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成都力爭中國“第四城”

因為北上廣深在多個領域難以動搖的核心地位,近年來我國多個強省會城市都在不同領域努力追趕超越,力爭成為“中國第四城”。(因為深圳經濟的飛速發展,廣州在多個領域已經被深圳趕超,因此在我國北京、上海佔據多個領域的前兩名,廣州和深圳多出現在第三名的爭奪中)

但無論是從國民生產總值、機場吞吐量、高鐵地鐵建成裡數、高等教育科研院校分佈數量等各個領域,除了北京、上海,如今我國都沒有哪座城市可以穩定保持在前四位,可見各城市間的發展可謂你爭我奪。

武漢、成都力爭中國“第四城”

不過在各項統計排名中,成都和武漢的名字均經常出現,且排序交替領先。於是,除了居住兩地的朋友外,其他城市的網友也經常關注和熱議這兩座城市的發展排名。

例如2018年全年GDP增速方面,成都和武漢都保持在8.0%,而進入2019年一季度武漢就以8.4%的增速,刷新了2016年以來的新高,成都還保持在8.0%。

機場吞吐量方面,2018年成都雙流機場以5287.7萬人次位列全國機場第四位,並且正在修建的天府國際機場計劃2021年投入使用,屆時將成為自上海、北京後我國第三座擁有雙4F機場的城市。(武漢天河機場吞吐量未能進入全國前十)

但在移動支付方面,根據《中國移動支付發展報告(2019)》顯示,截止到2018年末,中國移動支付總指數前十強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北京、武漢、重慶、天津、深圳、廣州、溫州、南京。武漢位列第四位,成都未能進入全國前十。

武漢、成都力爭中國“第四城”

軌道交通里程數方面,截止到2018年年底,武漢以348公里位列第五位,成都329.8公里緊隨其後位列第六位。但從規劃方面,武漢預計到2020年將運營里程為400多公里,成都按照計劃,到2020年運營里程將達到500多公里,反超了武漢。

然而當前軌道交通里程數排在中國第四的是南京394.3公里,南京的排名如此靠前,與2014年在南京舉辦的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關,這是我國首次舉辦青奧會,為此在市政建設尤其是地鐵建設方面有巨大投入。

因此可見大型國際賽事對於城市基建和經濟的影響力十足,那麼成都與武漢在這方面又有何具體表現呢?

武漢、成都力爭中國“第四城”

2018年12月13日,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與成都市、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共同簽署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意向協議,標誌著成都市成功獲得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這是繼北京、深圳之後,世界大運會第三次落地中國城市舉辦。

武漢方面,將於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這也是該賽事首次在中國城市舉辦,同時也是我國繼2008年奧運會後舉辦規模最大的國際體育盛會。

武漢、成都力爭中國“第四城”

綜合以上可見,武漢和成都在多個領域的發展和佈局目前均處於勢均力敵。當下,我國部分媒體都較為看好成都成為我國“第四城”,對於成都取得的成績以及其他優勢,筆者均認可。但筆者實時關注我國城市發展動態的,深知一座城市的發展除了天然地理資源優勢、國家政策傾斜外,更重要的是當地主政者的創新與勤勉。

如果大家也認可這一點,那就一定不能忽視武漢這座城市。作為實時發佈武漢新聞動態的官微“武漢發佈”,一年365天,每日早晨準時5:30對外發布武漢新聞動態,每天更新量至少在18篇以上,經常在深夜和凌晨更新,作為主政者深入民情,從文化、出行、健康、旅遊、城建、產經、民生以及與民互動方面深入的非常細緻入微。

當然,筆者的初衷是希望我國有更多的城市在“你追我趕”的勢頭下加速發展。因為大家都知道“一花獨放不是春,只有百花齊放才是春滿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