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琳的教育情懷——行知絲路研究院

2018年李小琳女士從大唐集團卸任後,變得比之前更加忙碌了,每到一個地方,幾乎都會成為焦點。先是以《百年巨匠》總策劃的身份出席開機儀式並致辭;接著以陶行知國際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行知絲路研究院校長身份亮相行知絲路研究院成立儀式;半月前,又前往海南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緊接著4月11日身體力行投入公益事業,出席了山東省臨沂市的一個生物工程角膜捐贈儀式,並擔任了“光明大使”,幫助5000名患者重見光明,一心致力於為社會做貢獻。

李小琳的教育情懷——行知絲路研究院

行知絲路研究院校長—李小琳

可能對於大眾來說,行知絲路研究院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如果再跟李小琳聯繫在一起,更讓人云裡霧裡了。2018年行知絲路研究院掛牌成立,李小琳女士擔任校長。對於研究院的未來,李小琳女士一如既往有著自己的規劃。

李小琳女士在談“初心”時曾說過,在電力行業奮鬥的35載源於父親對自己的影響,而對教育事業的關注與投入,是深受祖母趙君陶女士的薰陶。的確,趙君陶女士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從事教育事業的一生,她不辭辛勞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有用的人才,戰爭年代裡撫養培育了數以千計的青年俊才;建國後,又分別創辦了南開大學工農速成中學、北京化工學院等,她的桃李遍天下。偉大的事業需要接續奮鬥,早在2001年李小琳就發起設立以祖父李碩勳烈士名字命名的李碩勳教育基金會,資助了數百名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隨後又在2008年捐出個人著作《靜水深流》的稿酬55萬元,其中的37萬元捐贈給“李碩勳教育基金”,18萬元設立了“李小琳助學基金”,用於擴大資助和獎勵優秀的貧困學生。被各界讚譽為“光明使者”的李小琳,已用電力為千家萬戶送去了現實的光亮,也立志用教育為萬千大眾點亮人生征途導航的燈塔。

李小琳的教育情懷——行知絲路研究院

李小琳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言

由她擔任校長的行知絲路研究院半年前宣告成立,根據研究院官網的公告,“絲路一期班”將於5月10日正式啟航,旨在培育有社會擔當、具有全球視野、走向國際舞臺的優秀企業家。依託行知絲路研究院所匯聚的大型央企國企、知名跨國公司及優秀民營行業巨頭的資源,並有權威專家教授為企業家學員指導護航,相信此舉將會為新絲綢之路建設注入人才活力,也為有志“走出去”參與國際化交流、競爭的優秀企業家夯實知識基礎,搭建互通平臺,提供發展機遇。

李小琳的教育情懷——行知絲路研究院

李小琳與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

外界可能對於李小琳女士的家庭出身頗有微詞,一直以來有這樣的一種聲音認為她所取得的諸多成就都是因為上面有人,腳下有根,身後有背景,靠的並不是她個人的真本事。但是瞭解李小琳的人也說過,如果沒有特殊的家庭背景,靠她的才華人品和突出的工作能力,也許會獲得更多的成就和讚譽。李小琳在中國電力市場被稱為“一姐”,還曾榮登美國《財富》雜誌全球商界女強人榜,被媒體稱為“女電王”、“站在國際資本肩上的美女CEO”。中電國際的一位員工曾這樣評價過李小琳:“老總是個寬容的人,很講究團隊的和諧,其實是剛柔相濟,尤其是遇到困難時,更能感覺到她的剛強和執著。”這種剛強和執著也源於她生活當中的個人愛好,登山與修禪使她的心志高遠且堅韌。她的生日是每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每逢這一天都選擇和兒童醫院的患病兒童一起度過,以身作則踐行“微公益”,為更多人帶去關懷和溫暖。

李小琳的教育情懷——行知絲路研究院

李小琳與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

李小琳女士告別30多年的電力生涯,華麗轉身,投身教育文化事業。現今全球化競爭的大環境對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人才培養已經成為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事業,這也是她成立行知絲路研究院的初心,投身教育事業以實現“對內諮政啟民,對外弘揚中華文化”的美好藍圖。

李小琳的教育情懷——行知絲路研究院

李小琳與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等一行人

行知絲路研究院“絲路一期班”即將於5月10日在交大開學。有人問,行知絲路研究院到底能教給企業家學員什麼?官網上已經有了解答,比如培養企業家的全球化視野、跨界思維、社會責任感,怎麼樣做到目光更長遠等等這些。不僅要向企業家傳遞知識,也要傳遞信念與美德,引領大家收穫一種更廣闊的視野、一種更大氣的格局、一種更高遠的境界。記者也從行知絲路研究院的官網瞭解到即將開學的《絲路一期》課程要做的不僅僅是學術、商業的教育與培訓,還有跨界融合政策、法規、商學、國學、健康、美育、體育等內容,從裡到外的深入研究和全面發展。

李小琳的教育情懷——行知絲路研究院

李小琳與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等一行人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李小琳女士的帶領下,行知絲路研究院未來會辦成真正意義上的具有國際化、專業化、研究型的大學,為社會和人民培養更多具有全球視野、社會擔當的國際化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