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車排放涉嫌造假 行業低迷期偏遇生死劫

5月5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網站日前發佈了一則延期聽證公告,披露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418.SH,下稱“江淮汽車”)涉嫌排放造假。

根據公告內容,江淮汽車涉嫌機動車生產企業對汙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的行為。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原定於2019年4月15日14時30分在第二會議室舉行對這一行為擬作出重大處罰的聽證,但因為當事方江淮汽車4月11日提出延期舉行聽證的申請,故此次聽證將延期至2019年5月16日14時30分在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第二會議室舉行。

江淮汽車排放涉嫌造假    行業低迷期偏遇生死劫

在此之前,江淮汽車在排放造假問題上早已有前科。

2014年,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就曾曝光,江淮汽車以國三冒充國四的違規問題。根據爆料,江淮汽車通過修改車輛合格證上的發動機的型號和編碼,將排放不合格的車輛冒充為合格車對外銷售。

江淮汽車排放涉嫌造假    行業低迷期偏遇生死劫

後來,江淮汽車將這一行為歸罪於經銷商私自改裝。但是,業內人士都認為,這種事情,如果沒有汽車廠商的配合,單憑經銷商是很難做到。

修改排放的事情,其實已經成為行業性、全球性問題。在國內,2018年,山東凱馬集團被查實對其生產的318輛重型柴油貨車的汙染控制裝置進行了篡改,使得車輛在柴油機尾氣處理液不達標的情況下也不會報警,變相規避了環保要求,大幅增加了汙染物的排放。

對此,環保部沒收貨值金額二倍的罰款,罰沒款合計3121萬元。

在不久前,德國檢察官曾對大眾和奧迪分別處以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6億元)和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的罰款,理由是這些公司缺乏監督,其管理人員未能阻止高汙染汽車上路。顯示這種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毒瘤。

江淮汽車排放涉嫌造假    行業低迷期偏遇生死劫

這次,江淮汽車就算撇清了技術問題,管理層也難辭其罪。

江淮汽車5月9日晚間發佈澄清公告稱,北京實施的是京五排放標準,本次抽查的公司三臺產品均為京五狀態載貨汽車產品,公司在北京市場銷售的同型號車輛累計700餘臺,約佔公司2018年載貨汽車銷量的0.29%。鑑於聽證會尚未召開,因此對公司的影響尚不確定。

此次江淮汽車聽證會如果被做實篡改數據和裝置,估計也會被罰千萬以上。

無論如何,大額罰款這可能讓瀕臨虧損的江淮汽車雪上加霜。江淮汽車2019年一季度報告顯示,1-3月,江淮汽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0.6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69.13%,當前國內汽車行業正處於高庫存的階段,江淮汽車此事可以說是生死之戰。

截至5月9日收盤,江淮汽車收報於5.37元,跌1.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