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遜為啥對空見大師佩服的五體投地,卻罵張三丰不是東西?

天鷹教王盤山揚刀立威,謝遜前去砸場子,於是跟張翠山槓上了。謝遜斜目凝視,說道:“素聞尊師張三丰先生武功冠絕當世,可惜緣慳一面。你是他及門高弟,見識卻如此凡庸,想來張三丰也不過如此,這一面不見也罷。”

張翠山聽他言語之中對恩師大有輕視之意,忍不住勃然發作,說道:“我恩師學究天人,豈是凡夫俗子所能窺測?謝前輩武功高強,非後學小子所及,但在我恩師看來,也不過是一勇之夫罷了。”謝遜並不發怒,淡淡的道:“張三丰先生開創宗教,想來武功上必有獨特造詣。武學之道,無窮無盡,我及不上尊師那也不足為奇。總有一日,我要上武當山去領教一下。

三人在冰火島初住,但聽得謝遜不住口咒罵,自華佗創設五禽之戲起,少林派達摩老祖,嶽武穆神拳散手,全給他罵得一文不值。可是他倒也非一味謾罵,於每家每派的缺點所在卻也確有真知灼見,貶斥之際,往往一針見血。只聽他自唐而宋,逐步罵到了南宋末年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罵到了郭靖、楊過,猛地裡罵到了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謝遜突然大吼:“張三丰不是東西,他的弟子張翠山更加不是東西,讓我捏死他的老婆再說!”


謝遜為啥對空見大師佩服的五體投地,卻罵張三丰不是東西?


謝遜此時雖然心智發狂,但是罵人卻非常理智,並非一味謾罵。前世之人罵遍,當世之人只罵一個,那就是張三丰。照說當世高手多了,陽頂天就是一個,可他為啥不罵陽頂天卻罵張三丰呢?可見他對張三丰並不佩服。

謝遜一生自認不如的武學高手有三個。第一個,明教前教主陽頂天。第二個,授業恩師成昆。第三個,少林派空見大師。尤其空見大師,他以“相差天高地遠”來形容。謝遜說道:“我生平心中欽服之人,寥寥可數。尊師張真人我雖久仰其名,但無緣識荊。這位空見大師,實是一位高僧。”張翠山道:“難道這位高僧的武功修為,竟比大哥還要深厚麼?”謝遜道:“我怎能跟他相比?差得遠了,差得遠了!簡直是天差地遠!”他說這句話時,臉上神情和語氣之中充滿了不禁敬仰欽佩之情。

張翠山大奇,心中微有不信,自忖恩師張三丰的武學舉世所罕有,但和謝遜相較,恐怕也只能勝他半籌,倘若空見大師當真高出謝遜甚多,說得上“天差地遠”,豈不是將自己恩師也比下去了?但素知謝遜的名字中雖有一個“遜”字,性子卻極是倨傲,倘若那人的武功不是真的強勝於他,他也決計不肯服輸。

問題來了,為啥謝遜對空見大師佩服的五體投地,卻對張三丰不以為然?原因還在陽頂天身上。


謝遜為啥對空見大師佩服的五體投地,卻罵張三丰不是東西?


謝遜時年四十四歲,往前推二十年,謝遜二十四歲,武功初成行走江湖,恰逢陽頂天新任明教教主,廣撒英雄帖,四處招攬有志豪傑,謝遜於是上了崑崙山光明頂加入了明教。明教實力大漲,開始四處擴張,陽頂天單挑少林派準掌門渡厄,戳瞎渡厄一隻眼,楊逍殺死崑崙派掌門白鹿子,氣死峨眉派掌門師兄孤鴻子,其他使者法王們也分別幹出了不俗的業績,明教風頭一時無兩。後來韋一笑跟張無忌吹牛逼,陽教主在的時候,我們明教那才叫一個無法無天。

張三丰時年九十歲,往前推二十年七十歲,就在這一年張三丰創立了武當派。照說明教群雄把整個正派武林都挑了,為啥卻沒跟自詡名門正派的武當派發生衝突呢?而且陽頂天既然單挑了渡厄,為啥不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拿下張三丰呢?原來張三丰打了個時間差,陽頂天挑戰渡厄在先,他創武當在後。

其實明教的擴張在陽頂天單挑渡厄之後戛然而止。雖然陽頂天險勝,但也受了傷,不是全身而退。此戰對兩人的影響都很大。渡厄成為獨眼後退出少林派的掌門爭奪,帶著渡劫渡難隱居後山苦練金剛伏魔圈,意圖一雪前恥。而陽頂天回去後也把教務交給楊逍謝遜殷天正打理,自己進入地道潛心修煉乾坤大挪移心法。張三丰就在此時創立了武當派。

張三丰創派最大的助力,一是少林派,一是明教。少林派視他為棄徒,一直想把他抓回去執行寺規,如果他開宗立派,少林第一個不答應。只可惜渡厄被陽頂天戳瞎了,少林勢力大挫,再加上渡厄是少林準掌門,渡厄歸隱,少林群僧無首,經過各方勢力角逐,最終選出空聞為代表的三空作為少林派首席執行團隊。其實此時少林派功夫最高的是空見,理應空見當掌門,但是空見卻被逐出管理層,其中必有蹊蹺,這個問題日後再談。


謝遜為啥對空見大師佩服的五體投地,卻罵張三丰不是東西?


少林派連自己家這點事都糾纏不清,當然顧不上去武當山抓張三丰了。同樣明教也是如此。陽頂天一心練武,處於半退位狀態,明教的兩使者四法王五旗使各懷心思,都在覬覦教主之位,謝遜因此跟殷天正結下了很深的樑子,也在做家務,顧不上張三丰。因此張三丰開宗立派,幾乎沒有遇到阻力。加上二十年前峨眉派滅絕師太崑崙派何太沖等人剛當上掌門,實力未穩,也需要武當派這個盟友,因此武當派創派相當順利。

很快陽頂天暴斃,明教四分五裂,謝遜老婆孩子被成昆殺死,開始四處殺人,與此同時,武當七俠的名頭在江湖上崛起,張三丰每年都派他們下山行俠仗義,懲奸除惡,此消彼長,武當派風頭一時無兩。於是謝遜找上了宋遠橋,準備玩一票大的,結果被空見大師攪和了。

隨後謝遜遇到了張翠山,發覺武當派功夫也就那樣。宋遠橋不行,張翠山也不行,都是徒有其名而已。徒弟都是菜鳥,師父能強到哪兒去?而且從張翠山眼中看來,張三丰也僅比謝遜“略勝半籌”而已。但是空見大師卻甩出謝遜十個張翠山,被謝遜稱為“天差地遠”,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你讓謝遜怎麼佩服張三丰?

謝遜和張翠山之所以錯誤的低估了張三丰的武功,原因也在於張三丰跟他們不是一個時代。張三丰十五六歲就打敗了崑崙三聖何足道,闖蕩江湖時又打死了玄冥二老的師父百損道人,這些業績謝遜和張翠山都不知道,也沒有聽說過。他們混江湖時張三丰已經封手,再沒跟人較量過,無知者無畏,因此謝遜覺得,張三丰也就那樣,自己雖然跟空見差得很多,但是挑戰張三丰還是綽綽有餘的。更重要在於,張翠山也認為謝遜有挑戰張三丰的實力。可見張三丰低調到了什麼程度。

其實在《倚天屠龍記》的設定中,張三丰是武學宗師的比重並不大,更重的分量在於他是個戰略家。張三丰作為一派掌門,他需要做的是如何讓武當發展壯大,而不是到處為怨結仇。即使後來少林派活活逼死張翠山,張三丰想的還是如何跟少林派搞好關係,而不是上門尋仇。新版《倚天屠龍記》電視劇給張三丰加了一句臺詞,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上少林寺療傷未果,下山途中歇息,張三丰說,孩子,你得忘記仇恨吶。其實就是張三丰戰略思想的高度概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