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金梅:繼承遺志把學校辦得更好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李康 見習記者 田振宇 萌友張本寶 王洪振 文/圖

2000年的鄲城縣東風鄉鄭莊小學因年久失修,鄉里出於安全考慮決定停辦。為了讓村裡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學,該校教師王國學向鄉里表態,要把村小辦下去,把學生留下來。剛剛師範畢業的王崗也被父親王國學強留在了村裡,成了王國學辦校的“先鋒官”。

於金梅:繼承遺志把學校辦得更好

“我們連談戀愛都沒有出過鄭莊小學的校門。”於金梅也是師範畢業後被分配到鄭莊小學任教的。當看到王崗人老實、能吃苦,和自己一樣熱愛教育,喜歡教師這個職業,於金梅的心動了。2001年,她們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興辦學校的力量越聚越大。沒有廁所、圍牆,“新媳婦”於金梅在公公王國學帶領下,同老師們一起撿來破磚,自己幹;沒有大門,王國學、王崗、於金梅三人召開“家庭碰頭會”,拿出家裡賣玉米的1800元錢買來大門裝上。

“辦校條件提上來,教師素質、教學質量也要跟進。”年輕的王崗、於金梅做起了父親和全校老師的“老師”,傳授新課程教法、多媒體設備使用方法。很快,鄭莊小學的課堂“活”了,孩子們通過課件展示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於金梅先後榮獲周口市骨幹教師、縣優秀教師、縣優秀班主任等稱號。

於金梅:繼承遺志把學校辦得更好

2013年,王國學退休,被老師們一致推薦為校長的王崗面對著這樣景象:三排平房破舊寒磣, 50個孩子滿臉期盼。

“一定要把學校辦好,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和父親當年一樣,王崗暗暗發誓。是同事又是妻子的於金梅,給予王崗的就是真心理解、全心支持、悉心陪伴。

為了能讓教師們安心工作,教學之外的其他活兒,小兩口基本上全包了。操場坑窪不平,他們一同除草、清理垃圾、平整場地;為了節省經費,王崗總是把家裡的東西拉來,無償給學校使用,於金梅從來不說什麼。

於金梅:繼承遺志把學校辦得更好

學校實施寄宿後,學生住宿安全成為了王崗的“心頭病”。 為了可以陪護學生,同時節省請人看校的費用,王崗決定自己住校。於金梅不但支持,二話不說,就陪著王崗一起搬進了學校,王崗是男寢陪宿員,於金梅就做女寢陪宿員。

於金梅擔任著全校英語課,平時還到食堂幫廚,為住宿生做飯、刷碗,為了讓住宿生第二天能用上熱水,於金梅總是天微微亮,就起床燒水……於金梅夫妻所做的一切,學生家長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感到把孩子送到鄭莊小學讓人放心。到2019年春季,鄭莊小學寄宿生人數已達到125人。

“他們一家,常年吃住在校,把學校看的比家都重,我如果不加倍工作,總會覺到沒盡到教師應有的責任。”學校教師周靜娜的話代表了全校教師的心聲。就這樣,鄭莊小學成了“村小”名校,各地校長慕名而來參觀學習。學校榮譽牆上佈滿獎匾。2018年教師節,鄭莊小學受到了鄲城縣人民政府表彰。

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故人淚滿襟。2019年3月21日,王崗因在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中連續加班工作,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年僅37歲。

王崗走了,撇下了年邁的父親和一雙未成年的孩子,更留下了未了的心願和遺憾:“要把學校建好,爭取發展到300人以上,辦出農村最好的學校!”

於金梅:繼承遺志把學校辦得更好

在送走丈夫的第二天,於金梅就拖著虛弱的身體,早早來到學校,為到校學生打開校門,囑咐全體教師把課上好。“我覺得他(王崗)還在學校。只有把學校辦得更好,他才走得安心!”作為與王崗並肩工作十幾年的妻子,於金梅最懂丈夫的心思。就這樣,她毅然接過了堅守學校的接力棒。

“每天放學後,於老師都會把學校各個角落查看一遍,之後才默默離開,學校成了她的全部。”學校教師單冰冰感慨的說,現在學生們也格外懂事,學校比以前更加規範了。

五月初的鄭莊小學,花木蔥蘢,彩旗飄揚,尚未完工的綜合樓上,工人正在緊張施工。“綜合樓不久就能建好投入使用,到時孩子們的學習、住宿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王崗如果看到會更加欣慰。”於金梅說,“市、縣、鄉領導多次來到學校,規劃學校下一步的發展,我們有信心把學校辦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