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故人莊》研討會湖南隆回舉行 專家學者深入探討扶貧文化

长篇小说《故人庄》研讨会湖南隆回举行 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扶贫文化

5月9日,“隆回縣扶貧文化暨長篇小說《故人莊》研討會”在湖南邵陽市隆回縣舉行。

长篇小说《故人庄》研讨会湖南隆回举行 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扶贫文化

《故人莊》作者李夢昭: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讓我與他們同喜同樂,使我感覺從未有過的充實快樂。

长篇小说《故人庄》研讨会湖南隆回举行 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扶贫文化

湖南省文聯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陳善君(左一)認為,扶貧文化與我們黨的歷史上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是一脈相承的。

长篇小说《故人庄》研讨会湖南隆回举行 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扶贫文化

邵陽市文聯主席、市作協主席張千山(左二)認為,《故人莊》呈現了真實的生活、樸實的文風、紮實的書寫、厚實的追求。

长篇小说《故人庄》研讨会湖南隆回举行 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扶贫文化

隆回縣委書記王永紅(左二)認為,扶貧文化是在脫貧攻堅大決戰中催生的具有鮮明的新時代特色的文化現象。

紅網時刻5月9日訊(記者 夏君香 湯紅輝)用小人物記錄大歷史,用平凡生活吟唱時代鉅變,通過扶貧文化實現共同富裕。今天,由湖南省評論家協會、湖南大學文學院舉辦的“隆回縣扶貧文化暨長篇小說《故人莊》研討會”在湖南省隆回縣舉行。

湖南省社科院文學所原所長、研究院胡良桂,湖南省文聯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陳善君,湖南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楊永鋒,湖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導、湖南省文學評論學會副會長羅宗宇,邵陽市文聯主席、市作協主席張千山等專家學者出席。隆回縣委書記王永紅致辭,隆回縣委副書記車茂主持會議。

《故人莊》是湖南隆回縣作家李夢昭、李凌潔父女倆共同創作的長篇小說,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全書近50萬字。

作品以古梅山地區的石橋鋪村四家三代的況味人生,真實記敘近30年轉型變革的歷史浪潮對人性、人情、人心的滌盪、沖刷和激揚;以古梅山獨特的民俗文化為背景,演繹諧趣怪誕的現實場景。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一段恢宏無比的歷史,我有幸親歷了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多年來,我總有一種不吐不快之感,於是產生了把這段歷史真實記錄下來的衝動。”作者李夢昭介紹,大人物們抒寫的歷史很壯觀,但平頭百姓演繹的歷史則更鮮活。在他看來,無論偉人凡人,其內心深處所湧動的情愫是共通的,只要寫透一個“蠻”字,湖南人推動時代前行的足音便有了歸依。

李夢昭還表示,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讓我與他們同喜同樂,使我感覺從未有過的充實快樂”。

評價:《故人莊》寫出了一部鄉村史、百姓志

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長篇小說《故人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胡良桂認為,《故人莊》是以傳統的敘事創作方法創作的一部凝重而厚實的長篇小說。作品寫出了廣闊而多彩的社會生活畫面,塑造了一批具有泥土氣息且活靈活現的鄉村人物,揭示了歷史的滄桑、時代的變遷,是一幅幅優美的風景畫、幽默的風俗畫。作品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小說有鮮明的人物個性,長篇有精微的藝術藝法。

陳善君評價,該作品寫出了一部很實在的鄉村史,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農村唱了一曲輓歌;很紮實地寫了一部百姓志,為他們唱出了人生的悲歌;也是一部很好的鄉情劇,為鄉村描述了一幅牧歌景象;更是一部文化史,為梅山文化唱出了一曲壯歌。“這是農民命運、農村發展、農業興衰的大合作,是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

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劉長華認為,《故人莊》在鮮活地呈現改革開放40年語境下一個典型的中國南方山村變遷史的同時,更像是在為“有情”“有義”“有味”的梅山精神深情地招魂。

探討:扶貧文化與黨的精神一脈相承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還就“扶貧文化”進行了深入探討。

陳善君認為,現在談文化扶貧的很多,但談扶貧文化的非常少。從文化扶貧到扶貧文化,這是一篇值得隆回做的好文章,因為隆回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陣地之一。扶貧文化與我們黨的歷史上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是一脈相承的,實現從物質上的共同富裕到精神上的共同富裕。

羅宗宇表示,文化扶貧應該是扶貧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形態和類型,目前對扶貧文化的研究很缺失。扶貧文化應該是一個創新文化,要結合各地的問題,從當地實際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張千山評價說,《故人莊》是近5年來邵陽市第一部寫縣市題材的厚重的長篇小說。作品呈現了真實的生活、樸實的文風、紮實的書寫、厚實的追求。扶貧文化是建立在大量扶貧經驗的基礎上,包括政策、制度、理念、模式,乃至風尚、傳統等,提煉出來的一種文化形態的綜合。

王永紅認為,文化扶貧是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扶貧文化是在脫貧攻堅大決戰中催生的具有鮮明的新時代特色的文化現象。隆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區。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一定能為各位專家學者研究扶貧文化提供豐富的載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