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山裡有一種植物,渾身是寶,很多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徽州的大山裡,祖祖輩輩的山民們就依靠大山討生活,這個大山裡,有很多的動植物,其中有一種植物,祖輩們都在使用,卻很少人重視它,它是什麼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徽州的山裡有一種植物,渾身是寶,很多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

大山裡有無窮的財富

箬(ruo)竹,是竹子的一種,和我們常見的毛竹相比,可能是堂兄弟吧,它沒有毛竹那麼高大挺拔,只能默默地躲在路邊、樹下、溪旁,不需要專門去打理,自己努力的生長,直到有人需要它的時候,才會離開山林。

徽州的山裡有一種植物,渾身是寶,很多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

到處都能見到箬竹和箬葉

提起箬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粽子,的確,箬竹葉子是包粽子最好的材料,由於鎖水和聚熱密封效果好,包裹出來的粽子有一種淡淡的竹香,剝開粽葉,清香裹著熱氣直鑽心腹,讓人垂延欲滴。

徽州的山裡有一種植物,渾身是寶,很多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

徽州的粽子非常的特別哦

其實,箬葉除了包粽子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用處,比如箬笠,箬笠經常和蓑衣一起出現,在沒有雨衣的年代,這就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最好禮物。

徽州的山裡有一種植物,渾身是寶,很多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

聽說,箬笠和蓑衣很配哦!

由於箬葉不易漏、不易爛的特性,在船篷、車棚、封酒蓋、茶簍等許多日用物品都有箬葉的影子,甚至連發喜都要用箬葉包裹起來。

徽州的山裡有一種植物,渾身是寶,很多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

發喜,徽州人祝願新人早生貴子

除了用之外,箬葉還是很好的藥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箬葉氣味甘寒,無毒,主治男女吐血,嘔血,咯血,並燒存性,通小便,消腫痛,利肺氣喉痺。”

徽州的山裡有一種植物,渾身是寶,很多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

箬葉曬乾後更容易保存

其實徽州歙縣還有以箬竹為地名的地方,那就是箬嶺,在《明一統志》記載道:“箬嶺在徽州府歙縣北八十里,上有箬竹,故名。”

徽州的山裡有一種植物,渾身是寶,很多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

黃山市歙縣箬嶺

箬葉對於人類的貢獻,是很多的,但是它自己卻索取的很少。箬葉的生命力很強,高山、低山、肥田、瘦土、山谷兩邊都是它的“安樂窩”,它只要一點水,一點陽光,即可四季不滅,自生自長,不怕風吹日曬,也不怕霜打雪壓,抖抖身體,便又重新振作起來。現在,箬葉又有了新的工作——做綠化植物,為環保做貢獻,為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出一份力。

徽州的山裡有一種植物,渾身是寶,很多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

很多地方開始使用好打理的箬竹做綠化

古人愛竹,“令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小小的箬竹也擁有徽州人的特性,堅韌而不屈。讓我們加油,為把家鄉變得美麗富饒而奮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