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大力發展“三個經濟”,是全面落實省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五新戰略”任務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構建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具體舉措。日前,楊淩示範區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推進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發展。其中,發展“流動經濟”,就是要增強對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的吸引力,使資源要素既暢通其流又匯聚融合,通過聚力富有楊凌特色的“三個經濟”建設,奮力實現新時代追趕超越目標。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腹地——楊凌

肩負著中國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發展的科技創新使命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如今

楊凌正不斷提高

對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的吸引力

使資源要素既暢通其流又匯聚融合

通過發展具有楊凌特色的“流動經濟”

助推農業對外發展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打破自然、地域限制,讓貨暢其流

這兩天,在楊凌網營物聯智慧城市供應鏈中心項目建設工地,項目的打樁工程已經全面開工。去年8月,由菜鳥大股東富春控股投資,佔地300畝,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的“楊凌網營物聯智慧城市供應鏈中心項目”在楊凌啟動建設,這是一個集電子商務、城市配送、網購展示、大數據與金融服務於一體的高附加值區域供應鏈運營中心。預計明年9月份將投入運營。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網營物聯項目的建成有助於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與順暢,帶動流量經濟快速增長,促進商貿流通業的發展。

同時,在位於楊扶路以東,隴海鐵路以北,高幹渠以南,規劃面積818畝、總投資14.45億元的楊凌綜合物流園區項目正在加緊施工。預計再有兩年時間,這個西北地區最大的集果蔬及冷凍食品倉儲、全程冷鏈運輸、交易配送、全供應鏈金融等一體的智慧物流港就要“誕生”。

建成後,園區將充分發揮隴海鐵路重要貨運節點——楊凌650萬噸鐵路貨運站大宗物流運力,重點引進國內外物流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帶動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進出口貿易及電商產業發展,打造面向西北、貫通沿海、接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綜合物流樞紐。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發展流動經濟,離不開物流產業的支撐。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位於新亞歐大陸橋、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心地帶的楊凌迎來了發展“流動經濟”的新機遇。一條以楊凌為中心,布點周邊、輻射東西部乃至“一帶一路”的現代物流新經濟走廊正在形成。

打破體制、機制藩籬,讓人才“鳳還巢”

發展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昔日“孔雀東南飛”,今天的楊凌,正在向國內外高端人才釋放發展的超級吸引力。

“楊凌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農高會是楊凌的品牌優勢,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是強有力的政策優勢,這些都是我選擇留在楊凌創業的原因。”談起為何選擇在楊凌創業,陝西青爾生態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長孫燕燕感嘆道。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如今的楊凌,已經成為一個青年人成就夢想的地方,“創業”已然成為楊凌的新名片,作為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楊凌構築起了“基地支撐、政策條件保障、信息服務、效果推廣”的創新創業格局,培育出了一大批“農業創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取得明顯成效,每年還要接收500多名高校畢業生留在楊凌,為楊凌發展貢獻“青”力量。

同時,示範區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出臺《鼓勵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推出12項支持政策為示範區經濟社會發展“招才引鳳”。

人才的持續引進、人口的不斷增長,支撐著楊凌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推進、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有效降低了各種制度門檻,讓越來越多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青睞楊凌、落戶楊凌。

楊凌以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和留住海內外優秀人才,為實現示範區“追趕超越”目標提供更廣泛、更持久、更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

楊凌“引進來”“走出去”雙向發力,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格局。

2018年9月,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哈薩克斯坦現代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圖爾根尼區掛牌成立。掛牌之際,哈薩克斯坦當地農業專家、官員、農民和青年學生共40餘人參加了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班。楊凌作為國家職業農業科技人員培育中心,截至目前,已經培養了40萬農業工作者,每年都有兩三萬人齊聚楊凌“取經學習”。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從新中國成立起,“碧螞一號”的大面積推廣、“小偃6號”的主導品種、“瑞陽”“瑞雪”、“秦脆”“秦蜜”等蘋果新品種的成功“出世”……背後都有楊凌農業科技的強力支持。在這裡聚集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一批農業科教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聚集了農林水等70多個學科、7000多名農業科教人員,是我國重要的農科教基地。人才的流動匯聚,釋放了楊凌經濟的“新活力”,也匯聚起打造楊淩示範區升級版的磅礴力量。

金融是現代農業的血液

發展流動經濟,不僅需要物流、人才的支撐,更離不開金融、大數據等要素支持。

楊凌作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區,積極推廣“土地經營權+地上附著物”貸款新模式,盤活了農村“沉睡”資產,使“黃土地變成了金土地、地面附作物變成了搖錢樹”。楊凌農村商業銀行充分打造具有服務農業科技特色的銀行服務。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楊凌未來要成為中國農業的高地,首先要成為一個聚集各種資源和要素的“窪地”。下一步,楊淩示範區將探索發起設立全國性的農業金融交易所和農業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推動設立中國農業企業股權交易中心、大宗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和電子現貨交易平臺,推動各類經濟要素快速流動,形成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有機融合,通過聚力富有楊凌特色的“三個經濟”建設,奮力實現新時代追趕超越目標。

目前,楊淩示範區正以農高區應有的國家高度、國際視野和創新理念,敞開懷抱,迎接各類要素聚集,為實現追趕超越增添助力,打通人流、物流、農業金融、信息等發展“血液”大動脈。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記者:米蓓

三個經濟 | 楊凌:打通“流動經濟”大動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