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繠鷽_á孏靜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劉邦手下四大智囊,酈食其善遊說,蕭何善理國,張良善戰略陽謀,但是搞陰謀,誰也玩不過陳平。

所以需要玩陰的時候,出場的自然是陳平。


劉邦稱帝后,一直有人密報韓信謀反,講真,無論韓信是不是真的要反,劉邦都是要收拾他的,按照老趙的話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但是怎麼收拾韓信卻又成了問題,劉邦把他的智囊們集中到了一塊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此時陳平問了劉邦幾個問題,不是三個,沒那麼玄乎,問問題是要了解情況,這是他的職責。

第一:有人揭發韓信謀反,持這樣說詞的人多嗎?

第二:陛下手下有能敵過韓信的將嗎?

第三:韓信知道這件事嗎?

第四:您的軍隊和楚軍比誰更強?


這四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有人告韓信謀反是真,但是並不多,因為韓信壓根就沒想反。韓信並不知道這件事,第二個和第四個統一回復:不行。

這四個問題一問,陳平就定策了,抓是肯定要抓,但是既然正面剛勝算不大,那就只有來陰的了,恰巧此時原項羽手下大將鍾離眜在韓信處,韓信是有把柄的。

於是劉邦出巡雲夢澤,讓韓信來覲見,韓信知道自己窩藏朝廷通緝犯是重罪,也知道劉邦並不信任自己,但是韓信認為自己並沒打算謀反,沒什麼不能見人的於是殺了鍾離眜,帶著鍾離眜的人頭去見劉邦,然後就被扣了。


怎麼說,劉邦能成事真不是巧合,他幾乎把每個手下都發揮出了最大的作用,他總是能找到手下的閃光點並無限將其放大,比如這件事就只能找陳平,別說張良蕭何沒說話(張良當時已經半歸隱狀態,也不想說什麼)就算是說了,這件事上劉邦也是大概率會聽陳平的。


守仁讀仁


看來很多人還是改不了故弄玄虛的把戲,什麼都喜歡往三上靠。三個錦囊妙計,誰向誰提三個問題,觀音菩薩給孫悟空三根猴毛,就連曹操經過赤壁大敗還要有三次大笑。彷彿三就是個神奇的數字,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五個問題

實際上關於這件事,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陳平問的也不是三個問題,嚴格說來是五個。陳平問的也不是什麼奇怪的問題,只是陳平需要了解事情的原委,以提出相應的對策。


漢高祖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為這件事很焦慮,他向群臣詢問對策。群臣都表示要派兵攻打韓信,但是劉邦很沉默。他問計於陳平,陳平問了他五個問題:其一,各位將軍都是什麼看法呢?其二,有人告發韓信要謀反這件事有其他人知道嗎?其三,韓信知道嗎?其四,你的軍隊比楚軍強嗎?其五,你手下有人能打的過韓信嗎?

其實第一,第四,第五這三個問題就是讓劉邦面對現實,你打不過他,不要被將軍表忠心的話糊弄了。第二,第三個問題是陳平需要了解目前情況,是否還可以利用計擒獲他。


陳平在問了劉邦五個問題後,給劉邦提出一個誘捕韓信的方案。他讓劉邦去出外巡狩,按照禮制,天子巡狩,諸侯要去迎接。而劉邦巡狩的地點在雲夢澤,雲夢是古代楚王狩獵的地方,如果韓信沒有謀反,他一定會去陪同。於是劉邦提前通知韓信,要巡狩雲夢,在陳地會諸侯。韓信只好在陳地陛見劉邦,而劉邦趁韓信陛見之時派武士擒獲了他,然後把韓信貶為淮陰侯。

張良,蕭何為什麼沒有說話?

而陳平問這五個問題,沉默的是劉邦,並非是張良和蕭何。因為劉邦明白他不是韓信的對手,無言以對而已。實際上在西漢建立後,張良就不再參與朝政,選擇明哲保身。而蕭何長在治政,在謀略方面不如陳平和張良。張良是避而不談,蕭何是力有不逮。這其中並沒有多少演義式的傳奇色彩。


其實張良即便是在,也未必有更好的辦法。張良更善於對局勢的把握,重在全局的謀劃,直取關中,扶持韓王平定韓地,下邑畫策平定天下,建都關中都是謀劃的全局。

而陳平更善於對人心的掌控,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幫助劉邦逃出靈壁,還是逃出白登山都是陳平的功勞,以及後來在處理樊噲的事情上,陳平讓呂后,樊噲,劉邦,周勃都非常滿意,陳平對人心的掌控可以說是登峰造極的,張良也未必趕得上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