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的第三輪“親密接觸”

2008年,我曾在總部設在上海的一家亞洲稅務法律諮詢機構擔任印度事務負責人。當時,中印兩國之間文化交流活動寥寥無幾。當印度文藝團體在中國大城市巡演時,大多數觀眾都是旅居中國的印度人,觀看來自祖國的歌舞表演可以讓他們緩解一下思鄉之情。很少有中國人對來自印度的文化演出感興趣。

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為突出是中國人當時對印度普遍缺乏瞭解。那時候,大多中國人並不知道印度是軟件業大國,當時印度本身GDP增速不高,年均增長率僅為3.9%,中國GDP年均以9.7%的速度飛快增長,印度當時對於中國人而言,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鄰居,發展相對緩慢落後。絕大多數中國人從未到訪過印度,對印度的興趣也不高,甚至對其缺乏最基本的瞭解。

然而,2017年,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企業巨頭宣佈向印度投資20億美元,顯示出中國投資者對印度軟實力的興趣大幅攀升。

中印兩國互動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上溯數千年之久。首輪交往以玄奘遠赴印度取經和佛教東傳為標誌,第二輪交往則以商業為主,包括棉花、茶葉的貿易。如今,隨著雙向投資的增加和交流渠道的擴展,中印開啟了以文化交流為主的第三輪“兄弟般”的親密交往。

影視合作

幾年前,印度影星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不僅在中國市場獲得了300萬美元的票房,更為重要的是,他讓更多中國人認識到印度是個多彩迷人的國度。

中印的第三輪“親密接觸”

2018 年12 月18 日,印度演員阿米爾·汗攜新片《印度暴徒》來陝西西安宣傳。

如今,中印電影合作已經如火如荼。我於2010年創辦的中印語言和文化顧問公司Inchin Closert正在為一部印度5D電影翻譯字幕。這部電影將在印度製作,然後在中國的5D影院上映,這將印度的電影製作技術和中國硬件設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公司負責的項目中還包括一部電視劇,從創意、編劇到製作全部在印度完成,但卻完全針對中國觀眾。目前,中國銀幕數量居全球第一,觀眾對影視作品的需求急劇上升,而中國的製作公司卻無法滿足這一急劇增長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影視機構開始把業務外包給印度的製作公司,生產專門面向中國觀眾的影視作品。這種合作模式正在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風潮。如今,不少中國公司藉助印度強大的影視製作能力和資源,生產世界一流的內容產品,從而滿足全國觀眾的需求。

與此同時,中國的影視產品也受到印度觀眾的歡迎。當下,一部歷史題材的中國電視劇正準備在印度電視網絡上播出,目前正在進行印地語字幕翻譯。這部將在印度播出的電視劇講述的是中國秦朝的故事。對古代傳統和習俗的傳承正是中印這兩個文明古國的共同點之一,通過這部電視劇,印度觀眾將見證到中印古代歷史故事、神話和史詩的相似之處。

寶萊塢電影與眾不同的秘訣在於其“創造性”的歡鬧氣氛,而這正是中國電影所欠缺的,相對而言印度電影人有更好的講故事能力。

由於中印文化的相似性,相比別的國家而言,印度在製作面向喜歡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的中國觀眾的視頻內容方面更具優勢。中國媒介公司委託印度製作方製作的內容多為情節曲折的當代愛情影片或場面宏大的神話劇,而這正是印度擅長的題材種類。目前,中國影視公司正在把目光投向“印度電影產業之都”——孟買,希望學習並增強自身講故事的能力和電影製作水平。

前不久,北京市委常委杜飛進率領一個政府高層代表團對孟買和新德里進行了訪問。在此期間,代表團會見了印度電影人、孟買電影節負責人以及政府官員,提出了雙方互辦電影節的合作計劃。此舉無疑是向寶萊塢“取經”。

中印之間的文化合作不僅涉及5D電影和電視劇製作,還包括文學。其中一個項目是翻譯由AmarChitraKatha公司出版的一本關於“聖雄甘地”的繪本小說。如今,這本小說已經翻譯成中文,其紙質版和電子版不久將在中國上市,中國讀者可以從中理解印度“非暴力”反抗英國殖民者並爭取民族獨立的歷史。

跨國婚姻

技術進步不僅讓中印人民在媒體領域跨越了文化障礙,而且兩國很多人跨越國界相愛、結婚甚至移居到對方國家生活。在那裡,他們接受對方的家庭理念、傳統和全新的生活方式。以辛銘為例,九年前,她嫁給了在“印度硅谷”班加羅爾一家公司工作的軟件工程師高塔姆,如今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現在從事中英翻譯工作,收入頗豐。

中印的第三輪“親密接觸”

2015 年5 月11 日,印度小夥尼尚特跟陝西姑娘王爽,在西安一家印度餐廳舉行了具有印度特色的婚禮

辛銘加入了一個由嫁給印度人的中國主婦組建的微信群,群裡有大約200個成員。六年前,幾個嫁到異國他鄉的中國主婦為了相互安慰,組建了這個微信群。儘管群裡的很多人從未見過面,但很多剛剛嫁給印籍丈夫而移居到印度城市的中國新娘從中獲得了很大支持,這讓她們更快適應在印度的生活。

飲食是群裡討論最多的話題,然而群內的成員不是分享所謂的“媽媽菜譜”,而是分享關於如何在難覓中國食材和調料的印度城市裡烹飪她們家鄉菜的經驗。由於印度奶豆腐(白乾酪)的口感和味道與中國豆腐相差實在太大,一位中國主婦甚至鑽研出了如何自己製作中國豆腐的方法。常見的話題還包括如何與印度公婆相處、自己當年作為獨生女的成長經歷以及如何在跨文化家庭撫養孩子等。

中印的第三輪“親密接觸”

近年來,不少印度人選擇到中國尋找就業機會,圖為印度廚師在中國的五星級酒店製作印度飛餅。

她們中很多人舉行了印式婚禮。正如寶萊塢電影中描繪的那樣,印式婚禮上,活動多姿多彩,人們載歌載舞。傳統的印度教婚禮上還有一項儀式,新郎和新娘伴著祭司誦讀禱文或祝福的聲音,圍著篝火繞行。Inchin Closer公司最近剛受託為一位中國新娘的家人翻譯禱文。新娘來自中國湖南,新郎普拉桑特來自印度。新娘一方希望能夠了解婚禮儀式背後的文化涵義。

學唱中文歌

印度歌手傑科最近受邀在一個印度傳統婚禮上演唱中文歌曲。這是因為新郎邀請了很多重要的中國客人參加婚禮,希望自己的婚禮能夠給他們留下美好印象。為此,傑科專門去學了普通話,在婚禮上他演唱了好幾首中國流行歌曲。

由於普通話是中國的通用語言,因此媒體機構大多製作普通話內容產品。此外,普通話還是中印商業溝通的橋樑,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對學習普通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無數的印度商人、企業家和專業人士希望通過學習這一語言,實現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順暢交流。會說普通話能夠讓他們在同行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他們能更容易與中國客戶溝通,從而建立信任和親密關係,讓他們在市場上獲取更大的利潤。

中印的第三輪“親密接觸”

2018 年11 月11 日,30 餘名在昆明學習和工作的印度人,自發來到街頭採血點無償獻血。

與此同時,中國也通過提供漢語教育留學獎學金等方式,不斷為印度年輕人提供親身體驗中國文化的機會。2010年,中國為印度留學生提供了80個獎學金名額,使其到中國學習中文,這一數字在2018年幾乎翻了一倍,達到150個。通過在中國學習、生活和工作,印度留學生不僅可以親身感受這個國家的一切,而且使他們與中國人成為朋友,建立起持久的友誼。

前往印度的中國遊客的數量也與日俱增。根據2017年印度旅遊業統計報告,中國遊客的數量在2008年至2017年近十年間增長了12.5%。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印度旅遊訪問,兩國間文化相似性和共同點以及兄弟般的友誼變得越來越明顯。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印通過各種渠道開展的文化交流正在逐步攀升。兩國之間以文化交流為主的第三輪親密互動為中印關係的改善注入強勁的動力。通過人文交流,中印兩國將變得更加親密,對彼此將更加尊重、更加了解。

本文作者Nazia Vasi為中印語言和文化顧問公司Inchin Closer的創始人和CEO。


以中印為方法 以世界為目的

From China and India to the world as a whole


www.chinaindiadialogue.com

微信號:China-India-Dialogu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