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錢開道,用回扣營銷,步長製藥等靠難安全的中藥注射劑發了財

用金錢開道,用回扣營銷,步長製藥等靠難安全的中藥注射劑發了財

圖@視覺中國

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

步長製藥董事長女兒涉嫌行賄入學斯坦福、“慣犯”康美藥業300億元的“會計錯誤”,加之葵花葯業董事長殺妻案的橫空出世……

不到一個月時間,醫藥行業被一次又一次地放在聚光燈下。

借趙雨思入學斯坦福醜聞,前央視調查記者王志安以小見大,直接將槍口對準中藥注射劑行業,並引起巨大社會反響。

中藥注射劑存在何種問題,都有哪些上市公司賴以為生,它們還能風光多久?

這些醫藥公司的命門

說起中藥注射劑,就不得不提及仍坐在風口上的步長製藥。

據步長製藥2018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6.64億元,同比下降1.44%;歸母淨利潤為18.88億元,同比上升15.29%。其中,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和谷紅注射液,四項產品合計收入達91.43億元,佔總營收的66.91%,市場地位較為突出。

而根據步長製藥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丹紅注射液的年銷售金額分別高達41.61億、38.31億和33.6億,合計113.52億。收入佔比超過30%,利潤佔比更穩居40%以上。

此外,中藥注射劑似乎也是振東製藥的命門。

4月25日,振東製藥發佈2018年年報,實現營業收入34.20億元,同比下降8.36%;歸母淨利潤-1.47億元,同比下降148.9%。其中,僅以注射用血栓通(凍幹)和注射用血栓通為主的心腦血管領域用藥,便實現營收30億元,為公司吸金絕對主力。

用金錢開道,用回扣營銷,步長製藥等靠難安全的中藥注射劑發了財

用金錢開道,用回扣營銷,步長製藥等靠難安全的中藥注射劑發了財

實際上,據2017年公立醫院中成藥的銷售情況,排名前20的中成藥中,有16個都是注射液,主要的上市企業有中恆集團(梧州製藥)、步長製藥、昆藥集團、振東製藥、麗珠集團等,其中銷售最高的是梧州製藥的注射用血栓通,達73億元。

中藥注射劑為何人人喊打?

中藥注射劑,是赤腳醫生時代的產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藥注射劑快速發展,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研發出1400多種中藥注射劑。其中的絕大多數藥物,沒有經過嚴格的毒副作用研究和臨床檢驗。

中藥注射劑發揮作用的是中藥中的化學成分,可化學物質成分複雜,其作用原理很難說清楚,隱含的危險也從來沒有人研究透。2015版《中國藥典》只收錄止喘靈注射液等5種中藥注射劑,可市場有100餘種中藥注射劑,由於不良反應頻發,多種中藥注射劑被限制使用。

中藥注射劑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利益的驅動。對於這些高銷售量,是用金錢開道,用回扣營銷。”王志安炮轟道。

的確,注射劑繞過皮膚、黏膜這兩道保護人體的天然屏障和肝的首過作用,直接進入人體,如有過敏原之類異物,危害極大。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指出,2017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和口服制劑所佔比例分別是54.6%和37.6%;2017年中藥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照給藥途徑分佈,靜脈注射給藥佔84.1%。

“像中藥這種影響因素很多,原材料質量不夠穩定的天然藥,即使單獨一味藥,其製劑質量已經不容易控制,多味藥組成的複方注射劑連含量測定項目都沒有,其質量怎樣保證,豈止令人擔憂!”業內人士感慨道。

它們還能風光多久?

隨著呼籲聲的不斷增大,2017年後,原本還在穩步增長的中藥注射劑行業,在各種政策打壓之下,形勢突然逆轉。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7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的注射劑的市場規模為1021.5億元,同比下滑2.52%。

2019年3月14日,在國家醫保局公佈《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後,市場不安情緒蔓延至A股資本市場。資金隨之大幅“逃離”中藥注射劑相關股票,康恩貝跌停、昆藥集團、大理藥業、龍津藥業等股價大跌逾4%;中恆集團、步長製藥等股價跌逾2%。

“中藥注射劑存在的問題並不少。此次醫保目錄新調整之際,那些缺乏臨床有效數據、安全性不明的中藥注射劑,將處於不利位置。”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

這樣的消息,對同為中藥注射劑生產大戶的昆藥集團來說,同樣不容樂觀。以至於其在2018年年報中坦言,近年來中藥注射劑受到越來越嚴格的管控,輔助用藥及重點監控目錄也呼之欲出,一旦主要產品被納入,會對銷售規模造成負面影響。

昆藥集團目前的中藥注射劑,主要包括注射用血塞通凍乾粉針、血塞通軟膠囊、天麻素注射液等產品。其中主導產品注射用血塞通凍乾粉針,被列入限制二級以上醫院使用的範圍。受此影響,2017年該品種銷售量較2016年下降12.64%。

屬於中藥注射劑的時代,或已接近尾聲。而對於相關企業來說,轉型迫在眉睫。

想探索更多好玩資本故事,也可關注公眾號市界(ID:ishijie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