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防止水稻得立枯病?

田俊超白


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而且立枯病則對水稻產量影響很大,種植戶經常被立枯病所困擾,水稻立枯病是育秧期間威脅較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多由不良環境和土壤中致病真菌寄生所致,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尤其是旱育秧和拋秧,嚴重的造成了秧苗不足,延誤農時以致影響水稻的產量,所以做好水稻立枯病防治工作,提高秧苗的素質,培育出壯苗,是實現水稻豐產豐收的保證。

水稻立枯病從病因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立枯病,也可以稱為青枯病,另一種是病理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以下內容就介紹一下這立枯病兩種的發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生理性立枯病

1、發病原因:

一是由於不良的外界環境條件和管理措施不當,使幼苗在兩個葉片前莖葉徒長,根系生長弱、少、通風練苗後水分的生理失調,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滿足葉片的蒸騰需水,使葉片嚴重的失水,造成葉片萎蔫而死。

二是白天晴朗乾燥,晚上氣溫驟降,早晨常有霜凍出現,天氣乾冷,晝夜溫差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如防寒保溫工作沒有做好也會發生生理性立枯病。

三是長期陰雨後天氣突然轉晴,氣溫迅速回升,葉溫升高迅速,蒸騰速度加快,而且地溫升高慢,根基溫度低,吸水速度慢,吸水供不上蒸騰,水分平衡失調,秧苗失水導致生理性立枯病發生。

四是通風過晚,培育壯苗要從秧苗出齊粒針期開始逐步通風煉苗,很多種植戶不願意早通風煉苗,致使晴天棚內溫度超高 造成秧苗徒長,通風后青枯病就開始發病。

發病症狀:

秧苗從心葉開始呈青綠針狀,隨後全株葉片緊縮縱卷青枯,初期暗綠色,繼而萎蔫而死,莖基部橫斷面呈淺黃至褐色,根部表皮易脫落,根毛極少,葉尖吐水少到不吐水,該病因未受到病菌侵害,死苗後莖基部不腐爛,根毛稀少,根系色澤變暗,用手拔苗時,可也連根拔起不折斷,發病前秧苗並無異樣,發病迅速,往往在一天至二天內大面積成片發生。秧苗枯死。

防治方法:

一是要降低播種量,每盤苗床播芽種一百至一百二十五克。

二是要嚴格控制苗期溫度,出苗期到一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二十二至二十五度,不要超過二十八度,一葉一心期到二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二十二至二十四度,不要超過二十五度,二葉一心到插秧前控制在二十度。

三要床土調整酸性,在生理性立枯病發病初期用生根粉藥液進行葉面噴霧,促進水稻快速髮根、多生根,防止生理性立枯病蔓延。

二、病理性立枯病

1、發病原因:

一是本田地平坐床,返漿期床土溼度大、溫度低、透氣性差、不發苗,長勢弱。

二是床面不平,易形成積水、積藥、積肥,弱苗處易感染菌病。

三是土壤消毒不徹底,播種時床土消毒時是預防病害發生的關鍵,不應忽視這個重要環節,往往發病後的防治,不如發病前的預防更經濟有效,因此應要做好播種前床土消毒。

四是播種密度過大,秧苗長勢弱,溫度控制失調,秧苗徒長,水分管理不當,澆水隨意性,由旱育苗變成溼潤育苗,造成秧苗細弱。都會導致苗生長不健壯,抗病力減弱,土壤中病菌趁機侵染秧苗根系導致發病。

發病症狀:

病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開,基部變褐,葉鞘上有褐斑,根變為黃褐色,種子與幼苗莖基交界處生有黴層,莖基部軟腐,根變成黃褐色,用手拔苗,秧苗莖基部易折斷,根系留在苗床裡,在苗床上呈簇形的點狀發生,此即是真菌性立枯病的初期症狀,防治晚了,很快會蔓延整個苗床。

防治方法:

一是要建立永久性高臺苗床,標準是苗床地要高出地面三十至五十釐米,可以保證苗床不返漿。

二是苗床地床面達到平整,每十平方米內高低差不多超過零點五釐米。

三是進行嚴格床土消毒,床土消毒要選擇優質壯秧營養劑。

四是水分管理,出苗到一葉一心期,儘量不要澆水,如果缺水一次澆水澆透,一葉一心期到二葉一心期,出現早晨葉尖不吐水珠、中午葉片打卷、床土乾裂等情況時澆水,否則不澆水,二葉一心到插秧前,要加強水分哦,防治乾旱,此時易發生立枯病,防治方法除以上所訴藥劑防治外,如果發病嚴重要灌大水或者抓緊移栽。

五是播種密度和溫度控制,方法同生理性立枯病的防治方法中的播種密度和溫度控制一樣的。

六是藥劑防治,水稻秧苗一葉期,用惡黴靈粉劑,每平方米一克,兌水三公斤澆床苗,用瑞苗清水劑,每平方米一點五毫升,兌水三公斤噴霧,用移栽靈水劑,每平方米一點五毫升,兌水三公斤噴霧,以上三種藥劑用那種都可以,如果根系不發達的可在噴藥期時加入生根劑,以促進根系的生長。

以上內容就是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水稻多注意田間管理,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科學種植,科學管理。







大秦川小滷陽


水稻立枯病是育秧期間對水稻危害最為嚴重的病害,特別是我們東北地區現在這個時間段正是立枯病的最高發時段。其實,水稻立枯病是可防的。

卷葉黃枯、打綹青枯。病苗由心葉開始枯黃,秧苗呈輝綠帶黃的顏色,有的葉鞘也發生褐斑,根系多數逐漸變黃,變褐。莖基部形成褐斑,用手拔苗容易拔斷與種子脫。有時在種子基部出現真菌黴層。通常在床面上不規則地成簇發生,逐漸蔓延擴大,連成一片。

防止立枯病的形成要從溫度、溼度、殺菌消毒調酸的幾個方面來做好。

一:溫度管理。秧苗在1.5到2.5葉期,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最好不得超過28℃,棚內溫度過高要及時打開大棚兩頭放風。遇有寒潮來臨要提前關閉大棚,保持棚內溫度,也可加蓋薄膜,保溫保苗,防止冷害和立枯病的發生。

二:溼度管理。秧苗進入1.5到2.5葉期,苗床水分不宜過大,每次澆水要澆透,如發現局部缺水要及時補水,澆水不宜過勤,要根據氣溫,苗期酌情掌握,一般是溫度高時多澆水,陰雨天少澆或不澆水,白天葉片不打蔫,苗葉在早晚大量吐水珠時,就不用澆水。

三:殺菌、消毒、調酸。防止立枯病必須要進行消毒,調酸。在秧苗1.5葉期到2.5葉期,要進行噴施殺菌劑,調酸劑。現在市場上就有各種藥劑在一起噴施的,噴藥後進行洗苗,防止燒苗現象發生,一般苗期噴施一次,移栽前噴施一次就能夠起到防治的效果。





荷塘月色傑


水稻立枯病是育秧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病害,是導致育苗失敗的原因之一。水稻立枯病分為生理性立枯病和真菌性立枯病,生理性立枯病主要是因氣溫忽高忽低、苗床管理不當等引起,真菌性立枯病一般是種子帶菌、苗床未徹底消毒帶菌,加之秧苗素質差,真菌容易侵染髮病。既然知道了發病原因,針對性採取措施便可防止水稻得立枯病!

1、選用抗病品種,精心選種與曬種,使用強氯精、咪鮮胺等藥劑浸種,提高催芽技術,防止種子受傷。合理播種量,在正常的秧齡內插秧即30-40天秧齡每平方米苗床播種50克左右,根據播期、秧齡的不同進行調整的。

2、土壤處理,結合施肥整地或苗床製作選用敵克松每平方米苗床2.5-3克。

3、加強田間管理。要做好保溫、通風、煉苗環節,做到出苗前保溫、出苗後至3葉期控溫、3葉期至插秧前調溫,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溫溼度不徒長。

4、在秧苗2-3葉期重點防治水稻立枯病,可以選擇噁黴靈或甲霜·噁靈或福美雙或敵克松噴霧防治。

5、一旦生理性立枯病,要加強溫溼度管理,並噴施優質葉面肥加蕓薹素內酯或碧護,以促進病苗儘快恢復生長。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雲眾地


水稻毫無疑問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是旱育稀植栽培技術苗床上最常見多發的病害之一,正常條件之下發病率在15%。那麼,對於水稻立枯病應該如何進行預防呢?首先,要了解水稻立枯病的發病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水稻立枯病的病因

水稻立枯病屬於土傳病害,是一種隱藏在土壤裡面的病菌,叫鐮刀菌和立枯核菌,在水稻播種之後,從稻苗開始侵害,特別是秧苗缺水的時候發病最為嚴重。當然了,還有一些條件也會誘發水稻立枯病發生。

  1. 水稻立枯病誘發離不開適合的氣候條件,比如低溫、陰雨、光照不足,都是立枯病形成的重要外界因素。
  2. 播種量過大,導致水稻苗密度過大,秧苗群體和個體生長髮育不均衡,相互爭肥、爭水、爭光,加上晝夜溫差大,導致水稻幼苗出現陡長苗,而陡長苗抗病性差,容易被病菌侵害,誘發立枯病。
  3. 苗床管理不到位。溫度、溼度控制不到位,沒有結合天氣變化進行通風和澆水的靈活調整,致使秧苗根系發育不良,苗變弱,易發生立枯病。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水稻立枯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病菌侵害,而誘因是水分、氣溫、通風以及光照等外界因素。下面,一起探討如何對付立枯病。



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水稻立枯病進入晚期,治療變得困難了。所以,建議在立枯病發病初期,可以使用立枯一次淨兌水進行噴霧,防止立枯病的發生和蔓延。發病之後,也可以挑選一些藥劑進行噴灑治療,市面上也有不少相關的藥物。

不過,個人比較傾向於預防。預防水稻立枯病的方法還是蠻多的,比較方便的就是噴施藥劑預防,比如使用3%的育苗青兌水進行噴霧,大概一個平方的水稻可以使用15毫升,添加3升水即可。噴霧完畢之後,還需要噴施一下清洗苗。

還可以對土壤進行消毒,把隱藏在土壤之中的病菌消滅乾淨。可使用敵克松兌水澆苗床,或者使用水稻壯秧營養劑與營養土混合使用。同時,也可以使用強氯精等藥劑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



好了,以上關於水稻立枯病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


終歸農村


我們當地有秧好半年稻,壯秧產量高的說法,水稻立枯病是我們當地秧苗期常發,並且影響較大的主要病害,不僅會影響適期移栽返青生長,而且引起死苗使秧苗栽插不足時,還會耽誤農時。所以生產上對立枯病我們通常都要進行重點預防,防止立枯病發生為害影響水稻生產,以利提高產量。

我們在水稻秧苗期除要重點加強溫溼度管理,以促進水稻根系發達,生長健壯,提高植株抗病性抗逆性外,還通常在以下2個方面進行預防,對於田間防止立枯病發生為害有事半功倍效果。

1.苗床土壤進行調酸。由於我地土壤ph值一般在7左右,雖然對水稻秧苗生長影響不大,但是水稻為偏酸性作物,偏酸性土壤有利於秧苗健康生長,一般苗床ph大於6時,遇到低溫影響時,立枯病為害通常就難以避免。因此我們通常按照一公斤苗土加入硫酸銨2.5克,過磷酸鈣3克,硫酸鉀1克進行配比,通常即可滿足苗期養分需求,同時也利於使苗床土壤保持偏酸性你,能有效防止低溫土壤中亞硝酸產生積累,毒害秧苗根系,抗病性下降,立枯病趁機發生為害。

2.藥劑預防。藥劑預防通常從苗床消毒、種子藥劑處理及種子蓋土、或揭膜前進行。一般苗床土壤消毒按照每平方米敵克松2.5克加水後進行噴淋消毒,如果育秧使用育苗壯秧劑的可以不用,播種前再選用先正達亮盾進行常規藥劑包衣拌種處理,不僅預防立枯病,同時還能有效預防其它病害;在種子播種後蓋土前或揭膜前再用瑞苗青或甲霜福等藥劑進行噴施預防一次。具體用量和方法可以點擊前一題的回答瞭解參考。

總之,水稻育秧期間,加強溫溼度管理,保持生長適宜的溫度和溼度,防止低溫凍害影響,結合土壤調酸和藥劑預防處理等措施,能有效防止立枯病發生為害,若田間發生時,結合初期及時噴藥防控,能有效控制,避免擴展加重為害,影響水稻生產。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水稻生長週期中,在幼苗期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就是立枯病,其得病的因素主要是由於氣溫變化大、土質鹼性大、插播密度大等等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得病以後,幼苗會出現發黃、根部變褐色的情況,嚴重時,幼苗將會死亡。對於立枯病,現在普遍都是預防為主,具體我們該怎麼做呢?

1、幼苗的選擇

我們可以把買來的種子,用鹽水浸泡,發現有傷口及不是很飽滿的種子我們給它扔掉,精選出優良的種子,這樣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2、土質管理

我們在種植水稻時候,要選擇肥沃並且偏酸性的土質,然後我們可以用壯苗劑噴灑在土質上,然後攪拌土壤,增加土質的營養;

3、播種管理

在播種時候,我們要嚴格控制好播種時候的溫度,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最好是在6℃左右為宜,在播種時候密度也不易過大,密度過大也是誘發立枯病的因素之一;

4、生長階段的管理

在幼苗成長階段,我們要多對田地進行觀察,發現病害,及時的對幼苗進行噴灑藥物治療,預防病毒的蔓延和病情加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