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老祖宗的識人術,做個有智慧的人

常言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由此可見,我們要想讀懂一個人的內心與本質是很難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借鑑先哲聖賢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而讓自己見識精明,正如曾國藩在《挺經·明強篇》中所說:“高明由於天分,精明由於學問”。

《格言聯璧》就是一本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的國學奇書,書中總結了許多智慧人生、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識人用人的良言妙語。比如說,《格言聯璧》中有兩句識人術口訣,充滿大智慧,值得我們仔細揣摩。我們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學點老祖宗的識人術,做個有智慧的人。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學點老祖宗的識人術,做個有智慧的人

1、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格言聯璧·存養類》

釋義:有才能而性情舒緩的人一定是大人才;有智慧而心氣平和的人方稱之大智慧。

上天賦予我們的才能,就像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榮耀我們的身軀,也可以給我們帶來殺身之禍,就像曾國藩所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一個有才能的人,如果驕傲自滿,則會給自己帶上禍患;反之,一個人有才能又性情舒緩、為人低調務實,更能避禍就福,很有可能成為大人才。

道家有言:"靜能生定,定能智慧生”;佛家也說: "靜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也認為“靜能生慧”,由此可見,鎮定、寧靜能夠生出真正的智慧!這也和《大學》中所說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思想相吻合!

學點老祖宗的識人術,做個有智慧的人

即:一個人,先知道自己應該達到的境地,才能志向堅定不動搖;志向堅定了,做事才能沉靜不急躁;做事沉靜不躁,心態才能安定平和;心態安定,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最終才能有所收穫。

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越是有點本事的人,脾氣越大,顯得心浮氣躁,只是有點小聰明;而真正有本事的人,脾氣溫和,輕言細語,話不多,但擲地有聲,能夠讓人心服口服,實為大智慧。所以說,一個人有個聰明的腦袋固然不錯,但若能夠心氣平和,不急不躁,才算是真正大智慧之人。

學點老祖宗的識人術,做個有智慧的人

2、德盛者,其心平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格言聯璧·接物類》

釋義:道德高尚的人,性情平和仁厚,所以總以為別人都有可取之處,眼裡有許多值得讚許的人;品德淺薄的人,心理陰暗,尖酸刻薄,所以總認為別人都是可憎可惡,眼裡有許多討厭或鄙棄的人。

古人云:“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由此可見,你心裡若懷有善念,幸運和吉祥便會常伴你左右,你的世界也是春暖花開;你若心理充滿怨恨和姦惡,厲鬼也會常常伴隨著你,如曾國藩所說:“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學點老祖宗的識人術,做個有智慧的人

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有德行的人,更懂得調節好自己心態,不被世俗汙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寧願相信世間都是好人好事,也不會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就像曾國藩所說:“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一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德盛者,經常稱人善,心平氣和,友善待人,福氣也敦厚;而德薄者,經常稱人惡,心高氣傲,尖酸刻薄,福氣也淺薄。

正如曾國藩所說:“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福分淺薄的人一定刻薄,因此他的福分就更加淺薄了;福分深厚的人一定敦厚,因此他的福分就愈發深厚了。

學點老祖宗的識人術,做個有智慧的人

聖人見人,皆聖人也;賢人見人,或賢或不肖;不肖人見人,則皆不肖矣。所以說,我們為了自身福氣深厚,也要培養敦厚的品德,心平氣和地待人處事,多稱讚他人的長處或優點。

以上就是老祖宗在《格言聯璧》中留給我們的兩句識人術口訣,充滿著大智慧,值得我們仔細揣摩。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認為古人的識人術靠譜不?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