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排放造假風波,江淮汽車緣何頻頻踩雷?

陷排放造假風波,江淮汽車緣何頻頻踩雷?

——


銷量頹勢尚未得到緩解,江淮汽車又再度陷入排放造假的輿論風波。

日前,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佈公告稱:擬對江淮汽車涉嫌機動車生產企業對汙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的行為進行重大處罰舉行聽證。這是一次聽證延期的公告,該聽證會本該在4月15日舉行,由於當事人江淮汽車的申請,延期到了5月16日。

陷排放造假風波,江淮汽車緣何頻頻踩雷?

針對這一事件,《一品汽車》聯繫了江淮汽車相關高層,但對於上述涉嫌“排放造假”事宜,該人士表示暫不清楚情況。

在車市下行的背景下,當大部分車企都在試圖通過新產品、新技術去討好消費者和市場時,江淮汽車卻在緊要關頭鬧出排放造假,一定程度上說明其對消費者的不重視。

業內人士認為,江淮汽車這種“因小失大”的做法,除了可能會遭到環保部門的處罰之外,其品牌形象也將會大打折扣,得不償失。

陷排放造假風波,江淮汽車緣何頻頻踩雷?

排放造假之劫

當然,這並非江淮汽車第一次涉嫌排放造假。早在2014年,江淮重卡經銷商渠道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經銷商通過篡改發動機號和提供假合格證,將國三(國家第三階段機動車汙染物排放標準)車當作國四車上牌銷售。

這也是繼2013年“生鏽門”風波和2014年“假國四”事件之後,江淮汽車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眾所周知,汽車的柴油機排放問題一直是全球環境保護的重點之一。自2015年9月大眾柴油門爆發以來,不僅大眾一直陷入“排放門”不能脫身,同時,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遭遇了排放造假的指控。

陷排放造假風波,江淮汽車緣何頻頻踩雷?

從大眾汽車遭遇“排放門”事件得出的教訓來看,其除了遭遇巨大的罰款之外,排放作弊事件對於大眾汽車在全球品牌形象的影響,甚至要遠遠超出排放事件本身。

按理說,在經歷了“生鏽門”和“假國四”的危機並付出沉重的代價之後,江淮汽車應該有所反省,但如今有恃無恐的再次“踩雷”,顯然其已不僅僅是要處理好善後工作這麼簡單,而是亟需在企業內部“找問題”。

市場都是公平的,江淮汽車不尊重市場的行為,已經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陷排放造假風波,江淮汽車緣何頻頻踩雷?

風雨江淮

早在2004年,江淮汽車為實現內部資源的有效整合,其通過“內部手術”實施了“乘商並舉”戰略。

通過一系列的內部變革,使得江淮汽車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業績。數據顯示,2015年,江淮汽車憑藉SUV車型的熱銷,全年銷量高達35萬輛,同比增長75%,超越年度目標116%,被外界冠以“黑馬”之名。

當銷量迎來了爆發期,江淮汽車針對乘用車市場便開始進行擴張迅猛。在這個過程中,市場銷售快速擴張,必然要求生產製造部門加快產品供應,難免會出現“蘿蔔快了不洗泥”的情況。

近兩年,隨著SUV熱度驟減,國車車市銷量持續走低,江淮汽車再次陷入了困局。數據顯示,2018年,江淮汽車整體銷量為46.24萬輛,同比下滑9.48%。

陷排放造假風波,江淮汽車緣何頻頻踩雷?

在此情況下,江淮汽車的盈利情況已經變得非常糟糕。

根據江淮汽車發佈年報顯示,2018年營業收入達501.61億元,同比增長1.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7.86億元,同比下降282.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虧損18.77億元,而2017年為9314.47萬元。

進入2019年,江淮汽車的盈利情況依舊處於持續“失血”狀態。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江淮汽車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46.33億元,同比增長13.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6463.6萬元,同比下降69.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利潤為虧損3413.3萬元,同比虧損1.55億元,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一方面是利潤和銷量的持續下滑,另一方面又面臨市場不景氣和排放造假的輿論壓力,此時的江淮汽車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

陷排放造假風波,江淮汽車緣何頻頻踩雷?

自我救贖

有分析人士認為,江淮汽車近兩年業績持續“遇冷”,除了與國內車市不景氣的大環境有關外,更為關鍵的是,江淮汽車的產品更迭較慢、營銷缺乏創新、產品品質較弱。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江淮汽車的產品在各大投訴網的投訴率居高不下。據車質網統計,從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8日,江淮汽車的產品投訴案例就已高達314起,其中主要問題集中在機油增多、剎車失靈、發動機漏油、變速箱有嚴重異響等。

處境岌岌可危的江淮汽車,亟需深刻的反省自己。在《一品汽車》看來,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存量”時代,江淮汽車更應該將產品質量、品牌、安全以及誠信放在首位。

陷排放造假風波,江淮汽車緣何頻頻踩雷?

遺憾的是,無論是2013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生鏽門”風波,還是2014年“假國四”醜聞,抑或是此次爆出的排放造假事件,江淮汽車自始至終並未表現出應有的敬畏之心。而這些,都將成為江淮汽車接下來發展的掣肘。

一鼓作氣,再而衰。如果說經過多年的內部變革,目的是為了能扭轉銷量下滑的困局,那麼在接下來的發展階段,江淮汽車必須要尊重市場才能避免“三而竭”的風險。

此次排放造假事件的再次發生,無疑給江淮汽車打了一針“清醒劑”。基於此,江淮汽車接下來應該拿出切實有效的舉措,打消市場的疑慮和挽回受損的品牌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