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跑步,該如何循序漸進?

壹健身


我是跑步時光機,一位跑了5年步的跑步達人。

現在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跑步這項運動,這是一件好事。不過想要從新手小白變成跑步大神,這是需要時間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的訓練才能夠變成大神!

那麼作為一名跑步新手,要怎麼循序漸進的從0到10甚至到20或者到全程馬拉松的蛻變了呢?

我是從13年11月份開始跑步了,那時候,嗯,也是從零開始的,第1天跑了一兩公里,就感覺非常累,那之後,慢慢的,從兩公里變成30公里5公里之後,維持了一段時間的5公里,在慢慢的增加到7,8公里到10公里,然後我就去參加了馬拉松。結果很悲慘,我的膝蓋傷了三個月才恢復的。

從真正跑步的話,是從15年的時候,那時候因為在本地遇到了一些一起喜歡跑步的朋友,在他們的帶領下,我才慢慢的從配速6分多跑到配速4分多。

那作為一名新手的話,跑步那肯定就是先從0~1的突破。首先你就是要先去嘗試一下跑一公里,這個一公里,你不需要用多快時間去完成,即使你沒辦法全部跑下來的話,你也可以用邊走邊跑的方式吧,這個一公里給完成下來,你能完成這一公里,那麼接下去就好辦了。

可能如果你沒有經歷過跑步的話,那麼要能夠比較舒服的跑下這個一公里,可能需要你花個5天左右。當你能夠跑下一公里的話,那麼兩公里也不在話下,還是用同樣的方法不能,不能一次性跑下來的話,可以跑走結合,但是你一定要把這個任務完成。

那接下去的方法其實都是一樣的,你一公里一公里的去征服它,從一公里兩公里三公里4公里5公里,慢慢的往上增加,但是你要增加跑量的時候,你一定要確保,你前面的那幾公里是能夠跑得比較舒服的。

那麼假以時日的話,就算10公里20公里,你也是能夠成功的把它拿下來了。

當你能夠很舒服的完成10公里左右的話,如果你想提高速度,那麼你就可以選擇讓朋友來帶你跑,就是那跑得比你快的朋友帶著你一起跑,這樣,你跟在他後面,速度也會自然而然的提起來。這是提高速度的一種比較快的方法,可以嘗試一下。

最後呢,我要提醒一下就是跑步不要太過頻繁。就是剛開始跑的話,你不要每天都去跑,這樣很容易受傷的。你可以選擇跑一休一或者跑一休二都行,然後,在休息的那幾天,你要多做一些力量訓練,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你在跑步的時候受傷。

力量訓練對於跑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增加你的核心力量,可以提高你的腿部肌肉力量,能夠讓你在跑步的時候,對你的膝蓋,腳踝等部位產生保護作用。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怎麼安排跑步規劃,那麼你可以下載個悅跑圈,裡面有個新手訓練,跟著裡面安排的去做就好了。





跑步時光機


這一點我可能比較有經驗,下面是我的答案(喜歡精華可以直接看後文總結部分)

2018年5月之後,我因為工作原因加上一些個人因素,跑步就逐漸減少了,到2018年9月跑步完全停止,這個狀態一直到2019年2月才開始逐漸恢復,中間6個月基本沒去跑過步,再次跑步的時候和一個新手差不多,一口氣跑不來十公里,很累,速度也上不去,記得2018年11月份跑了一次9公里,時間花了1小時5分鐘。



然後2019年2月,個人狀態好轉,開始撿起跑步這個習慣,起初跑步跑了11公里,時間1小時26分,配速7分52。

對於經常跑步的朋友來說,這速度簡直不堪入目,很渣,但是誰也不知道一個三個月完全沒有跑步的人去突然跑11公里是怎樣一種情況,就是以為自己很行,實際自己弱得一逼。

那會目標是十公里,但是越跑越慢,後面索性跑到自己完全跑不動的狀態,也就是十一公里,那時候我都嚴重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之後休息了差不多十天,因為這次突然的十一公里對於當時的我還是一個很長的距離,跑下來很傷,所以用了很長的時間恢復,下次跑步單次跑了6公里,配速8分多,

心裡想的是不要圖快,找那種自己跑起來很舒服的感覺,所以跑了這個配速以及這個距離。

下次跑步,跑了10公里,中間隔了4天,配速接近7分鐘,再下次也是慢跑,但我把距離使勁的提到了15公里,配速也是差不多七分鐘,兩天後再去跑10公里,成績1小時6分鐘,狀態比以前好了很多,之後感覺狀態開始恢復了,就繼續保持10公里,跑一休一的狀態,然後慢跑為主,這樣不累,跑到現在,兩個多月基本可以跑半馬,成績能夠進2小時,我想這期間我的狀態與新手其實差不多。

上述有點亂,下面我簡單總結一下,新手如何循序漸進的跑步。

第一階段:不要快,先慢跑,然後開始先跑3公里,沒啥問題就加到5公里,保持兩週後,加到6到8公里,這期間可能跑第七八公里的時候會很累,但是咬咬牙堅持下去就可以,8公里的距離堅持兩週後,加到10公里,當你跑十公里也不費力的時候,恭喜你已經進入跑步小白階段了,這時候可以進行下一步練習,針對第一期間,記得不要圖快,圖快死得快,這期間大約需要一個半月到兩個月之間,只要體重正常,堅持下去基本沒啥問題。

第二階段:能輕鬆跑10公里,成績60分到70分左右,然後就可以嘗試一些綜合性的跑步,主要包括慢跑、間歇跑、力量練習,慢跑用你輕鬆的速度跑完十公里,這個鍛鍊你的耐力以及心肺能力,間歇跑鍛鍊你的速度,力量練習增加你跑步的穩定性,這期間花兩個月時間,練習得當,後期不管是速度還是耐力都將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三階段: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嘗試拉練長距離,15公里到20公里,記得以慢跑為主。同時可以附帶一定的配速跑。

第四階段:如果就是常規跑步鍛鍊,止步於第三階段就可以,想跑馬拉松的話,第四階段可以加距離加時間,慢跑為主,同時力量練習、間歇跑、配速跑一個不能拉下,並保持月跑量在200公里左右,這樣堅持三個月,跑一場馬拉松基本沒啥問題。

關於傷痛:這期間多少都會受點傷,只要不是膝蓋不能承受的傷,基本不用管它,不舒服就休息,靜養幾天自個會好的,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是你從新手到老鳥的必經之路。

關於鞋:想長時間的堅持跑步,一雙合腳的跑鞋是必須的,不能讓你跑出好成績,但是可以讓你減少很多傷害。

以上就是個人答案,歡迎交流~


真叫靜靜


作為一個跑步多年的跑者,很榮幸能給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跑步也需要學習?當然沒有錯,跑步確實需要學習!很多人以為跑步真的很簡單,其實這是自以為是,跑步真沒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必須要學習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跑者!

剛開始跑步的時候我也以為跑步很簡單,結果我跑了一個星期,膝蓋開始出現疼痛問題,然後我就立刻停止跑步,補充跑步的一些知識,然後我再去跑步,跑到現在都沒有受傷!

實踐是一回事兒,理論也是一回事兒,有時候理論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你有理論作為指導,我相信你在去實踐就很容易了!如果你沒有充分的理論指導,跑步就很容易受傷。

跑了這麼多年了,我見過許多人因為跑步而受傷了,這都是因為很多人把跑步想簡單所造成的,你把它想的越簡單,你受傷的風險就越大,取得的效果就越差!

初學者如何正確的跑步?這個問題可不簡單,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一些方法,希望這些方法能夠給你一些指引!

1. 科學的進步方法

跑步初學者在剛開始往往跑不遠,我們需要從零開始進步,這個進步的過程就需要科學的方法,如果方法採用的不正確,不科學,不僅很難進步,而且容易將身體弄傷!

科學的進步方法就是階梯式進步法,這種方法進步很快,而且能給身體足夠的時間適應!比如說剛開始只跑了500米,然後第二天加100米,第三天不變,第四天繼續加100米!

2. 完整,有效的熱身方法

在跑步之前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熱身的重要性,並且要知道熱身的全套方法!現在很多人熱身方法不正確,熱身也不完整,不全面,這樣受傷的風險就大!

在運動中身體負荷比較大的部位有內臟,骨骼,肌肉,韌帶,關節,所以我們要對這些負荷大的部位充分的熱身!我們要拉伸肌肉韌帶,並且通過有氧熱身操激活自己的內臟!

然後我們也需要進行充分的關節的熱身運動,各個關節的環繞動作是必須要做的,重點是腳踝和膝蓋,一定要充分熱身,防止關節受損,關節扭傷!

3. 跑步飲食問題

跑步初學者往往以為跑步和飲食時是分開的,其實這樣想並不正確!想要收穫好的效果,飲食必須好,因為跑步會造成一定的身體損傷,飲食就可以修復損傷,加強身體的強度!

所以我們要認識到飲食的重要性!跑步餐有五個要點,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碳水,多維生素,這樣才能保證營養的均衡,同時也不會造成熱量過剩,既能修復身體也能避免肥胖。

4. 跑步後應該注意的事

很多跑步初學者都沒有意識到跑步後也應該做許多事!其實跑步後要做很多事兒,比如說拉伸,按摩,放鬆,調整呼吸,這些步驟都做了以後,效果才能更強!

在跑步後,我們應該先逐步的減速,然後散步一公里,並且要扭腰,擺腿,拉胳膊,等自己的心率降低以後,呼吸平緩以後,我們就開始正式的拉伸了!

跑步後身體很熱,這時候拉伸的效果最好!拉伸脊柱,活動肩周,扭扭脖子,扭扭腰,拉伸雙腿的肌肉和韌帶,這樣可以進行塑型,也可以減輕我們關節骨骼的壓力!

5. 邊跑步邊增肌

我建議那些跑步初學者,從剛開始跑步的時候就要去增肌,增肌和跑步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你能夠把自己的肌肉練強,那麼身體的素質就更強,進步會更快,而且不容易受傷。

獲得更多的跑步知識,你可以點擊上面的頭像關注我!


壹記健身


對於初學跑步或是很久沒有參加跑步的人來說,掌握跑步的運動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跑得太少起不到鍛鍊的效果,跑得太多對身體的負擔太大。

對於從沒有跑步習慣的人來說,最初可以從每天散步開始做起,到了一兩週後加些慢跑;再過一兩週散步、慢跑並重,最終慢慢跑起來。跑起來後,還有幾個問題,一是能跑多遠,二是能跑多快,三是能跑多少次。

能跑多遠?

能跑多遠,取決於你能夠舒服的跑完的公里數。怎麼算舒服,就是體能跟得上,不需要用意志力堅持,跑完之後不會累得想躺下。一次鍛鍊時間不要太長,10分鐘或者20分鐘即可,或是將要跑的距離分段練習。如跑2000米,分成兩三段,每段1000米,800米的,中間休息一會兒,這樣不至引起過度疲勞,又能達到循序漸進的鍛鍊目的。

能跑多快?

能跑多快,要看你會不會呼吸。剛開始跑步時,一般用鼻子呼吸就可以應付。跑個5分鐘,10分鐘的,很多人就會感到胸悶氣喘,跑不動,這時應該減慢速度,加深呼吸,嘴與鼻子配合呼吸,待不適感減輕時,再加快呼吸頻率。跑一段時間後,要加速時,也應該從調整呼吸開始,加速時要進行深呼吸,將呼吸時間拉長,同時將步伐頻率調快。通過調節呼吸,能使跑步的時間更持久,鍛鍊效果更明顯。

能跑多少次?

能跑多少次,通常情況下,建議是每週三次,最好是在一次長跑後,休息一天,讓你的身體得以恢復能量。如果你非要天天跑步,也可以在長跑中夾雜一些短跑,或者散步慢走,以利於肌肉的恢復。

對於一個剛開始跑步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說你要達到什麼每天多少公里目標,而是如何能讓你堅持鍛鍊下去。當你嘗試開始跑步訓練,或是計劃重新回到跑步這個運動中,都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


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更新骨科科普知識

如有問題諮詢或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


骨科王健醫生



初學跑步的人,經常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不能堅持;二是盲目冒進。


第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的毅力是你對抗懶惰、懈怠的唯一武器。別人幫不了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你自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跑步,改變自己,與曾經的自己說再見。

當然,現在可以加入各種跑團,與跑友們互相激勵,讓自己在快樂奔跑中堅持下來。還可以跑完曬朋友圈,在別人的點贊中,收穫滿滿的成就感,這樣成就感,類似於“大腦賞回”,有助於我們堅持下來。


第二個問題,盲目冒進,這是科學跑步的最大敵人之一。

盲目冒進,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先說第一個方面,盲目加大跑量。以前沒有運動基礎,開始跑步之後,天天跑,每次跑個十公里,一個月能跑300公里。這樣的結果是,膝蓋疼、髂脛束疼,各種疼痛,總之,傷病一定會找上門來,最終的結果是,沒法兒跑了。

再說第二個方面,盲目加快速度。我們一般會說配速,就是跑步時每公里花費的時間。盲目加快速度,盲目與周邊的跑友比,枉顧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能力,一旦超過心臟的負荷能力,就會非常危險,馬拉松賽場發生的猝死事件,絕大部分都與此有關。



正如問題本身帶有的立意,跑步需要“循序漸進”,不管是跑量,還是配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感知自己的身體,不要盲目加大跑量、提升配速,與傷病、與不安全遠離。


隨著跑步時間越來越久,會接觸到跑前熱身、跑後拉伸以及跑姿、跑步裝備等很多跑步知識,都可以留心學習,為我所用。

科學跑步,我們才能享受跑步帶來的好處,避免不科學跑步帶來的傷痛,真正用跑步為健康奠基。


馬孔多的艾國永


隨著人們對於健康生活的認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身體鍛鍊,其中跑步是一項非常理想的運動,能夠充分的調動全身肌肉進行鍛鍊,而且對於場地等外界條件的依賴低,更有利於跑步運動的開展。

初學跑步的朋友比較難把握運動量的大小,如果一次性的把自己跑到虛脫,很可能就會使得後續的鍛鍊無法再次進行,跑量太少又無法達到鍛鍊的目的,每個人的體質、體能都不同,因此判斷的標準應結合自身的實際來判斷。

平常比較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第一是根據自身的呼吸頻率來判斷。跑步作為一項有氧運動,在均勻的跑速下,當身體出現明顯的呼吸頻率加快時,說明已經接近身體的最大極限了,要及時的進行休息,慢慢的增加跑量,以提高身體極限。

第二種是心率法。該辦法需要心率測定器的幫助,現在常見的運動手環、運動手錶等都帶有該功能,根據自身基礎的心率、年齡,將運動時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90%左右最佳,以此時的跑量為最大量,可以有效的避免過度疲勞的發生。

在初學的一到兩週內將跑量控制在3-5公里能夠較好的完成且有更高的堅持率,隨著跑量的增加,在兩個月左右可以把跑量增加至十公里,一般非專業人士該跑量已經能夠達到比較好的鍛鍊效果了,重要的是堅持下去,有更高目標的朋友可以結合自身的耐受能力,逐步增加跑量,科學的鍛鍊之下,半馬甚至全馬也是可以考慮嘗試的。

喜歡這個回答,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收穫更多靠譜的運動醫學相關知識,關注【運動醫學李劼若醫生】


運動醫學李劼若醫生


<strong> 初學跑步如何循序漸進?

第一可以採取分周增加,一週可以跑三到四次,其中選擇一天來跑最遠距離,跑量增加以三週為一個週期,前兩週最遠距離連續增加,第三週把跑量還原到上個跑步週期的最遠距離上,進行休息跑。每週最遠距可以增加1-2公里。

“5月不減肥,夏天徒傷悲。”如今,夏天已悄悄來了,一些人看到肚子上的肉肉,感覺好“憂傷”。徒步大會、國際馬拉松……越來越多就在身邊的運動機會,讓很多人開始行動起來了。

防損傷跑前熱身跑後拉伸

“5月不減肥,夏天徒傷悲。”如今,夏天已悄悄來了,一些人看到肚子上的肉肉,感覺好“憂傷”。徒步大會、國際馬拉松……越來越多就在身邊的運動機會,讓很多人開始行動起來了。除了徒步健走外,一些人也將跑步作為健身、減肥的主要方式,微信朋友圈內“每天打卡”曬公里數的也多了起來。

但是,任何一項運動都需要科學、合理的計劃與安排,跑步更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運動。在跑步過程中,如果方法出現偏頗,真的有可能會“跑偏”了。

慢慢開始休息很重要

我市某健身俱樂部資深運動教練宋曉飛對記者說,對於很多初跑者來說,需要的是耐心。剛開始跑步,最好選擇慢跑,不在於強度,而在於鍛鍊耐力:能在路上堅持多長時間?鍛鍊時間不要太長,10分鐘或者20分鐘即可。如果不能連續跑10分鐘,應該從步行開始並制定步行和跑步計劃:步行10分鐘,慢跑1分鐘,然後步行1分鐘。重複慢跑1分鐘,步行1分鐘,一直堅持到感到累為止。然後步行5分鐘。要逐漸增加跑步時間,直到能持續地跑30分鐘。

一些跑步者體驗到跑步帶來的快樂時,開始嘗試每天都跑到精疲力盡而忽略了休息。但身體肌肉需要休息恢復,連續的鍛鍊會中斷肌肉的生長,甚至會因此受傷。最好是在一次長跑後,休息一天,讓你的身體得以恢復能量。也可以在長跑中夾雜一些短跑或者其他比較輕鬆的鍛鍊方式,以利於肌肉的恢復。對於一個剛開始跑步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讓你的身體變得更為緊張,在第二天感到痠痛,而是能夠讓你堅持鍛鍊下去。

調整頻率口鼻深呼吸

呼吸在跑步的過程中極其重要,有規律的呼吸可以緩解疲憊感。剛開始跑步時,速度較慢,對氧氣的需求量不大,用鼻子呼吸就可以應付。跑到10~20分鐘時,很多人會出現跑不動的情況,感到胸悶氣喘、腿腳無力,非常想停下來。這時應該減慢速度,加深呼吸,嘴與鼻子配合呼吸,待不適感減輕時,再加快呼吸頻率,同時加速。

跑步要想取得更好的鍛鍊效果,總少不了加速跑的過程。加速時,人們往往會感到比較吃力,有些人甚至咬牙讓大腿使勁,這個方法是不對的。跑步加速應該從調整呼吸開始,平常兩步一呼,兩步一吸;加速時,要進行深呼吸,將呼吸時間拉長,同時將步伐頻率調快,調整為三步一吸,三步一呼,通過改變頻率,把速度提上去。

此外,身體素質不好的人加速時,應先從小碎步開始。跑步加速也是人體這臺機器的程序化操作,不是盲目地咬牙蠻幹,通過調節呼吸,能使跑步的時間更持久,鍛鍊效果更明顯。

防損傷跑前熱身跑後拉伸

跑前熱身是避免損傷、激活身體的不二法門。身體在冷的狀態下,突然劇烈運動全速奔跑,不僅不能好好運動,還容易受傷。一般跑前需要熱身,等肌肉熱了再拉伸。最適合的熱身是先步行10分鐘,之後開始拉伸,拉伸時動作要慢,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拉伸的肌肉上,如果做過頭反而會導致肌肉疼痛。

跑步結束後同樣也要善待自己的身體。為了減低運動帶來的興奮,儘早恢復,一般要:慢跑——走——拉伸,切忌不可急停,人在劇烈運動以後,身體的各個器官都處在極度亢奮的狀態,心臟的血液輸送量比平時有很大的提高。此時如果立即坐下,很容易導致壓迫部位血液不流通,造成肌肉痙攣,甚至可能造成休克。因此,跑後不要突然停下,慢慢減低速度,可以走跑結合。之後拉拉腿、轉轉腰等拉伸,消除肌肉的緊張,心裡也就隨著放鬆了。長時間跑步後或者高強度的速度訓練之後的拉伸要比平時多一些。

挑選一雙合適的跑鞋

相對於其他運動而言,跑步鍛鍊持續時間相對比較長,因此其對鞋子的舒適性要求更高,並且對人體的腳踝、膝蓋、足弓等關節衝擊較大,而這種持續性的衝擊所造成的傷害是持續滲透,雖然不會立刻出現受傷的狀態,但如果傷害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後果也會很嚴重,恢復起來比較困難。健身教練指出,專業跑鞋不但更加舒適,也可以對某些重要關節進行有效保護,因此選購專業跑鞋十分有必要。

選跑鞋,一般就是要在減震型或者穩定型中選擇一款,最簡單也最容易做的測試就是所謂的溼腳測試了:首先,把腳在水中浸溼,然後用毛巾擦乾後在地板上踩出一個印跡,觀察這個印跡,會發現三種情況,腳前後兩個區域幾乎沒有連接,或者很少連接,說明你是屬於高足弓,通常屬於內翻型腳,需要一雙緩震型的跑鞋;腳印呈現C狀,有一定的足弓,說明是你是正常足,需要一雙有一定支撐和減震的穩定跑鞋,緩震跑鞋也同樣適合正常足;腳印幾乎看不出來有足弓,說明你是平足,需要的是一雙控制型跑鞋,也可以選擇一雙穩定型跑鞋。

喜歡我的回答,就訂閱我吧!

喜歡我的回答,就訂閱我吧!

喜歡我的回答,就訂閱我吧!


壹健身


初練跑步的人,神經、心肺、肌肉的功能還沒有適應,運動量不要過大,可以先用走跑交替、快跑和慢跑交替的方法進行練習。也可以將要跑的距離分段練習。如跑3000米,分成兩段,每段1500米;跑10000米,分成五段,每段2000米,中間休息一會兒。這樣不至引起過度疲勞,又能達到循序漸進的鍛鍊目的。

另外,科學的跑步姿勢與運動前後的熱身拉伸也是十分重要的:

跑步姿勢:

1.頭與肩:頭要正對前方,肩部適當放鬆,避免含胸。

2.臂與手 :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後動作,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手指、腕與臂應是放鬆的,肘關節角度約為90度。前擺時稍向內,後襬時稍向外。

3.腰: 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過於挺直。肌肉稍微緊張,維持軀幹姿勢,同時注意緩衝腳著地的衝擊。

4.腳:正確的落地時用腳的中部著地,並讓衝擊力迅速分散到全腳掌。


運動前熱身運動:

1. 臀部繞環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像轉呼啦圈一樣旋轉臀部,再向相反方向轉臀。

2. 身體側傾

雙腳以稍寬於肩膀的寬度分立,雙手搭在後腦勺上,向左傾斜身體,然後再向右傾斜身體。

3.高抬腿

標準動作是在保持上身挺直的情況下,兩腿交替抬至水平。4.後踢腿

5. 弓箭步

一隻腳向前,呈弓箭步蹲下,再換另一隻腳向前弓箭步,注意雙膝要保持90°彎曲。

6.反向上臺階

雙腳自然開立,一隻腳後撤,邁大步向後,用腳尖著地,並讓膝蓋呈歪曲90°,來回交替完成。7.深蹲

如果身體沒有完全地舒展、熱身就開始運動,容易導致一些不必要的運動傷害。建議運動前的熱身最好在5-10分鐘,等到全身各處的大、小關節暖起來,再進入運動狀態。

跑步常用的裝備有哪些?

  1.抗摩擦軟膏,經常跑步的跑友可以備上一支。

  2. 能量棒,低血糖是跑步的勁敵,所以需要能讓身體時刻保持“滿血”的能量棒。

  3.心率式GPS手錶,監測心率是跑步中重要的一項任務,也因為心率是整個身體狀況 的最直接反應。

  4.壓力衣褲,有助於加速回心血流同時降低心率。

  5.纖維短襪,配上一雙護腳、輕便的跑鞋可以跑得更舒服。

  6.耳機,當然不能少。


用戶6461733479


你好,作為初學者,跑步循序漸進,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給自己制定適合的目標。

什麼叫適合的目標呢?如果你從來沒有跑過步,那麼第一次跑,跑個十分鐘就可以了,這不會讓你覺得太難,也不會讓你覺得有壓力,十分鐘一會兒就跑完了,也不會太累,等你跑完之後,你會覺得自己完成了一次跑步任務,下次再跑十分鐘,一個星期之後你就會想給自己加量,當你逐漸增加到20分鐘,增加到30分鐘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竟然已經開始能跑30分鐘,這也是一種成就感,請注意每次能夠慢跑30分鐘的人並不多,但是這個目標對於你來說也並不難完成,對不?

同樣的,如果你第一次就讓自己跑30分鐘,那麼很有可能你的跑步興趣被大大的損害了,因為第一次跑30分鐘,就會讓你感覺到很累,上氣不接下氣,下次再讓你跑,就會非常的牴觸。

這就是循序漸進,你讓自己感受到進步的快樂,你讓自己慢慢的感受到成就感,然後就像上癮一樣,自己給自己慢慢的加量了。


跑步學院


我也是一個從沒基礎甚至1000m測試都過不了關的人慢慢喜歡上跑步的。其實跑到現在就覺得人和人之間個體差異真的太大了,很難用一套特別具體的訓練計劃去匹配所有的人。我也就結合我自己的跑步經歷講講初學者應該注意些什麼,至於哪些有用哪些效果好,可能還需要您自己慢慢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調整鍛鍊方式。首先,如果基礎較差體重又超標,前期不要太著急開始跑步,先好好的把體重降到一個合適的標準,控制飲食,跑步如果開始跑不動,可以規定好每次鍛鍊的距離,初學者可以從3-5km這個距離起步,不需要關注速度和跑完的時間,完成距離比跑得快重要的多,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用跑走結合的方式完成訓練距離,尤其在體重比較高的時候強駑著跑很容易讓膝蓋出問題。除開跑步的鍛鍊,可以適當的去做些深蹲以及弓箭步蹲等等,強化下膝蓋周圍的肌肉。至於跑姿,新手不需要太過於糾結這個問題,當前的跑姿基本就代表了你當前的肌肉狀態,那些高手漂亮又輕鬆的跑姿並不是單純靠模仿而來的,他們全身的關鍵部位的肌肉耐力和力量是我們普通跑者無法相比的,單純去模仿姿勢,很容易造成各種跑步的傷病,要想跑的又輕鬆又好看,心肺和肌肉都要互相配合好才能有這種結果,許多跑友都不斷的增加自己跑量而忽視了肌肉力量的練習,慢慢的跑量超過了身體負荷就帶來了很多的傷病。這是初學者一定要注意的。再一個也要注意休息,在每次鍛鍊後一定要注意身體的恢復,注意拉伸,足夠的休息才能保證逐漸的進步,不要為了一時的痛快忽略了身體的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