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成都地鐵1號線擁擠難題?

鄧雅雲dyy_


我的切身感受分享一下!

從北到南只有一條線,大多人工作的在南邊,記得七號線開通的時候,省體火南擠到一度癱瘓,不得已各站限流進站依然不能得到緩解,線路各站之間短,間隔又小,上線列車多,但是運行不通暢啊,早高峰站站列車防夾,看的我頭都大,你想飛起跑,但是實力不允許啊,也不現實啊,列車停於區間司空見慣。一號線線路設計已出現弊病,供不應求了,誰也想不到成都發展有點迅速,但是總體來說一號線已較為穩妥有序地將早高峰的擁擠問題做到完善,一過九點就會感受到擁擠程度大幅下降,也就是說總體已完成早高峰安全運行任務,實屬不易啊!五號線開通將會給一號線緩解很大運行壓力!

給大家上班的一些建議,以免耽誤全勤獎的損失,😄😄!預祝平平安安上班,安安全全回家!

1,錯峰出行,從韋家碾到火南就得二十五分鐘左右,一站基本二分鐘,儘量提前做好時間的合理規劃!

2,像在火南換乘一號線的,可以韋家碾方向坐幾個站,再轉回來。

3,還是多早起那麼十分鐘,絕對讓你乘車,帶你去上班的地方!

4,上不去的時候別擠了,以防不測!


生活亂侃


以個人親身體驗來回答

前景:並行的5號線明年年底通車,另一條並行的6號線後年通車,這個是肯定的。

現狀:隨著南邊入住人口急劇增加,目前一號線交通壓力太大,昨天(2018.10.23)我限行擠了一號線,在華府大道上車,排隊到第9趟才擠上去,真的無力吐槽。就不分是廣都或科學城開上來的車次了,可以確定的是每趟地鐵在華府大道每個門只能擠上去3-4人,也許只有用日本擠地鐵的方式(專人負責推進去)。同樣在這裡也不存在高峰低谷,早上七點到九點這個黃金上班時間段一直如此!此外火車南站向南開的反方向車次也存在同樣情況。這就是目前的一號線現狀。

針對現狀的個人愚見:鼓勵順風車開放,雖然滴滴的順風車停運了,但是成都市政應考慮實際情況開放自己的城市順風車,以我自身為例,我每週限行一天都是坐一號線,以往限行當天都是約個順風車,價格比較合理,時間也比較合理,同樣不限行的時候我也都接順風車因為我一個人開個車上班不環保也是資源浪費,同理我們是負擔不了出租車和快車費用的,因為住在一號線三環外的都算跨城,價格很高。(南邊的小青年基本都是以車代步的,私家車數量龐大,並且多數為一人使用)

其實最近一直有想向市長信箱反應1號線這個交通壓力情況,礙於沒有足夠的閒餘時間。


TX-109204436


成都是一個軌道交通發達的城市。目前已經開通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7號線、10號線,開通總里程約為196公里。預計今年還將開通地鐵3號線二期。成都的地鐵交通領先其他新一線城市。


成都地鐵1號線總長度為41公里左右,於2010年9月開通運行。地鐵1號線縱貫成都市南北方向,與2、3、4、7、10號線相交。通過成都市地鐵運行圖可以看出,目前其他5條開通的地鐵線路全部可以與地鐵1號線換乘,這就決定了地鐵1號線的客流量必然要高於其他線路。成都的商務中心、辦公區域多分佈於地鐵1號線沿線,上下班的高峰期,地鐵1號線更是擁擠不堪,我曾經坐過一次成都地鐵1號線,其擁擠程度絕對不輸於帝都。


地鐵1號線長度只有通車裡程的1/5,卻承擔了大約1/3的運輸量。我們以2017年5月份的一天的客流量來看,地鐵1號線的客流量要明顯高於其它線路。

如何破解成都地鐵1號線過渡擁擠的難題呢?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加快南北走向地鐵線路的修建。目前南北走向的地鐵只有1號線,應加快與其平行的5號線、6號線的修建。南北平行線修好後,可以有效分流地鐵1號線的乘客。

2.增加1號線列車車廂數量,加大開行密度。可以加大1號線上車廂的數量,提高單次運行的載客能力。加大1號線列車的開行密度, 縮短髮車間隔時間,提高運力。

3.乘客錯時出行。非上班族儘量避免上下班高峰出行,不要與上班族爭奪資源。上班族可以推遲或者提前半小時,錯開高峰時間。

4.採取限乘措施。為了緩解過分的擁堵,確保乘客安全,可以採取限乘措施。當客流量達到一定數量時限制乘客進入站臺。

5.優化地面交通。優化現有的公交路網,合理安排運力,適當增加運力,在地鐵擁堵的線路上投放更多的公交車。


地鐵1號線擁堵,其它線路乘客也是川流不息。這足以表明成都這個城市具有充沛的活力,以及強大的發展動力,成都將是下一個一線城市。


月球以東只有喵


成都地鐵1號線可以算國內最擁堵的地鐵線路之一。因目前城南的南北向地鐵只有1號線,等到5號線、6號線或者其他地鐵建好以後,一號線的擁堵或許可以得到緩解。

但是,我可以說一句實話麼?

城南的擁堵完全是人為造成的。整個成都一路向南發展,基本上好的優質資源都往城南投入。沒辦法,有好項目才有好工作。因此,居住在成都市內市外各方的人,不得不像漏斗一樣湧入城南。

這個結果,一方面,家門口找不到好工作。另一方面,城南堵爆。而這種情況,後面長期還會持續,豈是單純靠增加交通線路就可以解決的?

如果說,城南帶動了成都的發展,這個是的。但是城南能夠發展起來,不是成都的資源傾斜麼?如果成都可以把資源均勻投入到其他地方,成都同樣可以得到發展。因為,能夠吸引到好項目的是“成都”,而不是“成都城南”。

一個地方,發展得怎麼樣,上班距離絕對是一個可以衡量的因素。

以前,上班要背井離鄉到沿海,到北上廣。因此,春運很擁堵,這個堵,不是好事情。現在在成都上班,好工作去城南。因此,城南堵,怎麼都堵。不改變,還會更堵。

常說的話,什麼時候家門口能夠好好上班了,這個地方才算髮展好了。


蘇綻


前不久在國際會展中心參加了幾天會議,才真正體會了1號地鐵線早高峰的那個擠的感覺,就差沒有把人打捆住裡塞了。裡面已經站滿了,外面還一個勁的往裡擠,站在最裡面的人由於擠壓太大反起向外推,保安又在人群后用力向裡推,由其是站在門口中的立拄位置,那個感覺就像要把五臟六腑都擠出來一樣,男男女女連最後的矜持也都完全擠沒了,基本上都是前心貼後背頭緊挨著頭,嚴格的來說完全分不出男女來了,只有滿車廂的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讓人心生一種想盡快逃離這個環境的感覺。我個子高還好一點,多少還可開闊一下眼界,活動活動一下頸骨,那些個子矮小的女人或者男人就慘不忍睹了,只有在人堆的下面一直舉著頭望著車廂頂部,一幅生無可戀的表情。真心希望地鐵一號線旁邊的那條線路早日開通,儘快緩解地鐵一號線的運輸壓力。


曲剛725


破解:增加南北跨越線路和環形線路、增加地鐵站點換乘點、增加高峰時段的發車頻次、開行地面快速公交一站式換乘

成都雖然為平原城市,但是地鐵的發展比較晚,直到成都地鐵1號線的開通,軌道交通發展便一發不可收拾。


圖片來源成都地鐵官網

成都地鐵1號線於2010年9月份開通,首期一期線路由北向南為昇仙湖到世紀城段 ,開通以後成為沿線居住者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可見地鐵1號線帶來的交通出行變化。

但是隨著地鐵一號線的開通,乘坐人數規模不斷突破,使得1號線擁擠不堪,而目前地鐵1號線的二期、三期也相繼開通,但是地鐵1號線的客流量始終還是居高不下。由於之前城市向南發展、天府新區建設等原因,導致城南資源密集、就業人數增多,從而帶來潮汐式和方向集中性客流,使地鐵1號線南段客流壓力較大。



圖片來源成都地鐵官網

怎麼改變這種現狀,目前除了地鐵一號線三期開通,另外就是正在規劃建設其他地鐵線路。目前建設中的地鐵5號線[經過錦城湖、大源等板塊]、地鐵18號線[火車南站出發至天府國際機場,或許後期18號線會向北延伸,作為1號線的複線]、地鐵9號線[環形線路,但是有考慮金融城板塊],未來遠景規劃還有地鐵16號線等。

同時這些線路開行以後會形成一個地鐵網絡,換乘點更多,能夠分散集中出行者。至於發車頻次是根據地鐵運行需求增加。

成都的城市公交發展比較完善,除了主幹道主線路覆蓋,同時開行社區公交 ,滿足一部分人短途換乘,對最後一公里掃除障礙,當然成都的“共享單車”也比較發達,也是與之相匹配的,一定程度上解決短途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相信成都地鐵遠景規劃的實施,將最終解決成都目前部分地鐵線路擁擠的情況,方便大家的出行。
成都地鐵目前運行圖


,來源成都地鐵官網

當然作為成都地鐵交通的“參與者”,希望大家耐心期待改變。


大內密探達康


先說北京,北京是中心圈半徑圓發展的特大型城市,城區往東,定福莊→管莊→通州直到河北燕郊也是交通嚴重不暢,每天幾十萬上百萬人早晚往返,地鐵、公路擁擠不堪。近年實施疏解首都功能,市級機關往通州搬遷,問題更加凸顯。其實,這其中也有規劃的苦衷,疏解首都功能只能向東,不過通州還是離北京城近了點,如果疏解首都功能後新的副中心能夠離北京老城區更遠一點更好,所以才有了雄安新區的規劃,也就是日間不太可能從新老城區往返。成都老城區有如北京的半徑園(攤大餅),城市遠景規劃肯定不能再擴張半徑,否則城市病(城區擁堵、環境問題、房價、就醫、教育等)會越積越深。新城區受功能區的限制,規劃的方向只能向東向南。也有如北京,成都已經形成的南延線政務區有點像通州,不遠不近起不到疏解政務功能的實際效果,反而加劇交通擁堵,因此,僅討論地鐵1號線的擁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如果新城區、政務區能離老城區更遠點,把政務功能、高新企業儘可能的搬離老城區,新、老城區如果能有60公里以上的自然距離,就可能割斷新老城區間日間過於依賴的交通聯繫,城市功能的疏解會更有實際效果。


天涯笨熊


今天週一,去天府三街面試,第一次體驗到什麼叫擠地鐵……整整六趟地鐵,我才擠上去……不過沒辦法,想要換更好的工作,只有在這邊,真的是城市發展不平衡


來看鬧熱H


我來分享一下,本人上班稍微自由,我住海昌路站,不管9點10點11點到下午2點都有去上過班,每天,必須倒座一站到廣福才有位置。我都無力吐槽了。。。


悶悶45


根本原因不是地鐵一號線的問題,而是整個成都嚴重的發展不均衡規劃錯亂的問題!正如整個四川一家獨大,整個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獨大。整個城市由最初的八卦,活生生的弄成了棒棒糖!城南方向瘋狂的發展,而其它方向,特別是城北發展嚴重滯後,導致大量的上班族必須從成都各個地方擠往高新天府兩區。人累,城市也累,公交系統也累。。。一個城市的規劃真的不是一拍腦袋,看看興隆湖都離成都主城區中心多遠了?曾傳說,成都最初的城建規劃雛形源於諸葛亮的八卦陣,而如今的後人呢,要不是這個八卦陣從天府廣場,一環,二環,中環,三環依次延伸一繞的話,就現在城南的這種規劃,根本無法破解和緩解全國第二汽車保有量城市的通行需求!如題所問,一號線那麼擁擠,不堪重負。。。希望我們的城市規劃者,還有政策的制定者,多考慮考慮未來,長遠,長久的東西。我代表不了誰,但我喜歡的是那有著溯源,有著道家思想的八卦陣的成都。。。而不是那越來越像棒棒糖的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