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成为发达国家是很多国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有一个国家偏偏迫不及待地将“发达国家”的帽子向外推,这个奇怪有趣的国家就是新加坡。

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早在1995年夏天的时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已经宣布,新加坡将在两年之后成为发达国家。

成为发达国家是很多国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如此轻松地迈入了第一世界的门槛,似乎是新加坡的幸运。

但是,新加坡政府并没有接受这一决定,反而提出了要求,希望经合组织能够再研究一下判定的标准。

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也就是说,新加坡硬是拒绝了送到嘴边的馅饼。

用新加坡政府的观点来解释,虽然当地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工业基础完全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并不符合成为发达国家的规定。

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将“发达国家”的帽子向外推,这是新加坡诚实严谨的表现吗?

也不尽然。

新加坡这一举措一方面是实际情况可能达不到,另一方面是当时快速发展的需要。

要知道,发达国家可不仅仅是名头好听,一旦成为发达国家,势必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对于正急于发展的新加坡而言,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总之,新加坡为了不发生“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情况,果断拒绝承认自己是发达国家。

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1996年,经合组织经过考察,改变了之前的决定,最终称新加坡为“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但你要因此认为,新加坡人肯定也是务实、不怕输面子的,那倒还真不是。

新加坡人会自嘲地把“怕输”作为新加坡文化的标签之一。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在一次大学演讲中,也曾拿新加坡男人的“三怕”来打趣和自嘲:怕输、怕死、怕老婆。

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怕输”有多种含义。

从国家大的层面来说,它是一种生存本能,意味着忧患意识。

这个只有54年历史的微小国家,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非常害怕被别人赶超后,会面临民族存亡的危机,因此格外努力 、奋进。因为保持竞争力是他们唯一的资源。

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而从国民层面来看,它也意味着唯恐人后,担心自己失去占便宜的机会,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造成攀比、从众、随大流的现象。

在新加坡,有“排队文化”这一说法。如果你要问排在后面的人排队做什么,他可能并不清楚。

但如果追问,那为什么还要排,他可能会说:“如果不是好事,干吗有这么多人在排?”

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新加坡人爱占小便宜,紧追热点。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实行分流制度,即精英教育,不断将孩子划分等级,并进行有差异的课程学习。

如果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可能人生的每一步都会输给别人,最终可能会延续到下一代。

新加坡有个著名的“怕输父母网”,网站上大量讨论的是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和教育,从怎么给孩子争取幼儿园学额,到怎么才能为孩子报上名校,怎么给孩子补习,怎么突击提高孩子的应试技巧,怎么应付各级会考等……

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在职场方面,新加坡人也不愿落于人后,他们拼命工作,努力表现自己。

新加坡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5 个小时。大多数的单位要按照员工表现将他们分出ABCD等级来,员工的福利与晋升就取决于这个等级。

因此,人们只好努力工作,拼命表现自己,以求晋升。

这一些,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

矛盾新加坡:严谨认真的国家和“怕输”文化下渐变的国民

如果是单纯的怕落后,其实不算坏事。

但如果“集体怕输”性格下掩盖的却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和从众心理之类的负面东西,这些是可怕的。

不能由怕在竞争中落后的“怕输”,演变成为害怕竞争,因为这些显然不会让新加坡未来更好。

新加坡国会的一位年轻议员曾慷慨陈词地表示,

“已成为新加坡人DNA一部分的怕输文化,根本不值得我们庆祝,因为正是这种文化,导致新加坡人喜欢随波逐流,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更没有勇气去创新和冒险”。
“怕输文化将催生出一些不良的次文化,比如一些企业家,不是积极努力地去经营自己的企业,而只是在贪图如何多领政府的津贴。他们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会选择和大家冒一样的险,他们所谓的创新,永远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既然我们要鼓励创新,就要考虑如何培育不怕输、不怕死的企业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