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中州知府


关于阅读与文学,美国评论家布鲁姆有句话,我一直很喜欢。在《如何读,怎么读》一书的序言中,他说:“我们读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简单来说,阅读有益于我们完善自我。

当然,所谓的“自我”,并非是指个性,而是面对世事时,我们拥有独特的主张与意见,我们有清晰的判断,既不随波逐流,亦不哗众取宠,而是有一颗澄净的内心。自我跟赚多少钱没有关系,而是一种内心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柏拉图、莎士比亚、曹雪芹、李白、托尔斯泰、卡夫卡、鲁迅等伟大作家作品,去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

有一点必须承认,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过着平凡的人生。即使在年轻时有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进,而愈发现实。工作、买房、教育孩子以及日常生活里各种琐碎的事情,都会困扰着我们。面对着压力和无聊,每个人都会有逃离与逃避的念头。同龄人赚得自己多,看起来自己很失败,这种对比会让人内心焦虑,进而迷失自我。至少,经典文学的教诲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平静下来,不再汲汲与人攀比,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王小波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所谓的“诗意的世界”,就是与世俗生活无关的,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精神园地”。你可以像王小波一样,沉溺于“思维的乐趣”,也可以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那样,把小说视为“第二生活”。因此,文学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暂时屏蔽世俗生活的纷扰,让自己的内心平静。

当然,务实一点,可以文学为生。即使不能成为一名作家,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写点小文章,亦可赚取些许的零花钱。


辉城啊


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生,我可以坚强勇敢地大声说,文学对人生,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意义。

文学是怎么产生的?鲁迅先生说,劳动,先民扛木头,嘴里杭育杭育喊着号子,这就是文学的起源。遗憾的是,伟大的鲁迅在文学理论上,经常犯低级错误。一般认为,人类的文艺,科学,哲学等诸多学科,都起源于原始巫礼。原始人乃至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后相当一段历史,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打仗和祭祀。打仗,是生存的需要。祭祀,则是发展的需要。祭祀天地鬼神,了解世界和自我的规律,于是就有了仪式,有了音乐舞蹈,有了美术,有了口头的文学作品。

从这个角度,文学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意义,文学伴随人类前进,文学是人类的灵魂家园。

然而,人类不等于人,群体的意义不能代替个体的意义。就如国家的自由独立,不等于公民的自由独立。作为一个个具体的人,不存在普遍适合的文学的意义。人,有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满足需求的方式。文学只是选项之一。很多时候,人,不需要文学。



江南俗士1


现在的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按着不变程序地运转着,机械刻板的工作,按规矩办事,按计划行动,机械地扮演着各自承担的种种角色,个性被塑造成千人一面,似乎人逐渐沦为了机器式、工具式的存在,在这个原本充满活力世界中,我们却失却欣赏生活中"诗意"之美,我们被消磨掉了人正常的激情和幸福的感知力,这充分应证现代人常说那一句话:吃着碗里的肉,嘴里骂着娘,即使现在生活再富裕,世界再精彩,可我们没有对快乐、幸福感受能了,我们的内心被压抑、平庸、单调充斥着,仿佛日常生活像一具"铁笼子"锁死了我们自由飞翔的羽翼。1.然而文学、艺术有别于日常平庸所囿,能够唤醒我们对司惯的麻木性的改变,有助于我们走出自私和狭隘的眼光。思想家王夫之曾在古代美学中有过这样的表述:



能兴者谓之豪杰。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拖沓委顺,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惟不兴故也。2.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期之以圣贤,以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

这段话强调拖沓委顺的日常生活磨灭人的灵性和敏锐,使之无法以新颖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然而,艺术有一种“兴"的同化功能,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来审视一个惊人、崭新的生活、世界,读书让人看到自己的灵魂,让我们找到了精神的"诗意栖居"。



由于我们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人人之间充满了财富、权力、名利的追逐和争夺,让我们陷在物质的泥潭不能自拔。为了适应社会的种种规范,我们不惜在人类童年期便"拔苗助长",于是孩子变得少年老成,成年人变得愈加世故圆滑,我们更多是依从长辈、师长、权威的指示和命令去做,循规蹈矩地生活、工作。以上就造成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童心的失之交臂,失却了用纯粹地观察和看待生活、世界的"儿童眼光。3、文学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让读书圣者、精者培养出一种返朴归真的"童心"(李挚),打破社会既成的习惯和偏见,用纯粹的自然的眼光发现世界的真正本质和人生真谛。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家和文学家都有悖于正常生活规范,表现点脱俗清高,自由不羁,独具个性地存在,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像李白"斗酒诗百篇","安能垂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们对精神上超脱,心灵自由为至上生活原则,摒弃官场仕途上的伴羁束缚。




红尘中我们,融入社会获取生活资本和人生经验的同时,日积月累,滚滚的红尘也会让我们的心灵朦上尘垢的,但我们不能为避尘垢而与社会绝缘,那么,走向文学,走进文学的世界里,我们的心灵便抵达了一个无尘的境界。4.一旦走入文学欣赏和创作,我们的心灵便能得到艺术雨露的洗涤,灵魂上的尘埃会随着文化精神的雕塑,让人的思想和情怀焕然一新,脱去世俗的羽衣,走入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


梦里花落知多少718


莫言曾说:"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文学不像数理学那样能够给人以数据或实验那样的精确,通过我们的测量,实实在在的了解一个物品的属性,也不像管理技术学一般,能够让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方便快捷。它就像是我们的头置于空气当中一样,稍高一点顶在天花板上会不舒服,稍低一点和腿脚一般高也会感到别扭,少了文学会缺少精神甘露的滋养,多了写句子又觉得缤纷文字会困扰人的心性,因此文学之所以称之为文学,而不是文字,恰是因为文学的价值,在于给人以崇高的美,精神的救赎,教育的启迪。


1、 文学给人崇高的美

网络上,有很多人调侃自己在旅游的途中,看到美景的时候,往往会感叹道:"哇,好美呀!"却永远想不起哪位诗人在哪首诗里描绘过同样的景色,这显然不是真正懂得欣赏美景的旅人。

试想,若我们真的读懂了文学,在我们看到鸭子在初春的水中游泳的时候,往往会想起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不是和身边的人大声呼喊:"快来看呀,好多鸭子呀!"若我们真的读懂了文学,在我们看到夏日的荷花在水中摇曳时,就不会仅仅限于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会想起朱自清在夏日的夜晚里独自散步时感慨:"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文学对于人确实没有多大用处,可生活却是我们的全部,而文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致和滋润。

2、 文学让人的精神得到救赎

有时候想想这一生的意义究竟是怎样的,她有的时候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正如流沙河笔下的"理想",如灯一样指引前行的方向,也如知音一般,洞察你的心绪,明白你的苦衷。我们生而为人,走过的路,遇到的事都是有限的,但是文学中的故事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告诫我们生活经验,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乐观的时候知道"祸福相依"。

我们没有遇到过的年代,或慌乱,或安逸,都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得以探究,《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在生活和知识之间的抉择,我们看文学作品的时候体会过;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是如何突破封建障碍的,我们看文学作品的时候体会过;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亦情亦悲,我们看《红楼梦》的时候体会过。

人一生的精神总会经过不同的阶段变化,这些阶段的变化是我们在遇到一桩一桩的事情之后,看到一个个文学作品中刻画的人物之后,深刻体会之后,深深地感知自己的精神走向,以吸取主人公的优点,让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步步地提高,一点点的把不完美的自己变得完美。


3、 文学给人教育的启迪

很多人在细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会知道作者笔下刻画的主人公各有特色,或善良、或淳朴、或老实、或残忍、或自私,他们宛若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和生活中自己的本能和性格。《围城》中方鸿渐老实的知识分子形象,包法利夫人那样虚荣的形象,高老头那样自私的形象,光源氏那样既花心又善良的形象,他们不一样的性格,做事的方式也就不同,我们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他们的事迹,或好或坏,都会反思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做过这样的错事,未来,我们该怎么改正自己。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学如一面镜子,我们看着它,仿佛看到了自己;文学如一本纪录片,记录了古往今来,让我们生活的透彻;文学中刻画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记叙的一件件事情,点亮了灯光,让我们在生命的长河里,走的更远!


一往文学


一方面,读书会增加共同话题,如果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又怎么与人讨论历史?如果对二十八宿一窍不通,又怎么和人讨论星空?读的书越多,与旁人可能的共同话题就越多,自然有机会聊上。

另一方面,书籍特别是小说本身就是各种社会状况的训练场,一个未曾参与过舞会的人可能从书中读到舞会的场景以及舞会中应该说什么话,他把这些记下以后,若日后真的参与舞会,自然知道该说什么话了。读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坐在家中,也能预设出各种可能的社会场合,读书多了,久而久之便能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但读书再多,最终能做到的也不过是让你“有话可说”而非“有话想说”。若是读书破万卷,那当然可以跟任何人都攀谈上几句,然而那是你真正想要的吗?很多人你完全可以和他聊天,但你不会认同他的观念,特别是那些粗陋浅薄之辈,嘴中说出的言语只会伤害到那些充满知识的神经。因此,读书再多,也不一定要将书中知识全部运用于和他人聊天,不想聊的、不适合聊的,大可以避开,过自己所喜爱的精神生活。


冰刀冷箭l328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先得弄明白:何为文学?
简单而言,文学是一种语言和文字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包括我们常见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字艺术表达,也还包括流传下来民间故事之类的(口口相传的)。也就是说文学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表达方式,它借助于语言和文字来表现的。

由上,那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呢?



(一)表达自我、展现才华。这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自媒体泛滥的时代,这种艺术表达愈加丰富多彩了。

(二)学习、借鉴、探寻和思索的最重要方式,没有之一。因为文学多是立足于现实的艺术表达,它有着一定的参考性与借鉴性;同时,它又是高于现实的存在,那么,它也就具有着令人探寻与思索的价值和意义。而我们则能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思考来达到或实现我们自己的某些向往与追求。

(三)记载和传承的最好方式,没有之一。思想也好,设想也好,梦想也好,就是家风遗训也好,都需要一种方式来进行保存并流传下去。



一刀断发


我没什么文化。可我知道,世间的学问无非两种,一种是是自然科学,一种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不言而喻,就是研究,探讨自然的学问。而社会科学说白了就是人学。其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就是文学。

人要生存,首先得保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的基本条件。所以,人得用智慧和劳动换取金钱。于是,关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自然科学就应运而生。换句话说,人要生存就必须学习自然科学。

另外,人是群居动物。如何立足社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满足人的心理欲望和生理欲望,能更好的活着。如何化解人生活中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于是,人就必须学习另一种学问,那就是社会科学。而文学则是社会科学中主要内涵之一。

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学包罗万象,凡是与人生存有关的意识问题都属于文学范畴。比如: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等。而狭义的文学,是指文化传承发展的学问。比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以满足人精神生活的需求。



皛川


事实上,文学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语言文字的高级升华,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气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艺术一样,文也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说,西游记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孙悟空这个活灵活现无所不能的文学形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然他是一个猴子的化身,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形!总的来说,一直以来,文学对于开启民智,开化人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hi123


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解释一下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那么对于搞文学的人来说,他们把文学当做使命,用笔触去感知这个世界,在他们笔下,有一览无余社会现状,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炽热或悲凉的爱情,温暖或冷漠的亲情,天长地久或不欢而散的友情,等等等等,总之文学家们借笔来表达情感,吐露心声,甚至是展现自己的心灵,进而获得生命的意义。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视文学如生命的吧。



然而对于欣赏文学的人来说,或许能够使他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书万卷的人,给人一种"行走的百科全书"的感觉,它能给人以经验或者启迪,让人在困难中坚持,在痛苦中前行,甚至,能让抑郁的心在这之中找到依托,让狭隘的心变得宽阔,让善良的心更善良,让美丽的心更美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相信能够欣赏文学的人气质应该好好吧。



以上,拙见,谢谢阅读。


幼稚园扛把子


文学对于人的意义很大,大到人生的必须,一个刚刚面世的婴儿她见到一束鲜花她在注目,跳跃,脸上现出愉快的表情,这就是美的表述,美的向往。一个经历人生不断洗涤的人她的心灵必然在文学的影响下心向美好,思维激荡,在文学的激励与感悟下逐步完善与走向美好的生活未来与精神境地,这就是文学的意义,文学的需要。

一个人从丑到不丑,不但不丑而且美,这一巨大变化的过程在于心灵美、作为美,这又是文学给予赋予的意义与价值,文学就是这样的塑造人、成就人,感化人,文学的意义最能激励与感悟人的作品莫过于天津作家冯骥才的作品,影响深远,感悟极大,诸如:《啊!》、《雕花烟斗》,《爱之上》、《雾中人》,更能剖析人与社会关系的《高女人与她的矮丈夫》。令人叫绝而又感悟深彻,这不就是文学的最高意义与境界吗?规范与揭露,激励与感悟,奋发与励志都在文学自然的状态下起到了人生的意义,也就是文学的意义,以此文学就是人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