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覽•財富》|問“道”指數型基金

《金融博览•财富》|问“道”指数型基金

2019年第一季度,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23.93%、36.84%、35.43%,股市“春季躁動”行情之火熱,也讓公募基金業績迎來了“春天”。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共有141家基金公司、1947名基金經理管理了7893只基金。整體而言,從各類基金的業績表現來看,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最高,達到25.24%,跑贏上證指數1.31個百分點。指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23.63%,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17.47%,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8.74%,債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2.56%。

而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以57.08%的收益率“拔得頭籌”,也再次讓指數型基金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指數型基金是未來

從美國公募基金的發展歷史來看,近二十年來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主動管理轉向被動管理的趨勢。

21世紀以前,牛市行情下,美國主動管理型基金佔絕對主導地位,被動基金佔受監管基金比重不足6%。在1986-1999年的長牛行情中,現金淨流入主動權益類基金。而1999年至今,ETF基金與指數型基金合計規模佔美國受監管基金比重從不足6%提升到30%以上。指數型基金規模從1999年年末不足0.4萬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年末的3.37萬億美元,CAGR(複合年增長率)為12.8%;ETF基金規模從1999年年末的不足400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年末的3.4萬億美元,CAGR為29.2%。

與此同時,作為主動投資者的標杆,“股神”巴菲特也異常推崇指數型基金。據不完全統計,從1993年到2015年,巴菲特已不少於10次推薦過指數基金。

早在1993年,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中就指出,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型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即便是大型機構投資者群體,通常也會跑輸簡單的指數基金投資者。

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記者問巴菲特:“如果你只有30歲,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資來謀生,根本無法每天進行投資,但你手上有100萬美元,你將會如何投資?”巴菲特哈哈一笑答道:“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隻成本費率低的跟蹤標普500指數的指數基金上,然後繼續努力工作。”

2007年12月19日,巴菲特又在LongBets網站上發佈“十年賭約”,也是以指數型基金對陣對方的對沖基金組合,結果巴菲特提前贏得了勝利。

反觀國內。從目前的基金業績表現情況來看,近十年來,無論是2007年的牛市行情、2008年的大跌行情、2012-2014年的震盪市行情,還是2016-2017年的慢牛市行情,主動型基金的業績表現仍然優於指數型基金。但是,從主動管理到被動管理的轉變趨勢,已悄然成型。

目前,國內A股市場的個人投資者佔比約在40%,成交量佔比在90%左右,這一比例大致與美國20世紀70年代時的市場構成相似,而目前,美國證券市場的個人投資者佔比僅為8%左右。相信,在未來的十年中,隨著國內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日益完善、成熟,個人投資者佔比將不斷減少,而機構投資者的數量將不斷增多,定價效率也將逐漸提高。

未來,A股的機構化趨勢或將更加明顯,與此同時,公募基金中被動管理的指數型基金的投資者價值將日益凸顯。今年第一季度,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憑藉57.08%的收益率位列公募基金的業績榜首,看似“偶然”,但實則有其“必然”。

指數型基金,正逐漸成為未來長期分享投資紅利的理想選擇。

盈利收益率&博格公式

目前國內可投資的指數型基金產品較為豐富,總數量接近1000只,既有跟蹤包括滬深300、中證500等主流指數的中證寬指基金,也有債券指數基金、主題指數基金、MSCI主題基金等。(見表1)

《金融博览•财富》|问“道”指数型基金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在這為數眾多的指數型基金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進行投資呢?有兩種方法可供參考。

●盈利收益率法

何為盈利收益率?盈利收益率即E/P,是市盈率(PE)的倒數。它代表的意義是,如果把一家公司全部買下來,這家公司一年的盈利能夠帶來的收益率是多少。盈利收益率越高,代表估值越低。

盈利收益率是投資大師格雷厄姆經常使用的判斷估值高低的指標。格雷厄姆認為,股票的盈利收益率在10%以上(也就是說PE<10倍)才有價值,所以他認為指數型基金的買點也應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盈利收益率大於10%;盈利收益率達到或超過無風險收益率2倍(無風險收益率一般用10年期國債收益率來代替)。而賣點是盈利收益率小於債券平均收益率的時候。也就是說,如果投資回報還不及債券,則不如持有安全性更高的債券。

當然,盈利收益率法並不是所有指數都適用的,只適用於流動性好、盈利穩定的行業,並且要求該指數的歷史市盈率分佈必須跨越PE<10和PE>10兩個區間。如果指數歷史市盈率從來沒小於10或者小於10的比率很小,那麼,按盈利收益率法就不會出現低估區間或者低估區間很小,這個方法也就沒有意義了。

目前適合使用盈利收益率法的指數包括:上證50、上證紅利、中證紅利、基本面50、央企50、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等。

在投資方法上,我們建議可以使用盈利收益率法定投,這是一種定期不定額的定投。以按月定投為例,就是在每個月定投的時候查看一下盈利收益率,在盈利收益率大於10%時多投一些。

●博格公式法

雖然當前指數型基金的選擇確實正因為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而變得複雜,但全球公認的“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告誡我們“面對複雜,請回歸簡單”,並給我們留下了一套估算隱含年化收益率的方法論:指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買入時股息率+市盈率變化率+盈利增速。

顯然,博格公式法是基於決定股市長期回報的三個因素:投資初始的股息率、投資期內的市盈率變化率以及盈利增長率。

用博格公式法投資指數,其實就是研究影響指數收益的三大因素。

一是股息率。

買入時的股息率是確定的。股息率=股息/市值,指數基金越被低估,股息率就會越高,所以我們一般傾向於選取股息率相對較高的時候買入。

二是市盈率變化。

市盈率的未來變化無法預知,但我們發現其變化是週期性的,一段時間的低位之後就會迎來一段時間的高位。這時候就會用到歷史百分位法,去判斷指數估值所處位置,在低位(一般為歷史百分位30%以下)買入的話,未來大概率會上漲從而帶來正收益。

三是盈利增速。

指數的盈利增速在各個時間段是不一樣的。經濟景氣的時候增速較快,經濟不景氣時就會放緩,所以盈利增速也是不好預測的。但一般只要國家經濟長期發展,上市公司盈利向好,那麼像大盤指數、中小盤指數在估值的歷史低位持有後,未來大概率都會向上迴歸,而對於行業指數或主題指數,一般盈利前景比較看好的行業或主題,在長期來看也是能實現估值回升的。所以這裡就要強調,買入前景看好的指數以後長期持有,耐心等待。

博格公式更多的適用於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50、必須消費行業指數、可選消費行業指數、醫藥行業指數、養老產業指數等。

我們用博格公式大致估算了一下未來十年內各主要指數的隱含年化收益率情況,詳見表2。

《金融博览•财富》|问“道”指数型基金

目前來看,未來十年,中證500指數的隱含年化收益率是相對最高的,建議投資者進一步關注,可採用定投或者分批買入的方法進行投資。

如果碰到盈利不穩定的行業,諸如證券行業指數、金融地產指數等,可考慮修改博格公式:不再考慮市盈率、盈利增速,而是用市淨率、淨資產增速來衡量,同時因為盈利不穩定,指數型基金可能很難分紅,所以也不再考慮股息率。指數型基金的隱含年化收益率=市淨率變化率+淨資產變化率。一般選擇PB百分位處於歷史低位(30%以下)時買入。

盈利收益率法和博格公式法分別以盈利收益率和市盈率/市淨率為核心,而盈利收益率其實就是1/市盈率,所以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兩種方法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在指數估值低的時候買入或多投。這個時候買入,一方面能以較低的成本來獲得籌碼,另一方面,指數估值在歷史低位時,未來上漲的概率非常大,安全邊際更高。無論是定投還是一次性買入,都應該遵循這樣的價值投資理念。相比之下,盈利收益率法使用起來更方便簡單,但只能用在流動性好、盈利穩定的行業,博格公式法的適用範圍則更廣泛。

當然,除了上述方法外,在指數型基金的選擇中,還有一些因素也是需要考量的。

諸如規模。投資指數型基金意在獲取市場的平均收益,建議的投資時間相對較長,因此,產品的穩定性是必須要考量的。一般來說,規模越大越好,越大越能實現有效的跟蹤,越能規避申購贖回的影響,產品也就越穩定。

諸如費用。基金的費用就是收益的損失,因此,費用是越低越好。0.5%的年費率,絕對值看起來很小,但如果經過10年、20年的複利效應,就會變得相當可觀。

而跟蹤誤差也是經常要看的指標,它衡量基金對指數的偏離程度,一般誤差數值越小越好,而且規模越大的基金,跟蹤誤差也會越小。

《金融博览•财富》|问“道”指数型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