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聊城三中計劃招生1490人 三中北校計劃招生600人

2019年聊城三中計劃招生1490人 三中北校計劃招生600人

2019年聊城三中計劃招生1490人 三中北校計劃招生600人

大眾網聊城·海報新聞5月9日訊 近日,聊城市教育和體育局發佈了關於2019年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見,意見中指出,2019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共計39164人,東昌府區共計12514人,其中聊城三中計劃招生1490人,三中北校計劃招生600人。

位於東昌府區聊城市政府西北角(東昌西路37號)的聊城三中,是魯西人心中一個響噹噹的老牌名校,是首批省級重點中學、省級規範化學校。建校60多年來,她憑著厚重的文化,翹楚的師資,驕人的成績承社會之恩,擔育人之責,為國家培育了王富仁、徐本禹等一批批社會精英,享譽魯西杏壇。每年招生季,成為全市學生家長關注的焦點。

2016年高考,聊城三中本科升學率一舉突破70%,比上一年高出十幾個百分點;2017年高考,聊城三中本科升學率再進一步,一舉突破80%;2018年高考,聊城三中本科升學率再次突破90%,達到92.5%。如今,聊城三中各項工作均創一流,輸出著“三中標準”“三中樣本”,面貌煥然一新。尤其是,獨具三中特色的“三個沒有”更是驚豔了一座城市:校園內沒有一片廢紙,沒有一個學生外出就餐,沒有一個學生道路逆行。

數千學子,為何能如此“整齊劃一”地展現三中學子的優良品質呢?短短几年間,聊城三中重塑魂魄,逆勢飛揚,靠什麼找回了名校昔日耀眼的模樣呢?

成長之福:溫馨如家的食宿環境

無論是伏案苦讀的耐力,聽課的專注和踴躍,還是陽光課間操上的激情,以及藝術課上的盡興和自如……學子所有這些蓬勃之氣,都離不開能量的補給和支撐,正所謂“民以食為天”。

聊城三中的師生餐廳有三個響噹噹的榮譽:“食安山東”餐飲服務示範單位、山東省清潔廚房、聊城市中小學餐廳衛生標兵單位。

環境一塵不染,菜餚好吃不貴。聊城三中的師生餐廳同樣展現著“三中品牌”,與這所省級重點中學、省規範化學校、省精神文明單位等眾多殊榮完美匹配。

原料,採購的都是知名企業生產的市場佔有率高、在老百姓心中口碑好的品牌食材。衛生,嚴格按照一洗、二衝、三消毒、四保潔的步驟,逐盤逐碗進行清洗、除渣,通過高溫高壓噴淋沖洗後,進入設定120度的熱風循環消毒櫃消毒20分鐘。這就保障了每餐數千人就餐的衛生安全、避免了疾病交叉感染的可能。豐富,每週變換70多種菜餚,日常的各類菜品、各類饅頭、包子,還有各式麵條、麵包等。

不貴,大包子6毛錢一個,男生三個即可吃飽;湯3毛錢一份。菜價分為4元、5元、7元三個檔次。一份菜最貴的7元,可供兩人甚至三人吃。總之,一個學生一日三餐,只需花費10元左右,一個月三四百元。

“不賺學生的口糧錢!”校長趙振林擲地有聲。在這裡,飯菜一律按採購成本進行定價,保本控利,絕不以盈利為目的。學校定期對餐廳收支情況進行核算,一旦發現有盈利,就會再“返”到學生身上:冬至免費提供水餃,臘八節免費提供臘八粥,端午節免費提供粽子,高考前三天免費為高三學生提供一日三餐,肉蛋奶蔬菜均衡搭配。

說了吃的,再說住的。走進偌大的學生宿舍樓,空氣中聞不到一絲異味。每一間學生宿舍都像這樣:地面乾淨得甚至可以當鏡子,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尤其是被子,猶如軍隊的“豆腐塊”一般。副校長鬍相東說,宿舍管理,也是習慣養成教育的一部分,學生疊好被褥,擺放好自己的物品,這樣一個個小事做好了,大事就成了。6人一個標準間,人人配有一套桌椅,方便生活學習。每間宿舍都有獨立的衛生間,每層宿舍樓都有一個淋浴間,供學生夏天沖洗。每間宿舍都裝有空調,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免費供暖……

“做最好的自己”,是三中人秉承的核心價值理念。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做最好的學生餐廳,做最好的學生宿舍……聊城三中要打造最有溫度的學生成長環境,做有愛、有溫度的教育。

德育之功:學子品行驚豔一座城

聊城三中,出是城市中央,生活便捷;入則淨土一片,求學福地。這裡承載的,是一座城的厚愛。這裡反饋的,是讓一座城驚豔。每到放學時間,驚豔就在這裡上演:數千人離校,一到校門口的下行線,齊刷刷地下車,推著自行車文明離開校園。更驚豔的是,走出校園後,這數千人的騎行大軍,無一逆行,或有序穿越馬路,或順行離開。

另外一種驚豔,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在聊城三中偌大的校園內,看不到一片廢紙;校園亭臺、花園的每一處座凳上,幾乎都無灰塵,隨時可以坐上去歇息。在餐廳,學生用餐完畢,上千個餐桌像剛剛被擦洗乾淨一樣,看不到任何殘食雜物。學生會主動回收餐盤,帶走殘食雜物,為下一位用餐者留一個乾淨的餐位。

管理是生產力,聊城三中力推精細化管理。該校學生髮展中心主任許生勇說,學生坐姿、班級內掃帚的擺放、班主任管理等細節,都有明確規範。如,班主任批評學生,第一步要讓學生還原過程,以讓老師瞭解、學生反思;第二步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這是自我教育。小事體現修養,細節彰顯文明。正是這些小事和細節的習慣養成教育,形成了富有我們聊城三中特色的“三個沒有”:隨時隨地看,校園內沒有一片廢紙;沒有一個學生外出吃飯;進出校園,沒有一個學生騎車逆行。

如果說,這些驚豔了三中學子的品行,是枝是葉是果,那麼,託舉其枝葉果的主幹是什麼,根脈又是什麼?這就是校園文化:崇德尚學、知行合一;這就是聊城三中踐行“成長成人成才”的育人理念,緊抓“三個一”:“一才”是目標,即培養引領社會發展的卓越人才;“一最”,即做最好的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一善”,即日行一善,撿一片廢紙是一善,說一句善言也是一善。嚴格的規矩之外,聊城三中又奉行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長。

同時,聊城三中還搭建家校育人平臺,開設了家長智慧課堂,2017年3月開始,一期300多人,每次會場都人滿為患,既有本校學生家長,也有外校學生家長。在2個小時的課堂上,家長几乎沒有打電話的、沒有出去上廁所的,更沒有吸菸、閒聊的!可見,家長智慧課堂的質量之高,受歡迎之深。校長趙振林說,教育是點燃,不是灌輸。

教學之道:升學率是教育副產品

聊城三中每個教室的後面,都有一排這樣的空座。每天晚自習,都有任課教師坐在這裡。這又是為什麼?趙振林說,升學率是教育的副產品。如此豪邁的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教育智慧和遠見?

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還要從2015年9月說起。那是趙振林履新聊城三中校長的時間。一上任,他就提出“6789”的本科升學率目標,即60%、70%、80%、90%,每年保持百分之十的增長。那一年,聊城三中本科升學率只有55.1%。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實現這樣的目標,談何容易?當時,很多人心中不免有個大大的問號。是的,趙振林是一名真正的教育專家,專家治校,聊城三中崛起先有了強力的支點!

接著,聊城三中推出一套公平公正的評價機制:評模評優量化先行,職稱晉升、職級進檔靠成績說話;實行幹部競爭上崗,能者上,一批能力強、品德好的人走上領導崗位。凝聚力有了,聊城三中自然就駛入跨越發展的快車道。

隨後,一套系統的教學方法出臺了,簡單說就是四個字:“託底培優”。“託底培優”延伸開來,內涵異常豐富。首先是低重心教學,從最後一名抓起,對所有學生負責,不拋棄不放棄一個學生;其次是因材施教,沒有教不會的學生,一遍教不會再教一遍,一個方法不行再換個法;每學科都對成績後20%的學生進行“補弱”,不讓一人掉隊。這就是每個教室後面留有一排空座的原因,每天晚自習都有教師來“坐班”。“補弱”是一項硬任務,納入各科教師考核,與評優選模晉升掛鉤。尖子生是培養出來的。趙振林說,孩子不是自然而然成長的,哪怕是優秀的孩子,都需要用心培養。

為助力尖子生圓夢頂尖大學,聊城三中推出“培優”工程,對尖子生的培養投入很大,老師們主動放棄休息時間進行輔導。這讓很多家長為之感動。聊城三中師生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語:認真只能做對,用心才能做好。於是,教師人人都努力掌握“端好飯碗的本領”,構建起高效的課堂模式。

趙振林上任一年後,即2016年高考,聊城三中本科升學率便突破了70%,直接跳過了當年60% 的目標;兩年後,2017年高考,聊城三中本科升學率又一舉突破80%;三年後,2018年高考,聊城三中本科升學率達到了92.5%。

教育是服務,服務講質量。聊城三中讓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實現成長成人成才,力推每天陽光鍛鍊一小時;音體美實施選課走班,尊重學生個性發展,讓每一名學生培養一二項興趣愛好,培養終身鍛鍊身體的技能……

初心之志: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這是設想:2015年,上任校長之初,趙振林提出,聊城三中要三年迴歸、五年名校。這是答案:92.5%的本科升學率(2018年高考),急劇提升的社會聲望,預示著聊城三中已經提前實現目標,正從名校向強校奮勇奔襲。這背後是大家凝心聚力,是教育迴歸本真。

劉豔紅老師生完孩子剛滿月就返校上課;於偉茹老師臨產時,依然挺著笨重的身體堅持盯班。這一幕,曾讓副校長鬍相東為之動容。袁曉麗老師說,每一名同學都是老師們手心裡的寶。聊城三中的教師拒絕有償家教。為人師表,老師有老師的模樣: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聊城三中有優秀的基因傳承。新中國第一位文學博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頂尖學者、北師大教授王富仁先生(已故)曾說:聊城三中所有老師做學問的認真和嚴謹,是我一生的榜樣,我始終沒有忘記他們的培養。正是在聊城三中就讀期間,我愛上了文學,為至今仍在奮鬥著、掙扎著的人生奠定了基礎。

所以,這裡的教師,無論順境還是逆境,自我加壓,沒有放棄成長;人人有夢想、人人有嚮往,他們渴望更受尊重,他們願與學校共發展。這是聊城三中發展的內動力、新動能。學校幹部帶頭:領著大家幹,幹給大家看!這是聊城三中的正氣之源。當一天的喧囂歸於寂靜,萬家燈火之時,這裡的燈光依然明亮。這裡是校長趙振林的辦公室。他和其他校領導一樣,參與晚自習值班。幾乎每個晚上,他都要和學校班子成員到校園裡轉轉,到教室裡看看。學生在,老師就在,校長就在。陪伴是最深情的愛。樹若有知,當會記住數千學子在這裡的茁壯成長,也當會記住,學子成長背後凝聚的心血和付出。

聊城三中這座辦公樓,還是30年前建設的。如今,地面仍是水泥地面,甚至裂開了長長的一道縫隙,簡陋的木門、笨重的盆架,甚至是照明的開關……都是陳舊的。校長、副校長的辦公室,都是這個模樣,與學校堪稱全省最好的學生餐廳、全市一流的教室、宿舍等設施形成強烈的反差。

學校經費是寶貴的,每一塊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在聊城三中辦公樓走廊文化牆上,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無論這個職業帶給我們的是清貧還是富足,都要把教育當成是我們的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

著名詞作者孫振春有一首作品《百年樹人歌》,這樣寫道:一秋菊花綻、一冬芳雪染、一枝百層霞、一心千重暖、一己獨忘卻、一生燭與蠶。趙振林說,人這一輩子都是為一件大事而來。辦一所好學校,辦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讓更多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就是他生命中的這件大事。

一所學校正如一個人,如果有正氣、有信仰,就會不顧千山萬水,就會孜孜去追求,迸發出生命的全部熱情。正是這顆矢志不渝的心,引領著聊城三中,走出了困頓和低谷,走向了崛起和強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