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文化鑄魂 景區既有顏值更有內涵

“今年‘五一’小長假,南充旅遊持續火爆,遊客井噴,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一組數據:“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遊客387.5萬人次,同比增長42.3%,實現旅遊總收入18.76億元,同比增長44.3%。

熱潮不僅集中在假期。“五一”過後,遊客仍然不少。5月6日,載著西安遊客的3輛大巴車駛入閬中市三國文化產業園。遊客們或參觀閬州醋傳統生產工藝展示,或瞭解張飛牛肉製作全過程,或走進印象三國義園,興致盎然。離三國文化產業園不遠的閬中古城內,張飛巡城、秀才趕考、道臺審案等文旅節目也輪番上演,實景化展示閬中厚重的歷史文化……

文旅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是南充旅遊持續飄紅的“秘籍”。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南充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全面貫徹落實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精神,一方面加強景區景點的提檔升級,一方面深度挖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化為旅遊鑄魂,讓景區不但有顏值擔當,更有歷史文化內涵。擦亮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絲綢文化、嘉陵江文化和春節文化5張名片,助力建設文旅大市、文旅強市。

文旅融合留“過客”

4月底,我省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名單出爐,閬中市榜上有名。

閬中古城是我省現存規模最大、完整性最好的古城。然而實踐證明,僅有古城是不夠的:單一的古城觀光休閒遊讓遊客成為匆匆“過客”。

如何留下匆匆“過客”?閬中給出答案: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體育和旅遊跨界融合。以春節文化為例,該市把春節文化主題資源體系化、精細化,打造出系列旅遊產品:落下閎博物館、春節文化主題公園、春節文化博覽會、落下閎國際高峰論壇等。龍舟賽、國際象棋賽、古城馬拉松、古城國際自行車賽、國際籃球邀請賽,全年不斷的賽事,讓閬中旅遊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融合,南充還讓古老的農耕文明煥發新生機。

南充是“中國綢都”,栽桑養蠶歷史悠久,絲紡服裝是南充重點打造的千億產業集群之一。嘉陵區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內,收集、整理、複製了從栽桑養蠶到絲綢製造的器具和實物,集絲綢歷史、文化、展銷一體的體驗館,向遊客展示南充絲綢悠久的歷史文化。閬中絲綢廠500多畝的老廠區,搖身一變,成為閬中版“東郊記憶”,旅遊新地標呼之欲出。

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四五月間,偏僻的西充縣仙林鎮黃楝坪村熱鬧非凡。“村道上的汽車連成線,城裡人都是奔著這些花來的。”村民張樹範指著滿山滿谷的玫瑰花說。

缺乏工業基礎的西充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按照全域旅遊的思路,打造“全景西充”。去年,鄉村旅遊接待量達495.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5.1億元。

大力深化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南充市推動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閬中市以古城景區為核心,打造全域旅遊,規劃建設天林鄉五龍村、老觀古鎮等200個鄉村旅遊項目。目前,全市有鄉村民宿60多家,農家樂、漁家樂500多家,鄉村旅遊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全鄉貧困發生率超過17%,脫貧攻堅任務艱鉅。”3年前,敬中恆到閬中市棗碧鄉任黨委書記時,壓力很大。走遍全鄉後,敬中恆心中有譜了,白溪濠、楊家河貫穿全鄉,原生態自然山水保存完整,可以帶領村民試水鄉村旅遊。試點從貧困村楊家河村開始,推出親水項目,每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村集體收入由零增加到目前的100多萬元。楊家河村的成功,帶動了松林塘、周公寨等4個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

文旅項目紛至沓來

4月底,由北京奧宇望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00億元的啤酒小鎮項目,在順慶區開工建設,打造以啤酒生產和文化旅遊為特色的小鎮。香港衛視縱橫文旅投資101億元,打造嘉陵區鳳埡山景區,建設國際化山居度假酒店、多元化戶外體驗中心、中醫理療中心等。

近年來,南充市依靠自身財力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資,招引優質文旅項目,夯實文旅產業的基礎。去年,全市實施文旅重大產業項目46個,年度完成投資近200億元。

其中,閬中市成功招引落地閬中水城、宜華康養城等11個文旅項目,總投資超過800億元,這些項目將進一步豐富該市旅遊業態,完善旅遊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