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我讀了些什麼?

這個春天,我讀了些什麼?

最近,我的書桌又亂成一團。除了後排井然有序地擺了一排書之外,電腦兩側,又摞了兩摞書,它們就是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

有人說,這麼多書,幹嘛不一本一本看呢?

非這樣看不行。這是我多年來養成的閱讀習慣。不同類型的書,適合於不同的時間來閱讀。除了300頁以內的小說之外,我幾乎沒有一氣呵成讀完一部書的時候。所以,每天閱讀多種類的書,就好比每天吃營養豐富、種類多樣的菜,你永遠不會感覺寡味。

井然“無序”地閱讀,是我最喜歡的感覺。不妨大家也試試。

下面這些書,就是將要陪伴我度過這個春天的書單了:

文學(理論)類

這個春天,我讀了些什麼?

這個春天,我讀了些什麼?

《古文觀止》(吳楚材、吳調侯 編選)

《中國古典文心》(顧隨)

《給孩子的古詩詞》(葉嘉瑩)

《人間詞話七講》(葉嘉瑩)

《文學回憶錄》(木心)

《劍橋中國文學史》(孫康宜、宇文所安)

《百年文言》(陳永正、徐晉如)

《六神磊磊讀唐詩》(王曉磊)

古代漢語是我在大學時期最喜歡的一門學科。當時學習的教材,都是繁體字,讀起來非但不麻煩,反而很有儀式感。那是我最喜歡的教材,沒有之一。所以,古代漢語的考試,我也過得很最輕鬆。

大學畢業後,我就沒有機會再讀古代漢語,但是對古文的喜愛絲毫未減。2015年,朋友推薦了一本《百年文言》,定價158元,我毫不猶豫就買了回來。

多年來,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幾乎是其他書無法替代的。整本書的裝幀設計,都遵循古代書籍裝幀的習慣:繁體字、豎版、從右向左翻閱。這裡面收錄的文章,不是古代的文學經典,而是近百年來的200餘位名家的近300篇文章,每人附有小傳,文章則採用集評形式賞析。與其說它是一部現代古文經典,不如說它是一部中國近百年的小史。

4年過去了,這本書我依然沒有看完。因為我捨不得粗枝大葉地讀它(繁體字以及仿古的版式也不適合快速瀏覽),而是想每個字都不放過去品味。每次讀,也只讀幾頁,這才叫真正的欣賞吧!

這組書目,我不是拿來湊數的。而是為即將上線的“越讀古文”做鋪墊。

這個欄目已經在我心裡醞釀了很久,但是遲遲未能下筆。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不是讀三五百首詩,看幾個人物小傳就能隨便寫的。

在閱讀上,我並不按任何一本書的目錄順序讀,而是以某一個人物為主,再在多本書上找他的作品或者人物、時代背景介紹。

例如讀陶淵明,我會先找陶淵明的小傳或者介紹,然後再找他的作品,按照作品創作的時間順序閱讀,與人物生平相匹配。這樣,一位作者以及他在不同時間不同背景下創作的作品,就變成一幀幀電影,自動在腦海中從開始到最後,一幀幀播放。我認為這是瞭解一篇作品最好的方式。

這種方法雖然會浪費很多的時間,但這樣的閱讀卻是很有“質”的。

希望即將上線的“越讀古文”欄目,能讓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家庭受益;更希望它成為一些小朋友的夥伴,為小朋友們開啟一扇穿越古今文化之門。

小說類

這個春天,我讀了些什麼?

這個春天,我讀了些什麼?

《努門諾爾與中洲之未完的傳說》([英]J.R.R.托爾金)

《尤利西斯》([愛爾蘭]喬伊斯)

《戰爭與和平》([俄]列夫·托爾斯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捷克]米蘭·昆德拉)

《刀鋒》([英]毛姆)

《無可慰藉》([英]石黑一雄)

《沙丘(2-5)》([美]弗蘭克·赫伯特)

這幾本書,略有些雜亂。它們之間並沒有一個內在的邏輯性,僅僅是我的睡前讀物。

這些書中,有的讀過一部分,有的尚未讀過,其中幾部並不太容易消化,例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戰爭與和平》。它們是需要花很長很長時間去細品的,也許直到明年我都不能把這幾本書的書評寫出來。因為我知道,其中的很多書,讀一遍是不夠的。

讀書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時間的長河裡反覆沖洗,才能看透每一個文字的意義。這也是讀書人最大的樂趣。

其他

這個春天,我讀了些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精選本)》([英]丘吉爾)

《西南聯合大學英文課》(陳福田)

《娛樂至死》([美]尼爾·波茲曼)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曹天元)

這幾本書都是不同類型的,算是生活的調味劑。丘吉爾的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是很多年前朋友推薦的。家裡買了一戰回憶錄的全套,以及二戰回憶錄的精選本。

《西南聯合大學英文課》,是剛入手不久的一本書。它本是西南聯大大一新生的一門必修課教材,我買它最初的動力就是要學英文。光看目錄,就可以想象它內容如何精彩:賽珍珠、毛姆、胡適、林語堂、艾略特、羅素、愛倫·坡、高爾斯華綏的精彩文章都被選入……文章題材各異,真的是精彩紛呈。

《娛樂至死》是一本爭議性很大的書,很多人給這本書差評,但豆瓣的綜合評分依然達到8.5。在沒有讀完它之前,我沒辦法給出一個客觀的評價,但這本書的一個理念缺是毋庸置疑的:“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上帝擲骰子嗎?”相信很多喜歡讀科幻的人,都讀過這句話。劉慈欣就曾寫過類似的描述,我記憶深刻。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這本書真的出晚了,如果早在2000年就出版,相信我的物理應該會及格。但它出的又不算太晚,它或許給我們的下一代帶來學習物理的無窮動力。

我很想知道,一個物理從來不及格的人讀完這本書之後會寫出怎樣的書評。它說的是物理,也不全是物理。“上帝擲骰子嗎?”更接近於一種哲學的思考。

春光美好,不忍辜負。我所能做的,就是享受春日,並與大家分享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