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地處關中平原西部,下轄3區9縣,總面積1.81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377.10萬人。

寶雞市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

寶雞市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

寶雞市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

寶雞歷史悠久,是寶學(寶雞之學)所在地,有2700餘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國寶(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及陳倉石鼓、何尊、逨盤、銅浮屠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鳳翔木版年畫、泥塑等中華工藝[

寶雞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獲得城市

[7]。擁有法門寺、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關山草原、中華石鼓園(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等知名景點及西鳳酒、岐山臊子面、寶雞擀麵皮、豆花泡饃、西府扯麵、醋粉等諸多特產或西府小吃。

寶雞擁有寶雞文理學院、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陝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陝西三和職業學院等高校。

2018年12月21日,寶雞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列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77.10萬人,城鎮人口比重為53.17%。全市人口出生率9.61‰,死亡率6.13‰,人口自然增長率3.48‰。[4]

民族

2016年末,寶雞市漢族人口占絕大部分,達到了99.9%,全市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羌族等27個少數民族,共2萬多人,佔372萬總人口的0.54%,集中分佈在金臺區、渭濱區、陳倉區、隴縣、鳳縣、千陽縣等7個縣區。

2018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65.16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3.39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1434.07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667.70億元,增長8.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2:63.3:29.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59988元,摺合8741美元(匯率為1美元兌6.8632元人民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55.92億元,佔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為51.0%。

2018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3.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4.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4%。

2018全年財政總收入23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7.76億元,增長8.2%。稅收總收入214.62億元,增長12.0%。

2018全年財政支出330.28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4.23億元,增長19.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7.07億元,增長13.9%;住房保障支出17.92億元,增長10.3%;教育支出62.41億元,增長4.3%;農林水事務支出38.91億元,增長3.5%;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4.21億元,下降4.5%。[4]

第一產業

2018全年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289.25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總產值186.28億元,增長3.7%;牧業總產值73.99億元,增長1.0%;林業總產值13.03億元,增長8.9%;漁業總產值1.35億元,增長2.0%。

2018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53.45萬畝,比上年增長0.1%;油料播種面積14.10萬畝,增長5.2%。糧食總產量132.54萬噸,增長1.4%。其中,夏糧總產量80.49萬噸,秋糧總產量52.05萬噸。油料總產量1.85萬噸,增長5.8%。

2018全年畜牧業生產形勢穩定,主要畜牧產品產量、畜禽存欄保持平穩。

2018全年園林水果總產量120.36萬噸,比上年下降4.1%。其中,蘋果產量64.09萬噸,下降7.6%;獼猴桃產量46.26萬噸,下降0.6%。蔬菜產量140.17萬噸,增長2.7%。

2018全年水產品產量7463噸,下降4.3%。[4]

第二產業

2018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063.91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

201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8.5%。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產值增長12.1%;集體企業產值增長5.0%;股份合作企業產值下降2.6%;股份制企業產值增長8.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產值增長0.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值增長4.9%。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總產值增長10.9%;重工業總產值增長7.8%。

2018全市35個行業大類中,27個行業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工業增加值增長27.6%,汽車製造業增長18.3%,紡織業增長12.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2.1%,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1.7%,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增長11.0%,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8.2%,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7.1%,菸草製品業增長6.6%。

2018全年建築業增加值370.16億元,比上年增長15.0%(按現價計算)。年末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建築企業164戶,年平均從業人員12.88萬人,增長14.0%。全年共簽訂合同額1002.96億元,增長4.2%。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32.32億元,增長12.2%。[4]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2.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及跨地區項目投資)增長11.3%。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增長2.3%。

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46.7%;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8.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0.1%。

2018全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201.83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商品房施工面積1228.45萬平方米,增長4.2%,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238.89萬平方米,下降31.6%。商品房竣工面積45.39萬平方米,下降25.7%。商品房銷售面積251.59萬平方米,下降19.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42.78萬平方米,下降17.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7.4萬平方米,下降57.5%。

2018全年全市共完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投資30.4億元,新開工棚戶區改造項目21個、1.0191萬套。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實施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26.0139萬套,已竣工19.129萬套,分配入住18.4805萬套,入住率96.6%。

[4]

國內貿易

2018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4.60億元,比上年增長10.4%。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83.23億元,增長1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1.37億元,增長11.3%。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765.10億元,增長9.8%;餐飲收入99.50億元,增長14.7%。

2018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580.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增長13.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9.8%,日用品類增長4.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1.8%,汽車類增長8.6%,娛樂體育類增長7.4%。[4]

對外經濟

2018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6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出口33.66億元,下降3.8%;進口29.77億元,增長36.1%。

2018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7個,當年實際利用外資9092萬美元。[4]

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2018全年新增各類金融機構7家,年末達131家。其中,新增銀行類機構3家,新增證券公司4家。

201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922.47億元,比年初增加305.38億元,增長11.7%。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732.52億元,比年初增加148.95億元,增長9.4%。

201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557.48億元,比年初增加157.11億元,增長11.7%。其中:短期貸款餘額506.11億元,增長10.1%;中長期貸款餘額919.73億元,增長11.7%。

2018年末,全市18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15.62億元;實現貸款餘額13.8億元,較年初增加2.84億元,增長25.9%;其中當年投放14.87億元。

2018年1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302.02億元,比上年增長33.4%,增量為331.27億元,增長13.2%。

2018全年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1663.43億元,比上年下降24.2%。其中,A股成交額1167.76億元,下降30.9%;B股成交額0.16億元,下降57.0%;基金交易量12.31億元,增長28.0%;債券交易量253.20億元,下降24.8%。

2018年末共有保險公司41家,營業網點215個,其中:財產險公司20家,人身險公司21家。全年實現保費總收入77.22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3.46億元,增長10.2%;農業險保費收入1.20億元,增長40.3%;壽險保費收入57.86億元,增長5.7%;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4.7億元,下降0.2%。全年各類賠款與給付支出21.01億元,增長13.0%。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9.54億元,增長30.1%;人身險賠款與給付支出11.47億元,增長15.0%。保險深度(保費收入/GDP)3.41%,保險密度(保費收入/年均常住人口)2045.02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