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邂逅“飞鼠”(鼯鼠)

(听村里人说,这种小动物是夜里出行,晚上用手电筒一照,眼晴反光极亮,呆楞在树上,很容易就被发现击伤捕获~)

下了瑞云山,还是错过了返程班车。得再等上1小时。时间尚早,索性沿着新建的4车道柏油路往路口行走,在路口有个班车招呼站。瑞云山下的大源村(老)村口也在这道上。(老)村口有棵巨大的樟树,樟树边是条小溪,溪里的水流大多是来自瑞云山。现今,修建的新车道依然是从大樟树下通过,而小溪却改建成长约百米的大泄水涵洞(道)。

行走到大樟树下的涵洞(道)上方路面时,不经意的往涵洞下看上一眼。这一眼,却看见了修建上涵洞底下一条高约60cm的水泥坝上,停着只似猫非猫、似鼠非鼠的小家伙。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涵洞底下的水泥坝上,停着只似猫非猫、似鼠非鼠的小家伙

背上的绒毛(补注:是搭在背上的尾巴绒毛)粘结直立着,好似“嬉皮士”的发型。身上的绒毛也成团粘结着,看来,小家伙掉入涵洞底时曾落入水中。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路面距涵洞底太高,看不清也拍不清这小家伙是什么。拍了几张就想:这样不行,得下去。一来可以靠近拍摄,二来这涵洞大且深,这小家伙身处此境,没有外来的帮助是很难脱离困境的(此时,涵洞边护栏上也有些等车的游人发现了围观着)。-

涵洞的出水口与地面很落差很小。新建的涵洞淤沙不多,流水平缓没及脚脖。终于可以接近小家伙了。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看上去有些惊恐

怕过近的接近惊跑了小家伙,在距其约5米左右时便停下的步子,边拍边缓慢的往前挪,近些、近些、再近些……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近些……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近些……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再近些……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再近些……

不知是什么原因,竟然让我挪移到距小家伙不足二米的地方。小家伙虽然警觉的看着我,并没有逃走的意图。这倒让我放了心。可以安心的拍摄了。

担心处在背阳处的小家伙光照不够(虽然经验告诉我,当时的光照是够的),为了保险,弹起了机顶闪光灯,按下快门,闪光灯亮,取景窗里清楚的看见小家伙两眼白光一闪,哈,好强的眼睛反光,这种反光常在《动物世界》里夜行动物中看到,莫非,这小家伙也是只夜行动物?是什么呢?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这样子,有点象龙猫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这样子,有点象龙猫

继续的往前挪着,同时也小声的嘀咕着:小家伙,能不能帮个忙,往阳光下站站,再拍上几张呀。说来也有趣,小家伙还真的跑到坝的另一端,那儿有条竖起卡立在水泥坝上的长条板凳。阳光下,板凳端头的小家伙,你真的很给力哟。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好了,小家伙,虽然直到现在,我还不知你的名字,可我谢谢你这头回见到的模特。现在到了我们俩一块走出涵洞的时候了,可是该怎样用什么办法怎样才能“请”你一块走呢?

涵洞顶上有游人出主意:脱下衬衫罩住。这在当时条件下,只有这方法了。只是这背着双肩摄影包,解衬衫的动作难免大了些,还未等衬衫钮扣解开,小家伙便受惊吓的从板凳端头一跃飞起,不,不能说是飞,应该是滑翔。但见小家伙平伸的的前后肢上连着毛膜,尾巴平放在身体后头,那模样就象只平稳滑行的风筝一般。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哈哈,这一滑行,喜的我不由喊出:是飞鼠。这飞鼠只在电视《动物世界》里见过,今天有缘,见着真实版的了。(只是可惜未能提前查知拍下)

滑行落地的飞鼠,沿着洞底避边往涵洞的入水口方向快速逃去。可没逃多远,就停了下来,前面的洞底已被流水覆盖,看来,飞鼠畏水,又逃回了原先的水泥坝上,哈哈,既回之就拍之。再拍一张。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重新回到坝上的飞鼠再也没敢跑下坝,只是在坝上来回逃避着“请走”。借助涵洞底下一把废弃的大竹扫把将飞鼠压制住,用戴着的鱼夫帽将飞鼠从脖颈处裹抓住。

说来也怪,在走出涵洞途中,飞鼠很安静,可一走出出水口,飞鼠便折腾起来,见帽沿处有几小块斑斑血迹,不知是飞鼠挠抓让我的手上受伤,还是飞鼠自身带着伤,见此状况,便顺势松手,飞鼠一落地,眨眼间便没入山间草林之中。只是原先想再拍几张(放生)片的想法没能实现。

事后,检查了下,手背处只是让飞鼠挠出几道浅血印痕,未见破口。看来,飞鼠“滑落”涵洞时,有伤在身。小家伙,祝你平安康复!

摄影图文:邂逅“飞鼠”(鼯鼠)

飞鼠的学名叫鼯(wu)鼠。

鼯(wu)鼠,也称飞鼠或飞虎,头宽、眼大、耳廓发达,后肢略长于前肢。前后肢之间有被软毛的皮褶,称飞膜。当爬到高处后,将四肢向体侧伸出,展开飞膜,就可以在空中向下往远处滑翔。一般成年鼠体长约 25 厘米,尾巴几乎与身体等长。

当它不展开飞膜时,外形类似松鼠。习性类似蝙蝠。昼伏夜出。白天多躲在悬崖峭壁的岩石洞穴隙或树洞中休息,夜晚则外出寻食。洞内铺有干草,冬季用干草封洞口御寒。性喜安静多独居生活。在清晨和黄昏活动得比较频繁。主要采食植物性食物,尤其爱吃松树柏树的籽实、针叶和嫩皮,也喜欢其它含油脂多的坚果和嫩叶,偶尔捕食甲虫等小型动物。全世界现存13属34种,中国有7属16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