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的地球文明滅亡的最根本、最本質的原因是什麼?

太原逸水居


《三體》裡面有很多警句。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的就是白Ice在面對二向箔時說的那句: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我個人認為,這就是書中地球文明滅亡的根本原因。因為人類太傲慢。

準確地說,是本來就足夠弱小和無知,結果還傲慢。那就沒救了。

1.就書中的故事而言,人類確實是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傲慢,高估了自身的地位和實力,從而作出錯誤判斷,導致最後覆水難收。

《三體》三部曲的故事就不復述了,三體迷們都很熟悉。在書裡,以人類為代表的地球文明並不是一下子覆滅的,而是反反覆覆經過了多輪拉鋸,曾經還一度給人以光明的希望——看過第二部《黑暗森林》結尾的人,大概都有一種從此歲月靜好的錯覺吧。

這種錯覺在書中貫穿始終。

在古箏行動成功的時候、在人類科技和太空艦隊的發展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的時候、在威懾成功建立的時候、在威懾期間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友好交流”的時候、在更換執劍人的時候、在水滴到來之際、在三體被毀滅和雲天明傳遞了童話情報之後、在浩大的掩體工程建立起來之後……

縱向比較的話,人類文明確實是一直在進步的。面對強敵入侵,依舊不屈不撓堅持抵抗到底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一點很奇怪,人類技術的進步都是自己和過去比較,缺乏橫向對比。換言之,對於地球以外的文明發達的程度,人類可以說一無所知。唯一瞭解一點的是三體,但明明知道三體比自己先進,可是在威懾狀態下,人類依然自信不會輸給三體。

這種沒有根據的自信從何而來?只能說是傲慢了,所謂無知者無畏。加之人類很幸運地在一次次彷彿滅頂之災的情況下存活下來,而且每次似乎都能發展出比先前更高級的科技,這就更加劇了人類的傲慢。

正如書中智子說的那句話:

“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過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現在這個冷酷的宇宙中也到處如此。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類有了一種幻覺,認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這話沒錯。地球太得天獨厚了,人類文明得以在這個星球上孕育出來,本來就是一種難以解釋的奇蹟。但這樣的奇蹟反倒給了不少人錯覺,總覺得地球文明是宇宙“天選”,人類本來就是天之驕子,所以一定會笑到最後。

其實認真想想,就知道這樣的信心毫無邏輯支撐可言。地球誕生至今不過46億年,人類誕生至今不過數百萬年,這樣的時間尺度在宇宙中簡直渺小得不值一提,憑什麼人類會膨脹到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而不是剛好在這個短得不能再短的時間段裡出現了一下而已?相反,按照正常的時空比例推算,地球文明的地位應該就像浩瀚大海里無意中濺起的一粒水珠,稍縱即逝才對。

但人類卻如此盲目自信,以為自己就是整片大海。除了傲慢,確實沒有別的詞來形容這種心態了。

2.人類傲慢的表現之一是健忘,而健忘源於骨子裡的迴避現實,迴避現實的源頭在於潛意識裡不願意承認的弱小和無知。

傲慢的表現有很多,我想重點說的是健忘。這也是在書中表現很突出的一點。

書裡的地球人類,總是在盲目自大的時候遭受到致命一擊,然後在絕望之際忽然發現有意想不到的力量拯救了他們。但是隨著時間過去,人們很快就忘記了拯救者,再次回到以前那種盲目自大的狀態。

一次次地輪迴,直到最後再也沒有人來救地球文明瞭。

這是一種很典型的選擇性遺忘,書裡的描寫可以說多如牛毛。隨便舉些例子:羅輯建立起威懾之後,逐漸被看成是獨裁者而不是救世主;明明黑暗戰役向人類昭示了黑暗森林法則的存在,可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類開始質疑黑森法則,還要把青銅時代號和藍色空間號召回地球接受傳統道德審判;古箏行動中截獲的情報已經清晰表明了三體人滅絕人類的意圖,可是在威懾紀元人們還是樂於被三體人示好的姿態欺騙,相信三體世界已經被人類的美好人性所感化;明明智子無處不在,可是人類在發展出龐大的星際艦隊之後就選擇性地忘記了“基礎科學被鎖死=人類科技無法有質的突破”這一事實;明明三體科技比地球高出好幾個等級,只是礙於威懾不能有所行動,於是人類官員就開始把三體想象成需要地球文明關愛照顧的弱勢文明;程心接任執劍人即招致地球淪陷的事實如此明顯,可是過後人類依然沒有對這個情況進行任何反思,而是堅持按照固有流程發佈限制創新的法令、抓捕私下創新的個體……

(網絡想象圖:人類審判“青銅時代號”)

一句話,只要危機過去了,人類社會馬上就會反彈到以前那種沒有外星人入侵時的按部就班的模式,那種不管外在環境如何,一切以“大多數人的感受”為優先考慮的封閉式的社會模式。

有點像小孩子鄭重其事地玩過家家,儘管中途可能被大人打斷,甚至扇了耳光,可是事過境遷後依然玩得不亦樂乎。外部的真實環境,比不上孩子自己設計的遊戲模式。

大多數的人類其實就像孩子,照顧大多數人的感受,等於照顧那些不願直面現實的孩子的感受。

羅輯冬眠醒來之後,和大史、大史的兒子史曉明、張援朝的孫子張延以及一名經濟學家有過一次聚會,聚會中張延和經濟學家介紹了大低谷之後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其實就很能說明問題:

“後來嘛,有人想開了,越來越多的人想開了,都懷疑即使是為了末日戰爭的勝利,付出這麼多到底值不值。你們想想,懷裡快餓死的孩子和延續人類文明,哪個重要?你們現在也許會說後者重要,但把你放到那時就不會那麼想了,不管未來如何,當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大革命後,新上來的各國政府都全部中止了太空戰略計劃,集中力量改善民生。……只用二十多年時間,生活就恢復到了大低谷前的水平,然後又恢復到黃金時代的水平。人類鐵了心地沿著這條舒服道兒走下去,再也不打算回頭了。”
“……人文原則第一,文明延續第二,這已是當今社會的基礎理念。”

換言之,經過大低谷的人們,覺得生活得那麼苦的話,“生存”或者說“文明延續”已經沒有必要,還不如過好當下的日子,至於文明延續不延續的,聽天由命吧。

雖然在這種放鬆的心態支配下,人類的創新能力被歪打正著地激發出來,地球科技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但是由於骨子裡是享樂主義在支配,所以這種虛假繁榮最後被證明是一場泡沫,也是合理的。

其實人類並不笨,為什麼會集體選擇健忘呢?我想其實就是潛意識裡,人類知道自己是弱小和無知的,而這種認知必然帶來惶恐。人類不喜歡惶恐的感覺,於是就用迴避現實的方式把潛意識的認知封存起來,轉而用種種傲慢的姿態加深自己的自信心。

說到底,就是人類依然是孩子,因為缺乏實力,所以惶恐害怕。因為害怕“害怕的感覺”,所以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3.《三體》的觀念所引起的有關於“人性”的爭議,恰好佐證了人類的傲慢。

這一部分,恐怕要得罪人了。

綜上所述,傲慢的人類,其實很多是注重“感覺”的。時至今日,依然很多人聲稱不喜歡《三體》所傳達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其實不管理由是什麼,仔細查究,不外乎是因為《三體》那種冷冰冰的故事讓這些人“感覺”很不好。

人類一直為自己有感覺而自豪,並將之上升到“人性”的程度。簡單地說,就是有感情有溫度的,就是人,沒有感情沒有情緒的,就是機器或者禽獸。

這種標準不能說錯。但問題在於,宇宙那麼大,如果有生命或者文明存在,一定是五花八門各種形態都有的,誰規定人就比機器高級或者高尚呢?誰規定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感情的人才是值得宇宙甄選的、最終留下的天之驕子?

這種自己覺得自己高尚的思想,其實說穿了就是一種沒有道理的感性思維,就是一種因為熟悉自己族類,所以天然地給自己族類貼上美好標籤的小孩子式的思維。就跟不同族群有不同的審美標準一樣,其實都是主觀感覺而已。

當然,到目前為止除了地球我們不知道還有什麼地方有文明存在,我們的科技也遠遠達不到探尋其他文明的地步,所以地球這一畝三分地基本上就是我們人類過去和未來、想象和現實的全部了。在這一畝三分地裡,人類確實是無可爭議的萬物之靈,人性也確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標記”。所以如果只寫這一畝三分地的故事,再怎麼歌頌人性都不為過,因為在這個框架裡,這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合理而正確的。

但《三體》說的是整個宇宙的故事啊。如前所述,只要理性地想一想,放在整個宇宙的框架中,人類或者說地球文明與其說是獨特的存在,不如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瞬閃現而已。實際上《三體》寫了人類史詩級的抵擋,在我看來已經是向人類致敬了。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有人不滿意,彷彿把人類寫死就是十惡不赦。其實我很理解這種心情,我自己年輕時的想法就和程心很相似,總覺得人性是高尚的,沒有人性的“生存”是沒意義的。但現在我明白了,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傲慢,誰能將自己的標準加諸於人呢?即便是從個體平等的角度來說,有人願意捨生取義固然是他的選擇,但有人願意好死不如賴活,也是他的自由。

何況從整個宇宙的尺度來說,生命或者文明的存沒,本身就是一種概率事件而已。所謂選擇,很多時候也不過只是自我安慰。說到底,人只能對自己負責。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首先,地球滅亡最為直接的原因,是歌者文明對地球發射了二向箔。

但是地球文明最根本最本質的原因,大劉在書中已經借韋德的口說出來了:“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那麼為什麼,人性竟然成為了人類滅亡的原因呢?

其實在我們人類的文化中,很多東西是比生死更加重要的。

意大利詩人裴多菲寫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孟軻:“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莊周:“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為愛殉情,為某種好或者不好的目的自殺的比比皆是,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為了某些高尚的目標而死是值得讚頌的,而為了活下去而做一些事情是要遺臭萬年的。

在三體中,曲率飛船的研發被官方嚴令禁止,因為如果曲率飛船研發成功,那人類社會會瞬間崩塌,有錢人可以坐著飛船離開,窮人只能等死,這把人類的文明基礎給徹底粉碎。

但是站在人類這個種群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能很容易的得出一個答案:哪怕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死,只剩下百分之十的人,人類文明也會延續下去,並可以再次綻放光彩。

而就是所謂的人性,所謂的人人平等,讓人類只能互相拉扯著走向一條絕路。所以,看待任何問題,我們一定不能侷限自己,要站在一個更高更遠的時空角度去看待問題,那答案就是呼之欲出的了。

我,圖騰,你,關注。


圖騰觀天下


感謝“太原逸水居”的邀請!

首先一句話申明觀點:雖然地球文明的滅亡有種種無法言表的具體原因,但若論最根本、最本質的原因只有一個——黑暗森林。這是所有弱者共同的宿命,無論是三體、歌者、魔戒還是偉大的魔眼文明、歸零者都一樣,都只過是死寂黑暗森林中劃過的一顆流星,沒有什麼不同,滅亡只是終極的宿命!

黑暗森林不止是弱者的墳場,而代表著文明的終極宿命!

黑暗森林的清潔工歌者有句名言:“藏好自己,做好清理!”這就是黑暗森林給每一個文明帶來的終極的宿命。在黑暗森林,沒有一個文明能夠獨善其身,沒有一個文明能夠保證絕對的安全。

從表面上看,地球文明的滅亡是由於人類種種不堪的品質,或者乾脆是由於程心!但不要忘了即便是完全具有神性的三體也一樣被滅亡了,而且被滅亡的如此悲哀!因此地球文明的滅亡看似讓人痛心疾首,實際站在歷史的高度,這種情況其實具有廣泛性,在黑暗森林每一個被滅掉的文明都有一個類似悲傷的故事!

從深層次來說,一個文明之所以能夠成為文明,不是因為它的科技,而是因為他的善良。但在冷酷的黑暗森林,不允許善良的存在。地球文明的滅亡之所以讓人覺得與眾不同,只不過是人類以自己為中心的錯覺罷了,實際在黑暗森林,這種事情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地球文明的滅亡沒有哪怕一丁點的不同!那些其他被毀滅的文明也像地球文明一樣,起初都對深邃的宇宙充滿幻想,充滿善良,甚至這些文明也都存在類似程心、羅輯、雲天明、維德一樣的人物,他們頑強的對抗著冷酷的黑暗森林,捍衛著自己的價值,直到有一天冰冷的現實讓他們徹底看清這個宇宙的真相……

總之這個宇宙悲傷的故事很多,地球只是其中平凡的一個。不要懷疑別的文明的善良和無奈,我們只不過沒有看到而已。地球和三體只不過是黑暗森林銀河系獵戶懸臂劃過的兩顆流星,幸運的是最後還能被神所記住,成為157萬個文明中的兩個平凡個體。在廣袤的宇宙,在上百億年的歷史中,被遺忘的悲傷故事很多很多。只要存在黑暗森林,這種故事就不會停止。

黑暗森林以每次降維打擊為分界點,都是一場瘋狂的文明淘汰賽,每次勝者的勝出都伴隨著無數悲傷的故事!

當黑暗森林發展到一定程度,一些瘋狂的文明就會發起降維打擊。每次降維打擊都會淘汰掉99%以上的文明,而在新的維度,又會產生出新的文明……總而言之,週而復始,黑暗森林一邊在創造文明,一邊又在創造悲傷的故事。

在這場瘋狂的淘汰賽中,只有足夠幸運的文明才能逃過黑暗森林的魔咒,冷酷的壓制自己的善良和價值觀,變身為一個絕對瘋狂又絕對冷酷的文明。因此地球文明的滅亡看似複雜,其實在本質上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黑暗森林冷酷的競爭。

全息解讀《三體》,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我覺得《三體》中,地球文明滅亡最根本的原因是違背了宇宙社會學中的第一條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縱觀三體危機以來,人類經過了恐慌、絕望、大低谷、復興、自以為是、二次絕望、重燃希望、苟且、再次絕望、自欺欺人……整個過程中反覆展現了人類的無知和自負。

怎樣理解“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呢?舉一個例子:自然選擇號與另外四艘追擊戰艦的黑暗戰役之前的描寫最為刻骨,要想生存,必須要有足夠的能源、配件,從人類的思想、價值觀體系去考慮的話,殺死同伴、奪取資源確實與魔鬼無異,但是,他們還是爆發了黑暗戰役,標誌著只有懂得這條公理的人才有生存的可能。

另外兩個旁證是:

三體社會只有冷酷的生存主義,只判斷對錯,沒有感情,沒有人類的民主、自由、平等……即使母星文明滅絕,剩下的第一、第二艦隊都表現得很理智,很淡然。

歌者文明,長老可以隨意搜索歌者的思想,整個文明準備二維化。

這在人類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也是無法接受的。

讓我們來看看人類面對生存危機都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要維護人類的真善美、維護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即使面對團滅的危險也不能放棄自由(自由的思想和行為)、平等(禁止逃亡主義,無法解決誰去誰留)、民主(受輿論影響,禁止製造光速飛船),就象一個破落的貴族,雖然已經不名一文,還是要求破爛的西裝要筆挺,吃垃圾堆裡撿來的剩飯時要用刀叉、保持體面……

人類從原始人開始,不懂得什麼文明不文明,只知道怎麼捕捉野獸、摘到果子充飢,那時候的人只考慮生存,幾千年的發展讓人類發展出了科學、政治、文化、經濟……而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卻在僥倖、怠惰和幻想中逐漸萎縮了。

現代人類中也有特別注重生存的群體,那就是軍隊,軍隊面對敵人和戰爭的時候,也考慮其他,但是考慮最多的是生存,所以軍隊要求統一指揮、絕對服從,否則在殘酷的戰爭中很難生存。

章北海在星艦地球的憲法討論中既否決集權也不同意民主,是錯誤的,此時的星艦地球就象遠古的人類,生存才是第一需求,根本沒資格要求其他,所以最理智的選擇應該是高度集權,等危險消失了,生活穩定了,再逐漸發展其他不遲。

地球文明也是如此,不管面對三體入侵,還是面對黑暗森林打擊,需要做的就是集權,軍事化管理,用強權集中人力、資源共同抵抗危機,不要說什麼邪惡、倒退之類的話,畢竟要先活下來才能輪到討論那些。

站在局外看《三體》中的地球文明的生存希望,選托馬斯·維德這樣的人做領袖,或許可以領導地球文明抵抗三體入侵、逃離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