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對人生的作用是什麼?

風捲大地


哲學對人生的意義,就是哲學的三大問題,也被稱為哲學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我是誰?

就是人類在這個世界的定位問題。定什麼位?按我在回答天人合一對人類文明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時,我引用《周易·科學·21世紀中國》的觀點,就是“天地生人”。人和天(宇宙)的定位;人和地(地球)的定位;人和生態的定位;人和人的定位。

用老子《道德經》的話講,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中還有非常多的對人和人的關係的論述,其實也是人和人的定位。

比如在《道德經》第十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還有很多。但是這裡的“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非常多的歷史人物都用過,最成功的就是“三聚三散”的陶朱公(范蠡)。《史記》記載了范蠡三聚三散的歷史。

我從哪裡來?

就是人類和生命的起源。從微觀上說對DNA探討也是探索人類和生命的起源。從今年四月份的《環球科學》裡的《DNA上的生命之環》可以看到通過對DNA的研究,揭破了跨越6000萬年的生命秘密。文章在結尾說“對於研究者來說,找出一個謎題的答案意味著另一個謎題也已經出現。20億年前,在細胞核還沒有出現之前DNA環結構就已存在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現在,我們也只能重新開始,再一次從DNA環中來找到謎題的答案。”

人類對生命的探索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啊!

我要到哪裡去?

從人類社會來說,就是人類社會到底能發展到什麼樣。而這從“人類社會學”、“社會學”等學科看,就是探討這樣問題的學問。而從《三體》這樣的小說看,就是用講故事告訴你人類社會的發展。

從個人來說,就是人生定位的問題。也就是像我們小時候大人問你長大要幹什麼啊,然後你回答科學家之類的,這就是人生定位。還有就是個人生活上的定位問題,也就是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就像我們老是拿年齡定位,80後、90後、00後。有些老人也說自己是80後、90後,就是他對他生活態度樂觀的定位。這是快樂的人生觀!

所以說,哲學對人生的作用,從個人說就是一個人的一生要怎麼過,而學習哲學,這會解決人生的疑問。就算解決不了,也會知道用什麼態度去面對。

可以說從中國哲學來說,對人生的態度是樂觀的,按中國現代哲學家李澤厚在《試談中國的智慧:四、樂感文化》中說“‘樂’在中國哲學中實際具有本體的意義,它正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成果和表現。”


掛在明堂射古今


上世紀7O年代末期開始我接觸哲學,是上世紀6O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的高材生朱老師給我們班講《緒論》部分。也是我接觸哲學的第一堂課。我帶著迷茫和好奇,只見朱老師健步走上講臺,把課夾放在講臺上,在黑板上寫了"緒論"兩個字後,雙手著扶講臺,兩眼盯著臺下近4O個學生,一張口就問;你想變得聰明嗎?你想變得理智嗎?你想變得健康嗎?你想變得漂亮嗎?你想變得快樂嗎?回答肯定是:一個字:想;二個字:很想;三個字:特別想!那我就告訴你:那就學哲學吧!這樣學哲學的第一堂課的開場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建議,也堅定了我學習哲學的決心和信心。要說學習哲學有什麼用,現在回過頭看,真神奇,沒有想到朱老師上面的那些提問,應該說基本上都兌現了。一是我從與父輩的比較中得出這個結論。我父親從小受盡欺凌,但為人正直,心地善良,吃苦耐勞,家庭責任心特強。但唯一的毛病就是遇事過可情緒化,容易產生被歧視和被欺負感,有點小事便整日整夜睡不著覺,久久難以釋懷,不到5O歲就疾病纏身,一付老態。二是從與我的發小比較,小時候很多發小聰明活潑,學習優秀很令我羨慕,但現在發生了改變。隨著年齡們增長,很多發小變得老態龍鍾,面部表情呆滯,語言表達遲緩。我反而在發小中顯得更為年輕和更為健康。如果說學哲學有什麼用,那就把朱老師提問作為答案吧。


本色老梁


哲學對人生的作用是什麼?

哲學作為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理論體系之一,確確實實是讓人聰明的學問。

學習掌握了哲學的基本觀點,對人生正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事物,認識人,卻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

學習和掌握的哲學的基本觀點,對人生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掌握和運用哲學觀點指導自己的言行,會使自己的言行不斷的昇華。會讓自己的動機效果相統一。成功的幾率更大。

誰掌握和運用好了哲學觀點,誰就會無往而不勝。


剛想明白


學點哲學對人生很有邦助,我是這麼認知的。哲學這門科學在各個歷史發展中是不斷變化的。

"為什麼?",這是學習哲學的基本問題,也是隨歷史變遷而提出的基本原理。哲學分為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派系,而取決於它們的把"什麼"看作是第一性:

存在,自然界,物質,還是意志,思維。人人都懂"錢難賺,屎難吃","天上不會掉餡餅"這一普遍哲理,但人的意願和思維往往會跟風隨意追逐這一不現實的哲理,特別是在以泡沬經濟改革股市年代。

舉例,拿許多想一夜暴富的股民來講,我個認為,全是些不懂一丁點哲學市井庶民在這近卅年掙扎,不懂得物質財富為第一性,把糊思亂想放縱為自信了得,思維絮亂。

物質和財富是人生用自己血汗和拼搏而創造出來的,是為人生撐據知識理論接合實踐勞動才能獲取到,沒有第二條途徑。

列寧:"…在認識論所能使用的概念中,有沒有比存在和思維,物質和感覺,物理的和心裡的這些概念更廣泛的概念呢?沒有。

這是些廣泛的已極的概念,其實認識論直到現在還沒有超出它們…只有欺詐…或極瑞愚蠢才會要求兩個廣泛已極的…二者之中哪一個是第一性的。"


易家巷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哲學的定義。哲學(縮寫:Phil)(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 ,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哲學分支有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科學技術哲學等。 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是一門使人思想走向成熟,深邃的學科,通讀西方哲學,東方哲學之後,一個懦弱的人也會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會指導人生很多的決策和方向,一個人考慮問題就有深度和廣度。比如現在有一個乞丐在乞討,在我們一般人看來,就是給予他錢和不給予他錢的事。而站在哲學的角度,用叔本華的話來說:“對乞丐的施捨,維持他活過今天,卻延長了他痛苦的明天。”

再比如孝敬父母這個事情,一般人都會回答要孝敬父母或應該孝敬父母。而站在哲學的角度會回答:必須孝敬父母。為什麼是必須孝敬父母,因為必須做的事情含有道德倫理,而應該做的事情只是含有道義和道理。

所以哲學在對人生這個主題上是非常好和非常有深度的幫助的。如果你要學哲學或者正在學習哲學,那就放開手腳好好學完西方哲學、東方哲學,相信你會越來越喜歡他,也相信你會受益終身。


正念甘露


《哲學是使人聰明的學問》

什麼是哲學?哲學是歸納,整理,反映自然社會普遍聯繫本質和發展規律的學問。哲學的流派和派別很多,有中國古典哲學,古希臘的古典哲學,近代唯心主義哲學以及唯物主義哲學。中國古典哲學以春秋時期老子,孔子,莊周為代表人物,西方古典哲學以蘇格拉底,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為代表人物。而近代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則以康德,費爾巴哈為代表。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最新式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派別。我們新中國誕生以後,主要信奉馬克思主哲學。因為它是最先進,最科學,最系統的哲學流派。亦是最能反映物質世界普遍聯繫本質和運動規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中國古典哲學,與西方古典哲學的重大區別在於,前者注重反映人文社會的發展,而後者主要研究自然科學的發展。所以東方哲學主要反映人對物質世界主宰,駕馭,能動改造的作為和智慧。而西方哲學則主要強調自然偉力的不可抗拒,不可超越,人類社會應遵循自然規律的發展變化從事一切社會活動。應該說,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在面對物質世界時,不應是對立的,而應該是互補的。即光硏究人類的上層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發展不行,而光懂得宇宙天體的運行發展不去人為施加影響也不行。

人之一生,你可以不做詩人,也未必非要成為文學家。但你不可能不學習一點哲學知識,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辨證唯物主義哲學常識。為什麼呢?不為什麼。只為你在一生的幾十年奮鬥拼搏中,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大千世界的關係,你必須學奌哲學。這裡打個比方吧,大米飯今天對我們每個人來講它是主要食物,不吃它餓得慌,因此它今天食用是食物,是營養品。可你把它放到明天后天吃會怎麼樣?它就是毒物。為何?餿了,變化了,哲學上稱這種變化叫量變到質變。

再如,我們隨時隨地所處的社會關係中,為什麼有的生意人昨天還是客戶,合作伙伴,突然有一天就變成了競爭者,對手,甚至冤家仇人了呢?利益衝突嘛。所以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入一條河流。不懂哲學常識的人或許會說,廢話嘛不是,河流不還是河流嗎?怎麼啦為何不能兩次踏進去?夥計,還真不能兩次踏進一條河。為何?你第一腳踩進河裡時,河是一條河,可你第二條腿淌進河裡時,前面的水早流走了。這就叫物質運動,變化和發展。

在哲學上,這種事物的發展變化叫: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在大學裡,有句調侃的話說,學了中文騷氣多,學了英文洋氣多,學了數學呆氣多,而學了哲學官氣多。做官的人們,公務員們,為什麼一上崗,組織上就要有計劃安排青年幹部去團校,黨校進修?就是要讓未來的接班人懂得奌哲學原理,掌握奌辯證法,以後工作起來不會隨便講過頭話,做過頭事,學會用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處理工作中出現的矛盾。

於是大思惠家培根有幾句名言說:數學使人精密,邏輯使人善辡,詩歌使人靈秀,哲學使人聰明。毛主席說,唯物主義者不可戰勝。講的就是懂點哲學常識的人,做起事來不會輕易鑽牛角尖,在工作生活中不會或很不容易犯常識性錯誤一一在我們人生中,有些人就看不起哲學,認為那些概念性的東西很空洞,很不好理解,因而很扯淡。那麼,怎樣才能說服這些人們相信哲學很科學,一點都不扯淡呢?相信這些人們都讀過《紅樓夢》吧。《紅樓夢》裡的好了歌就有句話說:若是好,便是了。若不好便不了。這就是哲學,就是辯證法。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世間事物,不做滿才有發展,滿了事物就終結了。這不就是做人的智慧嗎?所以哲學對人生,意義是重大的。


李老根2017


很多人覺得學習哲學是一件很難也很無趣的事情,因為很多富有哲理性的大道理,似乎只能在嘴上說說而已,對於解決現實問題,卻並不會帶來多少收益。


也許是純粹的個人觀點,學習哲學需要一定的悟性,同時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很多人對他人的思想總是不假思索的加以駁斥,特別是那些與自身理念相左的觀點,理由似乎冠冕堂皇,實則粗俗不堪,胸懷狹隘恐怕是很難接納新知識的,更不用說去潛心學習了。

哲學是不是真的無用呢?可以說,人類文明發展至今,主要歸因於哲學思想的引導,不例外,哲學對於人生的思考同樣是深刻而悠遠的。

如主題,關於解答人生問題的哲學思想,個人建議可以瞭解一些佛學,道家思想,以及諸如西方叔本華有關意志和表象相關的理論。

哲學思想通常涵蓋了人類所面臨的,一切存在的甚至不存在的問題。思想是沒有邊際的,當代哲學家王東嶽曾提出,哲學思想就是運用思想去思想思想,這一表述比較生澀難以理解,但確是最為全面和精準的,所以哲理性的東西必定是艱澀難懂的,需要學習的人調動大量的思想力量才能有所領會。

然而,我所說的悟性,也包含了人的人生閱歷,一個人經歷越多,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體會越是深刻,有閱歷的人對哲理性的思想理解起來更加感同身受。


例如,佛學思想當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即空論,佛教認為,人生如夢幻泡影,縱使你擁有的萬貫家財,或者歷盡浩劫苦難,然而由此帶來的這些滿足感或痛苦感都是非真實的,就如同煙花泡影,人生的一切際遇皆緣,有緣起,必有緣滅。

佛教傳入中國以來,與中華傳統的儒家思想存在有很多矛盾之處。僅就這兩種思想當中,有關人生問題的思考,就存在決然對立的觀點。比如,儒家思想是典型的入世之說,而佛教思想則主張出世說。

有意思的是,中國本土的道家思想,似乎是介於佛教和儒家思想之間的。老子的《道德經》旨在講清一個“道”字,道德經之所以難以理解,是在於老子的世界觀和格局太過龐大的,老子所描述的道,乃是大道,是企圖解釋萬事萬物運行之本源的思想,即不代表唯物也非唯心。

哲學的話題實在太過龐雜了,它和人類歷史緊密關聯,很難三言兩語將它說清楚,如果你與哲學有緣,你自然會走進它,瞭解它,然後愛上他。


一頭老騾


哲學對人生的作用是什麼?

哲學已從哲學家的殿堂上解放出來成為人類識識世界以及從事社會實線的思想工具,又稱為認識論和方法論。

哲學的作用是指導人們客觀的認識自然、認識人類社會;正確地指導人們進行社會實踐、進行生產生活並造福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再進一步驗證自己所持的哲學觀點的科學性。

人類的社會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毛主席更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發揮到極致 ,毛主席強調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把辯證法形象地稱作“一分為二“,即一切問題不能孤立的看,而要全面的,系統的看問題,工作中時時檢查自己的缺點,隨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因此國家取得了全面的發展,人民生活儘管物質還不充裕,但幸福感普遍提高。在當今為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征程中,華為的成就也得益於哲學真理對企業家的指導作用。因此人們在實踐中往往自覺或不自覺的在運用某種哲學觀點,導致事業的成功或失敗。因此哲學對人生的作用是靈魂的作用,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能使人變得聰明,是幹事業成功的法寶,掌握了能受益終生。


晶淼30193


哲學回答了許多看似很虛幻的問題,可卻能讓人走出困惑,讓人看清方向,也讓人擁有更強的前進動力,讓每一個人的人生最終得到昇華。

第一個問題,我是誰?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哲學裡面比較有名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答案都可能完全背道而馳。

坦然的面對過去的我,明確認知沒有過去的我所做的一切,就不會此時此刻的我,過去的我在過去如果做出另一個選擇,那麼現在的我就是另一個我,而現在的我就會消失。

明白上面這個邏輯,你就應該明白以往發生的一切鑄就了現在的你,或者說你身體裡的這個意識,如果質疑否定過去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那麼就是現在的你否定現在的你,怎麼能不痛苦不糾結。

同樣的只有坦然面對過去的的自己所做的一切,才能讓當前的你更好的生活學習進步,從而讓現在你變得更完美,也是讓未來的你更完美。

總得的來說,現在的你坦然面對自己的以往,就能讓現在的你念頭通達,無論思考還是學習都能事半功倍,也才能讓你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這就是哲學的力量,幫你破開對自我的認知迷障,看清自己承認自己,讓你擁有更強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說人生老病死,最終身體和意識都會化為虛無,那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那麼人活著的意義到底什麼?

第一是知識,我們人類在無數思考實踐中,無數知識隨之誕生,發明知識的人也許已經早已逝去,但是他們的知識流傳下來,這就是他們人生的一部分意義。

第二是智慧,我們人數除了積累了無數知識之外,還利用知識文明流傳下來無數智慧,而這些智慧讓人類脫離矇昧,逐步認清自己生活的世界,而讓這些智慧最先出現在世間的那些人,這就是他們人生的一部分意義。

試想一下,我們利用自身的經歷以及學習實踐之後,獲得各種對人類有益的新的知識,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智慧不斷提升,我們將伴著這些知識和智慧永久留下人類文明的進程中。

哲學可以讓人真正安靜下來,明悟所有遇到的問題,最終讓人的生命得到昇華,文明沒有盡頭哲學也不會有盡頭。


靜靜思考的風


哲學啟迪聰明人思考,聰明人的思想可以稱為哲學,哲學有應世作用和尋求超脫兩種作用。

譬如儒家思想和西方哲學,可以給人精神上的依據,有了依據,人活著就非毫無意義了。

然而思考的終點必然是迷惑,看看西方哲學,最終無奈的把形而上之學又歸於神學,哲人為了擺脫神學的束縛而思考,最終又歸於神學,為啥?因為他們找不到答案。而孔子就幸運的多,孔子同樣是思想家哲學家,見老子之前,以為自己思想境界很高了,然而見老子之後,卻迷茫了,被打擊的不輕。再見老子,求教,然後昇華,於是儒家思想便也有了修行概念。道是一切的源頭,包括哲學,不明道,在後天識念層面的思考,只是在道的一個分支上越行越遠,只有返本朔源,才會明白“我是誰”。

離題了吧,回到題目。其實人生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哲學就是尋找人生意義的。人活著不就是找點意義和意思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