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借用曹魏時期名士王肅的一段佳話,說是琅琊王肅在南朝為官,好飲茶茗,及還北地,又好食羊肉奶酪,有好事者問之“茗何如酪?”肅答:“茗不堪與酪為奴”。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同樣,說起治印用材,如今大都沿用石印,一致的概念是,自王冕以花乳石治印,到文彭的燈光凍石,這是印石使用的濫觴,以至於後人以為用石章刻印司空見慣,其實未必然。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與石章使用並行,木製印章一直被使用,由於交流不暢,名貴的石質印材難以普及,以地方名手傳世的印章來看,並不是全部使用青田、壽山一類的石種,就地取材的也不在少數;而且自古以來,對於普通使用者,木印要遠遠多於石印,但是木製印材容易損失,難以傳世,早期的木印大多失卻,這點上,“金石難滅”確實有它的優勢。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有這種推斷,源於雕版印刷的使用,印章不過是雕版的微縮。而且近代有大量的木印實物傳世,可以證明。比如商用的木記,包括商號印、廣告、吉語、票證等,文字及圖案一應俱全,還有初級地方政府歷代用印,及非書畫用印的人名章等等。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椐老人們口述,過去的刻字鋪,雖然沒有名貴石章,但從收費情形看,通常是象牙章最貴,其次是牛角,再者是黃楊,而後是普通的青田石壽山石,最後是棗木梨木。可見,我說“木不堪與石為奴”,也是大有群眾基礎的。何況用於書畫的篆刻木製印章,歷來都有嘗試。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只是近來能夠實踐者見少,人云亦云,而個性化的創作,便能夠阻止多數的愛好者,各個藝術門類中,都面臨著這種尷尬局面,不敢嘗試,無能突破,讓自己的才華終究湮滅在大眾的共識之中。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關於木製印章的取材,與雕版印刷的要求一致,即使用細膩、堅實、不易變形的木材,比如雕版常用的梨木、杜梨、棗木、梓木等。所不同的是,與雕版相比,印章體量較小,不必考慮成本,於是大量的名貴奢華的木材會被選擇利用,這也是我一直嘗試的重點。

基於當下名貴木材的利用熱潮,可用於印章的頗眾,這一點,古人是難以餞行的。比如,如今貴到甚至論克賣的海南黃花梨,印度小葉紫檀,沉香,陰沉,烏木等,而其中的花色難得的癭子更是難得,而這些名貴的紅木都來源於熱帶,能夠刻印的北方木材,根據我的經驗,無外乎北黃楊、松柏癭子,棗、鼠李、忍冬等數種。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材有纖維結構,橫用豎用,效果不同,所以截取成形時要考慮到。唯一沒有紋理限制的是癭子木,而這種結瘤的病態化纖維結構,在正常健康生長的樹木中並不常見。

我的經驗是癭木第一,硬木其次,細木次之。而能夠細緻表達文字圖案,尤其是能精緻刻成邊款的,為上選。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木不堪與石為奴”---耨雲堂近刻名貴木質印章

近幾年來,餘篆刻木印百數十枚,猶以近作尚可觀。其木質佼佼者,計有:海南黃花梨油料、小葉紫檀癭子、四川崖柏陳化料、全無木性的陰沉,北方生雀舌黃楊小料,小葉鼠李癭子等。

雖用木料,刻成後卻有石料效果的,為上作。

【篆刻在線——《中國篆刻家》雜誌手機版|責編:王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