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社交電商效果初現,但好戲不僅僅如此

在中國,幾大科技巨頭根據自己擅長的領域迅猛發展:騰訊佔據遊戲和社交市場,而阿里巴巴則將電商作為自己展宏圖、創大業的根基。然而,騰訊旗下的王牌應用“微信”看到了移動支付和線下服務的增長潛力,準備進軍零售業——阿里巴巴的“固有領土”。

微信小程序社交電商效果初現,但好戲不僅僅如此

特別的是,微信裡的“小程序”為商家帶來了銷售產品的新方式,例如將“拼團”的鏈接分享到群聊裡,邀請朋友入團。微信小程序是一款無須下載即可使用的輕型應用,能夠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包括打車、送餐、直播和購物。基於微信提供的社交網絡,品牌方和商家可以輕鬆觸及9.8億名月活。

騰訊表示,這款發佈僅僅一年的產品,已經擁有了1.7億日活和58萬個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有多大商業潛力?如果你問我這樣的問題,我不會給你答案,我也給不出答案,很慚愧。我不給答案的原因是,小程序未來到底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現在誰也不知道,包括微信團隊。

微信團隊過去一年裡,在小程序上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注入了太多思考。業界不少人可能低估了小程序的潛力,提前給一個事物下結論,就跟拋硬幣一樣簡單。真正合適的做法是,去找幾個小程序體驗一下,動手嘗試做一下。

微信小程序社交電商效果初現,但好戲不僅僅如此

公眾號區分了訂閱號和服務號,但服務號留下了太多問題,到現在看,可以說是個錯誤,但這個錯誤反而啟發了小程序的出現。服務號無法完成的事情,可能交由小程序完成。在這一點看來,小程序的想象力起碼比服務號要大,這是基本面。

小程序開發的另一層價值在於激活並開啟更多應用場景,無論是線上場景還是線下場景,有一個新的產品可以用來嘗試,我想一些技術和產品人會為此感到興奮,也會有人不以為然。變革到來之前,基本如此。有人說小程序沒戲,因為沒有流量刺激。我看到的是,有流量刺激的新事物基本都很快消亡了。如果不是用戶需求激發的產品,再多的流量灌進去也會有問題。流量刺激的另外一個壞處是,會招來太多鑽空子的玩家,這些到處找流量紅利的人對任何一個平臺都不是好事。

不要再等了,互聯網進行到現在,從來沒有一個機會是等出來的,先做了再看。看到有一些百度的人在哀嘆直達號。恕我直言,百度當初做直達號可能是一個好的想法,不過,百度一沒有賬戶體系,二做不好面向開發者的後臺工具,最終這個產品沒有多大聲響是正常的。不必哀嘆。直達號初衷沒有那麼大。面向開發者友好的開放平臺才會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像百度以及更多大公司,後臺界面一個比一個垃圾,不知他們那麼多產品經理都幹嘛去了。

微信小程序社交電商效果初現,但好戲不僅僅如此

微信明面說不會為小程序分配流量,也不會有所謂的流量紅利。可實際上呢?附近的小程序,關聯500個公眾號,首頁直達的入口……你說小程序沒有流量紅利?呵呵,騙小孩吧?

主流電商平臺純流量運營的策略已經幾乎失效。傳統電商平臺無一例外都是流量運營的思維,所以運營的核心是把流量導入到自己的獨立APP上,但是今天的狀況就是移動紅利期結束的背景下,微信的幾乎佔據了用戶使用手機90%以上的時間,因此即使在高預算砸廣告的情況下,這些平臺在app的裝機量方面仍然不盡人意,且空間很小。因此,除阿里以外各大的電商平臺都開始寄希望於推倒重來,諸如開發小程序然後搭建一個全新平臺作為其電商入口,諸如美麗聯合與京東合作並於最近上線的小程序微選。

微信小程序社交電商效果初現,但好戲不僅僅如此

微信即將從應用程序變成一個操作系統。在PC時代早期,誰佔據了操作系統的霸主,誰就掌握了主導權,於是微軟當仁不讓。到了互聯網時代早期,誰佔據了瀏覽器,誰就掌握了流量,於是谷歌超越微軟成了第二代霸主。而到了今天,當年谷歌擊敗微軟的的一幕似乎又要在移動端發生,從微信群、公眾號、小程序的發展,使得這個社交APP的可挖掘空間隨著流量和用戶時長的變大而無限擴張,以至於短短1年時間,僅以小程序為例:2017年上線以來據不完全統計版本迭代達32次之多。

甚至在今天儘管小程序已經完全具備了一個獨立電商平臺APP所有具備的全部功能的情況下,它仍然沒有停止版本和新功能的推出,且電商只是小程序應用中一個非常渺小的細分,而遊戲、娛樂、閱讀、工具等等一系列能夠讓用戶留在微信上消耗時間的東西作為小程序的發力方向目前還沒有完全爆發出更大的勢能,但這對於傳統APP,尤其是對於quick in-quick out為典型用戶行為為主的電商購物類APP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滅頂之災。

微信小程序社交電商效果初現,但好戲不僅僅如此

羊群效應已經發生。諸如當年在爭議中起飛的淘寶網,和今天同樣爭議中起飛的拼多多那樣,打消電子商務、社交電商是否為偽命題的說法則必須以事實說話。於是基於不同時間節點,誕生於不同網絡環境下,同樣採取低價量販起家的上述平臺都用行動證明了可行性。因此,在打消偽命題的顧慮之後行業必將誕生第二第三個“淘寶網”、“拼多多”。畢竟0到1是質變,1到10則是量變。空前龐大的增量市場,近乎免費且又無限的流量,社交電商如今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好戲遠在後頭。

運營人員:張楊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