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的渲染過程與原理

內容說明

本文不是關於瀏覽器渲染的底層原理或前端優化具體細節的講解,而是關於瀏覽器對頁面的渲染——這一過程的描述及其背後原理的解釋。這是因為前端優化是一個非常龐大且零散的知識集合,一篇文章如果要寫優化的具體方法恐怕只能做一些有限的列舉。

然而,如果瞭解清楚瀏覽器的渲染過程、渲染原理,其實就掌握了指導原則。根據優化原則,可以實現出無數種具體的優化方案,各種預編譯、預加載、資源合併、按需加載方案都是針對瀏覽器渲染習慣的優化。


關鍵渲染路徑

提到頁面渲染,有幾個相關度非常高的概念,最重要的是關鍵渲染路徑,其他幾個概念都可以從它展開,下面稍作說明。

關鍵渲染路徑(Critical Rendering Path)是指與當前用戶操作有關的內容。例如用戶剛剛打開一個頁面,首屏的顯示就是當前用戶操作相關的內容,具體就是瀏覽器收到 HTML、CSS 和 JavaScript 等資源並對其進行處理從而渲染出 Web 頁面。

瞭解瀏覽器渲染的過程與原理,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優化關鍵渲染路徑,但優化應該是針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所以優化沒有一定之規。例如為了保障首屏內容的最快速顯示,通常會提到漸進式頁面渲染,

但是為了漸進式頁面渲染,就需要做資源的拆分,那麼以什麼粒度拆分、要不要拆分,不同頁面、不同場景策略不同。具體方案的確定既要考慮體驗問題,也要考慮工程問題。


瀏覽器渲染頁面的過程

從耗時的角度,瀏覽器請求、加載、渲染一個頁面,時間花在下面五件事情上:

1、DNS 查詢

2、TCP 連接

3、HTTP 請求即響應

4、服務器響應

5、客戶端渲染

本文討論第五個部分,即瀏覽器對內容的渲染,這一部分(渲染樹構建、佈局及繪製),又可以分為下面五個步驟:

1、處理 HTML 標記並構建 DOM 樹。

2、處理 CSS 標記並構建 CSSOM 樹。

3、將 DOM 與 CSSOM 合併成一個渲染樹。

4、根據渲染樹來佈局,以計算每個節點的幾何信息。

5、將各個節點繪製到屏幕上。

需要明白,這五個步驟並不一定一次性順序完成。如果 DOM 或 CSSOM 被修改,以上過程需要重複執行,這樣才能計算出哪些像素需要在屏幕上進行重新渲染。

實際頁面中,CSS 與 JavaScript 往往會多次修改 DOM 和 CSSOM,下面就來看看它們的影響方式。


阻塞渲染:CSS 與 JavaScript

談論資源的阻塞時,我們要清楚,現代瀏覽器總是並行加載資源。

例如,當 HTML 解析器(HTML Parser)被腳本阻塞時,解析器雖然會停止構建 DOM,但仍會識別該腳本後面的資源,並進行預加載。

同時,由於下面兩點:

【1】默認情況下,CSS 被視為阻塞渲染的資源,這意味著瀏覽器將不會渲染任何已處理的內容,直至 CSSOM 構建完畢。

【2】JavaScript 不僅可以讀取和修改 DOM 屬性,還可以讀取和修改 CSSOM 屬性。

存在阻塞的 CSS 資源時,瀏覽器會延遲 JavaScript 的執行和 DOM 構建。另外:

當瀏覽器遇到一個/>JavaScript 可以查詢和修改 DOM 與 CSSOM。
CSSOM 構建時,JavaScript 執行將暫停,直至 CSSOM 就緒。

所以,script 標籤的位置很重要。實際使用時,可以遵循下面兩個原則:

CSS 優先:引入順序上,CSS 資源先於 JavaScript 資源。
JavaScript 應儘量少影響 DOM 的構建。

瀏覽器的發展日益加快(目前的 Chrome 官方穩定版是 61),具體的渲染策略會不斷進化,但瞭解這些原理後,就能想通它進化的邏輯。下面來看看 CSS 與 JavaScript 具體會怎樣阻塞資源。


css


<link>

這樣的 link 標籤(無論是否 inline)會被視為阻塞渲染的資源,瀏覽器會優先處理這些 CSS 資源,直至 CSSOM 構建完畢。

渲染樹(Render-Tree)的關鍵渲染路徑中,要求同時具有 DOM 和 CSSOM,之後才會構建渲染樹。即,HTML 和 CSS 都是阻塞渲染的資源。HTML 顯然是必需的,因為包括我們希望顯示的文本在內的內容,都在 DOM 中存放,那麼可以從 CSS 上想辦法。

最容易想到的當然是精簡 CSS 並儘快提供它。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媒體類型(media type)和媒體查詢(media query)來解除對渲染的阻塞。

<link>
<link>
<link>

第一個資源會加載並阻塞。

第二個資源設置了媒體類型,會加載但不會阻塞,print 聲明只在打印網頁時使用。

第三個資源提供了媒體查詢,會在符合條件時阻塞渲染。


JavaScript

JavaScript 的情況比 CSS 要更復雜一些。觀察下面的代碼: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這樣的>

所以實際工程中,我們常常將資源放到文檔底部。


改變阻塞模式:defer 與 async

為什麼要將>

換句話說,defer 與 async 方式可以改變之前的那些阻塞情形。

首先,注意 async 與 defer 屬性對於 inline-script 都是無效的,所以下面這個示例中三個>



下面討論的內容都是針對設置了 src 屬性的>


defer




defer 屬性表示延遲執行引入的 JavaScript,即這段 JavaScript 加載時 HTML 並未停止解析,這兩個過程是並行的。

整個 document 解析完畢且 defer-script 也加載完成之後(這兩件事情的順序無關),會執行所有由 defer-script 加載的 JavaScript 代碼,然後觸發 DOMContentLoaded 事件。

defer 不會改變>


async




async 屬性表示異步執行引入的 JavaScript,與 defer 的區別在於,如果已經加載好,就會開始執行——無論此刻是 HTML 解析階段還是 DOMContentLoaded 觸發之後。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式加載的 JavaScript 依然會阻塞 load 事件。

換句話說,async-script 可能在 DOMContentLoaded 觸發之前或之後執行,但一定在 load 觸發之前執行。

從上一段也能推出,多個 async-script 的執行順序是不確定的。值得注意的是,向 document 動態添加>


document.createElement

使用 document.createElement 創建的>

console.log(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async); // true

所以,通過動態添加>

如果使用 document.createElement 創建 link 標籤會怎樣呢?

const style = document.createElement("link");
style.rel = "stylesheet";
style.href = "index.css";
document.head.appendChild(style); // 阻塞?

其實這隻能通過試驗確定,已知的是,Chrome 中已經不會阻塞渲染,Firefox、IE 在以前是阻塞的,現在會怎樣我沒有試驗。


document.write 與 innerHTML

通過 document.write 添加的 link 或>

即正常情況下, link 會阻塞渲染,script 會同步執行。不過這是不推薦的方式,Chrome 已經會顯示警告,提示未來有可能禁止這樣引入。

如果給這種方式引入的>

如果使用 innerHTML 引入>

當然,可以通過 eval() 來手工處理,不過不推薦。如果引入 link 標籤,我試驗過在 Chrome 中是可以起作用的。

另外,outerHTML、insertAdjacentHTML() 應該也是相同的行為,我並沒有試驗。

這三者應該用於文本的操作,即只使用它們添加 text 或普通 HTML Eleme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