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學會獨處

獨處的時候,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所謂“初心不改,方得始終”,其實熱鬧時能保持初心並不難,獨處時能把握好自己卻不易。

記得第一次買車的時候,一個老司機告訴我——開上車你就知道了,百分之九十的時間,是你獨自在駕駛,所以儘量不要考慮副駕駛或者後排到底能裝下多少人。現在看來,的確是這樣,多年的駕駛經驗告訴我,主駕駛的舒適是選擇車輛時首要考慮的。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學會獨處

人生是否也是如此,我們都力爭得到幸福,有幸福的另一半,有幸福的家庭,我們希望父母身體康健,希望孩子順利成長。我們努力為家庭為孩子打拼著未來,我們要逢山開路,我們要遇水搭橋,遇到各色的人,處理各種的事,於喧頡中我們奔波,於繁忙時我們堅持。

我們唯獨沒有考慮獨處的時候是什麼樣?當我們獨自面對自己的時候,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畢竟獨處自己是件孤獨寂寞的事情,是否許多人在獨處自己的時候,慌了手腳,亂了分寸。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刻意的逃避獨處,希望時刻被親人和朋友圍繞,以為這樣,我們就可以避開孤獨、繞開寂寞,而現實是我們絕大多數時間不得不面對獨處的時刻。

其實,一個人獨處應該很簡單,那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不亂於心,不迷於情。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學會獨處

一個成熟的人是不怕面對自己的,能夠很好獨處的人一定是內心強大的人。

要想人生不苦,其實我們需要刻意地規劃一些獨處的時間,並且主動地尋找機會發現和體驗寂寞,在人生中也應該安排一些孤獨前行的日子。這聽上去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但正是這種刻意的有些自虐的生活方式,激發我們內心的力量和信心,不僅讓我們瞭解和接納寂寞,甚至可以和它做朋友,讓寂寞成為我們的老師。

也許有人說寂寞就是失敗,就是可悲的,其實這不是寂寞的本來面目。在我看來,寂寞是人性和人生的必然,無所謂好壞的屬性。因為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獨立的個體,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記憶沒有辦法被另外任何一個人完全理解,我們不屬於任何地方,無法和任何人完全沒有隔閡,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一定過的很糟糕,能否處理好這與生俱來的品質才真正決定我們的命運。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學會獨處

周國平在《歲月與性情》中寫到——人只有面對他人時才需要撒謊和掩飾。在寫下這本書時,他就要求自己跳出小我來看自己,這本關於他的心靈自傳就是他設想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坦露心思,這是對人性的足夠了解,讓他能將所思所想,甚至一些羞於開口的隱私置於讀者面前,讀這本書時,我的感受就是一個人如果能坦然面對自己那一定強大到無可比擬。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是花季少年還是耄耋老人,都能從他的文字中獲得智與美的啟迪。於是,在中國文壇又出現一個文采頗佳哲理深刻的作家;於是,就有了那句“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的調侃。

人的一生之中,我們需要在自己想要和社會所期望之間做個抉擇,相應的結果是孤獨前行和失去自我。也許妥協自我的人比較多一些,因為大多數人害怕被孤立,同時也找不到特別強大的精神信念來推進自己獨自前行。獨立獨行的人往往喜歡選擇偏向自己的一方,不管是生活方式還是工作、專業,這樣的代價是很難找到同類和知己,但好處是無與倫比的自由和無限廣闊的創造空間。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學會獨處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能很好的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學會了和自己內心對話,你將發現這是一件極其有趣的事情,這時候,你不需要考慮任何人的面子和感受,只是自己的真實想法,只有自己明白其中的箇中理由。

嘗試一下把自己關在一個空房間裡,5分鐘,十分鐘,半小時,不帶手機,不看電腦,你會被自己內心那吵著要發言的聲音所驚訝,這樣的觀察可以很好的幫助你瞭解自己是誰,瞭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學會獨處,找到自己真實的心聲,也許平凡,但不卑微。莫言說:與其在別人的輝煌裡仰望,不如親手點亮自己的心燈,楊帆遠航,把握最真實的自己,才會更深刻地解讀自己。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學會獨處

最後,用三毛的一首詩歌來做結尾——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如果有來生,要化成一陣風,一瞬間也能成為永恆。沒有善感的情懷,沒有多情的眼睛。一半在雨裡灑脫,一半在春光裡履行;寂寞了,獨自去遠行,把淡淡的思念統帶走,從不思念,從不愛戀;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飛躍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

如果有來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為永恆。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學會獨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