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趙眘都出五服了,為什麼宋高宗還選中了他做儲君?

澹奕


宋高宗選擇趙眘作為繼承人有偶然也有必然!

高宗南逃後一直生活在顛沛流離之中,當逃到南京的時候,他有了自己一個兒子。在這個兒子剛出生他就給封了爵位,但是不久南京發生了苗劉之亂,高宗被軟禁,這個一歲左右的兒子被叛軍擁立上了皇位。但他只當了一個月的傀儡皇帝,叛亂就被平定,趙構重新上位。但他的兒子受到了驚嚇,從此體弱多病,在三歲時就去世了!

很快金兵又打過來了,趙構又開始了逃亡。長期的逃亡生涯讓趙構患上了不育症,可國家就沒有可繼承人。而趙光義一系的宗室不是被金兵抓到了金國,就是被殺。因此有人就建議趙構從趙匡胤一系中選擇繼承人,沒想到趙構竟然同意了!

他從趙匡胤後代中選擇了一千多人,後來經過層層篩選,就留下了兩個人,伯琮和伯玖。趙構將兩人都選為候選人。等兩人長大後,一次趙構分別給他們倆十名宮女,過了一段時間後,趙構驗看,伯玖的十個宮女都不是處女了,而伯琮的十個宮女還是完璧。

因此,通過這件事,趙構對誰為太子已經心裡有數。不久他將伯琮改名為趙眘,立為太子。





郭來說歷史


簡單來說,有三個原因。

第一:宋高宗獨子去世,又喪失了生育能力

宋徽宗是個文藝皇帝,文化水平很高,身體也非常好,不僅活得長,生的也非常多,他一生共有32子,其中有25位活到了成年。

當然,宋徽宗治國非常菜,北宋在他手上瀕臨滅亡,他匆匆忙忙禪讓給兒子趙恆(宋欽宗),折騰了一兩年,汴京城破,父子倆一起北狩了,只是連累了汴京城中的百姓女眷,中原黎民,實乃千古罪人。

宋徽宗的兒子大多居住在汴京,城破之日,他們也一併被擄走,只有一個趙構逃到了南方,趙構自然被擁立為帝,再造宋室江山,也即宋高宗。

眼看著父母、兄弟、姐妹、妻女等全部被抓,宋高宗卻沒有立刻興兵北伐,他先向同族揮起了屠刀。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宋朝宗室的人員是很龐大的,金人也做不到一網打盡,南渡的趙氏宗室不再少數,其中有些人就招兵買馬,起兵勤王,只不過他們勤的是不是自己,宋高宗不確定,也想信任,直接發兵將他們一一翦除,鞏固自己的皇位。

或許是這麼做太缺德?宋高宗完全沒能遺傳父親的生育能力,一生只有五女一子,五女全部被擄,獨子早夭,之後宋高宗再無生育,不得不考慮從宗室中選擇繼子。

第二:宋高宗故意選擇遠支宗室

宋高宗時期,宋朝宗室人員可以分為三系,即宋太祖趙匡胤一系、宋太宗趙光義一系和魏王趙廷美一系,這三兄弟是宋朝第一代皇室,其中有兩個當了皇帝,宋高宗本人就是宋太宗的子嗣。

按照一般情況,無子皇帝選養子都是選關係最近的,比如漢昭帝選侄子劉賀(被廢屬意外)、漢成帝選侄子漢哀帝,就是北宋,宋仁宗也是選的堂侄子,因為他沒有侄子可選(宋仁宗兄弟均早亡)。

不過也是宋仁宗的遭遇,改變了宋高宗選擇養子的條件。宋仁宗,一代仁君,結果子嗣全部夭折了,不得不說是一大憾事。


宋仁宗收養了堂侄趙宗實為子,也就是宋英宗,他是宋高宗的曾祖,這個曾祖結結實實給宋高宗上了一課,因為他繼位後跟大臣們討論生父濮王趙允讓跟養父宋仁宗的稱呼問題,即“濮議”。

按照宗法,宋英宗是以宋仁宗兒子身份繼位的,拿了人家的皇位,自然就得叫聲爹,呂誨、司馬光等大臣主張稱仁宗為皇考(考是對已去世父親的稱呼),稱濮王為皇伯;但宋英宗是濮王生的,而且宋仁宗對生兒子一直抱有幻想,經常把宋英宗趕回家,所以韓琦、歐陽修等主張稱濮王為皇考。

雙方鬥了十八個月,最終以宋英宗稱濮王為皇考(追封為皇)結束,宋仁宗沒兒子了。

宋高宗不想沒兒子,所以他要找一個不能搞“濮議”破事的養子,什麼樣的養子搞不起“濮議”?無非是支系遠而且勢力小的,如果他皇位傳給這類養子,感恩涕零還來不及,怎麼會想著尊崇生父,而從宗法上尊崇生父,支系太遠,一尊就是好幾代,等於廢掉前面數代皇帝,這根本不可能實施。

確定下這兩個標準,宋高宗往宗室一看,太祖系、太宗系和魏王系都是枝繁葉茂,人數很多,不過一個家族總有大宗小宗,繼續往下分。

宋太祖只有兩個兒子有後裔,就是燕王趙德昭系和秦王趙德芳系,最正宗的自然是燕王系,趙德昭比趙德芳大,也是趙光義重點關照對象,趙光義失蹤久了,群臣還想擁立他為帝呢。

宋太宗有後裔的兒子就多了,最正宗的自然是當上皇帝的真宗系,可宋真宗有兒子沒孫子,接下來上場的宋英宗是濮王之子,之後的皇帝都是濮王后裔,濮王系成了最正宗的帝系。

燕王系和濮王系勢力都很大,尤其是濮王系,有手握軍權鎮守地方的,有德高望重擔任宗正的,宋高宗叔祖輩的就好幾個,叔伯輩的更多,侄子輩的有上百個。燕王系也有很大政治影響力,因為安定郡王跟濮王是北宋唯二允許世襲的宗王,宋高宗時期,也有很多他叔祖輩的人在世,子孫未必會比濮王系少。

宋高宗翻族譜翻得眼睛都快花了,終於給他找出來小宗當中的小宗,並從中選了兩個侄子輩的,一個是趙伯玖,一個是趙伯琮。

趙伯琮生父趙子偁,秦王系後裔,官宣教郎,從八品;趙伯玖生父趙子彥,官秉義郎,從八品,現在已經搞不清楚他是哪一系,不過混到這個官職,顯然不是什麼大系。

選養子選到這份上,顯然不是因為宋高宗顧慮到什麼金主長得像宋太祖、太祖之後當有天下這些傳言,主要是為了好控制,故意選的小宗。

第三:宋孝宗脫穎而出

宋高宗收了兩個養子,但還沒死心,他在向宋仁宗學習,宋仁宗一直到病重時還想努力生個兒子,他這才哪到哪啊,所以紹興二年收了養子後,他一直拖著,期盼能生個兒子。

一直拖到紹興二十幾年,宋高宗終於死心了,開始考慮立太子,人選自然是兩位養子之一。

究竟選誰呢?宋高宗想出個非常直接的辦法,他給兩位候選人每人送去美女十名,過了一陣又把她們召回。

經過檢查,發現給趙伯玖的那十個都已經不是處女,而給趙伯琮的那十個依舊都是完璧。

宋高宗由此選定趙伯琮為嗣,紹興三十年(1160年)立為皇子,改名趙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趙眘,即日後的宋孝宗。宋孝宗繼位後,提都沒提生父的名號,一來是宋高宗一直活著,二來是確實難度太大。

總的來說,宋孝宗能夠被選中是憑藉宋高宗無子不育又擔心死後無子,再加上宋孝宗定力夠,出五服反而成了他入選的條件。


平沙趣說歷史


宋孝宗趙昚,太祖趙匡胤七世孫,秦王趙德芳六世孫,時六歲,被宋高宗收養宮中,紹興三十年(公元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趙昚被立為皇子,改名瑋。

其一,宋高宗選擇趙眘,也是無奈,其唯一的孩子,早夭。後又被金軍,“上九州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氣勢,一路南逃,被逼無奈,最後坐上船逃到海上漂泊,一驚一嚇之後,最後造成了自己不孕不育。

其二,靖康之變,宋室太宗一脈,近親宗室後裔,被一鍋端。宋神宗時期,為防止太祖後裔,勾結權臣,被安排離開京畿,外地居住,因此太祖後裔躲過一劫。

其三,太祖一脈,到趙眘,基本沒有任何權勢了,屬於遠支宗室,易於被宋高宗操作,對其自身威脅小。

其四,太宗得位來路不明,一直都有,“斧影燭光”之說,民間對太祖後裔遭遇,多有憐憫。靖康之恥,社會動亂,百姓對宋室多有怨言,立太祖一脈有利於安撫人心。

其五,趙眘自身素養高,會來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時年三十五歲,趙眘主動上書,請求領兵與金軍決戰,再次上書,請求趙構親征時,隨駕保護,以表心與忠心。

1187年,趙構崩,趙眘聽聞失聲痛哭,兩天不進食,又表示服喪三年,可見平時趙眘如何孝順趙構。



小吳侃史


宋高宗選擇儲君的標準很簡單:不能是皇族大宗,家族不能太有勢力。這兩條標準,宋孝宗都符合。並且宋孝宗還有孝心加持,讓高宗對他刮目相看。因此,宋高宗最終也就選定了宋孝宗趙昚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至於趙構和趙昚是不是出了五服,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宋英宗還是宋仁宗的堂侄呢,還不是對仁宗這個養父沒什麼孝順之心。



一、不能選擇皇族大宗子弟

眾所周知,宋高宗趙構之所以要選擇養子繼承皇位,是因為他的兒子趙旉夭折,而他自己又因為陽痿而生不出孩子。所以他只能選擇在宗室當中挑選繼承人。

不過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趙構繼承皇位,沒有走正常的皇位傳承,他是被別人推舉上位的。

因為宋高宗原本沒有繼承權。宋徽宗把皇位傳給了宋欽宗趙桓,按照法統,下一任繼承人要從欽宗的兒子中選出,高宗自動降級成皇族小宗,失去了繼承權。

但是由於在靖康之變中,宋英宗的後裔被金兵一網打盡,全部押到了北方做俘虜,近支皇族當中僅剩趙構一人,於是他也就如同走了狗屎運一般,變成了皇帝。


正是因為皇位來的不正常,所以高宗心裡一直都有一個心結——既然他被推舉上位,那麼其它的皇族成員也一樣能。

說到這裡,要澄清一個錯誤印象。很多人以為趙構把皇位傳給趙昚(太祖後裔),是因為宋太宗趙光義的後裔在靖康之變中被金國人一鍋端了,趙構別無選擇,只能在太祖後裔當中選擇繼承人。

然而,這個印象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宋太宗有九個兒子,其中八個兒子都有後代。從宋太宗到宋欽宗,中間隔了一百四十多年,一共是六代人。試想一下,八個兒子都有後裔,這些後裔再經過五代人的繁衍,這個基數是多少?

按照最保守的估計,宋太宗後裔的基數,起碼在四位數以上。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宋英宗的生父濮王趙允讓有二十多個兒子。宋英宗的其它親兄弟基本上都有一大堆兒子。這些人不見得都是在京城居住。靖康之變時,宋英宗的直系後裔被一網打盡,但是跟英宗平輩兄弟的後裔子弟,很多都逃過了一劫。

比如說宋英宗的哥哥,濮王趙宗晟的後裔在靖康之變時就跑到了江南。這些人裡面,既有趙構的叔祖輩,也有他的平輩,封親王和郡王爵的人就有十幾個,其中以齊安郡王趙士㒟的勢力最大。宋高宗能繼位,其實就是仰仗了趙士㒟與孟太后(宋哲宗皇后)的支持,他才坐上了皇位。

試想,那麼多的宗室子弟都跑到了江南,這些人都是攜家帶口的南遷,他們能擁立光桿司令趙構為帝,難道就不能擁立其它的宗室子弟為帝麼?

每每想到這些,趙構心裡就發慌。打壓那些宗室子弟都還來不及呢,他怎麼還敢在宋太宗的後裔當中選擇繼承人呢?

所以,皇族成員,趙構一概不選。他只敢在太祖的落魄後裔當中選擇繼承人。因為經過七代人的繁衍,宋太祖的這些落魄後裔,混的跟老百姓差不多。這些趙家人,對趙構沒有任何威脅。

這裡插一句,其實宋太祖的後裔當中也有混的好的。比如安定郡王一脈,就是在北宋時期地位相當崇高的太祖後裔。(北宋的宗室只有濮王和安定郡王允許世襲)

靖康之變時,當時的安定郡王叫趙令畤,他是燕王趙德昭(趙匡胤次子)的玄孫。趙構在選擇繼承人時,也直接跳過了安定郡王一脈。理由和他不選太宗後裔是一樣,即皇族大宗,不好駕馭。



二、儲君的家族勢力不能太大

宋孝宗趙昚繼位之前,北宋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次改宗。由於宋仁宗無後,他只能選擇養子繼位。這就導致繼承皇位的宋英宗不是宋仁宗的親兒子,而是宋仁宗堂哥趙允讓的兒子。(宋真宗這一脈也因此而絕嗣)

宋仁宗活著的時候,宋英宗很恭順。但是仁宗駕崩後,英宗立馬就原形畢露。他死活要追封自己的生父趙允讓為“皇考”,堅持要給生父一個皇帝的名分。這一政治鬧劇搞得滿朝雞飛狗跳,在歷史上被稱為“濮議”。

後來的明朝也鬧出過這種鬧劇,皇族小宗出身的嘉靖皇帝死活要把親爹追封成皇帝,儼然一副孝子模樣。而他對明孝宗和明武宗的遺孀卻很是冷淡,絲毫看不出半點孝心。這種親爹和養父的關係該怎麼擺的問題,千年以來就是個難題。

為了避免自己死後被薄情寡義的養子搞政治清算,宋高宗便選擇了身份卑微,家族勢力不大的宋孝宗趙昚。

因為趙昚的生父趙子偁,官至宣教郎,只是從八品的文官(秦王趙德芳後裔);

趙昚的競爭對手趙伯玖,生父趙子彥,官至秉義郎,區區從八品武官,甚至說不清是太祖哪一支的後裔;

這兩個小孩子,不管哪一個當了皇帝,一定會對趙構感激涕零。因為沒有趙構提拔,濮王和安定郡王的家族成員也是王爺。而沒有趙構的提拔,宋孝宗和他的競爭對手就只能在老家玩泥巴。

一個是回去當王爺,一個是回去玩泥巴。這區別可就大了。

所以,趙昚要維護自己的皇帝地位,他就一定要誓死捍衛趙構的地位!因為趙構和他的利益已經綁在了一起。

並且,趙構也試探過宋孝宗的孝心,是確確實實很真誠的一個人。



另外,宋高宗選擇讓宋孝宗繼位,還有一個難言之隱。由於靖康之變的原因,北宋的很多皇族逐漸都掌握了兵權。比如上面提到的濮王系和安定郡王系,都是南宋朝廷的中流砥柱。趙構的統治需要他們的維持。

而趙構把趙昚接到宮中撫養時,趙構本人只有25歲。他對自己的生育能力還有幻想,覺得日子還長著呢,再生個兒子,問題應該不大。如果找皇族大宗當儲君,比如濮王和安定郡王的子嗣當養子,日後如果自己生出了兒子,唯怕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了。

搞不好,鬧出兵變也是有可能的。

當年,宋真宗因為無子,便打算把四弟趙元份的兒子趙允讓過繼給自己當養子(就是前面提到的宋英宗生父)。

為此,真宗以綠車旄節的超高規格迎接趙允讓到宮中撫養。結果皇子趙禎出生後(就是宋仁宗),真宗尷尬了。他有了親兒子,哪裡還需要乾兒子?於是,他就以簫韶部樂的規格又把趙允讓又送回了府邸。

這種突然中大獎,突然又發現買錯了號碼的遭遇,簡直尷尬到了極點。

後來宋仁宗也無子,也需要尋找養子時,他首先就想到了自己的皇叔趙允讓的兒子,最終挑中了宋英宗趙曙。


Mer86


宋孝宗趙昚原名趙伯琮,趙家伯字輩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大家知道,北宋皇帝除了趙匡胤本人,都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而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則是趙光義的六世孫,他和趙昚的關係也就只能在“玉牒”上體現了。而趙構之所以傳位給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侄子,主要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趙構本人無子

趙構在“靖康之變”前生育了五個女兒,她們大部分都非常不幸,後來,趙構又生育了一個兒子,就是元懿太子趙旉(他曾經在“苗劉兵變”中當了一個月左右的皇帝),但是趙旉年僅兩歲的時候就受驚身亡了,趙構又因為受驚而永遠失去了生育能力。這也就決定了趙構只能找養子。

第二、大臣們的意見

在趙旉夭折、趙構無子的情況下,很多大臣都希望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能早早地確立好皇儲(岳飛就曾因為建言立太子之事而被趙構訓斥),一開始這個事擺不上臺面,大家都知道確立皇儲就是在戳趙構的痛點啊。但是後來大家都著急了,同樞密院事李回開始上書:“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可以昭格天命”,李回的意思很明確——太祖以天下為公,讓位給太宗,是陛下的好榜樣!後來又有多位大臣上書,他們從兩個方面表達了應該傳位給太祖後裔的觀點——一、傳位給太祖後代,那是堯舜之事,可以流芳百世;二、大宋之所以出現“靖康之變”,還不是因為太祖爺在上天不保佑咱了,不保佑大宋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吧。

所以,趙構下詔書說:“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他決定在太祖七世孫伯字輩中挑選養子——伯字輩論起來是趙構的侄子,不差輩。

第三、效法仁宗?

趙構雖然在詔書中說自己要“為天下計”,要“法仁宗”,但這是違心的——他最清楚仁宗時期的“濮議事件”惹了多大的麻煩了。宋仁宗曾經生育了三個兒子但都不幸夭折了(十三個女兒也有八位夭折),所以他不得不傳位給養子趙曙,也就是後來的宋英宗。但是宋英宗一上位就翻臉不認“爹”了,他的親生父親乃是濮安懿王趙允讓而不是宋仁宗趙禎啊,所以就要把父親追封為皇帝,但是大臣們都不願意,這件事一直鬧騰了十八個月之久,趙允讓最終成了“皇考”,而趙允讓的後人也先後被封賞或者重用。

趙構當然不願意讓“濮議事件”再次發生,所以他就找了個最簡單的方法——此時自己的直系親屬已經全都被俘北上,太宗後裔雖然有很多見在南宋,但是與他們的關係實在也談不上親密了,不如干脆找個遠屬傳位給他,他感激不盡呢還再想追封個皇考嗎?

綜合這三面考慮,趙構最終傳位給了趙昚。後來的歷史也證明,這是趙構做出的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國史通論


身為宋太宗趙光義後人的宋高宗,因為其子早夭,又因故未能再生育,把皇位傳回給宋太祖趙匡胤後人、養子趙伯琮(趙眘[音shèn]),是為宋孝宗。

為什麼宋高宗還選中了他做儲君呢?

趙眘,本名趙伯琮(1127-1194年),是宋太祖趙匡胤次子趙德芳七世孫。趙匡胤暴亡以後,其弟趙光義越過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繼承了皇位,後來被稱為宋太宗。此後北宋的皇帝,就一直是宋太宗的骨血。

百餘年後有“靖康之恥”,金軍攻破開封,一勺燴光了趙光義的3000後人,僅剩康王趙構登基為帝,也就是宋高宗。可宋高宗老婆和女兒都被金軍擄走了,唯一兒子趙元懿在明受之變被宮女撞倒銅爐嚇死。屋漏偏逢連陰雨,建炎二年(1129)宋高宗在揚州正躺在一堆美女中肉肉,突報金兵要來了,宋高宗提起褲子上馬就跑,那玩意兒也給嚇得再也沒法正常起來,於是從此生不出孩子,宋太宗一支隨即斷子絕孫。

後來宋使出使金國,回報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完顏晟),長得神似宋太祖,朝野於是瘋傳這是宋太祖託生金太宗回來爭皇位。今天咱知道這叫迷信,但當時流行輪迴之說,宋高宗搶了哥哥宋欽宗皇位,本來就心中有鬼,因此更給嚇得不善,趕緊自找臺階,稱傳位給他父親宋徽宗的宋哲宗(宋徽宗哥哥),留下的孟皇后經常夢到宋太祖,在夢中宋太祖屢次欲言又止。

然後宋高宗自己裝算命先生出來給孟皇后詳夢,說當初宋太祖大公無私,明明有太子卻堅持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因此宋高宗作為趙光義後人,決定投桃報李將皇位還給宋太祖後人。

極具諷刺的是,趙光義後人在開封被金軍一網打盡,但趙匡胤後人因此前被迫害,都不準住在首都開封。由此因禍得福,幾乎無人被擄,候選人竟達上千。經過層層海選,最後選拔的包括趙眘在內的幾個小孩兒,由趙構親自面試。

一開始趙構兒看上的是一個小胖子,誰知天助趙眘,旁邊龍行虎步走來一隻貓,趙眘這小孩兒靈光罩頂,站在那裡紋絲兒沒動,小胖子卻童心未泯,飛起一腳正中貓身,小貓大叫一聲落荒而逃。趙構坐在堂上,看得嘴巴都快撇到後腦勺兒去了:“這像個仁君?”於是趙眘半決賽出線,與另一養子趙琢(原名趙伯玖)一起進宮,不斷加封。

但趙眘和趙琢過了20年依然還是個“王”,始終沒明確到底誰是皇太子。  

皇太子決賽,卻是頗具趙構的特色。他送給趙眘與趙琢每人10個美貌處女,過段時間後,再召回來驗查。結果趙眘因為聽了史浩的話,還回來的都是處女,趙琢送回的沒一個是,於是一錘子定音,趙眘正式冊封皇太子。各位讀者須知,宋高宗趙構本人當初就是沉迷女色,即使生不出孩子也至死追捧美女,卻一定要選個不喜美色的接班人。可見他也知道好色者多半不是好皇帝,教訓慘痛嘛。也就是說,其實趙構也知道自己不是好皇帝。

因此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在他最害怕的金人打來時,宋高宗宣佈“倦勤”,自稱太上皇,退居德壽宮,將皇位禪讓給了趙眘。


70後大叔講歷史


按《周禮》“五世親盡,可以別姓”的規定,出了五服,已經沒有了親緣關係,失去了繼承權,這個幾乎是沒有爭議的。但通過過繼的方式,收為繼子就另當別論了。

九族五服關係圖

當年王莽之所以被眾人推上皇位,就是因為當時劉姓皇族一支,五世之內沒有了後人。這時候把皇位讓給誰就成了一個頭痛的問題,王莽與孺子嬰兩個人對比一下,輪親緣關係,孺子嬰雖然姓劉,但已經與先皇出了五服,與王莽沒有什麼區別,雖然王莽是外戚,但與皇族還是有親緣關係,兩人在血統上都沒有優勢,但是王莽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而且為人謙恭,尊崇六藝,禮賢下士,克己奉公,輔政期間,勤儉愛民,甚至能夠大義滅親,奉公執法,在朝野都有極高的聲譽。這樣的人被推上皇位一點都不稀奇。

宋高宗只有一個兒子,三歲就死了,宋高宗因為早期顛沛流離,過著惶惶不可終日的逃亡生活,失去了生育能力,兒子是沒指望了。雖然趙構的弟兄子侄不少,都在五服之內,但都在金國,他更指望不上,他能找到的,和自己親緣最近的,只有太祖趙匡胤一支的後裔,這一支和趙構關係就太遠了,不用說五服,六服都超出去了。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宋高宗趙構像

如果趙構突然病故,沒有提前安排太祖一支的後人接替,南宋很可能會出現西漢末年的窘境,還在民間的趙奢肯定沒戲,指望大臣們到民間去找他,幾乎是不可能的,皇帝由誰來做就難說了。但是提前找到就不同了,雖然出了五服,但還是同宗,老皇帝可以以過繼的方式收為繼子,這在古代是可以的,如果沒有親生的,繼子等同親子,是有繼承權的。

趙構理論上最理想的繼承人是宋欽宗的兒子丙午元子趙諶,但是這是不可能的,這個人金國是絕不肯放回來的,即便是宋金已經議和,金國仍不會放宋欽宗和他的兒子回南宋。金國留下這兩個人是用來威脅宋高宗趙構的,如果趙構對金人不利,金國就會把宋欽宗或者他的兒子立為偽皇帝,坐鎮汴梁,到時候宋高宗真是進退維谷了,這也是宋高宗不敢和金人殊死搏鬥的主要原因之一。。【吾分付汝等,切宜謹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勢盛敵強,擇用兵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智臣)為輔,遣天水郡公(趙)桓,安坐汴京,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併力破敵

宋欽宗


岳飛當年上書建議宋高宗早立太子也是基於這個原因,因為岳飛聽說金人把宋欽宗的兒子送到了汴梁,可能會立為偽皇帝,所以建議宋高宗早立太子,證明南宋趙構一支為正統,以此對抗金人立趙諶陰謀。【近諜報,虜酋以丙午元子(宋欽宗的兒子趙諶)入京闕。為朝廷計,莫若正資宗之名,則虜謀沮矣。

岳飛作為在外手握兵權的大將,最忌諱的就是參與朝政,結交朝臣,這樣會有內外勾結的嫌疑。朝內的重臣也是忌諱結交封疆大吏的,這在歷朝歷代都是非常忌諱的事,正是宋高宗無後這個問題很棘手,急需一個處理方案穩定民心,所以岳飛冒死上書建議立太子。當然岳飛也有個人的想法,如果高宗採納他的建議立太子,宣誓自己是正統,當金國再立趙諶,岳飛就無需顧忌,就可以直接和金人所立的趙諶開戰。

高宗趙構也不是白給的,他也看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在自己沒有親生兒子的前提下,早早從民間找來太宗一支的後裔養在身邊,以被不時之需,只是他不想過早立太子,畢竟自己才三十多歲,說不定治好了陽痿,還能生出兒子來,那樣早立太子就是個大麻煩。宋孝宗6歲時就被趙構選進宮,但直到33歲才被立為皇子,35歲即位前才被立為太子,可見趙構雖然把他作為備胎早早預備下了,但是並不甘心就這麼把皇位傳給他。他一直拖到自己五十多歲,希望基本破滅,再加上宋欽宗和他的兒子還在今人手上,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所以才決定立太子並傳位給孝宗趙奢。

宋孝宗


山野論史


宋孝宗,先名伯琮,後改名眘,字元永,又字元眘。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是太祖四子、秦王趙德芳的血脈。

宋高宗趙構,為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趙構是高祖親弟宋太宗趙光義一脈,按理說,他和趙眘應該是未出五服的血親。

當初,宋太祖趙匡胤“燭影斧聲” 不明不白的死去。其弟趙光義越過太祖長子趙德昭,繼承了皇位,是為宋太宗。此後北宋的七代帝王,都是趙光義的骨血。

靖康二年(1127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金軍攻破了汴京城。四月一日,金軍在大肆擄掠一番後開始分批撤離北返 。已禪位的“太上皇”趙佶,宋欽宗趙桓,兩帝皇后,親王、太子、駙馬、公主、宗室貴戚、嬪妃、宮娥綵女以及孫傅、何慄、張叔夜、秦檜等大臣均被裹挾而去。經此浩劫,宋太宗的三千後裔基本被金人“一鍋燴”了。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因事發時不在汴京,僥倖逃過一劫,成為宋太宗後裔中碩果僅存者。這就是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

後來(1127年5月1日),趙構在河南商丘登基稱帝,改元建炎,從這一天起,歷史進入了南宋時期。

面對咄咄逼人、數次大舉南下的金軍,趙構驚慌失措,“泥馬渡江”來到江南。金軍繼續南侵,對趙構君臣緊追不捨。在金軍的銜枚追擊下,他狼奔豕突,四處逃亡,好不容易於建炎三年(1129)在杭州暫時安頓了下來。

建炎三年秋,高宗趙構的獨子因意外突然夭折,使其悲慟難抑。高宗在長期的逃亡途中,因飽受驚嚇,患了不育之症,太子死後,他再無子嗣,乃至後繼無人。

大臣範宗尹認為太子乃國本,不可或缺,於是首先上書奏請高宗早立太子,以安天下。

高宗有些尷尬。只好對他說:“太祖皇帝以其神明英武平定天下,可是子孫卻未享其成,以至零落,其情堪憫。我如果不能效法仁宗皇帝,怎慰太祖在天之靈《宋史·高宗本紀》”!

高宗這番話,指的是宋仁宗趙禎將皇位傳給養子英宗趙曙之事。

紹興三年(1132年),高宗趙構派主管趙宋宗室事務的大臣趙令疇在趙氏皇族“伯”字輩中訪求賢者,以為太子。

彼時,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中屬“伯”字輩的已經多達1645人。趙令疇從這些人中挑選出7歲以下的幼童10人。又幾經遴選,到最後送給宋高宗定奪時,只剩兩個孩子。這兩童一肥一瘦,瘦的就是趙眘。高宗粗粗一看,胖子方頭大耳,有帝王相,瘦子尖嘴巴腮,恐非有福之人 ,就決定裁瘦留胖,他賞賜給趙眘三百兩紋銀,準備將他遣回原地。趙眘捧銀謝恩,正準備出門回家,趙構突然說沒看仔細,再讓二人並立一旁,他則仔細打量、反覆端詳起來。忽然一隻貓從旁經過,趙眘仍肅立不動,那胖兒卻飛起一腳向貓兒踢去,宋高宗皺眉道:“那貓兒偶過此地,又沒招你惹你,你踢它作甚?如此輕狂浮躁,怎擔得起江山社稷” ?於是下決心留瘦去胖。就這樣,“小麻桿”趙眘便幸運地以儲君候選人的身份被留在了宮裡。

史載,趙眘原名趙伯琮,生於秀州(今浙江嘉興)。傳說伯琮的生母張氏某夜夢到一神人牽著一隻羊送給他,不久即有身孕,所以後來她給伯琮取乳名叫羊兒。

趙眘入宮時,年僅6歲,還需要人照顧,高宗牽著他進入後宮,去拜見潘賢妃、張婕妤、吳才人。恰巧三人正坐在一起閒聊,看見趙眘,潘賢妃剛經歷喪子之痛(高宗唯一的兒子趙元懿是她所生),不禁觸動了心中的隱痛,她扭頭看著別處,面色悽慘,鬱鬱不樂。張婕妤則滿臉堆笑,向趙眘招手呼喚,趙眘很乖巧地撲入了張婕妤的懷中撒起嬌來,高宗見兩人有緣,大喜,就命張婕妤負責養育趙眘。吳才人膝下淒涼,也想領養一個孩子。高宗又命人找來一個叫伯玖的宗室子弟,交給吳才人撫養。


為了培養趙眘,宋高宗採納大臣趙鼎的建議,將行宮新建的書院改名資善堂,讓候選太子在裡面讀書學習,還派年高德劭、學富五車的大臣輪流做候選太子的師傅。

趙眘天資聰穎,博聞強記,融會貫通,異於常兒,頗受高宗寵愛。

紹興十二年(1142)趙眘被高宗封為安郡王。隨著年齡的增長,趙眘漸漸明白事理,有時也難免對政局發表一些意見和看法,不知為何觸犯了奸相秦檜,且引發了他的不滿。

紹興二十四年(1154),衢州府(今浙江衢州)發生了強盜搶劫事件,秦檜沒有請示高宗,便擅作決定派殿前司將領率軍前往緝拿盜寇,趙眘得知此事後,立即告訴了高宗,高宗大吃一驚。

彼時,由吳才人撫養的趙伯玖也被晉封為恩平郡王,兩人都是宋太祖之後,才能也在伯仲之間,不相上下,到底立誰為世子呢?宋高宗舉棋不定,躊躇不決,只得一拖再拖。秦檜見狀,極力中傷趙伯琮(趙眘),大力推薦趙伯玖,吳皇后也贊成立伯玖為太子。

高宗想了一個法子,欲試二人德行的優劣,便各賜美貌宮女10人予二人。伯琮(趙眘)的師傅史浩窺出了高宗的用意,便提醒弟子道:“皇上想考驗你,一定要謹慎從事,切不可造次”。趙眘心下明白,點頭稱是。幾天後,高宗果然將20位美女召回,經一一檢驗後發現,賜給趙眘(伯琮)的那10位宮娥都沒被“盤”過,仍是處女之身,而賜給伯玖的那10位美人都被“盤”壞了, 沒一個是黃花閨女 。高宗雖沒有聲張,但內心已經知道誰優誰劣,誰才是世子的唯一人選。

紹興三十年(1160)二月,宋高宗正式宣佈立伯琮(趙眘)為皇子,並賜名瑋,晉爵建王,同時詔告天下。三月,又下旨稱伯玖為皇侄,趙眘作為唯一皇位繼承人,總算是確定了。 紹興三十二年(1162 )五月,趙眘被正式立為太子,幾日後高宗禪位,由趙眘即位稱帝,是為宋孝宗。陰差陽錯間,宋朝的帝位,又被太宗趙光義一支親手還給了太祖趙匡胤的直系後裔。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太祖系逆襲不是因為太宗系都被抓完了,恰恰相反,是因為南渡的太宗系人太多勢力太大了,我要說的不是名相趙汝愚,而是齊安郡王,曾以“闔門百口”保岳飛不反。

趙構何許人?父母妻妾女兒都可以不管不顧之人,怎麼可能因為所謂託夢就決定傳位方向?他就一個兒子,還死了,自己也失去X能力,但他畢竟年輕,心存幻想。如果立了太宗系的太子,太子的本生親戚一大堆,將來要是奇蹟發生自己有兒子了就請神容易送神難了。太祖系就沒這麻煩,最後進決賽的都是混得不好的,孝宗父親一個八品小官,不怕類似宋英宗欲尊本生父為帝的“濮議”重演。這樣選中孝宗,一舉改變其人生讓其一步登天,也不怕他不感恩戴德不知恩圖報。而且,以祖先託夢名義明確了傳位方向在太祖子孫,一定意義上也不怕金人拿徽欽子孫挑戰正統了。


代牧益州閻文平


也許是國難中驚懼所致,也許是趙構無心男女之事,“靖康之變”前,他還生有四個女兒,唯一的兒子趙旉,也是在靖康之變那一年四月所生。

然而,趙構當皇帝后,卻再沒有生出孩子來。而這唯一的兒子,還在苗劉兵變後被嚇死。

這一下,趙構沒了親生的後人,這裡插一句閒話,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形勢下,子嗣不豐,簡直是亡國之兆,西漢、東漢都是如此。

但南宋時節,國家雖破,還是要有一個繼承人啊。怎麼辦?太宗一系裡面是沒有人可選了——都去“北狩”了。

還好,宋太祖趙匡胤一系還有子孫在南京。

於是趙構選了兩個太祖系子孫進宮養育(話說太祖子孫遠不止他們兩個,為何單單選中他倆?也許是中彩了吧)。這兩個孩子,一個是趙昚,一個是趙璩,都是趙匡胤的七世孫,輩份上正好是趙構的子侄。

而趙昚的六世祖,正是大家常常在影視劇中所見的“八賢王”趙德芳。

本來趙構開始是沒有定趙昚為太子的,他選了兩個人進宮,就是要觀察比較一下的。

傳說中趙昚與趙璩一瘦一胖,而趙構本人,不知是戰亂經多了,見多了面黃肌瘦的人還是怎地,對瘦小孩不是很感興趣,他起初是中意胖小孩趙璩的。

但趙昚人雖然瘦,氣度卻沉穩,高宗在和他們倆人講話時,一隻貓闖了進來,他視而不見,專心致志地聽高宗講話,而胖小孩趙璩卻不由自主地被貓干擾了。這讓趙構心下有了比較,覺得趙昚的瘦也不那麼招人厭了。

於是,趙昚被留在了宮中,但也沒有立即被立為皇太子。也許是趙構還在猶疑,興許自己哪天就生了兒子呢?況且母后韋后也跟他一樣,喜歡胖乎乎的趙璩(這母子倆怕是餓壞了,對瘦過敏),時常在兒子面前吹吹風,想讓趙璩來當太子。

趙構最後實在沒法子了,自己還是沒有生出兒子來,江山雖破,沒有人掌舵,人心不穩。他決定採用一個奇葩的法子再來試驗一下這兩個孩子——給他倆各自送去十個美麗的處子。

這個法子可能有他自己的潛意識在內:我沒有生育了,女人方面不行,看你倆咋樣。

從客觀需求上講,應該是生理需求旺盛的人獲勝才是,畢竟此時子嗣不多對不?但趙構可能因為自己不行,反而對積極破處的趙璩不喜歡,立了坐懷不亂的趙昚為太子。

就這樣,趙昚在趙構沒有親生子的情況下,憑自己的沉穩與不近美色得到了趙構的賞識,被立為太子。趙昚即位後,挺有作為的,而且,其子女都由皇后所出,不是生理不行,而是操守好呀。

自此,宋朝的君主位置又到了趙匡胤的後人手裡,不知趙光義泉下有知,是何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