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的日本如何成為亞洲唯一完全獨立國家的?

二戰前的日本是唯一一個非歐美、非白種人國家的列強成員,同時也是東亞各國中第一個完成現代化轉型的國家。其實明治維新前夕的日本與鴉片戰爭之前的大清一樣,都採取閉關鎖國的消極保守政策。18世紀下半葉起西方殖民主義勢力就開始向日本擴張,19世紀以後日本屈服在列強的軍事壓力下。然而受到刺激的日本很快便走上了學習西方的道路,明治維新後,日本形成了

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三大國策,明確了利益線和主權線相輔相成的地緣政策。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再到一戰,日本實現了後發國家的奇蹟崛起。

日本能夠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快速轉變為一個工業化的資本主義列強,我們就不得不提起明治維新以及之後日本的一系列內外策略。

打破日本閉關鎖國的標誌性事件——黑船事件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裡率美國海軍艦隊進入江戶灣,強迫德川幕府與美國進行通商談判。1854年1月,幕府不顧天皇的反對與美國簽訂《日美神奈川條約》,同意向美國開放除長崎外的下田和箱館(函館)兩個港口並給予片面最惠國待遇,這一事件正式宣告日本鎖國政策的結束。此後英法等列強也與日本訂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不但造成尊皇論主導的社會輿論的不滿,與列強的不平等貿易也加速了社會經濟的動盪,以及與朝廷關係的惡化。


19世紀末的日本如何成為亞洲唯一完全獨立國家的?

黑船來航

維新政權成立與“戊辰戰爭”

在西方堅船利炮的衝擊之下,受到西方影響較大的藩士們(長州、土佐、薩摩等藩)開始結盟反抗幕府。1867年,新繼位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許可倒幕的密詔,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因此提出“大政奉還”上奏文,表明將政權歸還給天皇,但仍拒絕交出兵權與領地。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大號令”,宣佈廢除幕府並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將一切權力重新歸天皇。1月6日,德川慶喜逃往大阪並集中兵力反撲,內戰爆發。1月底,倒幕軍在京都附近擊敗幕府軍隊,德川逃往江戶。

天皇發佈“王政復古大號令”後,政府內倒幕派與德川派的鬥爭漸趨白熱化,倒幕派組成的新政府於同年4月6日公佈了揭示基本施政方針的“五條御誓文”。隨後新政府軍在戊辰戰爭中徹底消滅了德川幕府及其反抗者,歷史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也就此終結,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成為新的統治階層。


19世紀末的日本如何成為亞洲唯一完全獨立國家的?

戊辰戰爭

“五條御誓文”與明治維新

1868年4月6日,日本明治天皇正式發表五條御誓文並親率文武百官在京都御所的正殿紫宸殿向天地、人民宣誓,揭示國是方針,明治維新正式拉開了歷史序幕。


19世紀末的日本如何成為亞洲唯一完全獨立國家的?

五條御誓文

一向奉行“鎖國政策”的日本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時,圍繞著“開國還是攘夷”、“由誰主導政權”這兩個問題,武士、商人、資本家和新興地主中的改革勢力與幕府、朝廷進行博弈。幕府倒臺後由以天皇為核心的新政權得以確立,日本自此由明治天皇主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選擇以“文明開化”來面對亡國危機。1871年,日本政府通過廢藩置縣消滅了國內的封建割據勢力,從而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為發展資本主義掃除了障礙。

政治上,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建立三權分立的新政府,廢除江戶幕府時期的等級制度,提倡四民(士農工商)平等。經濟上,頒佈新法承認土地的私人所有權,推動建立資本主義財政體系,大力推行殖產興業以實現國家工業化。教育上,開始在全國普及義務教育,同時全面西化。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簽訂的各項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戶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同時積極開拓周邊殖民。軍事上,引入義務兵役制,陸軍學習德國教官,海軍學習英國,並灌輸武士道精神和忠君愛國思想。

全面西化與岩倉使節團

1871年12月23日,明治政府派遣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正使,參議木戶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輔伊藤博文等為副使的政府代表團,歷時一年零十個月歷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等十二個國家,探索符合日本自身特點的國家制度和發展道路。

日本使團在德國期間找到了日本迫切需要的國家發展模式:即由國家主導工業發展,俾斯麥的鐵腕政策和強權理論等。德軍總參謀長毛奇認為【“法律、正義、自由之理,不足以保護國內,也不足以保護境外,非有兵力不可。萬國公法,也是繫於國力強弱,局外中立而唯守公法者,乃是小國之事,至於大國則無不以其國力來實現其權力。”】

大久保利通為此興奮不已,他給西鄉隆盛寫信說,聽過俾斯麥的一席話之後,我開始感到日本的前途大有希望了,【“經營國家不可不如彼……用俾斯麥的強權,締造英國式的富強……(為此)即使我一個人, 也要維持這個國家!”】


19世紀末的日本如何成為亞洲唯一完全獨立國家的?

岩倉使節團

1885年3月16日,福澤諭吉發表著名的《脫亞論》,其中心觀點為“不應猶豫等待鄰國之開明而共同振興亞洲,不如脫離其行列而與西方文明之國共進退”。“脫亞入歐”一提出便被日本政府奉為今後日本發展與邁向現代化繁榮國家的金科玉律,其後的歷史走向也正是如此

日本強權道路

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后,明治政府中的革新派制定文明開化(全面學習西方文化,例如脫亞入歐等一連串政策的推行)、殖產興業(奉行地租改正及培植國內產業)、富國強兵(實行資本主義化政策增強本身經濟,實行軍制改革及徵兵制來增強軍備、加強軍力)三大政策,逐步實行政治、經濟、文教、社會方面的各項改革,完成向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轉型。日本在此後的幾十年堅定的走著這條道路,直到二戰戰敗。

日本從一個經濟上處於封建社會末期,政治上屬於被壓迫民族的落後小國,一躍進入屬於資本主義發展高級階段的帝國主義行列,用時僅幾十年就完成了從資本原始積累直到壟斷的跨越式發展。這種發展使得國家發展的耀眼與發展模式的陰暗,正義與邪惡,進步與反動,強國與爭霸,發展與侵略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因此這場日本政治精英自我主導、自主推進的革新運動取得了一半成功,至於另一半失敗則包含了此後歷次戰爭中給其他國家造成的災難,直到二戰後日本製定新憲法,實行戰後政治改革,日本才徹底完成這場維新運動。


19世紀末的日本如何成為亞洲唯一完全獨立國家的?

明治天皇

歡迎交流與討論!求贊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