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文選粹】什麼是最好的“死亡教育”?

古人言:死生亦大矣。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閒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卻很少談論死亡,從而導致很多青少年對死亡缺乏最基本的敬畏,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缺乏應有的尊重,甚至走上殺人或自殺的歧途。死亡教育的本質是珍視生命、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青少年時代正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讓死亡教育進入課堂,成為一門必修課很有必要。

【時文選粹】什麼是最好的“死亡教育”?

什麼是最好的“死亡教育”?

(標題使用疑問句,突出中心。)

①近日,一個關於“10後小朋友談死亡教育”的短視頻登上了網絡熱搜,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反響。忌諱“死亡”,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中國傳統社會中常常以“仙逝”“作古”等多種其他表述方式委婉表達,在西方黑格爾、巴塔耶的觀點中,也都對此有所忌諱、敬而遠之。(開篇由網絡熱搜引出中西方忌諱“死亡”的現象。)

②在接受採訪的所有孩子當中,90%的孩子表示從來沒有談論過死亡的話題,更遑論接受過“死亡教育”。“死亡教育”作為近現代自然科學與社會哲學科學結合發展的產物,旨在幫助人們正確地面對死亡,一定程度上消除對死亡的恐懼、焦慮等心理。事實上,我們的生前“死亡教育”領域留有許多空白,仍處於起步階段。(現實性分析。論述“死亡教育”不被重視的現狀。)

③但我認為,最好的“死亡教育”其實就是融入理想信念的教育。將“死亡教育”與緬懷英烈結合起來,撫今追昔,才能夠讓人們明白,“和平”二字來之不易,珍惜今天,珍惜當前。(必要性分析。闡述最好的“死亡教育”的內涵和意義。)

【時文選粹】什麼是最好的“死亡教育”?

④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前仆後繼,用鮮血和生命譜寫出一部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鑄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難道,他們就真的不存在對“死亡”的生理恐懼嗎?我想,正是堅定的理想與崇高的信念,才能讓他們從心理上壓倒生理與感官上的“死亡恐懼”,甚至蔑視死亡,慷慨赴義。(論述仁人志士能夠戰勝死亡恐懼的原因。)

⑤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國家解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大是大非面前,譚嗣同喊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慷慨激昂,以死殉變法事業;共產黨人夏明翰吟出“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從容,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英勇就義……一個個先輩們壯烈犧牲的故事,正是對當前“死亡教育”最好的註解。(重要性分析。論述在大是大非面前,仁人志士不懼死亡的表現和動力所在。)

⑥在和平發展的年代,同樣有許多人沒有忘記心中的理想信念,甚至為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今年3月山西沁園縣、4月四川木裡縣均發生了森林火災,在兩起災難面前,人民子弟兵、人民公僕與群眾用生與死攜手鐫刻了一段為搶救森林資源和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而英勇犧牲的偉大篇章,他們是永遠值得銘記的英烈。(在和平發展的年代,森林火災中英勇犧牲的英烈值得銘記。)

【時文選粹】什麼是最好的“死亡教育”?

⑦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災難電影《勇往直前》講述的就是一群為救援森林火災而犧牲的普通消防隊員的故事。其中有段場景令我記憶深刻,在鋪天蓋地而來的漫天山火面前,救援隊顯得那麼“渺小”。但他們沒有退縮,最終全隊20人只有1人存活,強烈的對比給人以巨大的震撼。(聯繫災難電影《勇往直前》的場景,給人心靈衝擊。引出下文。)

⑧我相信參與這次四川森林火災救援的英雄們也面對瞭如此場景,但在心中那面理想信念的旗幟與自身的安危中,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從一個現場救援視頻可以看到,救援隊員們面對席捲而來的大火沒有絲毫遲疑衝入現場。在高溫的灼燒與濃煙的侵襲下,面對死亡的可能,這群“最美的逆行者”在那一刻,全力投身到救援當中。講好理想信念教育,追憶烈士們“閃亮的名字”,不就是對於當代人們最好的“死亡教育”麼?(論述四川森林火災救援的英雄面對死亡時的無畏選擇,再次強調觀點。)

【時文選粹】什麼是最好的“死亡教育”?

⑨都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我相信只有融入堅定的理想、崇高的信念,“死亡教育”才能愈顯其價值;只有追思看齊,才能真正緬懷先烈、致敬英雄,汲取前行的力量。讓我們以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必要性分析。呼喚並期待。)

【時代警語】

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我相信只有融入堅定的理想、崇高的信念,“死亡教育”才能愈顯其價值;只有追思看齊,才能真正緬懷先烈、致敬英雄,汲取前行的力量。讓我們以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思維串聯】

【時文選粹】什麼是最好的“死亡教育”?

【考點精練】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寫合適的詩句,讓語段文意順暢。

譚嗣同喊出“ ”的慷慨激昂,以死殉變法事業;共產黨人夏明翰吟出“ ”的從容,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英勇就義……一個個先輩們壯烈犧牲的故事,正是對當前“死亡教育”最好的註解。

2.讀寫一體化訓練 (開放性試題)

文中作者說“講好理想信念教育,追憶烈士們‘閃亮的名字’,不就是對於當代人們最好的‘死亡教育’麼?”請選取一個“閃亮的名字”,結合你的閱讀經驗和個人經驗談談認識。字數不少於300字。

【相關鏈接】

生命不斷延長,死亡教育亟需跟上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顧晉在“兩會”上提出,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顧晉認為,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已經成為造成我國老年群體死亡的三大主因,死亡教育是向人們傳遞死亡相關知識,培養和提升死亡事件應對及處理的能力,中國的死亡教育仍處於探索初期,基於尊重生命理念開展死亡教育尤為必要。

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也就是說,在2014年這一年,全國每天有1萬人、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並有4人因癌症死亡。

許多人對癌症心生恐懼,其治癒率和家庭產出的巨大花銷,足以讓人們望而生畏。不過,如果擺脫個人視角,轉而切入到一個更宏大的社會視角來看癌症的發病率和公眾對癌症的恐懼,就會發現癌症其實是人均預期壽命延長後的“副產品”。

【時文選粹】什麼是最好的“死亡教育”?

從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全球各國癌症發病率數據來看,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丹麥、法國和澳大利亞,緊隨其後的是比利時、挪威、美國等,前十名中有9個是高度發達國家。儘管影響癌症發病率的因素包括飲食習慣、環境汙染等,但癌症發病率排名前列的國家,人均壽命均在77歲以上(2017年數據)。在中國,經濟最發達、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江浙滬,癌症發病率同樣居於前列,江蘇、上海、浙江三省分別居於4至6名。

在傳統農業社會,因為人均預期壽命較短,所以人們面對死亡反而更加坦然,認為這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但在工業化社會到來之後,伴隨著醫療、衛生、飲食等水平的極速提升,人均預期壽命有了質的飛躍,這反而讓許多人變得無法與死亡好好相處。面對疾病,面對死亡的威脅,無論是當事人本身還是其背後的家屬,都缺乏一種科學、坦然的態度視之。

【時文選粹】什麼是最好的“死亡教育”?

所以,死亡教育在這一背景下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看待死亡的本質是如何看待生命,當自己或家人面對重疾,是選擇寧願患者痛苦也要延長壽命,還是選擇安寧療護,既不增加也不減少患者生命,而是為患者在生命末期提供人文關懷、心理護理、症狀管理等服務。很顯然,如果真正尊重生命,更應該選擇後者。

當然,死亡教育不是一種強制性的措施,它應該以媒體報道、政府宣傳、學校教育等等形式,很自然地影響這一代人。到2030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將會達到79歲,這一數據超過了現在大部分發達國家的指標,也因此,死亡教育需要循序漸進的展開,它與醫療水平、物質水平的提升應該是協同的。

公眾號回覆“課件2018”下載本文PDF教學課件,查看後續更多相關鏈接內容。

考點精練答案將於明天中午在留言區置頂,記得來查看哦~

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編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