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是繼續“給熱”還是“退燒”,市場說了算

專訪

本報記者 呂紅星

近日,烯碳鋁合金錠坯從上海烯碳金屬基複合材料工程中心的生產線上成功下線,標誌著這一複合材料的中試取得成功。它解決了傳統鋁合金剛度不強的問題,有助於我國航空、高鐵、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步入輕量化時代。

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石墨烯在中國持續“發燒”有點過了。在中國國際石墨烯產業資源聯盟副秘書長趙猛看來,石墨烯是繼續“給熱”還是“退燒”,市場說了算。他認為,石墨烯產業從市場角度看,中國遠沒有“熱”到需要“退燒”的程度,應該繼續“給熱”。

石墨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中國經濟時報:據瞭解,國家對石墨烯產業高度重視。習近平主席曾於2014年視察江蘇石墨烯材料研究所,2015年訪問英國時參觀曼徹斯特大學石墨烯研究所,2016年去哈爾濱參觀石墨烯科技展。目前我國石墨烯產業在國際上總體處於什麼水平?

趙猛:習近平主席三看石墨烯,這是習近平主席為石墨烯應用指明瞭方向。近幾年,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迅速,湧現出的像蘇州、無錫、常州、青島、寧波等聚集度高、專業化程度高的石墨烯產業園區和石墨烯特色小鎮,現己成為全球產業界的亮麗風景。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國內已註冊的與石墨烯產業相關的企業、研發機構近2萬家,從業人員數百萬人,並且每一天都在增加。同時,我國關於石墨烯的專利申請量、論文發表量在全球也是總量第一。我國石墨烯產能及應用成果,在全球也位列第一方陣。

當前,我國石墨烯產業已處於領跑地位,呈現出的是萬企創新競爭發展格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石墨烯行業深度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中國石墨烯市場規模將達560億元,2022年中國石墨烯市場規模將達到2365億元。

三大短板需要克服

中國經濟時報:在您看來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還有哪些短板需要克服?

趙猛: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短板還不少,需優先解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資源不均衡。比如我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地擁有人才、技術、資金優勢,技術升級快,但環境容量小、可開發石墨資源少。而象東三省、川渝、中西部地區,擁有環境容量大、石墨資源富集優勢,但人才、技術、資金不足。如何從國家層面引導分工合作,優化資源配置,產業佈局有待研究。

第二,國際合作少。雖然近幾年國內不同層面的會展、論壇越來越多,一些地區或企業開展了人才和技術引進,但推進速度不快、效率不高,合作領域、範圍、層次有待提高。特別要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交流和知識產權的合作。

第三,行業標準制定滯後。不僅要推動國家標準制定,更要推動國際標準制定,爭取話語權。

將成為電池產業的一個新起點

中國經濟時報:2018年10月,華為在倫敦發佈新旗艦手機Mate20系列。據悉,Mate20X型號手機在電池部分使用了石墨烯散熱技術,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量產智能手機使用石墨烯技術。石墨烯電池的主要優勢在哪裡?大規模使用還有哪些障礙?

趙猛:石墨烯電池,是利用鋰離子在石墨烯表面和電極之間快速大量穿梭運動的特性,開發出的一種新能源電池。新型石墨烯電池研製成功,無疑將成為電池產業的一個新起點。

當前,採用石墨烯技術材料的智能手機,充放電速度要比傳統智能手機提高40%,即使這樣快,仍然沒有達到石墨烯材料的理想效果,這就是華為稱Mate20系列為石墨烯基電池的原因,接下來柔性屏幕智能手機也將依賴於石墨烯技術應用。

目前,電池技術是電動汽車大力推廣和發展的巨大障礙,如果石墨烯儲能設備研製成功走出實驗室並批量生產,可為電池產業乃至電動車產業帶來革命性轉折。但石墨烯電池技術要從實驗階段到量產階段,依然面臨著成本高等問題,樂觀預測,大規模商用可能在2020年之後。

紀錄電影是普通人瞭解石墨烯的最佳窗口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瞭解到,國家石墨烯應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在籌備全球首部大型石墨烯紀錄電影《神奇的石墨烯》,拍這樣一部電影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目前進展如何?

趙猛:是的,正在籌拍大型紀錄電影《神奇的石墨烯》。2016年就醞釀拍攝一部關於石墨烯的科教電影,當時考慮到發展石墨烯產業國家很重視,國際上已展開科技競爭,但大多數人對石墨烯不瞭解,這很不利於石墨烯產業化快速發展。

無論從科技普及、產業佈局、行業發展、市場培育等方面考慮,都需要一個宣傳方面的產品,能讓大多數人有一個瞭解石墨烯的最佳窗口,最佳方案就是拍紀錄電影。2017年聯合樂播影視向中宣部電影局申請批准,今年3月份,電影局正式批准立項。目前,影片製作己進入採風和編劇階段,主創團隊已分別在上海、北京啟動籌集工作。計劃10月份正式開機,作為建國70週年獻禮影片,影片將全景式展示中國石墨烯產業成就。《神奇的石墨烯》預算投資1500萬元,由國家石墨烯應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獨家出品。這將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科教電影,讓石墨烯走下“神壇”,零距離接觸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