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億年後太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要討論這個問題必須要先來了解下恆星,要不然直接貼出網上就能搜到的資料就不好玩了!當然咱可以先給出個答案,30億年後大約是太陽的第一次氦閃時間,也就是《流浪地球》逃離太陽系的真正原因,但為何會如此,咱先從恆星的發展來了解下!

三十億年後太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太陽的直徑大約是140萬千米左右,質量佔了太陽系的99.86%,以太陽的體量,它大約超過了銀河系中90%的恆星!但根據光譜類型的分類,太陽仍然是一顆G2V光譜的黃矮星!比它更小的是紅矮星,比它大的有藍矮星,比如天狼星,還有藍巨星,還有藍特超巨星比如麥哲倫星系支柱性與中的R136星團中心R136a1,這是一顆超過了愛丁頓極限的恆星!(愛丁頓極限:理論上恆星的輻射壓與引力坍縮極限穩定比例,一般認為愛丁頓極限是太陽的150倍)

三十億年後太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上圖是表示恆星演化赫羅圖,我們太陽正處在主序星行列,未來的走向是紅巨星,而更小的紅矮星則不會成為紅巨星,因為內核氦元素不會堆積!但在0.8倍太陽-2.2倍太陽之間的恆星,由於內核與外層之間的輻射層約束,氦元素不能交流到恆星各處而在內核堆積,但黃矮星個頭不大,並不能燃燒氦元素,因此只能等氫元素即將耗盡,輻射壓降低,外殼坍縮能一起點燃氦元素,這就是恆星的氦閃!這個時代會在太陽脫離主序星之後約12.5億年後發生!

三十億年後太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上圖是太陽光輻射增加曲線,在第一次氦閃之後太陽活動會沉寂一段時間,但隨後會更頻發發生,一直到太陽成為一顆白矮星!而在這個過程中,輻射與亮度變化如下圖:

三十億年後太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太陽整體的溫度是呈下降趨勢,但很抱歉並不是太陽變冷了,而是將會更熱,因為太陽的直徑更大了,整體的輻射能是增加的,因為氦元素燃燒的時代比氫元素劇烈多了,而且超強的日冕層活動,加上膨脹的太陽,理論上可能會膨脹到地球軌道附近!

三十億年後太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地球的未來可能是這樣,但這並不是30億年後的地球,也許還要晚一些,那麼太陽膨脹初期地球的溫度是多少呢?

三十億年後太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只需要28億年以後,地球的溫度就不是人類所能生存的溫度了,也許在深深的地下可以保存部分人類!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三十億年後太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等到35億年以後,1330℃下的地球,此時即使打算通過地表逃離太陽系,也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任務了,所以,在太陽膨脹之前,大約二十億年後,人類就趕緊逃命吧!不過圍觀群眾要說的是,二十億年太久了,兩百年後人類就可以滾出太陽系了,要比如不思進取的人類,不需要太陽,甚至小行星都能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即使咱不走,也要有走的能力,你說是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