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古建築彙總,一起了解下

1、城隍廟:清代。《定遠廳志•祀典志•廟祠》載曰:“城隍廟在廳城西街”同知嚴如煜建。嘉慶十六年(1811),同知馬允剛重修其寢宮三間,正殿三間,抱廈三間,東賞善司三間,西罰惡司三間,左檢校司一所,右巡查司一所,中‘聰明正直’牌樓一座,樓前東科房三間,西科房三間,大門三間,前樂樓一座,大門之左土地祠一所,右方神祠一所。”

鎮巴古建築彙總,一起了解下

2、湯貽福祠遺址:清代。位於今碾子鎮元仁村。該遺址建於咸豐三年(1853),佔地約600平方米。原存有前後殿各三間,兩邊廂房各四間。

3、桓侯廟:清代。《定遠廳志·祀典志·廟祠》載:“桓侯廟在廳城南,班侯廟右,正殿三間,抱廈三間,大門三間;嘉慶二十年同知馬允剛建,有記見藝文。”

4、禹王宮:清代。位於今鹽場鎮響洞村。《定遠廳志·祀典志·民祀》載:“道光初,湖廣籍商人汪守黃、餘國鳳、柯道詢、方光發等積貨修建。”同時建有關帝廟、戲樓,1966年前後被毀。

鎮巴古建築彙總,一起了解下

5、碾子村中街關帝廟:清代。位於今碾子鎮碾子村。該廟建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現存有戲樓一座,武聖宮房屋五間(私人住宅),其房脊樑、山牆等雕刻保存完整,彩繪顏色依稀可辨。廟內有十塊石碑鋪在地面,大門只剩石門框架,橫額刻有“護鎮寧鄉”行書大字。

鎮巴古建築彙總,一起了解下

6、響洞村老君廟

:清代。位於今鹽場鎮響洞街,現有兩戶村民居住。據通殘碑記載,此建築在同治八年間進行過維修,始建年代不詳。老君廟東西長23.5米,南北寬21米,共15間,現存有樂樓、廂房、耳房、大門等建築。老君廟柱高2.5米,柱徑30釐米,無斗拱。樂耬為九架樑,左右廂房為五架樑,屋頂為密簷式,施重簷二滴水。樂樓層簷均為簷板密封,內簷均為木格方形門窗,二層樓簷臺為深浮雕民間傳說。老君廟建築除上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除外,其他建築結構保存完好。現存有附屬文物石獅一對,石碑一通。

鎮巴古建築彙總,一起了解下

7、蓮花村貞節牌坊:清代。位於鎮巴縣碾子鎮蓮花村。湯順孝年未五十而歿,其妻劉氏守節持家、御患睦族、教子有成、聲名遠播。咸豐三年(1853)朝廷敕旌節孝,四年,為其立牌坊。該牌坊高7.7米,寬5.1米,四柱三層,牌坊正中嵌石匾一塊,刻字為“柏舟苦節”。石牌坊同青石鑲嵌構造而成,規模宏大,書法蒼勁,雕刻精湛。2008年9月16日,該牌坊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巴古建築彙總,一起了解下

8、至寶塔:清代。位於鎮巴縣涇洋鎮二郎灘村周子埡小組,緊挨已毀的清淨寺遺址。據《定無廳志》載,周子埡清淨寺始建於明代,清道光、咸豐年間曾多次維修。至寶塔建於清光緒五年(1879),屬密簷式塔,青石建造。石塔呈六角形,六角翹起;通高12米,共七層。塔體內空心,主要用於存放主持骨灰,塔體外形保持較了。至寶塔造型別致,較好的保持了古代石料建築風格,有較高的佛教文化研究價值和石刻建築價值。2008年9月16日,該塔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巴古建築彙總,一起了解下

9、安定橋:清代。位於涇洋鎮楊務山村。清光緒元年(1875),定遠廳同知秦毓麒、餘修鳳以及鄉眾101人募捐修建安定橋,落成於光緒二年(1876),因“日曆久遠,徒步安全”而得名。橋長7.5米,2.7米,高7米,為條石砌成的單孔石拱橋。另存有光緒五年(1879)所豎的一通石碑,保存完好。

鎮巴古建築彙總,一起了解下

10、仁和會仙橋:

清代。位於青水鎮仁和村。會仙橋為單位拱石橋,呈南北走向,長9米,橋面寬2.7米。石條鋪砌橋面,石條寬32~40釐米,長短不一。該橋距水面13米高,橋體由28層石條券成,石條厚18釐米,拱高2.5米,橋基建築在白天河兩側山石上。2011年9月,該橋被鎮巴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來源:鎮巴縣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