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邂逅“飛鼠”(鼯鼠)

(聽村裡人說,這種小動物是夜裡出行,晚上用手電筒一照,眼晴反光極亮,呆楞在樹上,很容易就被發現擊傷捕獲~)

下了瑞雲山,還是錯過了返程班車。得再等上1小時。時間尚早,索性沿著新建的4車道柏油路往路口行走,在路口有個班車招呼站。瑞雲山下的大源村(老)村口也在這道上。(老)村口有棵巨大的樟樹,樟樹邊是條小溪,溪裡的水流大多是來自瑞雲山。現今,修建的新車道依然是從大樟樹下通過,而小溪卻改建成長約百米的大洩水涵洞(道)。

行走到大樟樹下的涵洞(道)上方路面時,不經意的往涵洞下看上一眼。這一眼,卻看見了修建上涵洞底下一條高約60cm的水泥壩上,停著只似貓非貓、似鼠非鼠的小傢伙。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涵洞底下的水泥壩上,停著只似貓非貓、似鼠非鼠的小傢伙

背上的絨毛(補註:是搭在背上的尾巴絨毛)粘結直立著,好似“嬉皮士”的髮型。身上的絨毛也成團粘結著,看來,小傢伙掉入涵洞底時曾落入水中。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路面距涵洞底太高,看不清也拍不清這小傢伙是什麼。拍了幾張就想:這樣不行,得下去。一來可以靠近拍攝,二來這涵洞大且深,這小傢伙身處此境,沒有外來的幫助是很難脫離困境的(此時,涵洞邊護欄上也有些等車的遊人發現了圍觀著)。-

涵洞的出水口與地面很落差很小。新建的涵洞淤沙不多,流水平緩沒及腳脖。終於可以接近小傢伙了。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看上去有些驚恐

怕過近的接近驚跑了小傢伙,在距其約5米左右時便停下的步子,邊拍邊緩慢的往前挪,近些、近些、再近些……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近些……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近些……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再近些……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再近些……

不知是什麼原因,竟然讓我挪移到距小傢伙不足二米的地方。小傢伙雖然警覺的看著我,並沒有逃走的意圖。這倒讓我放了心。可以安心的拍攝了。

擔心處在背陽處的小傢伙光照不夠(雖然經驗告訴我,當時的光照是夠的),為了保險,彈起了機頂閃光燈,按下快門,閃光燈亮,取景窗裡清楚的看見小傢伙兩眼白光一閃,哈,好強的眼睛反光,這種反光常在《動物世界》裡夜行動物中看到,莫非,這小傢伙也是隻夜行動物?是什麼呢?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這樣子,有點象龍貓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這樣子,有點象龍貓

繼續的往前挪著,同時也小聲的嘀咕著:小傢伙,能不能幫個忙,往陽光下站站,再拍上幾張呀。說來也有趣,小傢伙還真的跑到壩的另一端,那兒有條豎起卡立在水泥壩上的長條板凳。陽光下,板凳端頭的小傢伙,你真的很給力喲。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好了,小傢伙,雖然直到現在,我還不知你的名字,可我謝謝你這頭回見到的模特。現在到了我們倆一塊走出涵洞的時候了,可是該怎樣用什麼辦法怎樣才能“請”你一塊走呢?

涵洞頂上有遊人出主意:脫下襯衫罩住。這在當時條件下,只有這方法了。只是這揹著雙肩攝影包,解襯衫的動作難免大了些,還未等襯衫鈕釦解開,小傢伙便受驚嚇的從板凳端頭一躍飛起,不,不能說是飛,應該是滑翔。但見小傢伙平伸的的前後肢上連著毛膜,尾巴平放在身體後頭,那模樣就象只平穩滑行的風箏一般。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哈哈,這一滑行,喜的我不由喊出:是飛鼠。這飛鼠只在電視《動物世界》裡見過,今天有緣,見著真實版的了。(只是可惜未能提前查知拍下)

滑行落地的飛鼠,沿著洞底避邊往涵洞的入水口方向快速逃去。可沒逃多遠,就停了下來,前面的洞底已被流水覆蓋,看來,飛鼠畏水,又逃回了原先的水泥壩上,哈哈,既回之就拍之。再拍一張。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重新回到壩上的飛鼠再也沒敢跑下壩,只是在壩上來回逃避著“請走”。藉助涵洞底下一把廢棄的大竹掃把將飛鼠壓制住,用戴著的魚夫帽將飛鼠從脖頸處裹抓住。

說來也怪,在走出涵洞途中,飛鼠很安靜,可一走出出水口,飛鼠便折騰起來,見帽沿處有幾小塊斑斑血跡,不知是飛鼠撓抓讓我的手上受傷,還是飛鼠自身帶著傷,見此狀況,便順勢鬆手,飛鼠一落地,眨眼間便沒入山間草林之中。只是原先想再拍幾張(放生)片的想法沒能實現。

事後,檢查了下,手背處只是讓飛鼠撓出幾道淺血印痕,未見破口。看來,飛鼠“滑落”涵洞時,有傷在身。小傢伙,祝你平安康復!

攝影圖文:邂逅“飛鼠”(鼯鼠)

飛鼠的學名叫鼯(wu)鼠。

鼯(wu)鼠,也稱飛鼠或飛虎,頭寬、眼大、耳廓發達,後肢略長於前肢。前後肢之間有被軟毛的皮褶,稱飛膜。當爬到高處後,將四肢向體側伸出,展開飛膜,就可以在空中向下往遠處滑翔。一般成年鼠體長約 25 釐米,尾巴幾乎與身體等長。

當它不展開飛膜時,外形類似松鼠。習性類似蝙蝠。晝伏夜出。白天多躲在懸崖峭壁的岩石洞穴隙或樹洞中休息,夜晚則外出尋食。洞內鋪有乾草,冬季用乾草封洞口禦寒。性喜安靜多獨居生活。在清晨和黃昏活動得比較頻繁。主要採食植物性食物,尤其愛吃松樹柏樹的籽實、針葉和嫩皮,也喜歡其它含油脂多的堅果和嫩葉,偶爾捕食甲蟲等小型動物。全世界現存13屬34種,中國有7屬16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