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農民,現在每次接她到城市來她都不願意怎麼辦?

圈內扒皮


站在年輕人的角度:走出了農村,覺得自己在大城市生活了,再也不用回農村受苦受累。覺得把老人接到城市,輕鬆一下享享福,見見世面看看風景,美名其曰“盡孝”。要知道,這只是你們自己的想法,最終你是方便了,因為父母親來了你們就不用請假回老家來回折騰了,同時還能讓你有一種被關心被疼愛的感覺。

站在父母的角度:習慣了在農村大半輩子的生活方式,把孩子供出去希望他們有出息,不用再跟自己一下辛苦。但是從來沒有想過以後也能跟著孩子一起出去漂泊,因為他們已經認為老家就是根,去哪裡都是漂泊,去哪裡都不踏實。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更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辛苦忙碌地工作,而自己卻什麼都幫不上忙,甚至很多時候還需要孩子來煩神自己,因為他們根本無法適應城市。車水馬龍的城市,讓他們變得手足無措,讓他們覺得還是在農村更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所以作為從農村出來的孩子,還是先看看你們的老父親老母親,是不是身體康健也願意出去轉轉看看大千世界,如果是的,有空就帶他們出去轉轉。

如果不是,就多抽空回家看看,陪他們多聊聊你的現在,回憶回憶過去美好的時光。


小學幫


順著媽媽的意思辦吧!只要她覺得哪裡過得愉快,就讓她在哪裡過,你刻意要她在城裡,她反而覺得受罪,不開心。

我的母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和老婆曾多次下鄉接她到城裡住,大概做了七八次工作,她勉強同意了,來城裡住了不到一個星期,他就受不住了,整天一人呆在家裡,沒事做,沒人說話,不願看電視,又不願出門,話又聽不懂,路又走不來。桌子,凳子,門窗擦了一遍又遍,地下拖了一次又一次。她跟對門的李大姐說,在兒子家裡吃得好,喝得好,但心裡不稱心,沒有農活幹,不能在菜園裡搞搞菜,難過,在這裡象“坐牢”,受活罪。她要回家,兒子媳婦對她越好,她越過意不去,一天到晚就想家裡那隻大黃狗,那塊菜園地,那隔壁的幾個大嬸子。

後來實在沒有辦法挽留她,只得把她送回了農村老家。在老家她活得很自在,很開心,也很健康,我幾乎每月抽時間帶著老婆孩子去看她一次,她怕我們受累,不要我們常來看她。在母親不知的情況下,我們並與隔壁的李大嬸協商好,請她幫忙照看好母親,我適當給大嬸一點陪護費。大嬸也非常樂意。就這樣下來三五載了,母親身子骨還很硬朗,心情也很不錯。

我覺得,孝敬老人不在讓她住在哪裡,只要把她放在心上就行;不在給她多少錢,只要能經常看看陪伴她就行。她願住哪兒就住哪兒,不勉強她,為難她。你心裡沒有父母,住在身邊也生疏;你心裡始終不忘父母,不在身邊也親近。





老孫遁世無悶


2012年的春節回家過年,和媽媽還有弟弟一起聊家常,媽媽說年前7月份的時候闌尾炎犯了,大姨家的一個表姐還有大舅家的一個表姐輪流陪她住了三天,當時疼得很厲害,那幾天每天晚上和我還有弟弟通電話的時候都沒告訴我們。當時我就看到了弟弟眼圈紅紅的,強忍了五分鐘才藉故去上衛生間讓眼淚流了下來。

我爸爸在2005年去世了,那時弟弟剛上初中,我在讀大一,家裡的負擔一下子落在了母親的肩上,母親那段日子真的很辛苦,每天很早就去打零工,一年四季,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都在為了我和弟弟奔波。也就是那段時間,吃不好飯,落下了病。弟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過還算爭氣,順利的考上了一個理想的大學。

弟弟和我在一個城市,等他上了大學之後,家裡就剩媽媽一個人了。自從父親去世,我和媽媽弟弟三個人就相依為命,尤其是弟弟,他和媽媽在老家度過了那最艱辛的幾年,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他更能體會媽媽的辛苦。

聽了媽媽說一個人在家闌尾炎發作的事兒以後,弟弟就情緒有點兒失控了,從衛生間出來以後,再也忍不住強忍的眼淚,眼淚一直流。我看著都心疼。弟弟邊流眼淚邊說,就剩一個媽媽了,已經無法再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了,不能再失去媽媽……

弟弟在春節放假的那一個多月,幾乎隔三差五的就會找機會和媽媽商量讓她來和我們一生生活。起初的時候媽媽說她現在每天都喜歡和家屬院裡的阿姨一起去晨練,捨不得她們。後來又對我說你弟弟還在上大學,你現在正在打拼事業,正是最關鍵的時候,我不能去了給你們增加負擔。

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和弟弟會輪流打電話和她商量來北京和我們一起生活的事情,媽媽每次都會說再過幾年吧,現在你們好好打拼,等以後你們出人頭地了,我就過去。

我和弟弟真是想盡了辦法,可是每次都被媽媽輕易地回絕了。

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我從小就有甲溝炎,有時候出差忙的多了,走的久了,夾溝就會流血,看著挺嚴重的,這個媽媽也知道,而且媽媽一直催我去做一下手術,把腳指甲蓋抽了讓它重新長。有一天晚上,我給媽媽打電話說我最近夾溝疼得厲害,想去做個小手術,可是做完手術幾天都下不了地,我也沒有女朋友,沒人照顧我,能不能來給我做幾天飯,媽媽說那你趕緊預約醫生吧,我明天就去買票。

媽媽來了以後,我就再也沒讓她回去。不過我想說的是,我的甲溝炎是媽媽來了兩個月之後才去做的手術。媽媽剛來的時候就天天問醫生預約好了沒,我每次都會說我怕疼,得預約一個專家來給我做,專家不太好預約,再等等吧。

這下可把弟弟高興壞了,一直說哥還是你“套路深”。

過了好幾年之後,有一天弟弟問媽媽,是和我們在一起生活好還是一個人在老家好,媽媽說,當然是和兩個兒子在一起好啊,你以為我不想啊,我不是怕影響你們的事業嗎。

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父母為我們考慮的太多,既怕影響我們的事業,又擔心拖累我們,因為在她們心中大城市壓力是很大的。

如果你想父母來和你一起生活的話,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如何打消父母的這些顧慮,那麼就先讓父母來你生活的城市看看吧,看看你的發展情況,如果父母真的覺得她來了不會給你增加壓力,而是一起生活的更好,我想父母是十分的願意和你天天生活在一起的。


授人以漁3044


我家是農村,

我老家隔壁有一個老奶奶,他兒子跟孫子都在城市裡,本來有老伴的,老伴幾年前去世了,然後老奶奶就一直在家,孫子跟兒子一直讓她去城裡,老奶奶都說不想,各種理由拒絕,有一次老奶奶生病,就跟著兒子去城裡呆了兩天,病沒好就不想住了,就想回老家農村,不適應那裡的生活,捨不得家裡的羊跟雞,捨不得他的老宅子。

感覺孩子啊,還是多回家陪陪父母,你接老人家去城裡也行,但是得遵守老人的意願,有些老人啊,確實適應不了城市,還是喜歡在老家裡,想吃點什麼自己做點什麼,不受別人管制,家裡空氣好,菜自己種,無拘無束,去城市那不叫享福,對他們而言那叫受罪。

尊重他們的意願,讓他們活得舒服,比什麼都好,常回家看看總比把它們拴在你身邊,按照你的步驟生活要強。



沐釗沐釗


不論是城裡媽媽還是農村媽媽,都想把最好的給兒女,卻不想給兒女添麻煩。農村媽媽不想進城住,考慮的也有這方面因素。

阿兮當年也遇到過題主同樣問題,那是十多年前,父親還健在,父親母親一直住在農村老家,從不挪窩。平時我們也遊說來城裡住幾天,就一句話:我們現在自己能動彈,等動彈不了了才累你們。

後來父親生病,在老家實在不放心,勸了無數次才進了城,住在兒子的一處樓房裡,還等於是單獨居住,不過兒女都離得近,方便照顧。

再後來父親住院,去世,母親依然堅持獨居,直到她自己漸漸糊塗,才隨子女們共同生活,開始是一家住一個月,這兩年多是她固定地方住,兒女輪班跑去伺候,交接班制度。

阿兮認為,農村母親之所以不想進城和子女同住,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怕讓孩子為難。不管兒子還是女兒,結婚後都有了另一半,再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了。因生活習性不同,難免有勺子碰鍋沿的時候,發生個臉紅脖子粗的尷尬,挺影響小兩口感情的。所以聰明的農村母親除非是進城伺候月子看孩子,沒事是不會經常進城裡孩子住的。

2.不習慣住樓房,還是農村老家舒服。農村山好水好空氣好,農村母親一輩子在農村勞作慣了,咋一離開農村進城,覺得哪哪兒都不對。霧霾,爬樓梯,滿大路的汽車,也沒有隨時採摘的小菜園,串門聊天的老鄰居,覺得渾身不得勁兒。尤其是爬樓梯,對農村老人來說,最打怵。阿兮就聽到好幾個村裡的嫂子埋怨住城裡像住監獄,誰也不認識。

3.農村母親沒退休金,總覺得住兒女家養老心裡有愧。農村有這種心理的老人很多,特別是兒子找了個城裡媳婦,而自己又在孩子買房等方面沒幫上啥忙的,尤其如此,總覺得對不起孩子。

在農村,只要人不懶,種點糧食,種塊小菜園,再有片果園,吃穿都不愁,也許還能供給城裡孩子常年吃的糧、面、油、菜、禽蛋呢。能自食其力的時候絕不肯進城享福,這就是我們的農村父母,除非他們幹不動,也失去自理能力,才會靠孩子。

還有一點,就是農民葉落歸根的思想作祟,年齡越大,越不想離開生養自己的這片土地。這裡是來處,也是歸處,有歷代祖先,也有同宗同族淵源深長的父老鄉親,難以割捨。


阿兮隨筆


我的母親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大半輩子生活在農村,我每次去接都不願意來城市居住。

每每一提到這事,我媽說,城市東西太貴了,自己家裡田地裡隨便種一點,不僅自己吃不完,還能給我送點,而且健康,城市裡車太多了,紅綠燈也多,我腿腳不方便,跟不上這節奏,已經老了,不中用了,反正是各個藉口,總歸不願意來城市生活。

母親操勞一輩子,含辛茹苦把我兄弟幾個養大,不捨得吃 ,不捨得穿,平時買件稍微貴點的衣服,就說浪費了,我都老了成這副模樣,哪裡配穿這麼好的衣服,趕緊退了吧。哎,沒辦法,都是騙說打折便宜,才肯穿。

節儉勤勞是上一代人的品質,父母年紀大了,自己子女生活也都好了,接到城裡一起生活,倫理上也是應該的,父母不同意,也應該尊重母親的決定,畢竟母親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及農村特有的風俗人情,也有他們自己的考慮,作為兒女常去看看,平時打打電話聊聊天,多聊些開心的事,讓父母晚年的生活更加幸福。





80後農家小哥


幾乎一輩子生活在農村土地上的媽媽,習慣了村裡的院落,村裡的藍天白雲和那些深沉的黃土地,她不願意長久和這些熟悉分離,他願意經常感受這些熟悉的生活日曆,這些她走過的點滴,這樣她會安心,她會覺得自在。

我的媽媽,偶爾也會去兒女家小住,和她的孩子,孫子熱鬧幾日,然後就得回她的家去。媽媽常說,媽在,家就在,你們兄弟姐妹就會回家團聚,把你們的根留在媽在的家,也會陪著黃土地下的爸爸和爺爺與奶奶。

我知道,這是五千年的中華傳統,一脈傳承,血脈相連,黃土地的親情你永遠不會隔離。好在時代科技高速發達,祖國的關懷也遍地開花。媽媽所在的故鄉鐵路,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的國道都在很好的運轉,遠行,回家很方便,這也是媽媽不願待在城裡的理由。

慈母偉大,關愛無限。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負擔,怕給他們添麻煩,會找各種理由拒絕兒女們的照顧。城裡富麗堂皇,黑夜堪比白晝,她不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適合養生;各種車輛擠滿公路,人滿擁擠,空氣流通憋屈不適合老人行走運動;老人的口語交流會招致不屑,老人會被有心人哄騙二上當,媽媽會說,城裡套路深,回村會安寧些,囑咐孩子們多留心。

媽媽不願呆在城裡,有她自己的習慣,有對兒女的關愛,有她深思以後自己的選擇。

媽媽的選擇常常是最好的,尊重她的意思你的煩惱會沒了一大半。



開始的歲月


談談我的體會:

我曾到兒子那裡去了無數次,有時住的時間長,有時住的時間短,住一段時間就回老家。

這樣很開心,去也高興,住下也高興,回來也高興。

在城市裡住,除了人多,熱鬧一點,我們這些吃閒飯的人,到真沒有覺著比在老家開心。

又沒有多少家務事,住在那裡太清閒。兒子媳婦待我們非常好,他們要上班,總讓我們上街去玩、去散心。經常上街、上公園去玩逛,也覺得無聊,是真的閒得煩人。

在城裡除了上街,真的沒有什麼地方可去,多年的鄰居也不認識,沒有交流散心的人群。

生活上,兒子媳婦總是遷就著我們。他們喜歡硬的,清淡的,我卻喜歡熟爛的、稍鹹的,總不能為了自己不顧他們,生活上很難統一的。

所以呀,做父母的不願去城裡住,是有他們的原因和看法的。做子女的,如果有孝心,也有能力,不讓他們在家生活艱苦和勞累就可以了。他們樂意生活的地方,他們樂意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幸福、最快樂的。

年輕人不必為父母不在身邊難過,心中有父母就行了。|


一生好人2262


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媽媽,習慣了農村的農活,有時候可以給姐姐幫忙做點家務事,沒事的時候還可以在隔壁王阿姨串門,嘮嘮嗑拉拉家常,這就是我媽媽不願意到城市跟我居住的理由。

去年我像這個時候回去,姐姐在和表姐們一起打麻將,媽媽在家閒著沒事,就跑到菜園澆水,給菜苗扯草。

我來到菜園子裡,被菜園的景色著迷,有茄子、辣椒、空心菜,茄子的枝幹粗粗壯壯,巴掌大綠色葉子下掛著既粗又長的紫色小寶貝;一顆顆辣椒樹勻稱的在天間排列有序,紅綠相間的辣椒掛在枝幹上實在可愛,還有紫色的茄子摻雜構成一副美麗的圖畫,媽媽就是辛勤的園丁,日夜為他們的成長操勞,媽媽看見我一路走來,臉上的笑容依然燦爛,拉著我的手說,你們城市雖然很好,不管購物,孩子讀書,生病就醫都比我們這裡方便,她指著附近的一棟樓,那就是村委會,學校,醫務室都集中在那邊,還有縱橫交差的水泥路,交通也相當方便。

我放眼望去,新農村在村幹部的規劃下,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感到很驚訝,就二.三年時間沒回來,就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健身廣場、娛樂場所方方面面,改造了農村人的生活。

我手搭著媽的肩膀,我這次來是想接你到我們那裡小住幾天,我們那裡新修了好多建築、超市、遊樂園離我們也很近,,我回來時間少,想陪你四處逛逛,讓你開闊一下視野。

媽媽和我約法三章,最多不能超過半個月,媽媽勉強同意了,因為她不習慣城市的喧鬧和燈紅酒綠,我還是太想媽媽了,下午辭別了姐姐姐夫,擁抱著媽媽回家了。



胡休江


我媽也是。老家現在已經不種地了,都租給別人了,就每個季度收點租金,平時爸媽在老家也沒什麼事,每次說讓她來我這邊,就是各種理由。
一會說住不慣樓房,覺得憋得慌,喘不過氣,爬樓太累了,電梯不安全。一會又說在這裡沒有認識的人,寂寞,不會說普通話。還有就是吃不慣,買不到想吃的菜和材料等等。其實想想也是,老家是她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那裡一草一木都熟悉,周圍鄰居關係也都不錯,平時一起嘮嘮嗑,打打麻將,也不錯。這麼大年紀讓她來到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確實也不舒服,而且我老公還在,也不方便。


現在都在建設新農村,環境也不錯,有專門健身的地方,晚上還可以跳廣場舞。所以現在我不強求媽媽過來,我會徵求她的意見,想她了,就回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