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滅」票房數據之火

對於電影行業來說,一個更為健康的數據生態構成是,各類商業票務數據平臺在一套競爭體制下自由發展,為用戶提供更為詳細的票房觀察以及市場分析;官方權威平臺則提供精準數據作為補充,用以平衡市場競爭的公正性。在這樣一套組合拳裡,發揮票房市場的最大價值。

作者 | 查沁君

8106.26萬元。

打開國家電影資金辦(下稱:專資辦)官網,這一電影票房數字停滯在2019年5月5日。前幾日於網上傳播地沸沸揚揚的消息得到證實:專資辦將停止向各大商業數據方供應票房數據。

這意味著,貓眼專業版、淘票票的燈塔專業版、藝恩、拓普等商業數據平臺,均無法獲取準確且權威的票房數據,有些只能根據各自所屬的直連影院和供應商,在大數據算法的技術支持下,得出一個估算值。

在數據關閉後的5月6日,筆者查看了貓眼專業版、淘票票專業版、中國電影票房的當日票房數據,分別是5683.7萬、5689.98萬、5789.07萬。其中專資辦數據明顯高於貓眼以及淘票票等商業數據平臺。

就在外界充滿惶恐和焦慮的猜測中,專資辦相關人士在5月6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只是斷了原有接口,對服務器出口進行短期調整,即將再次上線。並根據電影行業所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上電影數據愛好者的不同需求,以此提供不同的數據類型。

在默認“數據共享是未來趨勢”的前提下,專資辦在這個時間點做此決斷,有這樣幾個可預測的出發點:

從行業環境上看來,國內電影數據造假、票房灌水等亂象屢有發生。早在十年前《阿童木》票房注水,首次驚動廣電總局介入處理;其後2013年的《盲探》被爆票款“不翼而飛”,2015年的《捉妖記》被指凌晨“幽靈場”票房造假,以及去年《後來的我們》大規模退票事件。

對此,電影局曾發佈多項細則和通知進行管理規範,並於2017年正式實施首部電影產業法律,來治理電影票房虛報瞞報行為。專資辦於2015年正式上線實時票房數據也是基於此,通過鏈接全國數千家影院的綜合信息系統,收集影片票房、人次、場次等數據,從而整理得出國內票房的權威數據。

這其中隱藏著一個更大的背景。美國電影協會與中國電影集團開展對話,曾提出多個訴求。《好萊塢報道者》於2015年10月7日在一篇名為《Accused of Hiding Money, China Agrees to New Rules in Secret Hollywood Summit》的報道中提到雙方對話的結果:中方將做出兩項關鍵性的讓步,其中一步是中國允許國外電影公司啟用國際審計機構審查電影票房。

美國電影協會之所以提出該訴求,是因為他們堅定認為,當年在中國內地上映的美國影片《終結者:創世紀》、《速度與激情7》遭遇偷票房事件。此後不久美國電影協會就委託普華永道對中國票房進行審計,結果查出了2016年有9%票房瞞報,大約損失了4000萬美元的票房。

「熄滅」票房數據之火

《速度與激情7》劇照

據美國影視資訊網站Deadline4月4日的最新報道,中美正在開啟新一輪的進口電影貿易談判。專資辦在此時作出票房數據的變革,讓人不得不深思發生在這個時間檔口的意義。

此外,這種改變或許是專資辦從授權分銷數據到獨佔數據的一個重要轉變。按照以往的交易模式,貓眼專業版、燈塔專業版、藝恩等商業數據平臺,會支付給專資辦一定的費用,拿到最終權威的數據,給市場作參考。

其數據授權費用始終處於變動中。據藝恩諮詢的歷年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支付給專資辦的數據使用授權費為42.45萬元,明顯低於2014年的72萬元、2015年的60萬元,而這些費用遠遠不足以覆蓋專資辦整套數據系統的運營,更多還是需要仰靠廣電總局的支持。

一個可能的猜測是,專資辦有意將流量和注意力聚集到它的自有APP——中國電影票房。這個於2017年上線的數據平臺,由“票房、影片、影院、排片”四個板塊構成,由於獨立於產業之外,數據受人為干擾因素較小,以此為基礎的大數據分析和解讀才能更客觀,也為製片、發行、放映方等提供決策依據。

相比貓眼和燈塔專業版,中國電影票房app的劣勢也極為明顯。其票房統計的詳細程度、實時更新速度以及用戶體驗,均無法與貓眼、燈塔等商業數據平臺相提並論。

除了提供票房數據,後者更是覆蓋了臺網的綜藝、電視劇、動漫等諸多行業數據,並支持多元化的口碑管理,對票房的後續驅動產生較大影響,《無名之輩》、《何以為家》都是受益於此的典型案例。

「熄滅」票房數據之火

《何以為家》劇照

對於專資辦來說,後續如何實現數據共享,將對中國電影票房APP做哪些調整、改造以及商業化運營,我們不得而知。從目前看來,這項舉措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

對於貓眼、燈塔、藝恩這些商業數據平臺來說,票房數據是其最為基本的底層價值,也都曾經還吃過“數據不標準”的虧。

ABD愛夢娛樂CEO雷鳴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雖然看起來有點趕盡殺絕,但從短期看來,實際影響不大,貓眼和淘票票可以從上座率和座位數實施反推,但從長期看來,如果沒有權威數據來作為修正,往後數據偏差會越發拉大。”

從貓眼與淘票票的競爭來看,兩家相繼推出針對影視行業人員的“專業版”,這意味著在線票務平臺的戰場已由C端擴展到B端,實現正面對壘。這時,票房數據作為平臺最基本的功能和底線,其及時、可信、專業將多少影響到B端市場。

此次專資辦的“斷奶”行為,也是對各大商業化數據平臺的一次反思,即重新尋找數據標杆校正票房數據,並對專資辦的數據引起重視。

從廣闊的數字化時代來看,此次變革更是對“數據”的一次警鐘,不僅僅限於電影票房,從公號的“10萬+”對內容的反噬、網大的“前六分鐘爛尾”定律到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告別唯流量時代等系列圍繞數據的系列事件,數據的精確只是其中一個判斷標準,其前提是需要保證數據共享的統一性與權威性。

對於電影行業來說,一個更為健康的數據生態構成是,各類商業票務數據平臺在一套競爭體制下自由發展,為用戶提供更為詳細的票房觀察以及市場分析;官方權威平臺則提供精準數據作為補充,用以平衡市場競爭的公正性。在這樣一套組合拳裡,發揮票房市場的最大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