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陪孩子一起度過小學一年級?

用戶64325649


小學一二年級,也稱為“低年級”。顧名思義,這個時候的小朋友還小,更需要被關心照顧。

小學一年級,剛剛從幼兒園來到小學,一般情況下孩子適應都很快,因為一年級的老師都會從一開始的行為習慣入手,教會孩子每天要做的事,告訴孩子現在與幼兒園的不同。

最不適應的應該還是家長們,首先是各種未知的恐懼,然後是各種懷疑和不放心,最後一頭倒在輔導作業的情境中,焦慮了。

小學一年級雖然是開始,卻有著你不知道的優勢。一年級的孩子很聽話,他們眼裡的老師都很美,他們對新的學習環境充滿了好奇,他們有著很強的集體榮譽感。這個時候的家長,只需要分享孩子每天的快樂,鼓勵他、引導他很緊老師的步伐。這個時候需要端正學習態度,不折不扣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習慣和態度一開始就定位好了,以後的學習會更容易把握。


小學幫



我是一名工齡20多年的語文老師。所以重點談談父母應當怎樣陪小學生學習上半學期的語文。

一、要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只有對學習保持高度的熱情,充滿興趣。孩子們才會越學越帶勁兒,才會覺得學習時間快樂的事情,這對孩子的終身學習是十分有利的。

1、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知識。

語文的拼音,生字和詞語包括數學的加減法,我們都可以在遊戲中進行。和孩子們一起做拼音,生字,詞語,數字卡片,再利用這些卡片進行組合,在組合中,孩子就能夠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還可以隨身攜帶這些卡片,利用零碎的時間和孩子認一認,讀一讀。讓孩子當小老師,教家長認讀。

2、在生活中學習知識。

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我們都可以與生活緊緊聯繫。

讓孩子從小說你大語文觀念。在生活中,學習拼音、識字、組詞、說話。

數學的加減法同樣可以利用生活進行。

在生活中也教會孩子閱讀,利用閱讀的時間,很好的學習拼音,生字和詞語。還可以在閱讀中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看圖說話的能力。

3、教會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們要教孩子怎樣觀察生活,怎樣發現生活中美妙的地方,發現生活中與眾不同的東西,觀察生活中新奇的事物。

鄰居家的小貓小狗,池塘裡的小金魚,路邊的花草樹木,田野裡的莊稼, 果園裡的果樹,遊樂園裡的遊戲,潮起潮落的大海,天邊的紅霞,變化的月亮,閃爍的星星……這都是可以教孩子們觀察認識的事物。

教孩子有順序地觀察。訓練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孩子會學習。

說這是老師的任務,其實不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家長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比較短,而在家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長。

家長要利用空檔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教孩子學習。

我們可以教會孩子預習、讀文、觀察、寫字、說話;訓練孩子做事專心;自覺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作業完成後能夠學著檢查;知道不懂先自己思考,思考後還是不會,就要向別人請教;每天都要有閱讀的時間;進行有效的閱讀,閱讀後還可以與人進行簡單的交流。

三、教孩子會生活。

生活與學習是密不可分的,會生活的孩子學習能力往往不會太差。所以,我們在教孩子學習時,要教孩子生活。

整理自己的物品,包括書包、書桌、房間等;會洗簡單的衣物,比如手帕、襪子、內褲;購買日常生活用品;能做最簡單的食物……

四、教孩子與人相處

教育孩子能真誠、大方地與人相處,關愛他人,不自私自利,尊重別人,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謙虛好學,寬容的對待別人, 有禮貌。

五、教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性。

做人比學習更重要。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教會孩子做人。讓孩子真誠善良、誠實守信、堅強勇敢。這幾點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很大的難度。而且需要家長的榜樣和長期的耐心的培養。

家長一定要注意,一年級的孩子學習上需要家長更多的陪伴與輔導,但是家長也不要包辦代替,鼓勵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自主的去解決,實在不會的,家長予以指導。

生活,做人與學習是同等重要的,在管理孩子是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小學一年級是一個特殊的階段,需要父母的特殊照顧。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這之前,孩子在幼兒園基本以娛樂為主,沒有硬性要求,想上廁所就可以去,想說想笑也沒有過於規則。

可是,到了小學一年級,一切卻都變了!

而這個變,很多孩子是一時間無法接受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幫助孩子作好過渡。上一年級前,讓孩子明白一年級和幼兒園的區別,讓孩子明白到了一年級如何坐,如何跟同學打交道,如何背書包,如何整理課本,如何打掃衛生,如何擦桌子,如何拖地,如何面對一些小的困難,如何獨立上廁所,如何有意識喝水,如何讀書,如何……

這是過渡階段應該要做的,讓孩子具備一年級學生應該有的能力,如若不然,到了學校,孩子會很彆扭的,無法儘快進入一年級狀態。

那麼進入一年級後,父母又應該陪孩子什麼呢?

學習習慣!

一年級,是整個人生求學的真正開始。這個時候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簡單的來說,家庭作業這件事情,要讓孩子明白放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這樣的習慣養成了,整個小學階段,父母會很輕鬆,孩子也會很輕鬆。

讀書習慣!

學習離不開讀書,可是,很多孩子隨著年紀升高,越漸漸不會讀書了。只關注小說的情節,走馬觀花地看完,便結束了。這種讀書模式不對,一本書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通讀內容,第二遍精讀重點章節或段落,第三遍邊想邊讀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如何換成別的可以嗎?

習慣是慢慢養成的,讀書亦是如此,一旦養成,就無法擺脫,自然就會受益一生的。

獨立習慣

獨立是一項特殊的能力,有時候遠遠要比分數重要。孩子只有獨立了,才能夠學會自主學習,才能夠擁有面對生活的能力,才能夠獨自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才能夠遇到難題後自己敢於鑽研。

專注習慣

專注能力的培養,需要從一開始就注意。缺少專注力,會導致課堂上走神,無法專心聽講,雖然說坐在教室裡,雖然說坐得很端正,可能心已經跑到了九霄雲外。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專注力能力增強,可以慢慢訓練,一開始五分鐘,慢慢增加到8分鐘,12分鐘……

當然,對於部分孩子而言,有些能力和習慣已經具備,此時就應該著重培訓另外孩子欠缺的能力和習慣。這個過程,父母一定要陪伴好!

加油!


說文寫作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平穩地讀過一年級?

首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其次,我們要幫孩子樹立信心。

最後,除了關注課堂學習的內容,習題也非常重要。

具體內容請關注“今日頭條”號“秦學優選好課”推文“西安幼升小:如何幫助孩子平穩度過一年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