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生階段的投保建議,“買的對”比“買的多”更重要!

對於很多人來說,配置保險是一件需要小心翼翼的事,一方面涉及到資金的投入,另外方面如果買了不合適的產品,一旦遇險可能會面對無法賠償的事,最終我們在投保時仍然可能有很多疑問。實際上,購買保險有規律所循,首先時根據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狀態選對險種,其次看範圍內的產品是否有核心缺陷,或者健告不符合等情況,最後考量產品的性價比以及保費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不同人生階段的投保建議,“買的對”比“買的多”更重要!

我們需要保險解決的風險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購買保險目的是解決以下三大風險:

1、大病有錢醫治;

2、家庭支柱身亡或者殘疾後,家人仍然有生活保障;

3、重要財產受損可獲得賠償;

面對上述購險需求,我們來進一步拆分針對它們的險種,就可以得到以下答案:

1、大病有錢醫治:

對於疾病治療,首要解決方案是擁有醫保,醫保作為國家建立的基礎保障措施報銷覆蓋面廣,另外各地政府還會在醫保基礎上推出大病醫療的社會福利,以深圳為例,每年可購買政府推出的29元重疾險;

醫保之外,建議增加商業保險作為補充;商業醫療險具有價格較便宜,疾病覆蓋廣,而保額高的特性,不足之處是醫療險往往不能保證續保,另外醫療險屬於報銷型,即報銷治病花費的錢,因此對家庭收入損失不會賠償。其中醫療險包括,重疾險、普惠住院醫療險、百萬醫療險等。

2、家庭支柱身亡或者殘疾後,家人仍然有生活保障;

家庭成員身故後,保險受益人得到賠償,對應的險種是壽險,壽險又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家庭成員殘疾導致收入中斷的情況,可以投保意外險。

3、重要財產受損後可獲得賠償;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案集中在房產的保險以及個人賬戶險上。可以通過家財險獲得保障。

不同人生階段的保險配置建議

少兒階段(0-22歲)

當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身體抵抗能力相對較弱,容易生病看病多,雖然是小病但積攢下來醫療費用不少,所以購買保險應以保障醫療為主。

重疾險,目前保險業內專家普遍建議以定期重疾險為主,保額在50萬及以上,保障30歲以前的重疾風險;原因是在孩子22歲後,逐漸有經濟獨立能力後,可以為自己重新購買更合適的保險產品。

醫療保險,作為支付嬰幼兒住院看病的補償費用,比較適用的險種有住院津貼險與住院收費報銷險。另外百萬醫療險可以解決大病損失,和重疾險搭配使用保障更全面;並且經濟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百萬醫療中選購可看特需、國際等高端醫療,可以應對現在兒科資源緊缺讓孩子儘早看上病得到醫治。

學平險,孩子開始上學後,安全問題也變得更加重要,所以保險要意外、大病和醫療並重。上學的孩子,即可購買價格實惠但保障全面的學平險,可以獲得包括意外傷害、意外傷害醫療以及住院醫療在內的多項保障。但學平險因為費用較低,所以賠償金額也比較有限,這階段可以適當同時增加意外險的配置。

意外險,包含意外身故和意外傷殘等,另外意外醫療產品注意選擇包含自費藥的產品為佳。

不同人生階段的投保建議,“買的對”比“買的多”更重要!

中青年時期(22-40歲)

青年人參加工作後便能獲得社保,如果沒從事什麼危險職業,遇到意外的幾率比較小,那麼保險可以以基本保障為主。所需的險種依次的優先級是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家財險、人壽險。

如果年幼時未配置大病險,可挑選在此階段用自己掙來的錢購買大病險。在為自己配置意外險和大病險後,可以開始為父母配置壽險作為回報,但整體保費最好不要超過年收入的10%。

而婚後生子的男女,也會伴隨著買房買車壓力,以及撫養孩子贍養老人的壓力。因此此階段保險重在保障家庭支柱。

首先是重疾險,通常建議保額在50萬以上,此時對於重疾險需要決定購買終身還是定期。如果選擇終身意外險,還需決定選擇儲蓄型還是消費型;預算不足情況下選消費型,預算充足但是有別的理財計劃也可以選消費型,而預算充足卻沒有心思理財的人可以選擇儲蓄型。

醫療險,現代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疾病年輕化趨勢越發明顯,在這個階段選擇百萬醫療很有必要,經濟條件較好可以選擇百萬醫療中的高端醫療。

意外險,在購買意外險時,務必注意意外傷殘保額會按殘疾疾病比例計算保額,甚至有些產品只保全殘,購買保險時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和產品條款來進行選擇。

人壽險目的在於彌補家庭成員身故後對家庭生活保障的衝擊,對於壽險的保額計算,建議以被保險人的年收入5-10年為佳,這樣可以緩衝5至10年的經濟壓力。如果被保險人是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建議緩衝年數增加。

不同人生階段的投保建議,“買的對”比“買的多”更重要!

中年時期(40-50歲)

這個年齡階段面臨的疾病風險陡然增加,但是此時投入保險槓桿已經越來越低,所以為自己和家人買保險最早最好。當我們進入中年時期後,如果保費超過保額的情況下便不建議購買,另外在購買保險時,需要多注意是否符合健康告知,否則會有被拒保的可能。

此階段保險購買以意外險、重疾險、人壽險、百萬醫療險為優先順序。

意外險,建議高保額的意外身故、傷殘保障;

重疾險,對於終身消費型型重疾險應該是最後購買年齡機會了;

人壽險,主要是為孩子的生活保障設置;

防癌險,據數據顯示當人進入40歲以後,癌症發病率也呈現陡然升高的趨勢,所以在這個階段購買防癌險相對重要。

隨著40歲以後,我們也要開始考慮養老問題,但是養老金如何規劃不僅靠社會養老保險,還可以靠養老商業保險來進行低息、穩定、長期的投資。

不同人生階段的投保建議,“買的對”比“買的多”更重要!

老年階段(50歲及以上)

超過50歲,健康風險達到最高了,可以購買的保險的範圍急劇縮小。國內大病險一般會設置年齡限制,儘管大部分壽險產品的投保年齡上限是60歲,最高上限能到65歲,可是在超過50歲的階段購買壽險。

百萬醫療&防癌險;符合健康告知的話,百萬醫療是首選,如果因為健康問題導致買不了的情況,可以選擇防癌醫療險、以及藥神保等癌症相關產品;

重疾險:隨著年齡增加重疾險性價比已經逐漸下降,50歲以後通常不建議購買重疾險,因為發出的保費很高,此時適合選擇儲蓄型產品;

意外險:買意外險更多的要著重的是意外醫療的,同樣建議購買含自費藥的意外醫療,舉個例子,父母不小心骨折了,你肯定希望用進口鋼板而不是國產鋼板。

不同人生階段的投保建議,“買的對”比“買的多”更重要!

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配置比例

根據優先級,有選擇性的優先配置,依次為:家庭支柱、小孩、老人。如果調整完險種之後預算仍然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優先級來為家人分年齡段進行配置;

此外調整險種的細分類型,也可以解決預算不足的問題;例如:儲蓄型變消費型,終身變定期;醫療險、重疾險這兩類有一定補充關係的產品,也可以考慮短期內放棄其中一款產品,待資金充裕後再補齊。

有人常說“保險無用”,遇到這種情況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沒有出險理賠的人生健康又順利;而有人會說“保險理賠難,保險保障範圍小”實際上是自己的需求與保險產品之間不完全合適,此類情況就需要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去選擇正確的產品和搭配。

*更多保險內容歡迎點擊相關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