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才能能讓乾隆重用他?

羽評郡主


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的寵臣,仕途上可謂是風生水起,即使乾隆知道一些和珅的汙點,也不過多追究,甚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一方面說明和珅是有很多值得乾隆賞識甚至依靠的能力的,那麼乾隆皇帝究竟看重和珅哪些能力呢?



人物平生

和珅是滿族貴族後裔,正紅旗,鈕祜祿氏,原名善保。是清朝中期的權臣、也是一名商人。和珅曾參加科舉落榜,但因出身好,有輕車都尉之職可以世襲。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借李侍堯案為自己鋪路上位。乾隆賞識和珅,以幼女嫁與和珅長子,和珅就此也成為皇親國戚。


權利越做越大之後,和珅便利用手中大權,結黨斂財,排除異己。與此同時,精力過剩的和珅還當老闆做生意,名下當鋪七十五間,大小銀號三百多間,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都是和珅的合作伙伴。

和珅一生做到清庭權力的頂端,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等忠襄公的爵位,文華殿大學士的官職都是清朝官爵的頂峰。和珅做過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職位,都屬於清朝掌握實權的重要位置。


在嘉慶四年時,和珅的劣跡被嘉慶皇帝挖出並被革職下獄。史載抄家之時,和珅府中以及各當鋪銀號收出財產約為八億到十一億兩白銀,所抄黃金、白銀、古玩、珍寶,比清庭十五年財政收入之和還多。和珅被查後受賜自盡,時49歲。

和珅之才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乾隆“回萬歲,言在柙而逸,在櫝而毀,典守者不得辭其過。”——和珅

和珅並不是一個只會溜鬚拍馬的大貪官,而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貴族子弟。他精通滿、漢、蒙、回、藏五種語言,熟讀四書五經,學習漢人文化與歷史,深通滿漢文化的差異與融合,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從乾隆皇帝的侍衛走向清朝權力的頂峰,光靠溜鬚拍馬是肯定不行的。才識是乾隆皇帝看重的一方面,但和珅更為突出的三個能力才是乾隆“慣著他”的理由。


(一)滿漢全“習”

清初時,滿漢文化差異還是很大的,科舉所選人才往往是專研漢文化的江南才子。而滿族由弓馬騎射而得天下,因此八旗子弟更願意武弄弓馬,這種文化的差異在康熙年間的矛盾就已經激化。乾隆即位後,就非常在意這種文化差異帶來的矛盾,在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乾隆更看重滿族貴族子弟的漢文化造詣,所謂滿人治漢的理念當然要有深通滿漢兩族文化的八旗子弟,和珅是八旗出身,雖科舉落榜,但在當時八旗子弟中已算是罕見的人才,乾隆給予和珅晉升的機會並不過分,而和珅在處理國家經濟發展和滿漢官員體制的問題上給乾隆解決了實際問題,因此受寵就更不過分了。


(二)聽話懂事

和珅是由乾隆的侍衛起步,因此對乾隆的所思所想,一舉一動,都很瞭解。這是和珅的先天優勢,但也和其超高的智商和情商分不開。乾隆皇帝是出了名的風流,作風問題應該不會太好,但和珅能做到私下不對皇帝做評論,即使被提拔了也一樣,皇帝做什麼都對,沒有閒言碎語,不像雍正一樣撕了奏摺,還要被臣下批評,這種明朝時期盛行的臣下批評皇帝的做法雖然是一種進步,但不代表皇帝喜歡。明萬曆皇帝就是個典型,你們隨便罵,大不了我不上朝就行了。而和珅對於乾隆的這種聽話和懂事也是其受寵的原因,時不時的再為皇上找找藉口,開脫一下,就顯得更得聖意。

(三)國之財神



和珅的治理才能不得不佩服,就像他自己經商一樣,雖有大權做後盾,但沒有經濟頭腦又怎能做到這樣的成就?和珅為乾隆解決的是大清國實實在在的決經濟問題,在和珅出任內務府之前,清朝財政是入不敷出的,和珅接手後才逐漸開始盈利,國庫的錢也開始增多。雖然和珅的家產比國庫還充裕,但逢國家大事,和珅就有辦法產出銀子來做,且不說賑災、平亂的糧食,就說乾隆江南旅遊的花銷沒有充裕的銀子做保障又怎麼能做到。可以說乾隆在位時就沒有為錢發過愁。按照現在的段子來說,皇帝出遊,花點錢怎麼了,怎麼了?我和珅有辦法解決,乾隆能不喜歡?

自古聖君對待臣下也都如出一轍,會說話,會辦事,又聽話,又懂事,這樣的大臣是每一個皇帝都喜歡的,至於貪汙攬財,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自有後人收來還我大清國庫,為何還要追究呢?


棍哥觀史


和珅除了精通各種文字以外,最重要的還有兩點,其一,他的記憶能力過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過目輒能記誦,每有所言,能悉舉其事之本末,其二就是能斂財,當時的軍費、營建費用、遊宴費用,每年都是鉅額,國庫根本支應不起,和珅就能弄來計劃外的錢財,供乾隆揮霍。

因為記憶力強頗得乾隆好感,商議某事,剛提出個頭,人家和珅就能把前因後果都解釋一下,有條有理,領導看了聽了怎麼會不欣賞呢?

成天缺錢,讓堂堂皇帝受委屈,人家和珅怎麼就能弄來錢啊,所以啊,吏部和戶部還是交給和珅來管。

雖然需要像阿桂那樣擅長處理政務的忠心大臣,但也離不了會弄錢的和大人,沒有和大人斂財,怎麼滿足乾隆的好大喜功的大手筆操作呢?

和珅怎麼斂財呢?自然是通過官員去撈錢,他管著吏部和戶部,就是向督撫要錢,督撫向下一級要,下一級再往下一級要,老百姓還是被拔毛的,層層盤剝,養肥每一個上級,當然包括乾隆。

這也是乾隆末吏治敗壞的根本原因,根子上,還是乾隆毀了大青國,和珅只是執行者,滿足了乾隆的錢財需求而已。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

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猴格大人


第一:乾隆喜好作詩,一生作了四萬多首詩,和珅知道乾隆喜歡詩,他自己也學詩,慢慢的,和珅寫就不錯了。他和乾隆和詩,乾隆作一句,他和一句,要知道乾隆做的詩很隨意的,或者說酷似打油詩,能和上來說明他倆很有共同語言。

第二:乾隆喜歡書法,這個大家都知道,到處題字。乾隆的字寫得不錯,和珅就練字、練書法,而且學了乾隆字來練,他寫那字酷似乾隆的字,可以亂真,後來年紀大了,有一些乾隆題的匾額就由和珅代筆。

第三:乾隆崇奉佛教喇嘛教。乾隆自己的畫像,還有佛裝的相,乾隆對佛教經典很有研究,而和珅投其所好,研究佛家經典,保持和首領一個步調。

第四:乾隆年老了很喜歡牌面,而戶部的銀子又不能光明正大的動,只能動用內務府的銀子,時間長就超支了,而和珅自己貪的時候也不忘自己主子,把自己斂來的銀子一部分給了內務府,維持乾隆的牌面,而且做得很巧妙,讓乾隆很開心。

第五:乾隆自己會滿文、漢文、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等等。而和珅也是哪種文字都行。

覺得我說的還可以的可以點贊加關注一下,謝謝啦!


夢中的歷史


和珅歷史上是有名的大貪官,不過我今天不論述他的汙點,而是論述他的優點!他本人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然乾隆皇上身邊那麼多的能人賢士,怎麼可能有和珅出人頭地的機會呢!同時在和珅身上還真能驗證一個道理,那就是是金子總有一天會發光的!我個人總結了和珅有三方面的才能確實是常人無人能及!

第一方面才能:和珅會好幾種語言

至於他為啥會這麼多語言,不做描述,歷史上記載和珅大概會這幾種語言:滿語 漢語 蒙語 藏語!這樣的人才在當時的大清朝來說掰掰手指頭都找不到幾個。而人家和珅不但會,而且還能學有所用。下面我就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庚子年,乾隆皇上七十大壽,西藏的六世班禪得知此消息後準備帶領部分喇嘛和僧人前去北京祝賀。乾隆命令和珅擬詔書,和珅不但擬了詔書,還是用滿、漢、藏三種語言擬的!您說這樣的大事有幾個人能做到,估計連紀曉嵐這樣的大學士也做不到,皇上能不高興嗎。所以後來和珅在處理外交事情上如魚得水,在翻譯這方面做起來更是得心應手!我想乾隆能擁有和珅這樣的人才估計高興壞了!

第二方面才能:和珅會揣摩乾隆心理,口才好,會迎合乾隆

乾隆作為皇上,在治理國家方面也確實做的非常出色,康乾盛世說的就是康熙和乾隆。到了晚年乾隆非常的自傲,自認為功德無量,好大喜功。和珅摸透了乾隆的心理,處處迎合討好乾隆。比如乾隆喜歡文學歷史,召集所有有能力之人編纂《四庫全書》,和珅就是當時的負責人,就故意在編寫時犯點低級錯誤好讓乾隆發現,以顯示乾隆他自己淵博的學識。可以說這樣拍乾隆馬屁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做贅述,只想表達一個觀點,和珅在揣摩乾隆心理和拍馬屁方能確實無人能及!

第三方方能才能:和珅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和資源組建自己的關係網為自己甚至乾隆服務

和珅在官場裡確實能左右逢源,因為他會利用自己的職位上的優勢,利用自己和乾隆的關係,已達到自己的慾望,同時他的黨羽遍佈廣泛,不但能為自己所用關鍵時刻還能為乾隆服務。舉例說明!乾隆一生六下江南,效仿康熙,體察民情!可是呢,乾隆的出巡遊玩的性質太重了,可以說有點豪華奢侈。每次下江南乾隆之所以能舒舒服服的,順順利利的完成,和珅是幫了大忙的,可以說在沿途的吃喝住行大多數是和珅利用自己已有的關係一手操辦!在通訊和交通都不發達的古代,和珅能及時的安排和解決乾隆出巡的重重困難,這是需要非常大的人力資源的!還有和珅所花費的財力更不用多說,他為乾隆解決了大部分下江南所面臨的資金短缺!一句話總結,能勝任此事者非和珅是也!

和珅的才能在當時看來確確實實厲害,擱現在那也不得了。能得到乾隆寵愛實屬必然啊!只可惜和珅卻做了貪官,!遺臭萬年!大家認可我的觀點的點個贊噢!


舞動的史者


和珅最出名的就是他的貪了,因為能貪、會貪,所以他有大量的財富。有財就要會理財,所以和珅對乾隆帝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理財。乾隆帝不能直接收取各地豪紳大戶的財,那就由和珅出面,和珅對乾隆帝來說就是他的管家。乾隆帝掌控好他的管家,就掌握了天下的財富。所以,乾隆帝不好出面的事由和珅來出面,天下的錢財由和珅替乾隆帝掌管,抓住和珅,就抓住了天下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