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發現自閉症的早期症狀呢?怎樣治療自閉症?

瑣顏


自閉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孤獨症,它是兒童孤獨譜系障礙中的一種神經發育缺陷導致的疾病,很多人對自閉症瞭解不多,所以當孩子開始出現自閉症早期症狀時,家長容易忽視,等到疾病發展嚴重,孩子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時,家人才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

其實如果及時發現早期症狀,給予相應的干預,患兒的預後會有更好的效果。

提到孤獨症我們不得不認識一個人

Leo Kanner (June 13, 1894 – April 3, 1981)

當時還是霍普金斯大學學生的Leo Kanner 發現很多孩子有著共同的特點,

極度孤僻,不能與他人發展人際關係;

言語發育遲滯,失去了用語言進行交往的能力;

重複簡單的遊戲活動,並渴望保持原樣不變;

缺乏對物體的想象能力和靈巧的運用能力。

與此同時,維也納大學兒科醫師H.Asperger也觀察到類似於Kanner的發現,並以博士論文的形式發表。Asperger稱為“孤獨症(Autism)”,但當時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Asperger醫生髮表的論文應用德文,無法被其他國家接受,後來為了紀念Asperger醫生,把另一種兒童孤獨譜系障礙的疾病命名為阿斯伯格綜合徵。

自閉症的孩子主要存在社會交往障礙、言語發育障礙、興趣範圍狹窄及刻板行為。

很多患兒社會交往障礙和刻板行為會在早期出現,而使得我們容易觀察到的標記大致有五種,我們可以簡單記為“五不”行為。

1. 不(少)看:

指目光接觸異常,患兒早期即開始表現出對有意義的社交刺激的視覺注視缺乏或減少,對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視減少,有研究表明最終診斷為自閉症的患兒在24月齡時對於人眼部的注視時間僅為正常兒童的1/2。有些患兒即使可以對話,但是面對面注視仍然不正常。

2. 不(少)應:

包括叫名反應和共同注意。幼兒對父母的呼喚聲充耳不聞,叫名反應不敏感通常是家長較早發現的自閉症表現之一,也有證據表明叫名反應不敏感不僅可以從正常兒童中識別出自閉症,也可較好地分辨自閉症與其他發育問題的兒童;共同注意是幼兒早期社會認知發展中的一種協調性注意能力,是指個體藉助手指指向、眼神等與他人共同關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體或者事件。在對自閉症患兒的前瞻性研究中發現,在14~15月齡即表現出較低與共同注意相關的溝通水平下降,因此共同注意缺陷也是"不應"的表現,

3. 不(少)指:

即缺乏恰當的肢體動作,無法對感興趣的東西提出請求。自閉症患兒可能早在12月齡時就表現出肢體動作的使用頻率下降,如不會點頭表示需要、搖頭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勢比劃等。

4. 不(少)語:

多數自閉症患兒存在語言出現延遲,家長最多關注的也往往是兒童語言問題,儘管語言發育延遲並非自閉症診斷的必要條件,其他發育行為障礙也多表現有語言發育延遲,但對於語言發育延遲兒童務必考慮自閉症可能。

5. 不當:

指不恰當的物品使用及相關的感知覺異常:自閉症患兒從12月齡起可能會出現對於物品的不恰當使用,包括旋轉、排列以及對物品的持續視覺探索。比如將小汽車排成一排,旋轉物品並持續注視等。言語的不當也應該注意,表現為正常語言出現後言語的倒退,難以聽懂、重複、無意義的語言。

但不是所有的自閉症患兒都在一歲之前出現上述的表現,很多孩子在12月齡之前語言及非語言發育技能正常,但此後發育軌跡出現異常,學習新技能能力下降。也有報道在6月齡前,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兒童發育軌跡基本一致,但此後發現其社交技能發育的軌跡出現下降趨勢,包括目光注視、社交反應性微笑、發聲頻率等。所以觀察孩子的生長行為發育軌跡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人要問,自閉症發病原因是什麼,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得自閉症,但導致自病症發病的原因錯綜複雜,現在科學上還沒有明確的解釋,而大多數學者認為其發生是基因與環境的共同作用,被納入研究的環境因素眾多,多數沒有定論,但有2條是已被明確的自閉症高危因素:(1)有患自閉症的兄弟姐妹;(2)有精神分裂、情緒障礙或其他精神及行為問題家族史者。

上面介紹的自閉症早期症狀表現不能單一的去定論,或者因為孩子出現了某個症狀就定診為自閉症,家長髮現孩子有上述表現,並且上述症狀集中體現在一個孩子身上時,家長們就要提高警惕了,需要到專業精神疾病診療機構,聽取專業醫生的評估,從而進行下一步的臨床治療。

提到治療我們需要一個診療的流程,專業精神科醫院會從孩子的評估開始,根據評估之後的結論制定干預計劃,在干預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全程記錄數據,從而瞭解患兒干預後的進展,及時調整干預計劃。

干預過程中要做到七點:

1. 早開始:

干預越早越好,確診患兒立即干預,對可疑的患兒也應及時進行干預。

2. 科學性:

使用有循證醫學證據的方法進行干預。多項研究表明,將發育理念和行為干預策略整合在對自閉症患兒的早期干預中,可以有效改善他們的發育水平、適應功能和語言能力。

3. 系統性:

干預應該是全方位的。早期干預的目標為促進發育總體水平的進展,既包括對自閉症核心的社會交往和情感交流缺陷的干預訓練,也要同時促進患兒身心發育、智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滋擾行為減少和行為適應性方面的改善。

4. 個體化:

針對自閉症患兒在社交、情感、智力、行為、運動、軀體健康、共患病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在充分評估疾病和各項功能的基礎上開展有計劃的個體化訓練,小組訓練應該由具有類似能力的患兒組成。

5. 家庭化:

強調和鼓勵家庭和撫養人積極參與干預。應該對家長進行全方位支持和教育,提高家庭在干預中的參與程度。

6. 社區化:

婦幼保健機構應該逐步建立社區訓練中心,使自閉症患兒可以就近干預,實現以社區為基地、家庭積極參與的干預模式。在我國,社會資源開辦的日間訓練和教育機構眾多,婦幼保健機構負有管理和規範的責任。

7. 長程高強度:

保證每天有干預,每週的干預時間在20 h以上,干預的整個時間以年計算,早期干預療程持續2年及以上。

家長教育

當專業醫生髮現該兒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閉症的表現時,應坦誠告訴家長孩子出現的發育問題,並耐心解釋後續評估和及早開始針對性行為干預的重要性。派發給家長一些科普閱讀材料是非常有幫助的。讓家長對於自閉症的臨床症狀有所瞭解有助於其做出準確描述,從而使後續的綜合評估更為有效地進行。隨著大眾媒體對於自閉症的介紹增多,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有一些自閉症方面的基本知識,並且在有所懷疑時上網蒐集信息,作為專業人員應向家長提供科學有效的信息資源。

總之,自閉症干預是長期的過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自閉症患者同樣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我國一些比較發達的地區患兒及家庭會得到政府的部分資助用於患兒的康復治療,但一些中等以下的城市或者鄉鎮農村,非常缺乏自閉症相關的醫學知識以及社會資源的支持,很多家庭因為孩子患病負擔過重而導致父母離異,這無疑給患兒造成更大的影響,國外在針對孩子罹患自閉症的問題時會選擇保險或基金,這樣直到患兒生命的結束都會有一份比較安全的保障,衷心的希望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這部分來自星星的孩子和他們的家庭,儘早出臺好的政策幫助這樣的家庭渡過難關。


精神知多少


我們知道,自閉症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發育障礙,它並不像先天性缺陷或疾病那樣在孩子出生之前或出生時就表現出來。大多數兒童都是到達一定年齡的時候才明顯地表現出自閉症症狀。

其實,孩子的發育是否正常是很容易發現的,當孩子在不同階段表現出明顯落後或異於常人的時候,就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首先,2歲半到3歲左右的孩子確定為自閉症的診斷還是相對可靠的,而更早期的診斷往往存在不確定性。但是不能等到孩子年齡大了症狀明顯了再進行干預治療,研究表明,早期干預可以事半功倍。

其次,自閉症的早期症狀常常不會是特別異常的行為,而是正常發育的缺失或落後。父母們一定要注意掌握孩子成長的階段性能力是否已經達成,雖然說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個體差異,有些孩子一歲會說話,有些孩子一歲半會說話,但是這些差異都是在完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的。一旦發現能力落後太多或者能力明顯倒退,則表明孩子的發育存在遲緩或異常了。

再次,孩子在2歲以內的發育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些自閉症的早期預警信息。比如半歲左右還沒有出現快樂或與人親近的表情;10個月了仍然沒有對聲音或父母的表情有互動或回應;一歲的時候仍然沒有咿呀學語的表現;一歲半仍然沒有任何語言;2歲的時候仍然不能說出有意義的詞組等。

最後,對於2歲以上孩子來說,可以通過一些簡易的現象進行自閉症的篩查。父母可以結合以下幾個方面自行進行個體的初步評估:

1、孩子會不會玩躲貓貓嗎?和父母一起玩過嗎?正常應該是非常喜歡玩,沒玩過就是不會。

2、孩子被呼喚名字的時候有反應嗎?會回頭並應答嗎?正常應該有反應,而不是充耳不聞。

3、孩子有需求的時候是用手指嗎?正常應該是指向所需的物體,而不是拉著大人去的手去拿。

4、孩子對你說話或回答的時候會看著你的眼睛嗎?沒有眼神交流或者不直視別人都是有問題。

5、孩子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嗎?是否對其他孩子產生興趣可以判斷是否有社交慾望。

總之,自閉症的早期發現主要依賴於父母的日常觀察和社區兒童保健醫的定期體檢,一般來說,如果發現孩子同身邊其他同齡兒存在不同的話,父母自身對孩子的發育進度感到擔心,就不要猶豫和等待,抓緊時間找專科醫生進行自閉症篩查評估。

歡迎留言發表自己的觀點,關注“大賽爸爸說”,在育兒的路上與您同行!


大賽爸爸說


目前,自閉症發病率直線上升,還有更多寶寶患有易被忽視的發育遲緩(專指神經心理發育,如語言、運動、認知、社交能力等方面)。

言語障礙、不會模仿、社交困難、興趣狹窄都是孤獨症早期一般有這些典型的表現。

那該怎麼判斷孩子心理和行為發育是否良好呢?家長可以對照下表查看

當寶寶在生長髮育中滿足其中的多項,家長就得注意啦!

無論是自閉症還是生長髮育遲緩,如果未能及時科學干預,寶寶成年後可能不能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表現為智力和行為殘疾,成為家庭的沉重負擔。


建議到專業的康復機構進行系統化的治療,配合醫生的指引,家長的安撫,大部分自閉症孩子長大以後都是可以獨立生活的


育兒心理師楊媽


早期判斷兒童是否是自閉症的方法有五個不:不看、不應、不指、不當、不說。不看就是對陌生環境不好奇、不應就是喊他一般不答應、不指就是意向性手指,想要幹嘛不知道用手指示、不當就是使用東西或玩具不適當(比如氣球用繩子放天上飛,自閉症孩子可能會用來砸東西)、不說就是語言發展是水平的或者倒退的。希望能幫助到您!


大亮聊健康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警示標誌

很多年前,我和朋友一起參加晚宴。他們華麗的2.5歲兒子在沒有停下來的情況下跑來跑去,其中一位客人評論說“他太可愛了,就像一個小機器人一樣跑來跑去”。

幾個月後,我才知道,就在那次晚宴前一天,這個男孩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我甚至無法想象無辜的機器人評論對於父母來說是多麼痛苦!

這個晚宴在十多年前舉行。那個時候,至少我沒有聽說孩子經常被自閉症所困擾。今天,一些研究表明,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診斷在過去的五到十年中已經爆發,現在父母擔心他們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在某個頻譜上。當然,絕大多數孩子都不會被診斷患有自閉症,並且擔心一兩個“奇怪”的行為或者遲到某些里程碑,這不會讓任何人開心。但是,早期干預已被證明可有效緩解自閉症的症狀,併為兒童提供必要的語言,社交和學術技能。診斷越早,干預就越早開始。因此,忽視自閉症的明顯警告信號也無濟於事!

那麼什麼是自閉症和ASD?

自閉症是一種譜系障礙,包含一系列症狀和體徵,每個孩子都有這種症狀和症狀。大多數患有ASD的兒童在言語和非言語交流方面存在發育問題,與他人及其環境有關,並且在思想和行為方面具有靈活性。

ASD的原因(因為沒有單一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研究人員稱,“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結合可能起作用。”可能會發揮作用。喜歡“我們不知道”。真的很沮喪。

已知和觀察到的是許多風險因素:

•患有ASD兄弟的兒童患ASD的風險較高。

•ASD傾向於在具有某些遺傳或染色體狀況的人中更常發生

•在懷孕期間服用,處方藥丙戊酸和沙利度胺與ASD風險較高有關

•有證據表明發生ASD的關鍵時期發生在出生前,出生時和出生後

•年長父母所生的孩子患ASD的風險更大。

•最近的一項研究還表明,非常年輕的父母以及他們之間存在較大年齡差距的父母的自閉症率會增加

尋找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警告標誌

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速度發展,因此很難確定孩子何時會學習某項技能,但是孩子們在發育過程中會有一些普遍的里程碑。缺乏這些里程碑或開發中的退步,這可能是您的孩子患有ASD的早期跡象。

早期發現自閉症包括注意到沒有正常行為,而不是存在異常行為。根據自閉症講話和CDC(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您的孩子的兒科醫生應立即評估以下延遲:

•6個月:沒有大笑或表達幸福

•9個月:沒有聲音或面部表情的往復或來回分享

•12個月:沒有回應姓名,沒有bab呀學語或“寶貝說話”,沒有手勢的回報

•14個月:不指向對象或表示興趣

•16個月:沒有說出口語

•18個月:不參與簡單的假裝遊戲動作

•24個月:沒有有意義和獨立的雙字短語

儘管可能存在這些症狀,但自閉症通常不會在2歲之前被診斷出來。在那個年齡之後,您可能會開始看到一些異常行為,例如:

•避免目光接觸

•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單詞和短語

•對輕微的變化感到不安

•平面或不恰當的面部表情

•避免或抵制身體接觸

•排列玩具或其他物品

•多動或衝動

•不尋常的飲食和睡眠習慣

•缺乏恐懼

這裡顯示了一個檢測自閉症跡象的優秀視頻教程,包括分別具有正常和ASD行為的兒童的例子:

作為父母做什麼

作為家長,您可以採取一些非常積極的步驟,儘早確定您的孩子是否患有ASD。首先要監督孩子的發育並記住上述延誤,如果你擔心的話,總是採取行動。從來沒有覺得你應該“等待和看到”你的孩子的發展。如果您發現任何與您孩子的醫生立即交談的事情。永遠相信你的直覺;你比任何人都更瞭解你的孩子!

一些有趣的研究表明早期干預可以完全逆轉ASD行為!


度遠baba


早發現(診斷)早干預是治療ASD有效的關鍵,抓住嬰幼兒期腦神經發育的黃金時期,尊重科學,理性科學系統的面對康復.彆著急的去進行感統和ABA個訓等.很容易形成刻板行為而且耽誤最佳腦神經發育週期.這個錯過就沒有補救機會。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大腦神經細胞在3歲發育成熟80%.6歲發育到90%.那麼這時候隨著神經的發育,正常情是不斷出現行為、心理、語言等等方面的功能,也就是說:先有神經發育,然後才有個體各種功能形成.如果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大腦神經發育異常或者功能障礙,就會出現各種行為、語言、意識、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感知等等方面的障礙.而如果不能及時找出發病因素或者說影響原因,就會使這一區塊神經在他應該發育生長的階段得不到正常發育,而致功能異常及終生遺憾.長大後就出現行為、精神、智力的落後,我講的比較通俗也比較容易理解的.那麼在找到影響神經生長髮育原因後,開始運用整合醫學的方法,多種有效的科學的做針對的檢測和治療,同時配合感統訓練等等,可以最大可能使孩子正常或無限接近正常.比如說:一個ASD患兒,到3歲的時候來就診,他的語言和大小便意識等等都是落後的,我們開始找尋排除影響到他神經生長髮育障礙的可能原因,建立正常的代謝、免疫、消化等功能,排除和控制攝入體內重金屬殘留等等,使機會內環境正常和穩定,給生長髮育一個良好的生理環境,這時候這個3歲的小朋友,他的語言神經中樞開始發育,也就是說:他9個月應該發育的神經3歲才開始發育.這時候我們就要給他足夠治療時間和進行語言訓練,就可以慢慢恢復語言等功能,其他一樣的道理.而同時你不能把他當3歲的孩子一樣,要把他當9個月的小朋友對待.耐心陪伴他的成長,這也是非常艱辛,神經生長髮育速度是固定而緩慢的,也就是說這時候無論是家長還是我們的醫務教育工作者,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健全健康的心理面對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生長髮育過程.同時具備科學的理念和知識素養,醫學、生理、病理、營養、食品等等方面的知識體系.全維度全週期的系統性指導服務.

 等待著孩子一步一步走出封閉的心靈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