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對人的意義是什麼?

中州知府


關於閱讀與文學,美國評論家布魯姆有句話,我一直很喜歡。在《如何讀,怎麼讀》一書的序言中,他說:“我們讀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自我,瞭解自我的真正利益”。簡單來說,閱讀有益於我們完善自我。

當然,所謂的“自我”,並非是指個性,而是面對世事時,我們擁有獨特的主張與意見,我們有清晰的判斷,既不隨波逐流,亦不譁眾取寵,而是有一顆澄淨的內心。自我跟賺多少錢沒有關係,而是一種內心的力量。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柏拉圖、莎士比亞、曹雪芹、李白、托爾斯泰、卡夫卡、魯迅等偉大作家作品,去增強自己內心的力量。

有一點必須承認,世界上大多數人都過著平凡的人生。即使在年輕時有著改變世界的夢想,但隨著年齡的增進,而愈發現實。工作、買房、教育孩子以及日常生活裡各種瑣碎的事情,都會困擾著我們。面對著壓力和無聊,每個人都會有逃離與逃避的念頭。同齡人賺得自己多,看起來自己很失敗,這種對比會讓人內心焦慮,進而迷失自我。至少,經典文學的教誨可以讓我們的內心平靜下來,不再汲汲與人攀比,專注於自己的生活。

王小波說:“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所謂的“詩意的世界”,就是與世俗生活無關的,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精神園地”。你可以像王小波一樣,沉溺於“思維的樂趣”,也可以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那樣,把小說視為“第二生活”。因此,文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讓自己暫時屏蔽世俗生活的紛擾,讓自己的內心平靜。

當然,務實一點,可以文學為生。即使不能成為一名作家,提高自己的閱讀量,寫點小文章,亦可賺取些許的零花錢。


輝城啊


作為一箇中文系畢業生,我可以堅強勇敢地大聲說,文學對人生,很多時候並沒有什麼意義。

文學是怎麼產生的?魯迅先生說,勞動,先民扛木頭,嘴裡杭育杭育喊著號子,這就是文學的起源。遺憾的是,偉大的魯迅在文學理論上,經常犯低級錯誤。一般認為,人類的文藝,科學,哲學等諸多學科,都起源於原始巫禮。原始人乃至人類進入文明時期後相當一段歷史,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打仗和祭祀。打仗,是生存的需要。祭祀,則是發展的需要。祭祀天地鬼神,瞭解世界和自我的規律,於是就有了儀式,有了音樂舞蹈,有了美術,有了口頭的文學作品。

從這個角度,文學對人類有著巨大的意義,文學伴隨人類前進,文學是人類的靈魂家園。

然而,人類不等於人,群體的意義不能代替個體的意義。就如國家的自由獨立,不等於公民的自由獨立。作為一個個具體的人,不存在普遍適合的文學的意義。人,有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滿足需求的方式。文學只是選項之一。很多時候,人,不需要文學。



江南俗士1


現在的人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按著不變程序地運轉著,機械刻板的工作,按規矩辦事,按計劃行動,機械地扮演著各自承擔的種種角色,個性被塑造成千人一面,似乎人逐漸淪為了機器式、工具式的存在,在這個原本充滿活力世界中,我們卻失卻欣賞生活中"詩意"之美,我們被消磨掉了人正常的激情和幸福的感知力,這充分應證現代人常說那一句話:吃著碗裡的肉,嘴裡罵著娘,即使現在生活再富裕,世界再精彩,可我們沒有對快樂、幸福感受能了,我們的內心被壓抑、平庸、單調充斥著,彷彿日常生活像一具"鐵籠子"鎖死了我們自由飛翔的羽翼。1.然而文學、藝術有別於日常平庸所囿,能夠喚醒我們對司慣的麻木性的改變,有助於我們走出自私和狹隘的眼光。思想家王夫之曾在古代美學中有過這樣的表述:



能興者謂之豪傑。興者,性之生乎氣者也。拖沓委順,當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終日勞而不能度越於祿位田宅妻子之中,數米計薪,日以挫其氣,仰視天而不知其高,俯視地而不知其厚,雖覺如夢,雖視如盲,雖勤動其四體而心不靈,惟不興故也。2.聖人以詩教以盪滌其濁心,震其暮氣,納之於豪傑而期之以聖賢,以救人道於亂世之大權也。

這段話強調拖沓委順的日常生活磨滅人的靈性和敏銳,使之無法以新穎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然而,藝術有一種“興"的同化功能,讓我們以全新的眼光來審視一個驚人、嶄新的生活、世界,讀書讓人看到自己的靈魂,讓我們找到了精神的"詩意棲居"。



由於我們人的社會化的過程,人人之間充滿了財富、權力、名利的追逐和爭奪,讓我們陷在物質的泥潭不能自拔。為了適應社會的種種規範,我們不惜在人類童年期便"拔苗助長",於是孩子變得少年老成,成年人變得愈加世故圓滑,我們更多是依從長輩、師長、權威的指示和命令去做,循規蹈矩地生活、工作。以上就造成了我們與生俱來的童心的失之交臂,失卻了用純粹地觀察和看待生活、世界的"兒童眼光。3、文學通過潛移默化的薰陶,讓讀書聖者、精者培養出一種返樸歸真的"童心"(李摯),打破社會既成的習慣和偏見,用純粹的自然的眼光發現世界的真正本質和人生真諦。從這個意義上說,藝術家和文學家都有悖於正常生活規範,表現點脫俗清高,自由不羈,獨具個性地存在,像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也像李白"斗酒詩百篇","安能垂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們對精神上超脫,心靈自由為至上生活原則,摒棄官場仕途上的伴羈束縛。




紅塵中我們,融入社會獲取生活資本和人生經驗的同時,日積月累,滾滾的紅塵也會讓我們的心靈朦上塵垢的,但我們不能為避塵垢而與社會絕緣,那麼,走向文學,走進文學的世界裡,我們的心靈便抵達了一個無塵的境界。4.一旦走入文學欣賞和創作,我們的心靈便能得到藝術雨露的洗滌,靈魂上的塵埃會隨著文化精神的雕塑,讓人的思想和情懷煥然一新,脫去世俗的羽衣,走入一個純淨的精神世界。


夢裡花落知多少718


莫言曾說:"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文學不像數理學那樣能夠給人以數據或實驗那樣的精確,通過我們的測量,實實在在的瞭解一個物品的屬性,也不像管理技術學一般,能夠讓我們的生活井井有條方便快捷。它就像是我們的頭置於空氣當中一樣,稍高一點頂在天花板上會不舒服,稍低一點和腿腳一般高也會感到彆扭,少了文學會缺少精神甘露的滋養,多了寫句子又覺得繽紛文字會困擾人的心性,因此文學之所以稱之為文學,而不是文字,恰是因為文學的價值,在於給人以崇高的美,精神的救贖,教育的啟迪。


1、 文學給人崇高的美

網絡上,有很多人調侃自己在旅遊的途中,看到美景的時候,往往會感嘆道:"哇,好美呀!"卻永遠想不起哪位詩人在哪首詩裡描繪過同樣的景色,這顯然不是真正懂得欣賞美景的旅人。

試想,若我們真的讀懂了文學,在我們看到鴨子在初春的水中游泳的時候,往往會想起蘇軾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而不是和身邊的人大聲呼喊:"快來看呀,好多鴨子呀!"若我們真的讀懂了文學,在我們看到夏日的荷花在水中搖曳時,就不會僅僅限於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也會想起朱自清在夏日的夜晚裡獨自散步時感慨:"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文學對於人確實沒有多大用處,可生活卻是我們的全部,而文學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緻和滋潤。

2、 文學讓人的精神得到救贖

有時候想想這一生的意義究竟是怎樣的,她有的時候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正如流沙河筆下的"理想",如燈一樣指引前行的方向,也如知音一般,洞察你的心緒,明白你的苦衷。我們生而為人,走過的路,遇到的事都是有限的,但是文學中的故事可以充實我們的生活,告誡我們生活經驗,讓我們在迷茫的時候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樂觀的時候知道"禍福相依"。

我們沒有遇到過的年代,或慌亂,或安逸,都可以通過文學作品得以探究,《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和孫少平在生活和知識之間的抉擇,我們看文學作品的時候體會過;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是如何突破封建障礙的,我們看文學作品的時候體會過;寶黛之間的愛情故事,亦情亦悲,我們看《紅樓夢》的時候體會過。

人一生的精神總會經過不同的階段變化,這些階段的變化是我們在遇到一樁一樁的事情之後,看到一個個文學作品中刻畫的人物之後,深刻體會之後,深深地感知自己的精神走向,以吸取主人公的優點,讓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步步地提高,一點點的把不完美的自己變得完美。


3、 文學給人教育的啟迪

很多人在細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會知道作者筆下刻畫的主人公各有特色,或善良、或淳樸、或老實、或殘忍、或自私,他們宛若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人,和生活中自己的本能和性格。《圍城》中方鴻漸老實的知識分子形象,包法利夫人那樣虛榮的形象,高老頭那樣自私的形象,光源氏那樣既花心又善良的形象,他們不一樣的性格,做事的方式也就不同,我們從文學作品中瞭解他們的事蹟,或好或壞,都會反思自己有沒有在生活中做過這樣的錯事,未來,我們該怎麼改正自己。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文學是人類的精神家園,文學如一面鏡子,我們看著它,彷彿看到了自己;文學如一本紀錄片,記錄了古往今來,讓我們生活的透徹;文學中刻畫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記敘的一件件事情,點亮了燈光,讓我們在生命的長河裡,走的更遠!


一往文學


一方面,讀書會增加共同話題,如果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又怎麼與人討論歷史?如果對二十八宿一竅不通,又怎麼和人討論星空?讀的書越多,與旁人可能的共同話題就越多,自然有機會聊上。

另一方面,書籍特別是小說本身就是各種社會狀況的訓練場,一個未曾參與過舞會的人可能從書中讀到舞會的場景以及舞會中應該說什麼話,他把這些記下以後,若日後真的參與舞會,自然知道該說什麼話了。讀書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坐在家中,也能預設出各種可能的社會場合,讀書多了,久而久之便能學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但讀書再多,最終能做到的也不過是讓你“有話可說”而非“有話想說”。若是讀書破萬卷,那當然可以跟任何人都攀談上幾句,然而那是你真正想要的嗎?很多人你完全可以和他聊天,但你不會認同他的觀念,特別是那些粗陋淺薄之輩,嘴中說出的言語只會傷害到那些充滿知識的神經。因此,讀書再多,也不一定要將書中知識全部運用於和他人聊天,不想聊的、不適合聊的,大可以避開,過自己所喜愛的精神生活。


冰刀冷箭l328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先得弄明白:何為文學?
簡單而言,文學是一種語言和文字的藝術表達方式,它包括我們常見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字藝術表達,也還包括流傳下來民間故事之類的(口口相傳的)。也就是說文學是一種藝術表達方式,它既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表達方式,它藉助於語言和文字來表現的。

由上,那文學對人的意義是什麼呢?



(一)表達自我、展現才華。這點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現在這個自媒體氾濫的時代,這種藝術表達愈加豐富多彩了。

(二)學習、借鑑、探尋和思索的最重要方式,沒有之一。因為文學多是立足於現實的藝術表達,它有著一定的參考性與借鑑性;同時,它又是高於現實的存在,那麼,它也就具有著令人探尋與思索的價值和意義。而我們則能通過對這些文學作品的閱讀、學習、思考來達到或實現我們自己的某些嚮往與追求。

(三)記載和傳承的最好方式,沒有之一。思想也好,設想也好,夢想也好,就是家風遺訓也好,都需要一種方式來進行保存並流傳下去。



一刀斷髮


我沒什麼文化。可我知道,世間的學問無非兩種,一種是是自然科學,一種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不言而喻,就是研究,探討自然的學問。而社會科學說白了就是人學。其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就是文學。

人要生存,首先得保證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的基本條件。所以,人得用智慧和勞動換取金錢。於是,關於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等自然科學就應運而生。換句話說,人要生存就必須學習自然科學。

另外,人是群居動物。如何立足社會,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滿足人的心理慾望和生理慾望,能更好的活著。如何化解人生活中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於是,人就必須學習另一種學問,那就是社會科學。而文學則是社會科學中主要內涵之一。

文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文學包羅萬象,凡是與人生存有關的意識問題都屬於文學範疇。比如:哲學、邏輯學、心理學等等。而狹義的文學,是指文化傳承發展的學問。比如,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等。以滿足人精神生活的需求。



皛川


事實上,文學是人類文明和文化的一個重要形式,是語言文字的高級昇華,對於提高人們的人文氣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藝術一樣,文也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比如說,西遊記曾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孫悟空這個活靈活現無所不能的文學形象,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雖然他是一個猴子的化身,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形!總的來說,一直以來,文學對於開啟民智,開化人類,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hi123


文學對人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解釋一下文學。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那麼對於搞文學的人來說,他們把文學當做使命,用筆觸去感知這個世界,在他們筆下,有一覽無餘社會現狀,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有熾熱或悲涼的愛情,溫暖或冷漠的親情,天長地久或不歡而散的友情,等等等等,總之文學家們借筆來表達情感,吐露心聲,甚至是展現自己的心靈,進而獲得生命的意義。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視文學如生命的吧。



然而對於欣賞文學的人來說,或許能夠使他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讀書萬卷的人,給人一種"行走的百科全書"的感覺,它能給人以經驗或者啟迪,讓人在困難中堅持,在痛苦中前行,甚至,能讓抑鬱的心在這之中找到依託,讓狹隘的心變得寬闊,讓善良的心更善良,讓美麗的心更美麗。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相信能夠欣賞文學的人氣質應該好好吧。



以上,拙見,謝謝閱讀。


幼稚園扛把子


文學對於人的意義很大,大到人生的必須,一個剛剛面世的嬰兒她見到一束鮮花她在注目,跳躍,臉上現出愉快的表情,這就是美的表述,美的嚮往。一個經歷人生不斷洗滌的人她的心靈必然在文學的影響下心向美好,思維激盪,在文學的激勵與感悟下逐步完善與走向美好的生活未來與精神境地,這就是文學的意義,文學的需要。

一個人從醜到不醜,不但不醜而且美,這一巨大變化的過程在於心靈美、作為美,這又是文學給予賦予的意義與價值,文學就是這樣的塑造人、成就人,感化人,文學的意義最能激勵與感悟人的作品莫過於天津作家馮驥才的作品,影響深遠,感悟極大,諸如:《啊!》、《雕花菸斗》,《愛之上》、《霧中人》,更能剖析人與社會關係的《高女人與她的矮丈夫》。令人叫絕而又感悟深徹,這不就是文學的最高意義與境界嗎?規範與揭露,激勵與感悟,奮發與勵志都在文學自然的狀態下起到了人生的意義,也就是文學的意義,以此文學就是人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