收益巨大的原因嗎?非也。據調查,隨著鯨肉消費量的不斷減少,“調查捕鯨”2005年後陷入赤字,而填補赤字用的是國民繳納的稅金。據粗略統計,2005年後10年間,日本國庫向“日本鯨類研究所”提供了約80億稅金。


日本捕鯨業是由“日本鯨類研究所”和“共同船舶株式會社”掌控。進行所謂受委託“調查捕鯨”,前者負責“調查”,後者負責捕鯨和銷售鯨肉。兩個機構同穿一條褲子,同位於一座大廈同一層樓,“共同船舶株式會社”社長也是“日本鯨類研究所”的理事。前者負責“調查”,實為為捕鯨宣傳;後者則制定鯨肉銷售價格,佔市場份額70%,名義上是回收45-50億日元調查費。


由此可見,“調查捕鯨”其實成了日本農林水產省及其下屬部門水產廳的利益。從最近5年這一機構的人事來看,多名成員是前水產廳官員,年收入上千萬日元。此外,“共同船舶株式會社”97%的股份由農林水產省主管的5個財團法人擁有,不少成員原先也供職於農林水產省。


除部門利益外,捕鯨業還涉及大約10萬人的生計。就黨派利益,從事農林漁業和出身農村的選民是自民黨的重要支持基礎,自民黨自然不會放棄這部分票田。


綜上所述,日本捕鯨業,有文化原因,有政府部門利益,也關係到10萬從業人員生計,可以說,在現行的利益鏈條下,捕鯨業還會進行下去。


AO弱水三千


捕鯨業背後的經濟利益幾乎為零,但政治利益卻是超乎驚人。

日本捕鯨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史前文化開始,日本就存在專門的捕鯨業。

鯨在日本可謂是“物盡其用”,尤其是在江戶時代,鯨肉食用,鯨油作為燈的燃料,鯨骨和鬍鬚可作為工藝品,血是藥材,骨頭碾碎可作為肥料,毛可製作繩索。由此可見,鯨魚的背後是巨大的利益。

戰後物質匱乏,鯨魚是日本人主要的蛋白質補充來源。

如今,日本人對鯨魚的需求已經銳減到,每人每年40克,由於人們對鯨魚需求的銳減,捕鯨屬於虧損狀態,從2005年開始的10年時間,日本向“鯨類研究所”提供80億以填補赤字。

為何不斷虧損的捕鯨業在日本沒有叫停呢?

首先,捕鯨在日本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

其次,“鯨類研究所”雖然赤字,但是水產廳官員養老之所,年收入可達上千萬日元。

最後,除了部門利益外,捕鯨業關乎到數十萬人的生計,而且這些人所代表的農林漁業,是自民黨重要的選民。

捕鯨業背後的經濟利益幾乎為零,但政治利益卻是超乎驚人。

據統計,日本捕殺的鯨魚數量佔全球非法捕殺鯨魚數量的60%以上,很多種類的鯨魚數量銳減,甚至滅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